嬤嬤聽後緘默無聲了,雖然她不想夫人和將軍母子繼續失和,但夫人作為將軍府的主母,這樣操心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溫夫人越說越傷心,靠在嬤嬤懷裏痛哭流涕。
耿榮並不知道他離開後溫夫人和嬤嬤有這樣一番對話,他傷懷的出了將軍府,望著即將暗下的天色卻不知要去往何處?不是沒去過安榮候府,可是自從事情傳出來之後,靜和郡主就不讓他登門了。
他是能理解靜和郡主的,養著不屬於自己的孩子這件事本就足以讓人詬病,還要容忍他這個生父常去探望,她已經很寬懷了,他不該在這個多事之秋再去叨擾。說起來這事都要怪那個柳風問,要不是他在酒樓瘋言瘋語,事情絕不會鬧到無可收拾的地步。
他已經好幾日沒見宵哥兒了,隻得到傳話說人受到驚嚇,但暫無大礙。
消息有什麽用?哪兒有親眼所見令人安心?
可他不能再到安榮候府去了,他心裏很難受,又想到阿娘接下來可以會無視他的意願娶個媳婦進門,他便覺得窒息得很。
次日晌午,靜和郡主奉旨進宮。她還沒過愛打扮的年紀,可是這些年的曆程早已讓她喪失了對打扮的興趣。還是因為要進宮見鳳駕的緣故,她穿了一襲淡紫色的羅裙,裙裾上繡著極淡雅的小薑花兒,發間的珠釵也是極簡單的,盡管臉上畫了淡淡的妝容,但臉色看起來還有有些蒼白。
“早知你如此沒精神,我就不該一時衝動讓你進宮了。”
禮畢之後,蘇瑜淺淺的笑著說。
謝玉瑤坐在軟杌上,又聽蘇瑜問,“禦醫怎麽說?可有按時進藥?”
“這段時間喝的藥都快有一缸了,也沒見有什麽作用。”謝玉瑤輕輕搖了搖頭,說起來若不是因為嫣如,她與皇後娘娘也沒什麽交情,但皇後娘娘卻是真心待她的,所以在她麵前,謝玉瑤也沒什麽遮掩,還能自嘲。
“既是沒用,那就別喝了,是藥三分毒,可別讓那些毒沉寂在身體裏真熬出什麽病痛來。”
嫣如的孩子既是姓了謝,隻要耿榮那裏沒出意外,這孩子就是要繼承安榮候府的。養在謝玉瑤的膝下,不是母子也勝是母子了,她要是有個什麽好歹,孩子該怎麽辦?
“實不相瞞,我這是心病,哪裏是湯藥能治好的?”謝玉瑤自己開門見山,“娘娘宣臣女進宮,想來也是聽說了那些流言蜚語的緣故,臣女也正有一事要向娘娘稟明。臣女打算帶著宵哥兒離開京城,回老家去過日子,原先是想著讓孩子能享受父子之樂才沒留下,如今看來這父子之樂雖然可貴,卻也給他給我惹下了不少麻煩。”
嫣如和謝玉瑤之間的情誼不比她少,誠如她離開的決定肯定和留下的決定一樣,都是經過深思熟慮過的。“那柳風問怎麽辦?”
蝶依剛給謝玉瑤遞上一盞茶,謝玉瑤抬著茶盞愣了愣,顯然是沒想到蘇瑜會如此直接的問出來。
“我與他之間,從前不可能,更惶論現在?”
這些年柳風問沒少在她身上花心思,她從當初的抗拒到現在的不拒絕,也算是一種進步。她不是沒打聽過柳風問的境況,她家中隻剩下一個阿娘,他又是柳家惟一的男丁,他的家風和前程都不會準他娶一個進過伎院的女子為妻。
說這話的謝玉瑤表情很是苦澀,這是不是代表其實她對柳風問還是有意的。可是迫於現實和輿論的壓力,她不得不選擇主動逃離。也是,誰會忍心拒絕一個直對自己掏心掏肺的人呢。
柳風問是個情癡。
“阿瑤,我隻問你,如果有可能,你願不願意與他在一起攜手未來的日子?”
謝玉瑤的眼睛明顯亮了一下,然後又很快的黯淡下去。
“漳州府出的事相信你多多少少聽說過了,以柳風問的資曆不足以成為一州府官,但若外放到一個小縣成為一縣之尊還是可以的,屆時你可隨他一同赴任,如何?”
謝玉瑤眼裏淡下去的光又重新亮了起來,若她想與柳風問在一起,這主意真是再好不過了。
“但是……。”
她還沒出聲表達自己的意願呢,皇後娘娘突然一轉折,說,“柳風問對你的心意日月可鑒,可是他家裏還有一個母親,你們要在一起,必定避不開這個母親,她若慈愛,能接受你,你們的日子定會順風順水,可若她嫌棄你的過往,阿瑤,先前的打算就當我沒說。”
是了,柳風問母親的存在並不壓於坊間那些傳言,傳言,她隻要安榮候府的大門一關,眼不見心不煩。可若是柳風問的母親,謝玉瑤不可能逃得開,遲早都得麵對。
還未見著柳風問的母親,光是聽皇後娘娘這樣一說,謝玉瑤就已經緊張到手腳冰涼。
袁嬤嬤撩簾進來,邊曲膝邊說,“娘娘,世子妃和霍二奶奶來了。”
“快請。”
……
嶽雲眉,霍靜芳還有謝玉瑤在宮裏用過午膳才出宮。
蘇瑜歇了會兒午覺,然後命人到翰林院將柳風問叫到禦書房去,宣祈笑著說,“你這是不是叫假傳聖旨?”
蘇瑜大大方方的認了,“是。”
“你呀,就愛瞎操心。”
宣祈說著責備的話,眼裏卻是無盡的寵溺。
柳風問隻是個小小的編撰,委實沒想過有朝一日陛下會親宣他到禦書房見駕,以至於他確認了三遍才判斷自己沒有聽錯。判斷自己沒聽錯之後,他又開始想陛下找他能有什麽事?畢竟他上有翰林院院史在,有什麽事情也輪不到他一個小小的編撰親自到陛下麵前領命啊!
想問問領路的太監,可是又不敢,就這樣憋著一肚子的疑問到了禦書房外。
更讓他奇怪的是他到禦書房外後並未等到陛下昭見,而是見到皇後娘娘邁過門檻。
柳風問愣了愣神後,跪在地上行大禮,“微臣柳風問拜見皇後娘娘。”
“柳編撰起來吧,沒錯,今日找你來的不是陛下,而是本宮。”
蘇瑜端著手,看著柳風問說。
溫夫人越說越傷心,靠在嬤嬤懷裏痛哭流涕。
耿榮並不知道他離開後溫夫人和嬤嬤有這樣一番對話,他傷懷的出了將軍府,望著即將暗下的天色卻不知要去往何處?不是沒去過安榮候府,可是自從事情傳出來之後,靜和郡主就不讓他登門了。
他是能理解靜和郡主的,養著不屬於自己的孩子這件事本就足以讓人詬病,還要容忍他這個生父常去探望,她已經很寬懷了,他不該在這個多事之秋再去叨擾。說起來這事都要怪那個柳風問,要不是他在酒樓瘋言瘋語,事情絕不會鬧到無可收拾的地步。
他已經好幾日沒見宵哥兒了,隻得到傳話說人受到驚嚇,但暫無大礙。
消息有什麽用?哪兒有親眼所見令人安心?
可他不能再到安榮候府去了,他心裏很難受,又想到阿娘接下來可以會無視他的意願娶個媳婦進門,他便覺得窒息得很。
次日晌午,靜和郡主奉旨進宮。她還沒過愛打扮的年紀,可是這些年的曆程早已讓她喪失了對打扮的興趣。還是因為要進宮見鳳駕的緣故,她穿了一襲淡紫色的羅裙,裙裾上繡著極淡雅的小薑花兒,發間的珠釵也是極簡單的,盡管臉上畫了淡淡的妝容,但臉色看起來還有有些蒼白。
“早知你如此沒精神,我就不該一時衝動讓你進宮了。”
禮畢之後,蘇瑜淺淺的笑著說。
謝玉瑤坐在軟杌上,又聽蘇瑜問,“禦醫怎麽說?可有按時進藥?”
“這段時間喝的藥都快有一缸了,也沒見有什麽作用。”謝玉瑤輕輕搖了搖頭,說起來若不是因為嫣如,她與皇後娘娘也沒什麽交情,但皇後娘娘卻是真心待她的,所以在她麵前,謝玉瑤也沒什麽遮掩,還能自嘲。
“既是沒用,那就別喝了,是藥三分毒,可別讓那些毒沉寂在身體裏真熬出什麽病痛來。”
嫣如的孩子既是姓了謝,隻要耿榮那裏沒出意外,這孩子就是要繼承安榮候府的。養在謝玉瑤的膝下,不是母子也勝是母子了,她要是有個什麽好歹,孩子該怎麽辦?
“實不相瞞,我這是心病,哪裏是湯藥能治好的?”謝玉瑤自己開門見山,“娘娘宣臣女進宮,想來也是聽說了那些流言蜚語的緣故,臣女也正有一事要向娘娘稟明。臣女打算帶著宵哥兒離開京城,回老家去過日子,原先是想著讓孩子能享受父子之樂才沒留下,如今看來這父子之樂雖然可貴,卻也給他給我惹下了不少麻煩。”
嫣如和謝玉瑤之間的情誼不比她少,誠如她離開的決定肯定和留下的決定一樣,都是經過深思熟慮過的。“那柳風問怎麽辦?”
蝶依剛給謝玉瑤遞上一盞茶,謝玉瑤抬著茶盞愣了愣,顯然是沒想到蘇瑜會如此直接的問出來。
“我與他之間,從前不可能,更惶論現在?”
這些年柳風問沒少在她身上花心思,她從當初的抗拒到現在的不拒絕,也算是一種進步。她不是沒打聽過柳風問的境況,她家中隻剩下一個阿娘,他又是柳家惟一的男丁,他的家風和前程都不會準他娶一個進過伎院的女子為妻。
說這話的謝玉瑤表情很是苦澀,這是不是代表其實她對柳風問還是有意的。可是迫於現實和輿論的壓力,她不得不選擇主動逃離。也是,誰會忍心拒絕一個直對自己掏心掏肺的人呢。
柳風問是個情癡。
“阿瑤,我隻問你,如果有可能,你願不願意與他在一起攜手未來的日子?”
謝玉瑤的眼睛明顯亮了一下,然後又很快的黯淡下去。
“漳州府出的事相信你多多少少聽說過了,以柳風問的資曆不足以成為一州府官,但若外放到一個小縣成為一縣之尊還是可以的,屆時你可隨他一同赴任,如何?”
謝玉瑤眼裏淡下去的光又重新亮了起來,若她想與柳風問在一起,這主意真是再好不過了。
“但是……。”
她還沒出聲表達自己的意願呢,皇後娘娘突然一轉折,說,“柳風問對你的心意日月可鑒,可是他家裏還有一個母親,你們要在一起,必定避不開這個母親,她若慈愛,能接受你,你們的日子定會順風順水,可若她嫌棄你的過往,阿瑤,先前的打算就當我沒說。”
是了,柳風問母親的存在並不壓於坊間那些傳言,傳言,她隻要安榮候府的大門一關,眼不見心不煩。可若是柳風問的母親,謝玉瑤不可能逃得開,遲早都得麵對。
還未見著柳風問的母親,光是聽皇後娘娘這樣一說,謝玉瑤就已經緊張到手腳冰涼。
袁嬤嬤撩簾進來,邊曲膝邊說,“娘娘,世子妃和霍二奶奶來了。”
“快請。”
……
嶽雲眉,霍靜芳還有謝玉瑤在宮裏用過午膳才出宮。
蘇瑜歇了會兒午覺,然後命人到翰林院將柳風問叫到禦書房去,宣祈笑著說,“你這是不是叫假傳聖旨?”
蘇瑜大大方方的認了,“是。”
“你呀,就愛瞎操心。”
宣祈說著責備的話,眼裏卻是無盡的寵溺。
柳風問隻是個小小的編撰,委實沒想過有朝一日陛下會親宣他到禦書房見駕,以至於他確認了三遍才判斷自己沒有聽錯。判斷自己沒聽錯之後,他又開始想陛下找他能有什麽事?畢竟他上有翰林院院史在,有什麽事情也輪不到他一個小小的編撰親自到陛下麵前領命啊!
想問問領路的太監,可是又不敢,就這樣憋著一肚子的疑問到了禦書房外。
更讓他奇怪的是他到禦書房外後並未等到陛下昭見,而是見到皇後娘娘邁過門檻。
柳風問愣了愣神後,跪在地上行大禮,“微臣柳風問拜見皇後娘娘。”
“柳編撰起來吧,沒錯,今日找你來的不是陛下,而是本宮。”
蘇瑜端著手,看著柳風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