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陳勝的善意,韋西風又成為自在身,正信馬由韁閑蕩著考慮去向時,卻被“抓壯丁”了。
大概因他麵相、身板就是年輕人,而且有匹好馬。
他隨著兩名騎兵緊趕一陣,越過步兵,追上騎兵隊列。
韋西風聽到有人問那兩人:“怎麽把人也帶回來了?”
其中一人笑答:“給兩個選擇,他選了隨軍。”
那人沒再吭聲。
這支隊伍是南方兵,大約七、八千人,騎兵約1千。
馬上三件套也許在北方有些地方能見到。這些南方騎兵根本沒那概念。
韋西風離開樓蘭後,給自己定的人設是木訥、低調,自然也沒搞那些東西。
隻不過他的騎術已臻出神入化,沒那些玩意也吃不了多少。
加上他的馬也不是這些南方騎兵的駑馬可比擬。所以韋西風一入騎兵隊列,立即有些鶴立雞群味道。
韋西風意識到問題,刻意很笨拙行事,還是有些顯眼。
他也無可奈何。如果有上官要換他的馬,就給他。他本來也不是特別在意。
由於步兵行走慢,還有戰車,騎兵實際上也不能太快,得走一走停一停。
韋西風判斷隊伍並不是趕著參戰,行走一段,前鋒騎兵和中軍車、卒得等後勤輜重跟上來。
不久,隊伍在一處河堤停下來。傳令兵騎馬前後跑著,高喊“埋鍋做飯”。
韋西風不懂他們規矩,也不好問,一個人到邊上,取出幹糧水袋,一人一馬,一起進食飲水。
抓他時最先問話的那人對他喊道:“喂,那個…你叫什麽名字?過來舀碗熱湯!”
韋西風聞到是羊肉湯。不過手藝不咋地,一股濃濃膻味。
他走過去道:“俺叫棗三。多謝。已經飽了,不喝湯了。”
那人不再理他。其他人也忙著吃喝,沒人管閑事。
吃喝差不多後,抓他時後來的那人把他叫過去,帶著他走。
到一名衣著明顯華貴的軍官麵前,那人報告後簡單介紹了幾句。
軍官箕坐在皮墊上,指指對麵草地,對韋西風道:“坐。”
韋西風跪坐下去。
沒法子。這時代坐姿就這樣。人家是官,可以隨意。他不能放肆。
那人道:“你叫棗三?哪裏人?以前幹什麽的?”
韋西風道:“回上官,小人棗三,陳縣陽城人。陳縣城破時,隨大隊逃亂,走散了,落了草。現在打算回家看看…”
那人道:“嗬嗬…看來你落草後過得不錯啊!好馬、好衫…”
韋西風的衣服不是軍服,也沒有絹帛,不過是外皮內麻,上衣下裳,看上去齊整幹淨。入鄉隨俗,他一直沒整樓蘭城時的長褲等花樣。
“這個…”韋西風支吾道:“在一處山莊幫人看家喂馬。莊主還算大方。”
“不必緊張。你確定隨我們走,不回家了嗎?”那人沒糾結他的過往。
“嗯…確定!”韋西風答:“陳王在時,我是城門衛隊。我見大人這隊伍人多馬壯,我想跟著混個前程。”
反正他的樣子看上去很年輕,信口胡謅也符合身份。
“混個前程,不錯。”那人道:“隊伍不是我的,是英布大人和蒲將軍的。我名景信乙,是騎兵校尉。你既願加入我們,我看你有匹好馬,騎術也熟練,那就在我手下吧。”
韋西風立即起身,抱拳行禮道:“棗三參見景校尉。”
景校尉笑道:“行了。”他揮手:“李作魚!”
李作魚就是剛才那人,一直在邊上。他行了一禮後道:“請校尉大人指示。”
景校尉道:“這棗三是你找回來的,就補到你隊裏吧。還差兩個到時再說。”然後對韋西風道:“這是百夫長李作魚,從現在起你聽他指揮。”
韋西風立即行禮道:“小人遵命。”
接著麵向李作魚行禮,道:“屬下棗三,見過李百夫長。”
李作魚道:“看來是兵油子啊。也好,我不嫌棄。隨我走吧。”
韋西風,哦對,如今又成了棗三,跟著李作魚回去。
現在是行軍路上,登記造冊、軍服軍牌這些暫時不方便。
李作魚把他交給一名叫“黑羊”的伍長。他的伍本來隻有四人,現在齊了。
照例要互相認識一下。另外三人分別是趙井鄉、麻杆、漂從。
通過聊天,棗三大致明白了:這是番縣縣令吳芮大人的隊伍,八千人,由英布將軍和蒲將軍率領。
吳芮大人是秦朝的縣令,大澤鄉起義後也宣布反秦了。
現在楚國義軍全部尊項家為首。這支隊伍是趕去下邳,與項梁將軍匯合,共同抗擊章邯的軍隊。
吳芮和蒲將軍的名頭,韋西風不知道。但英布的名字,韋西風在史書裏讀到過。他曾是項羽的頭號戰將,秦滅後封九江王。叛項羽投漢成為八大異姓王之一。不過最後起兵造反被殺。
韋西風的目的是了解曆史真相。他定好自己的原則是低調、風格是沉默、對身外物的態度是無所謂。
伍裏的幾人,趙井鄉有姓有名,可能有些身份。其餘三人,包括伍長黑羊,應該和棗三差不多。
不過馬匹、穿著、隨身用品,棗三的比他們好很多。四人都看出來了。
棗三解釋,自己之前落草,待在山寨裏,剛跑出來。
四人立即恍然大悟。
因為,這支隊伍的統帥大人英布,曾經就是鄱陽湖裏赫赫有名的草寇。在落草為寇前,還是驪山刑徒,真正的黔首,被章邯強征加入刑徒軍,後來帶人逃跑。
當然,他們可不敢對棗三說這些。
隊伍休整了很長時間。據說是等後勤輜重全部到齊,讓他們也吃飯、休息好了後,才一齊出發。
白天趕路,晚上紮營,八千人走得較慢。棗三很快熟悉、適應了他們的節奏。
伍裏的幾人也基本摸清了他的特點:沒話,好相處。
走了將近一個月,隊伍抵達下邳。即徐州東邊。
到了這裏,棗三稍微留意一下,城周圍有很多軍帳。這應該就是項梁的大本營了。
高官們去見老板;中層軍官劃分營地,協調供應程序;百夫長、什長、伍長就指揮各自隊伍建馬圈、搭帳篷、設灶台、挖壕溝…
棗三被派去建馬圈。
這是他的老行當,熟門熟路。
慢慢地,有人發現他的眼色、手勢、動作相當精準熟練。
尤其是,那些馬匹似乎能聽懂他的話一樣,一靠近他就變得馴服、乖巧。這令這幫自命不凡的騎兵們個個摸不著頭腦。
李作魚聽說了,跑到他旁邊觀察半天,欣喜不已。
他問:“棗三,你以前是馬夫嗎?”
棗三隨口道:“是啊,到哪都伺候牲口。所以走時莊主才讓我牽走一匹不錯的馬。”
他這算是順便把馬的來曆解釋了一下。至於人家信不信,隨便。
李作魚笑道:“好、好、好,我們這些南方人,還真缺你這樣的馬倌。從今天起,你就是伍長,帶四個人,專門負責照顧本隊戰馬。”
他接著告訴棗三:自己百人隊有107匹馬。
棗三點頭,道:“多謝上官提拔。棗三遵命。”
他的語氣和態度波瀾不驚。李作魚更加相信他是老把式,應該總是為當頭的打理戰馬,見過大場麵。
大概因他麵相、身板就是年輕人,而且有匹好馬。
他隨著兩名騎兵緊趕一陣,越過步兵,追上騎兵隊列。
韋西風聽到有人問那兩人:“怎麽把人也帶回來了?”
其中一人笑答:“給兩個選擇,他選了隨軍。”
那人沒再吭聲。
這支隊伍是南方兵,大約七、八千人,騎兵約1千。
馬上三件套也許在北方有些地方能見到。這些南方騎兵根本沒那概念。
韋西風離開樓蘭後,給自己定的人設是木訥、低調,自然也沒搞那些東西。
隻不過他的騎術已臻出神入化,沒那些玩意也吃不了多少。
加上他的馬也不是這些南方騎兵的駑馬可比擬。所以韋西風一入騎兵隊列,立即有些鶴立雞群味道。
韋西風意識到問題,刻意很笨拙行事,還是有些顯眼。
他也無可奈何。如果有上官要換他的馬,就給他。他本來也不是特別在意。
由於步兵行走慢,還有戰車,騎兵實際上也不能太快,得走一走停一停。
韋西風判斷隊伍並不是趕著參戰,行走一段,前鋒騎兵和中軍車、卒得等後勤輜重跟上來。
不久,隊伍在一處河堤停下來。傳令兵騎馬前後跑著,高喊“埋鍋做飯”。
韋西風不懂他們規矩,也不好問,一個人到邊上,取出幹糧水袋,一人一馬,一起進食飲水。
抓他時最先問話的那人對他喊道:“喂,那個…你叫什麽名字?過來舀碗熱湯!”
韋西風聞到是羊肉湯。不過手藝不咋地,一股濃濃膻味。
他走過去道:“俺叫棗三。多謝。已經飽了,不喝湯了。”
那人不再理他。其他人也忙著吃喝,沒人管閑事。
吃喝差不多後,抓他時後來的那人把他叫過去,帶著他走。
到一名衣著明顯華貴的軍官麵前,那人報告後簡單介紹了幾句。
軍官箕坐在皮墊上,指指對麵草地,對韋西風道:“坐。”
韋西風跪坐下去。
沒法子。這時代坐姿就這樣。人家是官,可以隨意。他不能放肆。
那人道:“你叫棗三?哪裏人?以前幹什麽的?”
韋西風道:“回上官,小人棗三,陳縣陽城人。陳縣城破時,隨大隊逃亂,走散了,落了草。現在打算回家看看…”
那人道:“嗬嗬…看來你落草後過得不錯啊!好馬、好衫…”
韋西風的衣服不是軍服,也沒有絹帛,不過是外皮內麻,上衣下裳,看上去齊整幹淨。入鄉隨俗,他一直沒整樓蘭城時的長褲等花樣。
“這個…”韋西風支吾道:“在一處山莊幫人看家喂馬。莊主還算大方。”
“不必緊張。你確定隨我們走,不回家了嗎?”那人沒糾結他的過往。
“嗯…確定!”韋西風答:“陳王在時,我是城門衛隊。我見大人這隊伍人多馬壯,我想跟著混個前程。”
反正他的樣子看上去很年輕,信口胡謅也符合身份。
“混個前程,不錯。”那人道:“隊伍不是我的,是英布大人和蒲將軍的。我名景信乙,是騎兵校尉。你既願加入我們,我看你有匹好馬,騎術也熟練,那就在我手下吧。”
韋西風立即起身,抱拳行禮道:“棗三參見景校尉。”
景校尉笑道:“行了。”他揮手:“李作魚!”
李作魚就是剛才那人,一直在邊上。他行了一禮後道:“請校尉大人指示。”
景校尉道:“這棗三是你找回來的,就補到你隊裏吧。還差兩個到時再說。”然後對韋西風道:“這是百夫長李作魚,從現在起你聽他指揮。”
韋西風立即行禮道:“小人遵命。”
接著麵向李作魚行禮,道:“屬下棗三,見過李百夫長。”
李作魚道:“看來是兵油子啊。也好,我不嫌棄。隨我走吧。”
韋西風,哦對,如今又成了棗三,跟著李作魚回去。
現在是行軍路上,登記造冊、軍服軍牌這些暫時不方便。
李作魚把他交給一名叫“黑羊”的伍長。他的伍本來隻有四人,現在齊了。
照例要互相認識一下。另外三人分別是趙井鄉、麻杆、漂從。
通過聊天,棗三大致明白了:這是番縣縣令吳芮大人的隊伍,八千人,由英布將軍和蒲將軍率領。
吳芮大人是秦朝的縣令,大澤鄉起義後也宣布反秦了。
現在楚國義軍全部尊項家為首。這支隊伍是趕去下邳,與項梁將軍匯合,共同抗擊章邯的軍隊。
吳芮和蒲將軍的名頭,韋西風不知道。但英布的名字,韋西風在史書裏讀到過。他曾是項羽的頭號戰將,秦滅後封九江王。叛項羽投漢成為八大異姓王之一。不過最後起兵造反被殺。
韋西風的目的是了解曆史真相。他定好自己的原則是低調、風格是沉默、對身外物的態度是無所謂。
伍裏的幾人,趙井鄉有姓有名,可能有些身份。其餘三人,包括伍長黑羊,應該和棗三差不多。
不過馬匹、穿著、隨身用品,棗三的比他們好很多。四人都看出來了。
棗三解釋,自己之前落草,待在山寨裏,剛跑出來。
四人立即恍然大悟。
因為,這支隊伍的統帥大人英布,曾經就是鄱陽湖裏赫赫有名的草寇。在落草為寇前,還是驪山刑徒,真正的黔首,被章邯強征加入刑徒軍,後來帶人逃跑。
當然,他們可不敢對棗三說這些。
隊伍休整了很長時間。據說是等後勤輜重全部到齊,讓他們也吃飯、休息好了後,才一齊出發。
白天趕路,晚上紮營,八千人走得較慢。棗三很快熟悉、適應了他們的節奏。
伍裏的幾人也基本摸清了他的特點:沒話,好相處。
走了將近一個月,隊伍抵達下邳。即徐州東邊。
到了這裏,棗三稍微留意一下,城周圍有很多軍帳。這應該就是項梁的大本營了。
高官們去見老板;中層軍官劃分營地,協調供應程序;百夫長、什長、伍長就指揮各自隊伍建馬圈、搭帳篷、設灶台、挖壕溝…
棗三被派去建馬圈。
這是他的老行當,熟門熟路。
慢慢地,有人發現他的眼色、手勢、動作相當精準熟練。
尤其是,那些馬匹似乎能聽懂他的話一樣,一靠近他就變得馴服、乖巧。這令這幫自命不凡的騎兵們個個摸不著頭腦。
李作魚聽說了,跑到他旁邊觀察半天,欣喜不已。
他問:“棗三,你以前是馬夫嗎?”
棗三隨口道:“是啊,到哪都伺候牲口。所以走時莊主才讓我牽走一匹不錯的馬。”
他這算是順便把馬的來曆解釋了一下。至於人家信不信,隨便。
李作魚笑道:“好、好、好,我們這些南方人,還真缺你這樣的馬倌。從今天起,你就是伍長,帶四個人,專門負責照顧本隊戰馬。”
他接著告訴棗三:自己百人隊有107匹馬。
棗三點頭,道:“多謝上官提拔。棗三遵命。”
他的語氣和態度波瀾不驚。李作魚更加相信他是老把式,應該總是為當頭的打理戰馬,見過大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