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兄弟的小型馬隊,從哈密城附近的牧場出發,先向南行,然後往東,回長安城去。
來的時候就二人二馬,回去則熱鬧非凡。
兄弟兩人騎著高大的天山馬,來時騎的馬成了負物、備用馬。
霍魯大叔帶著六名男衛士,娞敏帶著21名女藝人,他們現在的裝扮都是牧民。
為了安全起見,王西風悄悄出動星狗,對300匹馬駒進行了神魂梳理。
這樣,它們行動起來,就容易指揮得多。
進玉門關的時候,王西風感到有些不對勁。
守關的士兵和檢查人員、貨物的官員,臉色都很嚴肅,沒有以前的輕鬆、說笑神態。
過酒泉、張掖都是如此。
在武威一處大驛站休整、補充物資時,王西風假裝隨意地與一位漢人大叔閑扯,提到了所見之人臉色神情的奇怪之處。
那位大叔問:“小哥,你是說,你不知道他們為啥子這副表情嗎?”
王西風搖頭:“大叔,我真的不知啊。我這一年多都在西域。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
“這就是了。”大叔低聲道:“大漢皇帝不久前死了。”
王西風恍然大悟。
聽那位大叔語氣,很明顯是幸災樂禍。王西風覺得,大漢皇帝為解決匈奴問題而窮兵黷武,老百姓不喜歡,正常。
匈奴的麻煩稍緩些時,這位皇帝又在南邊開疆拓土。沒消停過。
敗光前麵兩代皇帝積累的家產,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後麵兩代皇帝收拾。這是曆史給這位當了54年皇帝的偉人的客觀記載。
王西風認為皇帝離自己太遠,沒太在意。
但老爹是裏正,他直接生活在100農戶堆裏,對底層人群的生存處境是十分清楚的。
底層農戶的處境就倆字:苟活。
首先是田賦、徭役。
收成一部分白交給官府;
成年男子每年有一個月,自備幹糧、工具為官家白幹活;
一生服徭役兩次:遠、近處各一年。
其次是鹽、鐵專營。
鹽就不說了,質量差、價錢高。
關鍵是鐵器,農戶在官家鋪子購買的鐮、鋤、刀、犁,那質量差的,簡直沒法形容 。
農戶生存不下去的,就賣掉土地,成為佃戶。與奴隸差不多。
總之,漢武帝時代,說百姓民不聊生,一點沒有誇張。
這樣一位皇帝死了,百姓自然是高興的。當然絕不能表現出來。
相反,官員們,包括守關軍士,內心都多少有些惶恐不安,為國家、個人前途擔憂。
王西風弄清了這個情況,也想通了一些關節。感到這與自己關係不大,不再理會。
不過,他把這個消息通知娞敏和霍魯大叔,讓他們提醒族人,不要犯了官家忌諱。
進了長安縣境內時,馬隊兵分兩路。
王潏、霍魯大叔帶著三個野利族衛士,繼續趕馬去落車鄉馬場。
王西風、娞敏帶著其餘人進長安城,先找旅館落腳。
之後,他們還要到鴻臚寺辦理外族人登記、租或買房子、申請做生意的牙貼…等等等等,事兒不少。
那些事也急不來。娞敏心裏也早有長遠盤算。
*****
漢武帝駕崩引起的最混亂時期已經過去。
新君劉弗陵已即位。
皇帝才8歲。雖然年幼,但有五位欽定輔政大臣,朝局很快穩定下來。
現在還是國喪期間。長安城裏的人,行事說話依然得小心翼翼。不然會被治大不敬之罪。
娞敏一行人,十分低調,很快淹沒在長安城的幾十萬人潮裏。
霍魯大叔幾人,幫王家把馬圈維護一遍後,兩個衛士到長安城,加入娞敏的隊列。霍魯大叔隻帶了一人回西域去。
王西風回到家,見過一眾親人後,老爹王木章把他單獨叫到一邊,和他商量官府舉賢的事。
王西風這才知道,那位長安縣令高升了,做了水衡都尉。
他也記起來,那位對自己不錯的姓江的大官,以前就是這個職務。
王西風過去打聽馬場開辦手續時,也大概聽說了這個衙門的職權範圍。
它就是專門管理皇家山林水澤的機構。隸屬於少府。相當於廳局級。
依照大漢法律,國家的土地分兩部分:耕地和其它。
耕地的所有者有三:皇室、封國貴族、百姓。
其它土地的所有者則隻有二:皇室、封國貴族。
水衡都尉府管轄的地盤,不是耕地,是耕地之外的其它土地。
全國範圍內,耕地之外的其它土地,有一部分屬於封國貴族。其餘的,全部屬於皇室所有。皇室管理這部分土地的衙門,就叫水衡都尉府。
漢朝的官員,軍隊自成體係。
軍官之外,官員分朝官和郡縣官。
朝官又分內官和外官。
大致的區分就是:外官屬於丞相手下;內官由皇帝親自管理。
有時候,皇帝看重某外官,為了彰顯其地位,也讓他方便進宮找皇帝,便給他加上一些內官官銜:如侍郎、侍中、光祿大夫、尚書等。
尚書後來越來越重要,就是因為皇帝用它來架空丞相。
長安縣令魏江接任了水衡都尉後,為什麽那麽急忙、且那麽強烈地要找自己,拉自己去做內官呢?
王西風當然想不到這是迷信頭子漢武帝的指使。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長生。晚年最大的心願和作為也是求長生。
他由蠱妖事件,敏銳察覺到王西風是有來曆的人。於是急於見到他。
作為史上最睿智偉大之人之一,他深深知道:在自己求仙問道的路上,想方設法接近自己,或說自己輕易就接觸到的仙道之人,都是騙子。
而真正有跟腳的人,自己是接觸不到的。或說,即使對麵相逢,自己也沒法相識。
在千萬子民眼裏,自己是不可一世的皇帝。
而在真仙實道者眼裏,自己、王侯將相、匹夫賤民,統統無異,都不過草木一秋耳。
漢武帝在臨死前,交代了三個人留意王西風:
一個是讓太監傳話魏江,想方設法把王西風招攬進水衡都尉府;
第二個是親口交托桑弘羊,把王西風朝大農丞甚至大農令的位置上推。
而他最鄭重的囑咐交代給了自己的繼位者劉弗陵:
霍光、金日磾、上官桀,這三位是忠臣。
忠臣的意思是人員由他們挑選。
桑弘羊、田千秋是能臣。
能臣的意思是事情由他們指揮。
這幾位輔佐大臣,也算是中上選擇了。
漢武帝死前,屏退全部旁人,拉著八歲兒子劉弗陵的小手叮囑:如果能找到長安縣上匯裏、一個名叫王西風的年輕人,得到他的支持,你的江山才是真正無憂。
王西風,把這個名字記在心裏。而且,絕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你的心裏有這個名字。否則你的性命危矣!
當時,那個八歲孩童眼裏,滿是疑惑、惶恐,卻堅定點頭答應。
來的時候就二人二馬,回去則熱鬧非凡。
兄弟兩人騎著高大的天山馬,來時騎的馬成了負物、備用馬。
霍魯大叔帶著六名男衛士,娞敏帶著21名女藝人,他們現在的裝扮都是牧民。
為了安全起見,王西風悄悄出動星狗,對300匹馬駒進行了神魂梳理。
這樣,它們行動起來,就容易指揮得多。
進玉門關的時候,王西風感到有些不對勁。
守關的士兵和檢查人員、貨物的官員,臉色都很嚴肅,沒有以前的輕鬆、說笑神態。
過酒泉、張掖都是如此。
在武威一處大驛站休整、補充物資時,王西風假裝隨意地與一位漢人大叔閑扯,提到了所見之人臉色神情的奇怪之處。
那位大叔問:“小哥,你是說,你不知道他們為啥子這副表情嗎?”
王西風搖頭:“大叔,我真的不知啊。我這一年多都在西域。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
“這就是了。”大叔低聲道:“大漢皇帝不久前死了。”
王西風恍然大悟。
聽那位大叔語氣,很明顯是幸災樂禍。王西風覺得,大漢皇帝為解決匈奴問題而窮兵黷武,老百姓不喜歡,正常。
匈奴的麻煩稍緩些時,這位皇帝又在南邊開疆拓土。沒消停過。
敗光前麵兩代皇帝積累的家產,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後麵兩代皇帝收拾。這是曆史給這位當了54年皇帝的偉人的客觀記載。
王西風認為皇帝離自己太遠,沒太在意。
但老爹是裏正,他直接生活在100農戶堆裏,對底層人群的生存處境是十分清楚的。
底層農戶的處境就倆字:苟活。
首先是田賦、徭役。
收成一部分白交給官府;
成年男子每年有一個月,自備幹糧、工具為官家白幹活;
一生服徭役兩次:遠、近處各一年。
其次是鹽、鐵專營。
鹽就不說了,質量差、價錢高。
關鍵是鐵器,農戶在官家鋪子購買的鐮、鋤、刀、犁,那質量差的,簡直沒法形容 。
農戶生存不下去的,就賣掉土地,成為佃戶。與奴隸差不多。
總之,漢武帝時代,說百姓民不聊生,一點沒有誇張。
這樣一位皇帝死了,百姓自然是高興的。當然絕不能表現出來。
相反,官員們,包括守關軍士,內心都多少有些惶恐不安,為國家、個人前途擔憂。
王西風弄清了這個情況,也想通了一些關節。感到這與自己關係不大,不再理會。
不過,他把這個消息通知娞敏和霍魯大叔,讓他們提醒族人,不要犯了官家忌諱。
進了長安縣境內時,馬隊兵分兩路。
王潏、霍魯大叔帶著三個野利族衛士,繼續趕馬去落車鄉馬場。
王西風、娞敏帶著其餘人進長安城,先找旅館落腳。
之後,他們還要到鴻臚寺辦理外族人登記、租或買房子、申請做生意的牙貼…等等等等,事兒不少。
那些事也急不來。娞敏心裏也早有長遠盤算。
*****
漢武帝駕崩引起的最混亂時期已經過去。
新君劉弗陵已即位。
皇帝才8歲。雖然年幼,但有五位欽定輔政大臣,朝局很快穩定下來。
現在還是國喪期間。長安城裏的人,行事說話依然得小心翼翼。不然會被治大不敬之罪。
娞敏一行人,十分低調,很快淹沒在長安城的幾十萬人潮裏。
霍魯大叔幾人,幫王家把馬圈維護一遍後,兩個衛士到長安城,加入娞敏的隊列。霍魯大叔隻帶了一人回西域去。
王西風回到家,見過一眾親人後,老爹王木章把他單獨叫到一邊,和他商量官府舉賢的事。
王西風這才知道,那位長安縣令高升了,做了水衡都尉。
他也記起來,那位對自己不錯的姓江的大官,以前就是這個職務。
王西風過去打聽馬場開辦手續時,也大概聽說了這個衙門的職權範圍。
它就是專門管理皇家山林水澤的機構。隸屬於少府。相當於廳局級。
依照大漢法律,國家的土地分兩部分:耕地和其它。
耕地的所有者有三:皇室、封國貴族、百姓。
其它土地的所有者則隻有二:皇室、封國貴族。
水衡都尉府管轄的地盤,不是耕地,是耕地之外的其它土地。
全國範圍內,耕地之外的其它土地,有一部分屬於封國貴族。其餘的,全部屬於皇室所有。皇室管理這部分土地的衙門,就叫水衡都尉府。
漢朝的官員,軍隊自成體係。
軍官之外,官員分朝官和郡縣官。
朝官又分內官和外官。
大致的區分就是:外官屬於丞相手下;內官由皇帝親自管理。
有時候,皇帝看重某外官,為了彰顯其地位,也讓他方便進宮找皇帝,便給他加上一些內官官銜:如侍郎、侍中、光祿大夫、尚書等。
尚書後來越來越重要,就是因為皇帝用它來架空丞相。
長安縣令魏江接任了水衡都尉後,為什麽那麽急忙、且那麽強烈地要找自己,拉自己去做內官呢?
王西風當然想不到這是迷信頭子漢武帝的指使。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長生。晚年最大的心願和作為也是求長生。
他由蠱妖事件,敏銳察覺到王西風是有來曆的人。於是急於見到他。
作為史上最睿智偉大之人之一,他深深知道:在自己求仙問道的路上,想方設法接近自己,或說自己輕易就接觸到的仙道之人,都是騙子。
而真正有跟腳的人,自己是接觸不到的。或說,即使對麵相逢,自己也沒法相識。
在千萬子民眼裏,自己是不可一世的皇帝。
而在真仙實道者眼裏,自己、王侯將相、匹夫賤民,統統無異,都不過草木一秋耳。
漢武帝在臨死前,交代了三個人留意王西風:
一個是讓太監傳話魏江,想方設法把王西風招攬進水衡都尉府;
第二個是親口交托桑弘羊,把王西風朝大農丞甚至大農令的位置上推。
而他最鄭重的囑咐交代給了自己的繼位者劉弗陵:
霍光、金日磾、上官桀,這三位是忠臣。
忠臣的意思是人員由他們挑選。
桑弘羊、田千秋是能臣。
能臣的意思是事情由他們指揮。
這幾位輔佐大臣,也算是中上選擇了。
漢武帝死前,屏退全部旁人,拉著八歲兒子劉弗陵的小手叮囑:如果能找到長安縣上匯裏、一個名叫王西風的年輕人,得到他的支持,你的江山才是真正無憂。
王西風,把這個名字記在心裏。而且,絕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你的心裏有這個名字。否則你的性命危矣!
當時,那個八歲孩童眼裏,滿是疑惑、惶恐,卻堅定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