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大部分狗血劇情一樣,如今的皇上李適,並非是代宗皇帝最喜歡的兒子,而恰巧,李適也很不喜歡自己的父親。
據說當初李適出生之時,玄宗、肅宗、代宗三代君王站在台階上想看他長什麽樣,但是看了之後很失望,覺得這孩子長得不好看。或許是民間謠傳,但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多少可以反映出,代宗對於這位太子,並不是很喜歡。
雪上加霜的是,李適的母親沈氏,在安史之亂中失陷於洛陽,此後便杳無音訊,直到現在也不知道她的下落。所謂子憑母貴,李適失去了沈氏的幫助,在皇位爭奪之中一直處於下風。
起初,在眾多兒子當中,代宗最喜歡的是鄭王邈,並在大曆初年任命他代替太子李適出任了天下兵馬元帥一職——這個職位最初為玄宗所設,由肅宗擔任,而逐漸成為了太子擔任該職的慣例。而鄭王代替太子出任此職,可見其在代宗眼中的重要地位。好在,鄭王於大曆九年去世了。代宗在其去世之後仍然追贈其為太子,並且令李適撫養其諸子。可見如果鄭王未曾早夭,很有可能就會取李適而代之,亦未可知。
其後與李適爭奪皇位的是韓王迥,相比於李適,李炯最大的優勢便在於他有一個很受寵的母妃獨孤氏。代宗寵愛獨孤氏到什麽程度?獨孤氏死後三年都不願意將她下葬,一直殯於宮中,頗有些聳人聽聞的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由不得一些人起了別樣的心思。據說宦官劉清潭與黎幹甚至反複勸說代宗立獨孤妃為皇後,擁立李迥為太子。李適對於這件事十分敏感,後來楊炎將劉晏拉下馬時,便偽造證據說劉晏參與了這次謀劃,劉晏遂被左遷,然後賜死。
但是韓王本人卻沒受多大影響,他依舊活的好好的,隻是在昨日涇卒為亂的時候被嚇到了,後來楊清約束了十六王宅的亂軍,也沒有過多理會這位王爺。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韓王李迥對於叛軍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旗幟。
對於朱泚來說卻並不是這樣。楊清作為現代人終究還是無法理解古人對於一個名號的執著,就好像朱泚也無法理解楊清為什麽對於稱帝一事如此的不屑一顧。隻是朱泚認為,楊清有一句話說的還算是振聾發聵——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隻要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是做忠臣還是篡位,還不是隨自己選?
舉棋不定的朱泚決定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反正就算要稱帝,也不急於這一晚上。
事實上,稱帝與否並不是這次殿議的主要內容,隻不過不知道怎麽的,就被源休扯到稱帝的事情上來了。
“好了,稱帝的事到此為止!”
隨著朱泚的發話,楊清很清晰地聽到大殿中傳來了一陣如釋重負的歎氣聲。
張光晟再次站了出來,大概是知道自己怎麽也甩不掉叛逆的身份,他已經開始破罐子破摔了。
“稟太尉,關中四塞之地,所謂四塞,曰函穀,曰武關,曰蕭關,曰散關。蕭關、散關不在我手,然朝廷軍力亦不在此。竊以為我等應遣軍徇長安京畿諸縣,然後諸軍潼關、蒲州以防山東兵馬回援。南下商於,搶占武關,以阻山南之師勤王。至於奉天,而今其有防備,須臾之間難以速克,然奉天少糧食,隻需圍住二三月,則不攻自破。”
朱泚點點頭,張光晟的戰略著實不錯,他正要開口褒獎之時,姚令言又站了出來:
“張將軍所言者,皆紙上談兵也!我軍兵馬不到兩萬,卻要開辟潼關、武關、奉天三處戰線,互相間隔數百裏地,此乃是莫名分兵,兵家之大忌也!而況潼關、武關,張將軍打算遣多少人把守?山東神策、長武、河東、昭義諸軍兵馬逾十萬,區區潼關如何能擋?就算潼關阻敵,敵軍還可以從蒲州渡河,就算守住蒲州,敵軍還可以繞行振武軍以攻京畿。山南亦如是也!武關不行,則過漢中,以散關入京畿亦可也!”
“那依姚節帥之言,對山東、山南之處的援兵,就如此放任不管嗎!”
“非也!”姚令言看向坐在上位的朱泚,“臣自請將大兵以攻奉天。但使我等攻破奉天,俘虜唐帝,則山東、山南諸軍,傳檄可定矣!”
上首的朱泚聽著覺得也有道理,不禁以手撫額,不知道該采納哪種意見。
朱三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楊清,楊清隻是無奈地搖頭。
別看我了,都不是啥好建議。
然而這搖頭的一幕被姚令言看到了,頓時開口道:“楊將軍何故搖頭,莫非是某說得不對?”
楊清長歎一口氣,本來不想就這事發表意見的,但是現在都被姚令言點名了,他想不說都不行。況且看上麵朱泚期待的眼神,想來朱泚也很想聽聽這個自己打算培養的將軍有什麽高見。
“以臣之見,張將軍之策,乃是上上之策!”
此言一出,姚令言麵色大變,然而楊清沒有給他插話的機會,自顧自地說道:“然而張將軍的對策,必須建立在我等有充足的兵力可以在潼關、武關一線與敵人互相拉鋸的情況下。而我軍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兵馬不足,長安城中良家子早就被神策軍掏空了,即使現在征發閭左、贅婿,想要訓練成軍,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況而繞道之說,確實可行。然姚將軍欲速克奉天,亦是……難矣。據說渾瑊已經到了奉天了,其人隨汾陽王(郭子儀)南征北戰,慣於鼓動士氣,以寡擊眾,故言奉天難以速克也!故必阻山東、山南之軍也,然竊以為欲阻山東、山南之官軍,關鍵不在山川之險,亦不在兵士之多也!”
楊清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朱泚趕忙問道:“若阻敵不靠地形,不靠軍士,為之奈何?”
楊清趕忙對曰:“善戰者常謀劃於戰局之外。山東之軍為何在山東,山南之軍又為何在山南?該四王與楚帝之故也!太尉可傳訊田悅、王武俊、李納與……太尉之弟滔,赦其反叛之罪,毋求其擊敗馬燧、李晟之軍,但求拖住其大部軍力,待我等捉住唐帝,則其人自可封疆。而於楚帝李希烈,則與其約定共分天下,使其拖住山南哥舒曜軍。此不過虛與委蛇之計,太尉勿怪。則山東、山南回援之軍,多不過一二萬。少不過數千。太尉自領軍圍奉天,留一支精兵於京畿,巡視於藍田、華州之間,若敵少則撲之,若敵眾則退保長安,待大軍前來,一戰擊潰之。援兵既潰,而奉天糧且不足,則必降矣!”
據說當初李適出生之時,玄宗、肅宗、代宗三代君王站在台階上想看他長什麽樣,但是看了之後很失望,覺得這孩子長得不好看。或許是民間謠傳,但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多少可以反映出,代宗對於這位太子,並不是很喜歡。
雪上加霜的是,李適的母親沈氏,在安史之亂中失陷於洛陽,此後便杳無音訊,直到現在也不知道她的下落。所謂子憑母貴,李適失去了沈氏的幫助,在皇位爭奪之中一直處於下風。
起初,在眾多兒子當中,代宗最喜歡的是鄭王邈,並在大曆初年任命他代替太子李適出任了天下兵馬元帥一職——這個職位最初為玄宗所設,由肅宗擔任,而逐漸成為了太子擔任該職的慣例。而鄭王代替太子出任此職,可見其在代宗眼中的重要地位。好在,鄭王於大曆九年去世了。代宗在其去世之後仍然追贈其為太子,並且令李適撫養其諸子。可見如果鄭王未曾早夭,很有可能就會取李適而代之,亦未可知。
其後與李適爭奪皇位的是韓王迥,相比於李適,李炯最大的優勢便在於他有一個很受寵的母妃獨孤氏。代宗寵愛獨孤氏到什麽程度?獨孤氏死後三年都不願意將她下葬,一直殯於宮中,頗有些聳人聽聞的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由不得一些人起了別樣的心思。據說宦官劉清潭與黎幹甚至反複勸說代宗立獨孤妃為皇後,擁立李迥為太子。李適對於這件事十分敏感,後來楊炎將劉晏拉下馬時,便偽造證據說劉晏參與了這次謀劃,劉晏遂被左遷,然後賜死。
但是韓王本人卻沒受多大影響,他依舊活的好好的,隻是在昨日涇卒為亂的時候被嚇到了,後來楊清約束了十六王宅的亂軍,也沒有過多理會這位王爺。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韓王李迥對於叛軍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旗幟。
對於朱泚來說卻並不是這樣。楊清作為現代人終究還是無法理解古人對於一個名號的執著,就好像朱泚也無法理解楊清為什麽對於稱帝一事如此的不屑一顧。隻是朱泚認為,楊清有一句話說的還算是振聾發聵——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隻要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是做忠臣還是篡位,還不是隨自己選?
舉棋不定的朱泚決定把這個問題先放一放,反正就算要稱帝,也不急於這一晚上。
事實上,稱帝與否並不是這次殿議的主要內容,隻不過不知道怎麽的,就被源休扯到稱帝的事情上來了。
“好了,稱帝的事到此為止!”
隨著朱泚的發話,楊清很清晰地聽到大殿中傳來了一陣如釋重負的歎氣聲。
張光晟再次站了出來,大概是知道自己怎麽也甩不掉叛逆的身份,他已經開始破罐子破摔了。
“稟太尉,關中四塞之地,所謂四塞,曰函穀,曰武關,曰蕭關,曰散關。蕭關、散關不在我手,然朝廷軍力亦不在此。竊以為我等應遣軍徇長安京畿諸縣,然後諸軍潼關、蒲州以防山東兵馬回援。南下商於,搶占武關,以阻山南之師勤王。至於奉天,而今其有防備,須臾之間難以速克,然奉天少糧食,隻需圍住二三月,則不攻自破。”
朱泚點點頭,張光晟的戰略著實不錯,他正要開口褒獎之時,姚令言又站了出來:
“張將軍所言者,皆紙上談兵也!我軍兵馬不到兩萬,卻要開辟潼關、武關、奉天三處戰線,互相間隔數百裏地,此乃是莫名分兵,兵家之大忌也!而況潼關、武關,張將軍打算遣多少人把守?山東神策、長武、河東、昭義諸軍兵馬逾十萬,區區潼關如何能擋?就算潼關阻敵,敵軍還可以從蒲州渡河,就算守住蒲州,敵軍還可以繞行振武軍以攻京畿。山南亦如是也!武關不行,則過漢中,以散關入京畿亦可也!”
“那依姚節帥之言,對山東、山南之處的援兵,就如此放任不管嗎!”
“非也!”姚令言看向坐在上位的朱泚,“臣自請將大兵以攻奉天。但使我等攻破奉天,俘虜唐帝,則山東、山南諸軍,傳檄可定矣!”
上首的朱泚聽著覺得也有道理,不禁以手撫額,不知道該采納哪種意見。
朱三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楊清,楊清隻是無奈地搖頭。
別看我了,都不是啥好建議。
然而這搖頭的一幕被姚令言看到了,頓時開口道:“楊將軍何故搖頭,莫非是某說得不對?”
楊清長歎一口氣,本來不想就這事發表意見的,但是現在都被姚令言點名了,他想不說都不行。況且看上麵朱泚期待的眼神,想來朱泚也很想聽聽這個自己打算培養的將軍有什麽高見。
“以臣之見,張將軍之策,乃是上上之策!”
此言一出,姚令言麵色大變,然而楊清沒有給他插話的機會,自顧自地說道:“然而張將軍的對策,必須建立在我等有充足的兵力可以在潼關、武關一線與敵人互相拉鋸的情況下。而我軍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兵馬不足,長安城中良家子早就被神策軍掏空了,即使現在征發閭左、贅婿,想要訓練成軍,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況而繞道之說,確實可行。然姚將軍欲速克奉天,亦是……難矣。據說渾瑊已經到了奉天了,其人隨汾陽王(郭子儀)南征北戰,慣於鼓動士氣,以寡擊眾,故言奉天難以速克也!故必阻山東、山南之軍也,然竊以為欲阻山東、山南之官軍,關鍵不在山川之險,亦不在兵士之多也!”
楊清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朱泚趕忙問道:“若阻敵不靠地形,不靠軍士,為之奈何?”
楊清趕忙對曰:“善戰者常謀劃於戰局之外。山東之軍為何在山東,山南之軍又為何在山南?該四王與楚帝之故也!太尉可傳訊田悅、王武俊、李納與……太尉之弟滔,赦其反叛之罪,毋求其擊敗馬燧、李晟之軍,但求拖住其大部軍力,待我等捉住唐帝,則其人自可封疆。而於楚帝李希烈,則與其約定共分天下,使其拖住山南哥舒曜軍。此不過虛與委蛇之計,太尉勿怪。則山東、山南回援之軍,多不過一二萬。少不過數千。太尉自領軍圍奉天,留一支精兵於京畿,巡視於藍田、華州之間,若敵少則撲之,若敵眾則退保長安,待大軍前來,一戰擊潰之。援兵既潰,而奉天糧且不足,則必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