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項羽率領8000番陽軍,準時出發。


    彭城到巨鹿,1000多裏。自從陳勝起義到現在,原楚國、齊國、魏國、韓國已經沒了秦朝政權。所以楚軍一路北上,不會遇到秦軍。


    陸路行軍,線路也是固定的,隻有官道。這是秦始皇下令在全國修建的標準國道。


    國道最寬的是六騑郡道,其次是駟馬縣道,然後是鄉裏駢道。


    項羽一行隻帶七日口糧。其實自第四日起,範增的後勤送糧部隊就能給先鋒營供糧了。


    冷兵器時代,打仗打的就是四樣:戰將、兵器、後勤、情報。


    所謂謀略,就是根據情報將另外三樣合理調配。


    先鋒營兼管斥候。大隊出發後,宋義派出的斥候隊就追上了項羽一行。


    斥候隊長項先,百夫長,項家人。項羽把他劃給蒲將軍指揮。


    番陽軍的情報、後勤都是蒲將軍統管。


    很顯然,宋義的這路楚軍,其指揮係統是有問題的。


    核心軍力是四塊:原項家子弟兵、原陳嬰兵團、收編的秦嘉降軍、番陽軍。


    項羽作為副將,隻是領了番陽軍8000人。範增統籌後勤,其實是項家子弟兵的實際掌控人。


    宋義看起來是前楚老臣,又是新楚寵貴。但實際上,在這支隊伍裏,真正買他帳的人卻不多。


    項羽與蒲將軍達成一致,也就懶得操心那麽多。


    他隻是想著陣前殺敵。勾心鬥角的事,他實在不感冒。


    蒲將軍從斥候隊分出30人,再分三組,每組10人。


    一組去探章邯的根據地棘原,一組探秦軍糧倉敖倉,一組探棘原到巨鹿的後勤路線。


    其餘70人,照章行事,按軍事手冊規定,分批次派出、撤回,查探大軍行軍路線前、左、右的軍隊異動情況。


    其實沒啥大事。


    沒多久,蒲將軍摸清了:秦軍在趙國境內,有40萬大軍。


    王離的20萬長城軍圍困著巨鹿;


    章邯的20萬關內軍負責為王離軍團提供後勤供給。


    總指揮章邯的意圖明顯:圍點打援。


    隻要王離軍團的糧草供應有保障,圍住巨鹿慢慢打,重點是先收拾來救援的各路大軍。


    章邯計算過了,被巨鹿吸引來的各國援軍,大約就是反秦一方的絕大部分家當。


    如果把這些援軍消滅了,則平叛偉業大功告成,天下重新歸於一統。


    王離軍團的實力和安全問題不大。決定王離軍團勝負的關鍵是後勤供給。


    所以章邯毅然分出一半兵力,親自督辦這件事。


    章邯的後勤供給路線是:從敖倉由黃河把糧食運到棘原,在棘原到巨鹿間修築一條運糧甬道。確保王離20萬大軍糧草無憂。


    章邯自己駐紮在棘原,所領10萬大軍,分布在敖倉至棘原的各處要道。維護這一路運輸隊安全。


    手下第一大將張角領10萬大軍,建築好棘原至巨鹿甬道後,部分兵力就地守護,部分兵力運糧。


    章邯自認為,這樣的排兵布陣,王離的後勤供給應該萬無一失了。


    蒲將軍摸清了章邯的後勤路線守軍布置後,對章邯十分佩服,為各路援軍深感無力。


    結合王離的圍點打援陽謀,他在心裏評估了一下:當世論軍事才能,無人能及這位鄣少府。


    蒲將軍記起來:當年鄣邯也是用這招,將魏王咎圍困在臨濟,埋伏襲殺了齊王田儋和魏相周巿,逼死魏王咎。


    可怕。很可怕。


    好在番陽軍在秦朝朝廷裏也有下注。朝廷如平定叛亂,對番陽影響不大。


    甚至,因為番陽為秦朝政權阻擋南越趙氏的作用無可替代,秦朝政權勝利,對番陽更有利些。


    當然,有楚、趙、齊、燕等國存在,與秦朝政權互為牽製,那就更好。


    蒲將軍這樣思考後,作出一個決定:宋義軍抵達前線後,英布兵團一定要申請去破壞張角的運糧甬道。


    隻有破壞了王離的後勤供給,才能打破王離的圍城軍與來援軍的實力差距,讓援軍有信心與王離軍團硬剛,最後兩敗俱傷。


    30人的斥候隊損失了9個,蒲將軍安排人補充上,命令他們繼續偵查。


    決策來自對局勢的判斷,判斷來自於準確、完整的情報。蒲將軍深知這點,也很有經驗。讓他指揮情報係統,駕輕就熟。


    他找到項羽、英布二人,把自己得到的情報,和對情報的分析,詳細講解了一下。


    當然,對項羽,他不會提在秦朝與起義軍之間玩平衡這事。他對項羽的說法是:全力支持他擴大權力,爭取掌控北路軍。


    北路軍是楚王對宋義軍團的稱謂,是相對於劉邦的西路軍而言。


    三人達成共識,一致認為,打擊王離軍團後勤供給線是援軍最佳突破點。


    *****


    棗三帶著100騎兵走在隊伍的第三陣營,殿後營。


    番陽軍挑選了一些人補充進騎兵隊,1000騎兵又滿員了。


    棗三成了百夫長,地位已經不低。


    騎兵隊校尉景信乙,其實是千夫長。之下有個副校尉,然後是10個百夫長。


    1000騎兵在行軍途中,為了協調速度,也出於安全考慮,分為了三部分:300先鋒與英布將軍一起,500在中軍與項羽將軍一起,200殿後,與蒲將軍一起。


    蒲將軍今天也騎著馬,在棗三的百人隊裏。當然,他身邊還有自己的十個侍衛。


    棗三自從發現蒲將軍的秘密後,時不時也會偵查他一下。


    棗三已經知道,他和英布的立場,既不是秦朝,也不是六國貴族。而是自我立場:番陽。


    此外,在秦朝和六國以外,還有一個自我立場的地區:南越趙國。那裏現在也很微妙。


    秦朝最強大的軍隊,一是南越的50大軍,而是30萬長城軍團,三是鹹陽衛戍部隊中尉軍。此外就是郡縣兵。


    現在,章邯的20萬大軍,原始組成是驪山刑徒軍,到現在也經過了幾輪換血。王離的20萬兵馬,10萬是調防出來的長城軍,10萬是郡縣兵。


    可見,六國起兵叛秦這麽嚴峻,朝廷置換了北方防禦匈奴的長城軍出來平叛,也不敢輕易動南越軍。


    真正的原因就是:南越軍一旦越過南嶺進入中原,萬一起了異心,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控製住他們。


    所以,南越趙軍,就像朝廷豢養的一頭猛虎,放在南越鎮壓百族。但是如果放出籠子,可能反噬朝廷,萬劫不複。


    而番陽地區,或說番陽軍團勢力,正是秦朝與南越間的緩衝力量。


    秦朝以番陽作為牽製南越的工具。番陽也就順手在秦朝與南越之間玩平衡。


    這是件風險係數極大的活。玩好了,兩邊得利;玩岔了,兩頭受氣、挨打,甚至覆滅。


    番陽軍團到如今一直有驚無險,隻能說明番陽首領審時度勢、把握機會的能力超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好遇見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班門弄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班門弄茶並收藏幸好遇見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