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呐回到交河王城,把結果報告給女王衛陵。
衛陵任命王室衛隊長金巴為靖難將軍,赴右日逐王王庭,代表女王與胡族交涉,不惜一切代價,換回王西風。
同時,她宣布由妹妹師陵代理車師國國王,蘇呐將軍輔佐治理國家。
衛陵女王決定自己親赴長安城,向大漢皇帝請罪。
當年她被大漢將軍趙破奴抓到了長安城。這次是自願去請罪,任由大漢皇帝處罰。
為了降低大漢皇帝的怒火,這也是車師國最大的誠意了。
衛陵女王心意已決,眾人也想不出其它辦法。於是這事就這樣定了。
****
卻說王西風,他隨著百則的騎兵隊一起,最初是日夜兼程趕路。
車師國向北出天山,到右日逐王王庭的路隻有一條。如果要避免被後麵的人追上,唯一的辦法就是拚命跑。
出了天山牧場,麵向大漠時,百則選了一條稍偏的路線,這樣隊伍就不用趕路了。
大漠回王庭的路線,數都數不清。百則知道,到了這裏,就不會有人追了。
事實也是如此。蘇呐到了天山牧場邊上,就調頭回去了。再追沒有意義。
其實,王西風有星狗在身,要逃走十分容易。甚至滅了百則這支隊伍也是輕而易舉。
不過,這次王西風的打算是深入匈奴內部,好好研究一下他們。親眼看看,為何漢人與匈奴人,上百年來生死搏殺,矛盾無法調和。
這個時候,在匈奴地區的大漢著名人物,至少有兩個:一個是從前的大漢將軍、而今的匈奴右校王李陵;另一個是多年前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的蘇武。
右校王李陵的封地在堅昆,距離烏孫國、大宛國不太遠。蘇武牧羊之地是北海,即貝加爾湖,十分遙遠,且是極寒之地。
200多人的隊伍順利到達右日逐王王庭。
百則去求見大王呼延允機。
呼延允機聽說抓來了大漢出使車師國的使者,立即命令押進來見見。
此時的胡族二十四長裏,分成了三派:單於壺衍媞麾下,右賢王、左穀蠡王,右日逐王等是一派,有大閼支、丁靈王衛律支持主張對漢強硬;
左賢王、右穀蠡王等是一派,主張對漢和好;
還有左日逐王等幾個中立的部落首領。
呼延允機見王西風氣宇軒昂,心想大漢使者一般都是寧死不屈的。沒必要計較言辭禮貌。
他聽百則說此人會講胡語,於是道:“來人,給這位大漢使者搬張凳子。”
胡凳就是圓麵木凳。漢人在這個時代是跪坐、箕坐,其實沒有胡凳舒服。
王西風拱手道聲“多謝”,在凳子上坐下。
呼延允機道:“本王呼延允機。聽說你是漢使王西風,沒錯吧?車師國是本族屬國,你到車師國做什麽?你能告訴本王嗎?”
匈奴把車師、焉耆、龜茲當成屬國,大漢從不承認。
王西風自然也不認。於是道:“大王說車師國是你族屬國,隻是一廂情願。我們不承認。本使受大漢皇帝命令出使車師國,是為了發展貿易往來。大王擄抓本使,是挑釁我大漢威嚴,勢必遭到我國報複。”
“本王屬下抓到你時,你正在刺探我族情報。什麽漢使不漢使,那隻是你的幌子。不能混為一談!”呼延允機道。
王西風“哼”了一聲,道:“本使出行,有車師國師陵公主陪同,又是在車師國境內。何來奸細之說。”
兩人自說自話,雞同鴨講,都不同意對方指責,無法達成共識。
匈奴人一直有個非常明顯的傳統,那就是喜歡策反漢人官僚。呼延允機也不例外。
他道:“王西風閣下,我胡族單於非常仰慕大漢文化。如果閣下答應為單於效力,你在漢人朝廷是什麽官職,在本族單於這裏,隻高不低。右校王李陵大人、丁靈王衛律大人就是榜樣。反之,就像蘇武那樣,把你也送到北海去放羊,與他做伴。你考慮考慮吧。”
說完,讓人帶王西風下去,好吃好喝伺候。但嚴加看管,莫讓他跑了。
呼延允機接收了王西風,讓百則一行人回去。
王西風被交給一個什長小隊看管。同吃同住。
他們也不虐待他。
隻不過匈奴人的生活習慣,比起漢人來,更接近畜牲化。濃濃的膻味讓王西風十分難頂。
慢慢地,王西風融進了匈奴士兵的生活。
他們幹什麽,他隨他們一起幹什麽。
隻要不與大漢軍隊作戰,王西風與這些匈奴士兵一起,也感覺不到民族之間有多大仇恨。
*****
王西風被匈奴人抓走,最緊張的是車師國女王,她親自出發去長安城請罪、解釋。
第二緊張的是酒泉郡魏江。
他收到這個消息時,大吃了一驚。立即派人到車師國核實,並向朝廷報奏。
王西風一人被抓走,他的使團裏,還有四個副使及其他成員。
他們一方麵立即將意外情況向大鴻臚寺詳奏,一方麵按照預案繼續執行任務。
小皇帝聽說了王西風的事,十分著急。
他也知道王西風是被霍光發配到西域的,指望霍光就王西風根本不可能。
他親自主持朝會,要求大臣們想法子營救王西風。
這時候,長安城裏的局麵相當微妙。
長公主與上官家族開始了合作,並與燕王劉旦達成一致,密謀誅殺霍光,擁立燕王取代小皇帝。
桑弘羊在霍光的強勢逼迫下,沒了退路,選擇站在上官家和長公主一邊。
徐又成讚成一起倒霍,但不讚成另立新君。所以與他們分道揚鑣。
所以,當小皇帝要求各位大臣拿出營救王西風的方案時,朝廷上的氣氛十分詭異。
霍光一夥人巴不得王西風永遠不要回來,所以都不吭聲。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有了異心,對皇帝的提議不與附合。
桑弘羊內心自然堅決主張營救王西風。但他手裏沒有兵權,打算先聽聽其他人意見。
朝堂上詭異地安靜中,徐又成出列,對皇帝抱拳道:“臣徐又成啟奏陛下,前有蘇武大人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十幾年了,至今未歸。今有王西風大人重蹈覆轍,被匈奴無禮扣擄。如果朝廷不派大軍壓境、傾力以救,大漢顏麵何在?臣願領軍北伐。”
太仆寺卿李左青出列道:“臣附議徐卿所言。”
劉弗陵看看二人,點頭讚賞。同時心裏湧起無限悲哀。
整個朝堂,就這兩位支持自己。
他看著其他大臣,尤其是大鴻臚寺卿和幾位將軍。
他們都低眉閉嘴,無動於衷。
小皇帝知道他們是懾於霍光壓力,裝聾作啞。於是冷冷道:“看來,王西風要成為第二個蘇武了。散朝吧。”
衛陵任命王室衛隊長金巴為靖難將軍,赴右日逐王王庭,代表女王與胡族交涉,不惜一切代價,換回王西風。
同時,她宣布由妹妹師陵代理車師國國王,蘇呐將軍輔佐治理國家。
衛陵女王決定自己親赴長安城,向大漢皇帝請罪。
當年她被大漢將軍趙破奴抓到了長安城。這次是自願去請罪,任由大漢皇帝處罰。
為了降低大漢皇帝的怒火,這也是車師國最大的誠意了。
衛陵女王心意已決,眾人也想不出其它辦法。於是這事就這樣定了。
****
卻說王西風,他隨著百則的騎兵隊一起,最初是日夜兼程趕路。
車師國向北出天山,到右日逐王王庭的路隻有一條。如果要避免被後麵的人追上,唯一的辦法就是拚命跑。
出了天山牧場,麵向大漠時,百則選了一條稍偏的路線,這樣隊伍就不用趕路了。
大漠回王庭的路線,數都數不清。百則知道,到了這裏,就不會有人追了。
事實也是如此。蘇呐到了天山牧場邊上,就調頭回去了。再追沒有意義。
其實,王西風有星狗在身,要逃走十分容易。甚至滅了百則這支隊伍也是輕而易舉。
不過,這次王西風的打算是深入匈奴內部,好好研究一下他們。親眼看看,為何漢人與匈奴人,上百年來生死搏殺,矛盾無法調和。
這個時候,在匈奴地區的大漢著名人物,至少有兩個:一個是從前的大漢將軍、而今的匈奴右校王李陵;另一個是多年前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的蘇武。
右校王李陵的封地在堅昆,距離烏孫國、大宛國不太遠。蘇武牧羊之地是北海,即貝加爾湖,十分遙遠,且是極寒之地。
200多人的隊伍順利到達右日逐王王庭。
百則去求見大王呼延允機。
呼延允機聽說抓來了大漢出使車師國的使者,立即命令押進來見見。
此時的胡族二十四長裏,分成了三派:單於壺衍媞麾下,右賢王、左穀蠡王,右日逐王等是一派,有大閼支、丁靈王衛律支持主張對漢強硬;
左賢王、右穀蠡王等是一派,主張對漢和好;
還有左日逐王等幾個中立的部落首領。
呼延允機見王西風氣宇軒昂,心想大漢使者一般都是寧死不屈的。沒必要計較言辭禮貌。
他聽百則說此人會講胡語,於是道:“來人,給這位大漢使者搬張凳子。”
胡凳就是圓麵木凳。漢人在這個時代是跪坐、箕坐,其實沒有胡凳舒服。
王西風拱手道聲“多謝”,在凳子上坐下。
呼延允機道:“本王呼延允機。聽說你是漢使王西風,沒錯吧?車師國是本族屬國,你到車師國做什麽?你能告訴本王嗎?”
匈奴把車師、焉耆、龜茲當成屬國,大漢從不承認。
王西風自然也不認。於是道:“大王說車師國是你族屬國,隻是一廂情願。我們不承認。本使受大漢皇帝命令出使車師國,是為了發展貿易往來。大王擄抓本使,是挑釁我大漢威嚴,勢必遭到我國報複。”
“本王屬下抓到你時,你正在刺探我族情報。什麽漢使不漢使,那隻是你的幌子。不能混為一談!”呼延允機道。
王西風“哼”了一聲,道:“本使出行,有車師國師陵公主陪同,又是在車師國境內。何來奸細之說。”
兩人自說自話,雞同鴨講,都不同意對方指責,無法達成共識。
匈奴人一直有個非常明顯的傳統,那就是喜歡策反漢人官僚。呼延允機也不例外。
他道:“王西風閣下,我胡族單於非常仰慕大漢文化。如果閣下答應為單於效力,你在漢人朝廷是什麽官職,在本族單於這裏,隻高不低。右校王李陵大人、丁靈王衛律大人就是榜樣。反之,就像蘇武那樣,把你也送到北海去放羊,與他做伴。你考慮考慮吧。”
說完,讓人帶王西風下去,好吃好喝伺候。但嚴加看管,莫讓他跑了。
呼延允機接收了王西風,讓百則一行人回去。
王西風被交給一個什長小隊看管。同吃同住。
他們也不虐待他。
隻不過匈奴人的生活習慣,比起漢人來,更接近畜牲化。濃濃的膻味讓王西風十分難頂。
慢慢地,王西風融進了匈奴士兵的生活。
他們幹什麽,他隨他們一起幹什麽。
隻要不與大漢軍隊作戰,王西風與這些匈奴士兵一起,也感覺不到民族之間有多大仇恨。
*****
王西風被匈奴人抓走,最緊張的是車師國女王,她親自出發去長安城請罪、解釋。
第二緊張的是酒泉郡魏江。
他收到這個消息時,大吃了一驚。立即派人到車師國核實,並向朝廷報奏。
王西風一人被抓走,他的使團裏,還有四個副使及其他成員。
他們一方麵立即將意外情況向大鴻臚寺詳奏,一方麵按照預案繼續執行任務。
小皇帝聽說了王西風的事,十分著急。
他也知道王西風是被霍光發配到西域的,指望霍光就王西風根本不可能。
他親自主持朝會,要求大臣們想法子營救王西風。
這時候,長安城裏的局麵相當微妙。
長公主與上官家族開始了合作,並與燕王劉旦達成一致,密謀誅殺霍光,擁立燕王取代小皇帝。
桑弘羊在霍光的強勢逼迫下,沒了退路,選擇站在上官家和長公主一邊。
徐又成讚成一起倒霍,但不讚成另立新君。所以與他們分道揚鑣。
所以,當小皇帝要求各位大臣拿出營救王西風的方案時,朝廷上的氣氛十分詭異。
霍光一夥人巴不得王西風永遠不要回來,所以都不吭聲。
上官桀、上官安父子有了異心,對皇帝的提議不與附合。
桑弘羊內心自然堅決主張營救王西風。但他手裏沒有兵權,打算先聽聽其他人意見。
朝堂上詭異地安靜中,徐又成出列,對皇帝抱拳道:“臣徐又成啟奏陛下,前有蘇武大人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十幾年了,至今未歸。今有王西風大人重蹈覆轍,被匈奴無禮扣擄。如果朝廷不派大軍壓境、傾力以救,大漢顏麵何在?臣願領軍北伐。”
太仆寺卿李左青出列道:“臣附議徐卿所言。”
劉弗陵看看二人,點頭讚賞。同時心裏湧起無限悲哀。
整個朝堂,就這兩位支持自己。
他看著其他大臣,尤其是大鴻臚寺卿和幾位將軍。
他們都低眉閉嘴,無動於衷。
小皇帝知道他們是懾於霍光壓力,裝聾作啞。於是冷冷道:“看來,王西風要成為第二個蘇武了。散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