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知道自己的精心部署,已經被薛萬徹、李孝恭知曉,並且他們還將計就計,表麵上在前線和李世民打得不可開交,甚至處於劣勢,而暗地裏,李孝恭派遣麾下大將,繞過李世民部署中的薄弱處,直取李世民的後方。


    後方是什麽?


    李世民的大本營也。


    李世民的家人,還有他手下將領的家人,都在大本營。


    而當李世民知道時,已經晚矣,李世民的妻兒都被李孝恭抓獲,還包括其他人,比如程咬金的妻兒,尉遲恭的妻兒,等等。


    聞訊的李世民大怒,立即揮兵回擊,但是等他回到地方,對方已經逃了。


    妻兒的被抓,讓李世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同時李淵下了詔安旨意,如果李世民願意投降,可以免他死罪,妻兒無事。而像程咬金、尉遲恭這樣的武將,如果他們願意投降,妻兒也不會有事。


    這是陽謀。


    如果李世民不投降,那他不僅對不起自己的妻兒,而且也對不起自己的手下。而這樣的主君,又如何能讓手下人信服?


    所以李世民陷入了兩難,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最終,考慮許久的李世民有了決斷,那就是不投降,繼續進攻準備拿下長安,營救家人!


    妻兒和皇位,李世民選擇了皇位。


    而這個選擇,讓尉遲恭、李勣等人心中一片冰涼。他們效忠於李世民,那是因為認為他是明主,但是現在呢?連自己的妻兒都能舍棄,這樣的人還值得投靠嗎?


    就連最支持李世民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失去了信心。


    至於整個玄甲軍,更是軍心萎靡。


    不過李世民和尉遲恭他們不知道的是,當李孝恭派人押解他們的親人去長安時,臨近長安城時,早就等候的秦仙蹤和羅成,率領黑虎堂的精銳,劫走了他們的家人。


    當然了,劫走的都是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李勣等人的家屬,而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家人則沒有營救。


    李淵手中必須握有李世民的家人,這樣才能讓李世民成為一個不仁不孝之人。


    而救走的這些家屬,則被安排送往了大隋。


    .......


    唐朝的局勢基本成了定居,李世民走錯一步棋,接下來會滿盤皆輸,楊霜也不用太操心那裏,有李靖在,以後直接采摘果實便是了。


    而楊霜的重心還在魏國這裏。


    當張遼、曹仁陪同曹植領兵回京後,大隋的兵馬再次發動進攻。僅憑徐晃一人主持,而且隻有十萬兵馬,豈會是對手?所以邊打邊退。


    很快,楊霜的兵馬就打到了郎溪。


    而另一邊,蘇州城也被另一支大隋兵馬拿下,平波侯也在太湖旁邊攻伐。


    可以說,以太湖為一條東西線,往北的區域已經盡數落入大隋之手。


    而太湖到魏國皇都還有多遠?


    隻有兩百多公裏。


    大隋的兵馬三日便可兵臨皇城之下。


    而蜀國也在啃食魏國,兵分三路,打到了潭州、韶州、衡州,並且繼續往東攻來。


    可以說魏國的處境堪憂。


    曹昂登位後,聽說曹植遊說張遼領兵回京誅殺逆賊,隨即下旨給張遼、曹仁,讓他們莫要被曹植蠱惑,繼續回前線戍守,抵禦魏軍才是大事。


    張遼接到旨意後,距離魏國皇都還有幾十裏路程。


    張遼覺得很難辦,一方麵是新皇旨意,一方麵是為了報答先皇知遇之恩,必須徹查清楚真相,左右為難下,讓他不知如何進行下一步。


    但很快,曹仁就做出了選擇,他趁著張遼不注意,直接擒拿了曹植,然後將曹植押入皇都。


    並且,曹仁勸導張遼,太子登基天經地義,誰能保證那名先皇內官說的就是真話?而且,他們的家人還都在皇都城中呢。


    張遼無奈,為了家人,便留兵馬在城外,而他和曹仁回京請罪。


    曹昂還能用到兩人,所以便沒有處置他們,並且禮賢下士,委以重任。


    至此,魏國的朝局才算穩定了下來。


    但是現在的魏國已經今非昔比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元氣大傷。


    不知不覺間,進入了酷暑節氣。


    大隋也停止了進攻,這麽熱的天氣,士兵們也受不了,隻能等到天氣涼爽才能繼續出兵。


    這便給曹昂喘息的時間。


    曹昂召集司馬懿、張遼、曹仁商議對策。


    麵對隋、蜀的不斷蠶食,該如何應對?


    麵對此時的局勢,司馬懿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隋國和蜀國是鐵了心要滅魏國,就算割讓國土賠償也沒有用。隻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抗衡對方。


    而現在魏國皇都距離隋軍太近,隻有區區兩百餘裏,所以司馬懿建議曹昂離開皇都。


    先遷到南方,然後以皇城為陣營,在這裏阻斷隋軍的南下。


    皇城城池巍峨堅固,隋國就算有火藥,想要攻破也得損失慘重。


    麵對這個提議,曹昂是抗拒的。


    剛剛做皇帝就丟棄皇都?


    但是他又清楚當今的局勢,明白司馬懿的考慮是正確的。


    猶豫再三後,曹昂一咬牙,決定離開,暫時去建州。


    很快,旨意就下達。


    而旨意一出,皇都內的百姓人心惶惶,這裏馬上就要成為交戰的主戰場,如何能不心慌?有條件的達官顯貴、世家大族,也開始收拾行囊,遷往建州。


    .......


    楊霜聽到消息後,已經是幾天後。


    他料到曹昂會逃走,沒想到這麽快。這對大隋來說是好消息,說明魏國已經沒有能力抵禦大隋了。


    楊霜也沒有趁機派兵攻打皇都,因為天氣真的太熱,行軍打仗是煎熬,所以楊霜選擇等待。


    等了兩個月,酷暑降下,有了秋意。


    曹昂也逃離了皇都,去了建州,此時的皇都由張遼領兵十五萬駐守。


    楊霜這才出兵,繼續南下。


    徐晃也領兵後撤,駐守在皇都西麵五十裏外的地區,防止大隋兵馬繞行到南麵。


    所以大隋兵馬很輕鬆的兵臨皇城。


    此時的大隋三路兵馬匯合,足足六十萬,幾乎占據了大隋二分之一的兵力。接下來,就是拿下魏國皇都,隻要拿下這裏,魏國就徹底成了喪家之犬。


    而張遼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準備以死守城。


    攻城戰正式開始。


    大隋使用火藥和攻城器械,多方麵攻城,但這座皇城可不是潤州城可比的,進攻難度之大,超乎了楊霜的所料。


    再加上張遼統兵能力出眾,帶領魏國將士死守,所以一連幾日攻城,大隋都沒有占到什麽優勢,並且損失較大,死傷三四萬人。


    而這個結果讓楊霜停止了攻城。


    他沒想到這個骨頭這麽難啃!


    就在楊霜和史萬歲、韓擒虎等人苦惱於如何攻城時,於禁送來了一封信。


    此時的於禁很尷尬。


    他本是魏皇曹操派來假裝投誠,調查火藥之秘的,沒想到火藥之秘沒有查到,魏皇曹操已經駕崩了,並且當初負責讓他假意投誠的荀彧、郭嘉也都死了。


    現在的於禁很尷尬,就算他查到了火藥之秘回到魏都,新皇曹昂也不會相信他,反而認為他是奸細,淩遲處死以消心頭之恨。


    而且,於禁也明白楊霜一直不信任自己,前段時間楊霜偷偷前往魏國皇都,就瞞著於禁。


    所以就在於禁左右為難時,他收到了兩封信,竟是太尉賈詡的來信。


    一封信是給於禁的。


    信中,賈詡告訴於禁,魏皇曹操並非病逝,而是被新皇曹昂毒殺。並且還勸於禁,為了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為陛下報仇,那就必須真心實意的投靠大隋,這樣才有機會手刃凶手。並且,賈詡還用一統之大義遊說於禁。


    於禁本就是武人,不是謀士,他相信賈詡,而且現在自己的處境,隻能選擇徹底投靠大隋了。畢竟在外人眼中,自己已經是這樣的人了。


    信的末尾還說,如果於禁想明白了,那就把另外一封信交給楊霜。


    楊霜沒想到賈詡會給自己來信,他連忙打開來信,看完後麵露喜色。


    為何?


    原來賈詡並沒有跟隨曹昂去建州,竟然留在皇都。


    從一開始,狡猾的賈詡用了連環計,他一直裝病,裝的病入膏肓,曹昂離京時,還專門去看看他,但是太醫說不便長途跋涉,若是趕路恐怕會死在半路,所以曹昂便讓他留在了皇都。


    賈詡的裝病連司馬懿都騙過了。


    而現在賈詡給楊霜來信,自然是幫楊霜拿下皇都。


    皇都易守難攻,那就必須從內部攻破!


    楊霜自然想到了這個辦法,但是內部攻破很難辦到,因為靠近不了張遼,但賈詡可以啊!


    再怎麽說,賈詡還掛著太尉的職務,靠近張遼太容易。至於如何弄死張遼,賈詡依然決定用火藥。


    皇都的城門被關,無法把火藥運進去,但是賈詡猜測,當初太廟爆炸時,周瑜並沒有用完全部火藥,應該還有剩餘。


    的確有剩餘,剩的不錯,就藏在那個店鋪裏麵。


    所以接下來,楊霜讓於禁走一趟,親自潛入皇城,將消息告訴賈詡。


    於禁已經被說服,決定投靠大隋,所以麵對任務,自然不敢怠慢,趁著夜色,通過暗渠,潛入了皇城,而後去見賈詡。


    見到賈詡後,於禁百感交集。


    在於禁心目中,賈詡也是為了替曹操報仇,所以選擇投靠大隋,因為不這樣選擇,怎麽可能報仇?


    連賈詡都這樣選擇了,於禁也不覺得內疚。


    賈詡通過於禁,知道了火藥藏匿的店鋪,然後派人將火藥運到了太尉府中。


    又過了兩日,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


    賈詡派人去請張遼和主要將領,說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談,關乎對抗大隋的。


    張遼不疑,反而大喜,他是知道賈詡的手段,有他支持,必能讓大隋嚐到苦頭。所以張遼帶著手下將領去了太尉府。


    來到後,他們被請入客廳。


    就在張遼和一眾將領耐心地等待時,賈詡的心腹鎖住了門窗,然後點燃了裏麵的火藥。


    當張遼意識到自己中計後,為時已晚。


    爆炸聲響起,張遼和一眾將領慘死。


    威名遠播的五子良將的張遼,就這樣犧牲了。


    當消息傳出去後,自然推到大隋手中。並且,消息傳出去後,賈詡也在這場爆炸聲“死掉”,這是賈詡的脫身之計。


    至此,賈詡甩掉了魏國太尉的包裹,接下來隻需要出城,便可搖身一變,變成大隋太子楊霜的謀士。


    而隨著張遼等一眾將領的犧牲,皇都城內群龍無首,隻剩下那些校尉,根本無法獨擋一麵。


    而這個時候,隋軍趁機攻城。


    有張遼在,便有主心骨,所以魏軍還能堅持。現在沒了主心骨,魏軍連戰鬥的心思都沒有,守城守了一小會,便潰敗,然後有人打開了城門,逃出了皇城。


    就這樣,隻用了七天時間,就拿下了魏國皇城。


    消息傳遍魏國,人心更加動蕩。


    遠在建州的曹昂聽說了消息後,呆若木雞,許久都沒有動靜。


    在他心中,皇都固若金湯,怎麽可能這麽短時間內被攻破?莫非是張遼投敵?


    一定是這樣的!


    惱怒的曹昂把皇都失守的罪責怪罪在了張遼身上,甚至下令將張遼的家人滿門處斬。


    可憐張遼一代忠良,為了魏國盡忠,最後落得這步田地。


    .......


    楊霜領兵入主皇城,同時見到了賈詡。


    和楊霜想象的一樣,賈詡其貌不揚。但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謀士,幫助大隋攻城略地,才有現在的成就。


    如果把伐魏的功勞分為三份,火藥占一份,賈詡獨占一份。


    他雖然隻出兩個毒計,但就是這兩個毒計,避免了多少隋軍和魏軍的傷亡?


    “文和先生!”楊霜見到賈詡後,直接拱手行禮。


    賈詡不敢承受,道:“太子殿下折殺小人了!小人何德何能,當得起太子殿下的大禮?”


    “先生當得!其他的話我便不多言,將來論功行賞,我可以保證先生絕對是第一功臣,先生最少封國公之位!這是我的承諾!”楊霜鄭重道。


    賈詡拱手拜謝:“多謝太子殿下!”


    楊霜請賈詡入座,隨後向他請教接下來的計劃。


    賈詡建議先安撫占領之地的魏國百姓,也就是抓民心。


    民心如何抓?


    簡單就六個字:打地主,分土地。


    現在正是合適的時候,把世家權貴的土地收繳上來,然後下公告於民,每人可獲地三十畝,這是永業田。其他的土地多耕多得,隻要能耕種開墾,那就能獲得土地的耕種權。


    若是誰敢阻止,嚴懲不貸。


    現在大隋有六十萬兵力在這裏,哪個世家權貴敢阻止?


    世家權貴就是毒瘤,此舉不僅能收攏魏國百姓的民心,哪個世家權貴敢阻撓,正好趁機抄了對方,將這個毒瘤拔掉。


    就怕他們老老實實不出頭呢。


    並且,還要減免百姓的賦稅,最起三年內不征稅。


    隻要這樣推廣下去,還能收買占領範圍內的魏軍,並且其他魏國百姓會怎麽想?


    在他們心中,大隋簡直是救星,而不是敵人。會有很多魏國百姓願意被大隋統治。


    到那時候,大隋的敵人就隻是魏國的朝廷,而不是整個魏國的民眾。


    隨後,賈詡又提供了第二個建議,招降。


    但凡魏國官員,隻要主動投降歸順,其官位、官爵不僅可以保留,而且官升一品,並且不會侵犯其家族,可保護家族產業。


    這是針對的魏國的文武大臣。


    魏國官員也有不怕死的,願意和魏國共進退,但是越是官員,家族越大,你不怕死,難保家族其他成員不怕死啊。


    現在這個局勢,自然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投靠大隋不僅能升官,而且還能保護家產,如何決選?


    賈詡一共給楊霜提了五條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誅魏國的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陛下求我做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以並收藏陛下求我做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