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國輔家與秦國軍方的商業合作,本來十分順利。沒曾想商隊常常遭到烏孫國軍隊的劫掠。


    這一狀況意外促成了秦國與樓蘭國的軍事合作。


    兩國合作的目的就是圍剿烏孫國軍隊。


    此時烏孫國地界,也就是後來的哈密—吐魯番—達阪城這片綠洲區域。


    秦國與樓蘭國的方案是南北夾擊:秦國軍在北、樓蘭軍在南。


    秦國派出一支三萬人鐵騎沿著河西走廊,順著祁連山腳,出玉門關後向北迂回包抄。


    樓蘭國此次調動總兵力共2500人。其中1000人是國家軍,1500人從四大家族衛隊征調而來。


    2500名軍士全是騎兵,一人兩馬。


    為了輔家商隊的事,樓蘭國如此順利同意出兵,和另外三大家族的積極態度有關。


    因為他們都想傍著秦國的大腿,出去打仗、劫掠。這活計來財又多又快,比那什麽看門收稅、牧羊販馬,不知刺激多少倍!


    所以,白明找祿王商量時,祿王在議事會一提,野利、呼延兩族立馬舉雙手支持。


    他們原本也是遊牧民族,骨子裏對騎馬殺敵、掠奪財物就非常嗜好。


    當年他們隻是時運多舛,受到本族敵對部落排擠、追殺,才不得不遠逃,最後被祿王收留,在樓蘭國定居。


    定下決議後,呼延家直接派出300衛士參戰。


    野利族本來女多男少,但一聽說外出打仗,流落在外的野利族男丁迅速回歸。一下子就拉出了一支400人的男女混合衛隊。


    祿王與輔家家主商議後,決定祿家再出500、輔家300。


    這樣整合成1500人的衛隊,加上1000國軍共2500人。


    按照與秦軍約定,樓蘭軍隊從烏孫國南麵向北進攻。


    烏孫國人也是後世所稱的匈奴的一支,此時共計30多萬人,分為十幾個部落。


    部落大小不一。大的5、6萬人,小的幾千人。


    烏孫國部落的特點與樓蘭國相似,騎馬揮刀射箭是成年男子的基本要求,個個都能上戰場參戰。


    但真正編入軍隊的人口並不多,總共也就4萬左右正規軍,而且分散駐紮在烏孫國東、南、西、北。


    靠近南邊的部落是大玉茲、阿勒班、阿波克烈三個部落。總人口7萬多,軍隊將近1萬人。


    2500對,這個比例相差還是有點懸殊的。


    不過,秦國將軍趙城與樓蘭國將軍祿先礫製定進攻計劃時,要求樓蘭軍初期緩慢進軍,以守為主。


    秦軍迂回至烏孫國中段,穿插切割,往東南方向反包烏孫國的幾個部落,爭取全殲。


    到時,烏孫國南部幾個部落麵臨秦國\/樓蘭國兩麵夾擊。


    同時,烏孫國西北邊部落也會展開對秦軍的攻擊。


    所以,秦軍等於也是遭受東南\/西北烏孫軍隊兩麵夾擊。


    那時,樓蘭國軍隊就必須向北拚死猛攻,盡量多殺南部敵人,減輕秦軍壓力。


    韋西風平常養著四匹馬。其中紅、黑二馬是他和阿娘的坐騎。


    現在上戰場,他就把紅、黑二馬都帶了出來。


    因為,經過這麽多年的調理、訓練,它們早已有了靈性,不是普通戰馬。


    兩匹馬12歲,正處於馬生的黃金歲月。


    秦國三萬大軍,按照一貫做法進行後勤保障。


    而樓蘭軍的做法則是一人二馬,自備糧草。


    行軍時,給養馬隨自己行走;衝殺時,交殿後軍統一保管。


    樓蘭國國軍也好、家族衛隊,平時訓練就是這麽操作的。一套流程早就熟練。


    一般小國都是這麽幹的。


    韋西風雖然年紀小,但大家都知道他的兩匹馬很神奇,也知道他的箭術了得,加上他的個頭也大,與多數老兵沒有分別,所以他被編在斥候隊伍裏。


    斥候就是偵查兵,在前麵探路。屬於先鋒營。


    先鋒營有5個戰隊、四個斥候組。


    斥候每組六人,輪流出去探路、摸查敵方情報。


    韋西風這組組長名呼延吉,也稱伍長。


    他們出發執行任務時,給養馬交給其他同伴保管,5人5騎輕裝前行。


    樓蘭國多年來都未主動對外發動戰爭。此時誰也不會想到樓蘭國會突然出兵攻打烏孫國。


    白明來到樓蘭國,與祿王決定采取聯合軍事行動後,樓蘭城就派出探子,嚴密監視烏孫國方麵的動向。


    平常,樓蘭城裏也有烏孫商人在此經商,他們之中也許有烏孫國的探子。所以,樓蘭國王下令,從現在起,凡是軍士、官人及家丁,一律不得接近烏孫商人。違者,以內奸論處。


    秦國軍隊3萬人,行動起來動靜很大,他們一出關,可能就有人發現了他們。


    但他們出關後向北方而去,關注他們的人要確定他們的真實目的地,也沒有那麽快。


    樓蘭軍隊的規模不算太大。出發後,先鋒營的斥候組和5個戰隊在前,接著是中軍的兩個營暨10個戰隊,後麵是殿後軍的10個戰隊。


    斥候由先鋒營前放30裏地。


    中軍距先鋒營10裏。後軍距中軍5裏。


    大部隊白天行軍200裏,晚上紮營休息。


    輪到呼延吉這組斥候出動時,他把6名組員分3個小組,裝扮成獵人,梯次前行。小組間間隔5—10裏地。


    韋西風和呼延吉一組,位於中間。呼延吉帶在他,既是親自訓練他,也有護著的意思。畢竟他還小。


    前行兩天後,忽然前麵有一人回來,隔著幾十米模仿鳥叫核實身份。這些都是斥侯們的接頭把戲。


    即便互相認識,也得接頭暗號相符才能靠近。暗號每天一換。


    身份核實後,那人跑到呼延吉麵前道:“伍長,前麵10裏地有幾百個帳篷,連綿很長,應該是烏孫人的駐地。有哨兵,軍士,還能望見牛、羊、馬群和牧民。”


    呼延吉道:“做得好!我們的運氣不錯。野利柑,你快回去,告訴輔鈞,藏好馬,埋伏起來繼續監視。”


    野利柑立即回去。


    呼延吉側頭道:“西風,你回去找後頭小組,把前麵的情況告訴他們。和祿元熏一起去向先鋒營報告敵情。”


    韋西風點頭,調轉馬頭,回去找人。


    走出約兩裏地,韋西風隱約聽到前麵有爭吵聲,他立即拍拍大黑示意它躺下,然後在草叢裏朝前麵望去。


    隻有約一裏樣子,韋西風的目力看得清楚,有兩人被一幫人圍住了,正是隊友祿元熏小組。應該是遭遇烏孫人的遊擊兵了。敵方十四人。


    對方有幾人執箭拉弓對著祿元熏二人,另外有人盤問著,其餘人警戒。


    回去喊人已來不及,意義也不大。


    地勢還算開闊,便於策馬躲箭、射箭。


    自己應該可以搞定敵人,關鍵是能不能搶在敵人對隊友動手前。


    韋西風沒有過多猶豫,先是一箭射殺對方一名弓箭手,跟著一拍大黑,衝了出去。


    同時右手背後一牽,第二支箭搭在弦上,在大黑的狂奔中瞬即射出。


    對方又死一名弓箭手。


    對方早已大亂。祿元熏二人也毫不猶豫地揮刀砍向最近的對手。


    敵方不知來了多少人,分出四人與祿元熏二人對戰,其餘人全部拔刀的拔刀、握矛的握矛,執箭的執箭,麵向韋西風這邊。


    韋西風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他必須打時間差,快速奔到敵人群裏。否則他們一齊攻向祿元熏二人,隻怕二人要遭毒手。


    韋西風一箭射出,跟著反手拔箭,行雲流水,一箭一命。待接近敵方時,已射殺六人。


    他左手將弓輕輕一拋,牽住韁繩。右手握在右腰的刀柄上。


    待靠近一名執矛刺向自己的大漢時,低頭左偏,右手一提,拔刀!


    那人長矛變成兩截。


    韋西風顧不上他,手腕一轉,砍中另一人的大刀。


    連刀帶腦殼分開兩片。


    祿元熏二人認出了韋西風,見他如此神勇,士氣大振,手上力道也大了幾分。


    韋西風神出鬼沒,又優先協助解決了與祿元熏二人對戰的幾人。


    還剩下兩人,握刀的手瑟瑟發抖。


    總共14人,韋西風已幹掉了9個,祿元熏斬殺2人,另一位斥候祿強殺1個。


    三人圍住那二人。


    祿元熏道:“西風,他們剛才自報家門了,就是烏孫國的。留之無用。”


    三人心意相通,合力將對方二人斬殺。


    祿元熏道:“西風兄弟,謝謝救命之恩。情況緊急,他們是出外擄奪商隊的,說不定大隊在後麵。我們快回去報信。”


    韋西風道:“前麵有烏孫人的營地,我也是回來報信的。那就快走。”


    三人簡單打掃一下戰場。韋西風從屍體上拔出自己的箭矢,找回自己那張弓。


    這些箭矢可是寶貝。都是他親自精心打製的,與市麵上出售的箭乃天壤之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好遇見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班門弄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班門弄茶並收藏幸好遇見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