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囂率兩萬秦軍征討西域小國樓蘭國,铩羽而歸。這消息在鹹陽城引起很大轟動。
本來,秦國有條西域補給線是鹹陽城人所共知的事。
因為,西域的戰馬、牛羊供應給了軍隊,但香料、琉璃製品、葡萄、核桃等這些東西可是流進了貴族家庭,成為了他們的心頭好。
為了維護這條商路,秦國曾派將軍趙城率三萬精騎兵出征烏孫國,大勝而歸。
後來不知怎麽地,這條商路斷了。
任囂將軍正是以恢複西域商路的名義帶兵西行的。
怎麽就被打敗了?
沒聽說過西域有大國、強軍啊?
怎麽回事?到底怎麽回事?
西域小國民兵打敗兩萬秦國騎、步聯動軍?怎麽可能?
不僅老百姓不明所以,就是朝中大臣、軍隊大佬們也是一頭霧水。
麵對軍中大佬、禦史大夫、朝中九卿的責難,任囂一一如實陳述。
對樓蘭軍不黑不粉。愛咋咋地!
其實他的心裏,對樓蘭軍那一溜的裝備,羨慕崇拜得不行。
他查了一下資料,發現:依據趙城將軍的記敘,對烏孫軍作戰時,樓蘭軍領軍指揮得當、有勇有謀,士兵殺敵爭先、連連獲勝。但那時的裝備比秦軍則頗有不如。
這位趙城將軍的趙家與趙宇、趙高的趙家同姓氏卻不同宗,據說沒有來往。
任囂又查了一下時間節點,得出一個驚人結論:太尉府決定中斷西域補給線的前後,正是馬上三件套、新型甲胄、手弩在西域興起、流行的時期。
也就是說,人家西域大殺器正準備麵世時,秦國卻在此時中斷了與西域的貿易往來,錯失了得到這些新式裝備的良機。
可歎啊可悲!
他也查到操作這些的是趙宇,如今的護軍都尉。
任囂心裏對趙家這位蠢才趙宇,真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憤慨。
但趙家聖眷昌隆,趙宇官運亨通,正是自己頂頭上司。他也隻能暗地裏獨自發發牢騷而已。
最後在呂不韋、蒙驁的斡旋下,任囂被削爵一級。西征之事被暗地裏壓了下來,不了了之。
但丞相呂不韋和上將軍蒙驁卻對此事很上心。
從軍事家的角度,蒙驁並不認為是任囂太草包導致失敗。
相反,他與任囂幾次推演後,覺得由自己指揮那場戰鬥,也不可能比任囂做得好些。
他沒親見樓蘭軍士兵和馬匹的裝備,但任囂決不會在這點上欺騙自己。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樓蘭軍的裝備,超越秦軍太多。
蒙驁認識到這點,冷汗連連,細思極恐。
身為丞相,呂不韋考慮的則更長遠一些。
他知道,秦國是一定會定鼎中原的。
中原成為統一國家後,邊疆最大威脅就是西北邊匈奴、西南邊羌族。
如今兩萬秦國精兵,連一個小小樓蘭國500騎兵扼守的河穀都過不去,到時怎麽搞?
唉!呂不韋歎息一聲。
樓蘭國本來是秦國盟友,是白起提前叮在西域的楔子。就因趙家要報複白起,硬是把樓蘭國變成了敵人。
趙家源遠流長,不容小覷。趙高是中車府令,嬴政還把玉璽交他保管;一手把樓蘭國推到對立麵的趙宇也是護軍都尉…
唉!呂丞相再三歎息。
先不理會西邊吧。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東邊的事。
*****
樓蘭國軍前些年出征烏孫國,一舉塑造了西域30幾國中,樓蘭國不能惹的形象。
此次與昔日盟友秦國硬剛,且擊退了對方。這個結果不但令西域諸國服氣,也讓中原六國裏的有心人看出了些許奧妙。
許多中原國家開始了解樓蘭國和西域。
由於東方通往西域的唯一路線就是河西走廊,而這條走廊的中原出口又在秦國控製之下。於是,中原各國派人喬裝打扮,想方設法進入河西走廊,到西域考察,希望打探到樓蘭國軍戰勝秦國軍隊的秘密。
幾十上百年前,河西走廊東部由西戎諸國占據,西部是月氏國和烏孫國的地盤。
後來,秦國滅掉了西戎12國,驅趕月氏國和烏孫國,河西走廊變成許多小部落的臨時居住地。
烏孫國就是因為覬覦河西走廊,秦國才出兵死揍它。
秦國還沒精力在這裏設置郡治,但遲早是要納入版圖的。
所以,秦國能允許小部落在這裏小打小鬧,卻不能允許大的部落染指。
此次樓蘭國擊退秦軍,給了各小部落很大鼓舞。原來秦軍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於是它們也敢於反抗了。
秦國向東征討六國,忙得不亦樂乎。此時也顧不上管河西走廊地區。
於是,大量遊牧部落重新進入河西地區。
較大的部落起了占據河西走廊的心思。
此時進入河西走廊最大的遊牧部落,是匈奴族的一支,首領名頭曼。
沒錯,頭曼單於。他有一個兒子名冒頓,未來成為了中原大敵。
西域和中原的商貿聯係暫時中斷了。
因為,頭曼單於的匈奴部落,見到商隊必搶。
而他們又占據著東西方唯一通道的核心位置。商隊繞不開。
韋西風知道這一曆史進程。他在樓蘭城和哈密城頭布置了大量強弩,為守城軍士配備足夠良弓、利箭。
兩城固若金湯。對付匈奴綽綽有餘。
唯一的軟肋是哈密城和樓蘭城周邊的牧場。
韋西風隻得利用星狗超凡能力,監視頭曼部落的動向。對他們設伏屠殺了兩次。
頭曼部落領教了樓蘭國的斥候本領和全甲胄兵的殺戮功夫後,再也不敢打西域方向的主意。而是一心一意南下與中原爭奪地盤、草場、牲畜、人口。
秦始皇統一中原的時期,也正是匈奴南下、發展壯大的時期。
西域30多國,互相之間也常有戰爭發生,立國、滅國也是常事。
但總的說來,此時的西域與中原,斷了聯係。
……
時光荏苒,世事變幻。
韋西風快40歲時,他辭去軍隊職務,開始雲遊各地。
此時的樓蘭國,國王也傳位下一代了,各家家主也換人了,樓蘭國軍隊將軍由輔衣岫擔任。
輔衣岫比他大幾歲,和他一向交好。韋西風辭職,出外去遊曆,答應輔衣岫:如果樓蘭國有難,他一定會回來幫忙。
有了他這句話,輔衣岫安心了不少。
當然,韋西風給樓蘭軍留下的殺器很多。一般小規模的敵人,輔衣岫自信不需韋西風回來,自己率軍隊也可以搞定。
這些年,韋西風的神魂蘊養得很不錯。他打算到昆侖山去看看。
星狗提示過多次:南邊昆侖山脈有結界。
本來,秦國有條西域補給線是鹹陽城人所共知的事。
因為,西域的戰馬、牛羊供應給了軍隊,但香料、琉璃製品、葡萄、核桃等這些東西可是流進了貴族家庭,成為了他們的心頭好。
為了維護這條商路,秦國曾派將軍趙城率三萬精騎兵出征烏孫國,大勝而歸。
後來不知怎麽地,這條商路斷了。
任囂將軍正是以恢複西域商路的名義帶兵西行的。
怎麽就被打敗了?
沒聽說過西域有大國、強軍啊?
怎麽回事?到底怎麽回事?
西域小國民兵打敗兩萬秦國騎、步聯動軍?怎麽可能?
不僅老百姓不明所以,就是朝中大臣、軍隊大佬們也是一頭霧水。
麵對軍中大佬、禦史大夫、朝中九卿的責難,任囂一一如實陳述。
對樓蘭軍不黑不粉。愛咋咋地!
其實他的心裏,對樓蘭軍那一溜的裝備,羨慕崇拜得不行。
他查了一下資料,發現:依據趙城將軍的記敘,對烏孫軍作戰時,樓蘭軍領軍指揮得當、有勇有謀,士兵殺敵爭先、連連獲勝。但那時的裝備比秦軍則頗有不如。
這位趙城將軍的趙家與趙宇、趙高的趙家同姓氏卻不同宗,據說沒有來往。
任囂又查了一下時間節點,得出一個驚人結論:太尉府決定中斷西域補給線的前後,正是馬上三件套、新型甲胄、手弩在西域興起、流行的時期。
也就是說,人家西域大殺器正準備麵世時,秦國卻在此時中斷了與西域的貿易往來,錯失了得到這些新式裝備的良機。
可歎啊可悲!
他也查到操作這些的是趙宇,如今的護軍都尉。
任囂心裏對趙家這位蠢才趙宇,真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憤慨。
但趙家聖眷昌隆,趙宇官運亨通,正是自己頂頭上司。他也隻能暗地裏獨自發發牢騷而已。
最後在呂不韋、蒙驁的斡旋下,任囂被削爵一級。西征之事被暗地裏壓了下來,不了了之。
但丞相呂不韋和上將軍蒙驁卻對此事很上心。
從軍事家的角度,蒙驁並不認為是任囂太草包導致失敗。
相反,他與任囂幾次推演後,覺得由自己指揮那場戰鬥,也不可能比任囂做得好些。
他沒親見樓蘭軍士兵和馬匹的裝備,但任囂決不會在這點上欺騙自己。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樓蘭軍的裝備,超越秦軍太多。
蒙驁認識到這點,冷汗連連,細思極恐。
身為丞相,呂不韋考慮的則更長遠一些。
他知道,秦國是一定會定鼎中原的。
中原成為統一國家後,邊疆最大威脅就是西北邊匈奴、西南邊羌族。
如今兩萬秦國精兵,連一個小小樓蘭國500騎兵扼守的河穀都過不去,到時怎麽搞?
唉!呂不韋歎息一聲。
樓蘭國本來是秦國盟友,是白起提前叮在西域的楔子。就因趙家要報複白起,硬是把樓蘭國變成了敵人。
趙家源遠流長,不容小覷。趙高是中車府令,嬴政還把玉璽交他保管;一手把樓蘭國推到對立麵的趙宇也是護軍都尉…
唉!呂丞相再三歎息。
先不理會西邊吧。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東邊的事。
*****
樓蘭國軍前些年出征烏孫國,一舉塑造了西域30幾國中,樓蘭國不能惹的形象。
此次與昔日盟友秦國硬剛,且擊退了對方。這個結果不但令西域諸國服氣,也讓中原六國裏的有心人看出了些許奧妙。
許多中原國家開始了解樓蘭國和西域。
由於東方通往西域的唯一路線就是河西走廊,而這條走廊的中原出口又在秦國控製之下。於是,中原各國派人喬裝打扮,想方設法進入河西走廊,到西域考察,希望打探到樓蘭國軍戰勝秦國軍隊的秘密。
幾十上百年前,河西走廊東部由西戎諸國占據,西部是月氏國和烏孫國的地盤。
後來,秦國滅掉了西戎12國,驅趕月氏國和烏孫國,河西走廊變成許多小部落的臨時居住地。
烏孫國就是因為覬覦河西走廊,秦國才出兵死揍它。
秦國還沒精力在這裏設置郡治,但遲早是要納入版圖的。
所以,秦國能允許小部落在這裏小打小鬧,卻不能允許大的部落染指。
此次樓蘭國擊退秦軍,給了各小部落很大鼓舞。原來秦軍並不是不可戰勝的。於是它們也敢於反抗了。
秦國向東征討六國,忙得不亦樂乎。此時也顧不上管河西走廊地區。
於是,大量遊牧部落重新進入河西地區。
較大的部落起了占據河西走廊的心思。
此時進入河西走廊最大的遊牧部落,是匈奴族的一支,首領名頭曼。
沒錯,頭曼單於。他有一個兒子名冒頓,未來成為了中原大敵。
西域和中原的商貿聯係暫時中斷了。
因為,頭曼單於的匈奴部落,見到商隊必搶。
而他們又占據著東西方唯一通道的核心位置。商隊繞不開。
韋西風知道這一曆史進程。他在樓蘭城和哈密城頭布置了大量強弩,為守城軍士配備足夠良弓、利箭。
兩城固若金湯。對付匈奴綽綽有餘。
唯一的軟肋是哈密城和樓蘭城周邊的牧場。
韋西風隻得利用星狗超凡能力,監視頭曼部落的動向。對他們設伏屠殺了兩次。
頭曼部落領教了樓蘭國的斥候本領和全甲胄兵的殺戮功夫後,再也不敢打西域方向的主意。而是一心一意南下與中原爭奪地盤、草場、牲畜、人口。
秦始皇統一中原的時期,也正是匈奴南下、發展壯大的時期。
西域30多國,互相之間也常有戰爭發生,立國、滅國也是常事。
但總的說來,此時的西域與中原,斷了聯係。
……
時光荏苒,世事變幻。
韋西風快40歲時,他辭去軍隊職務,開始雲遊各地。
此時的樓蘭國,國王也傳位下一代了,各家家主也換人了,樓蘭國軍隊將軍由輔衣岫擔任。
輔衣岫比他大幾歲,和他一向交好。韋西風辭職,出外去遊曆,答應輔衣岫:如果樓蘭國有難,他一定會回來幫忙。
有了他這句話,輔衣岫安心了不少。
當然,韋西風給樓蘭軍留下的殺器很多。一般小規模的敵人,輔衣岫自信不需韋西風回來,自己率軍隊也可以搞定。
這些年,韋西風的神魂蘊養得很不錯。他打算到昆侖山去看看。
星狗提示過多次:南邊昆侖山脈有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