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駕崩前,發布的“輪台罪己詔”,其實是一份“國家發展十年計劃”。
核心意思是停止以前的軍事擴張戰略,把朝廷工作重點轉移到發展生產,休養生息。
霍光、金日磾都是在宮廷裏長大的官僚。受托輔政時,可以說對治理國家一竅不通。
如果沒有桑弘羊、徐又成兩人管理的係統搞錢,霍、金二人連宮衛、朝官的俸祿都不知怎麽去弄,更別說養活幾十萬軍隊了。
二人也沒帶過兵,更沒上戰場殺過敵。
他們也沒負責過政府某個部門,懂得官僚體係運作。
所以開始幾年,帶兵打過仗的上官桀,負責搞錢的桑弘羊、徐又成,管理文官體係的田千秋,其地位穩如磐石。
無他,因為首輔、次輔離不開他們。
二人作為首席、次席輔政大臣,隻能蕭規曹隨,按照“輪台罪二己詔”的要求亦步亦趨。
那就是:將對匈奴的進攻態勢改為防禦;減少徭役征服的時長和次數;減少公務員錄用規模…
恰在這段時期,匈奴地區出現的兩種情形,配合了大漢朝廷政策改變節奏:
一、連續幾年的溫暖氣候和豐沛雨水,草場生長能夠供給牲口需要。匈奴人無需搶掠也能過得不錯。
二、匈奴領導層分裂成幾派,對南下與漢軍作戰不能達成統一意見。
於是乎,十多年時間裏,漢匈之間沒有大的衝突發生。
前麵說了,除了死去的桑弘羊,以及已經聯係到王西風的徐又成,記掛著王西風的,還有幾人,其中包括酒泉郡守魏江。
魏江被貶酒泉郡,早已沒了當年的熱血慷慨。他視工作為上傳下達,心態無欲無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他沒法直接聯係王西風。但他這裏離車師國近,也知道王西風與車師國的淵源。
於是,他想辦法聯係上了哈密城主野利娥眉。幾經周折,也聯絡到了王西風。
衛陵回到車師國後,重回王座。同時得到師陵公主和蘇呐將軍報告,已經與王西風聯係上。
原來王兄弟在右日逐王王庭裏,也沒吃什麽苦頭。衛陵女王放下心來。
王西風的所有熟人裏,最想見到他卻又唯一沒聯絡到他的,就是大漢皇帝劉弗陵。
劉弗陵在朝會中提出派使團赴匈奴談判,接回王西風。
這提議被一眾大臣否決後,他也並沒放棄。
他讓建章營衛尉劉辟強派出幾名軍士,與心腹太監兆禾一起,偽裝成商人,想潛行進入匈奴王庭。
幾次都以失敗收場。
不是被霍光的探子察覺,給堵住出不去。就是被匈奴人逮住,曆經千辛萬苦才逃回來。
沒有找到王西風,還損失了幾個衛士。
小皇帝在彷徨無助的歲月中慢慢長大了。
他成了一個心思玲瓏剔透的人。
再過幾個月,他就滿18歲了。
按照先武帝遺囑,劉弗陵滿18歲時,輔政大臣就要歸政於他,讓皇帝親政。
當年的托孤輔政大臣,隻剩霍光一人。
丞相田千秋也於兩個月前薨逝。現在的丞相是富春侯王欣。
如果情況沒什麽變化,劉弗陵決定不接受親政。
即便霍光惺惺作態,三邀四請,劉弗陵也深深知道:那不是他的真心意思。
如果自己露出親政意圖,可能小命不保。
除非,王西風能夠回來幫助自己。
——劉弗陵這樣想著。
*****
遠在兩千裏之外的王西風,也在考慮回家問題。
在大漠王庭的這麽多年裏,他基本弄清了匈奴人的生活習性,也大概明白了漢匈戰爭的根本原因。
王西風覺得,要根本上避免漢匈戰爭,隻有讓匈奴分裂成幾部分,無法團聚成一股力量。
那樣,他們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進攻漢朝。
此外,分裂了匈奴之後,要團結靠近隴西、北地六郡等南部匈奴部落,不主動攻擊他們,鼓勵他們定居下來,教他們墾荒種地。
並且,在他們遇到災荒時,要像救濟漢人一樣救濟匈奴人。
這樣才能避免漢匈戰爭。
別以為對匈奴人給予救濟耗費太大。相較於戰爭成本,救濟匈奴人的花費隻是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王西風想著,如果有機會,要把這個道理告訴小皇帝。
哦,王西風忽然想到:皇帝已長大,不是小孩了。
如果霍光遵守先帝遺訓,也差不多要還政於劉氏了。
王西風這樣算著時間。決定盡快回去長安城。
小皇帝當初對自己十分友善,關鍵時刻應該幫他一把。
那裏是自己這一世輪回的出生地。是自己的家鄉。
自己這一世的父母、哥哥、姐姐、其他親人都在那裏。
那裏有自己的人間歡樂。
那裏應該有正道、公序、良俗。
王西風有了這樣的心思,便開始準備。
他找到右日逐王呼延允機,對他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希望得到他的允許。
王西風本來完全可以無視他的態度。自己悄悄走人。
但是,王西風心裏有了結束漢匈戰爭的意圖,那就最好與呼延允機搞好關係。
因為,呼延允機的地盤就是匈奴人的最南麵西部。
他部落人的一部分就在車師國、焉耆、龜茲國內。如果漢匈開戰,他就是匈奴西路軍先鋒。
王西風說出自己想法後,呼延允機沒有太多驚訝。
他笑道:“王西風,我的勇士,你要回歸故鄉,我很理解。其實以你的本事,你想走,隻要悄悄出發,沒有人留得住你。你來向我辭行,我很高興。希望我們不要在戰場上相遇。如果遇到,我們互相給一次機會。你看可好?”
王西風笑著伸出右掌,呼延允機也以右掌與他相擊。達成約定。
所謂互相給一次機會,就是在戰場首次遭遇,若擊敗對方,則放對方離開。
二人擊掌相約後,王西風將那柄精鋼彎刀贈送給了對方。
因為呼延允機誇讚過這把刀幾次。
這是星狗空間保存的前世武器。質量當然是杠杠的。
王西風將這把寶刀送給對方,一是感謝對方從未為難自己。二是有心結交於他。
呼延允機接過彎刀,非常高興,也十分意外。
因為,這不是尋常寶刀。
作為使彎刀的勇士,在匈奴人看來,沒了武器,等於老虎沒了牙齒。
王西風以自己寶刀相贈,呼延允機感到了對方的真誠心意。
他將自己心愛的一匹大宛馬回贈給王西風。
這也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當年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大宛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得到這種寶馬。
王西風告別呼延允機後,回到自己的駐地,將財物全部分給手下人。
阿宋眼淚汪汪看著他,心裏希望他帶自己走。
王西風沒有帶她回長安城的打算。
他帶著阿宋,找到龐龍、趙巍,向他們告辭,說自己準備回長安城去。
二人聽了,老淚縱橫,為他高興。
他們也想回去。可是二人被擄到匈奴部落後,配合匈奴人做了許多事。在大漢的眷屬已被官方殺光了,回去沒了意義。而且,可能還是死路一條。
王西風理解他們的心情。
自己若不是有神通力量,與他們的結局也是一樣。
王西風給了龐龍、趙巍二人各100金幣。算是感謝他們當初的幫助。
最後,王西風將阿宋還給龐龍。再次感謝她這些年相伴。
阿宋跟隨王西風一起這些年,樣子不但沒有變老,而且年輕漂亮了許多。
龐龍欣然回收紅顏,高興不已。
趙巍直說後悔,早知如此,當時應該把最喜歡的女子也送給王西風。
三人哈哈大笑。四人依依惜別,眼裏都有淚花。
大家心裏清楚,此去之後,可能永無再見機會。
核心意思是停止以前的軍事擴張戰略,把朝廷工作重點轉移到發展生產,休養生息。
霍光、金日磾都是在宮廷裏長大的官僚。受托輔政時,可以說對治理國家一竅不通。
如果沒有桑弘羊、徐又成兩人管理的係統搞錢,霍、金二人連宮衛、朝官的俸祿都不知怎麽去弄,更別說養活幾十萬軍隊了。
二人也沒帶過兵,更沒上戰場殺過敵。
他們也沒負責過政府某個部門,懂得官僚體係運作。
所以開始幾年,帶兵打過仗的上官桀,負責搞錢的桑弘羊、徐又成,管理文官體係的田千秋,其地位穩如磐石。
無他,因為首輔、次輔離不開他們。
二人作為首席、次席輔政大臣,隻能蕭規曹隨,按照“輪台罪二己詔”的要求亦步亦趨。
那就是:將對匈奴的進攻態勢改為防禦;減少徭役征服的時長和次數;減少公務員錄用規模…
恰在這段時期,匈奴地區出現的兩種情形,配合了大漢朝廷政策改變節奏:
一、連續幾年的溫暖氣候和豐沛雨水,草場生長能夠供給牲口需要。匈奴人無需搶掠也能過得不錯。
二、匈奴領導層分裂成幾派,對南下與漢軍作戰不能達成統一意見。
於是乎,十多年時間裏,漢匈之間沒有大的衝突發生。
前麵說了,除了死去的桑弘羊,以及已經聯係到王西風的徐又成,記掛著王西風的,還有幾人,其中包括酒泉郡守魏江。
魏江被貶酒泉郡,早已沒了當年的熱血慷慨。他視工作為上傳下達,心態無欲無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他沒法直接聯係王西風。但他這裏離車師國近,也知道王西風與車師國的淵源。
於是,他想辦法聯係上了哈密城主野利娥眉。幾經周折,也聯絡到了王西風。
衛陵回到車師國後,重回王座。同時得到師陵公主和蘇呐將軍報告,已經與王西風聯係上。
原來王兄弟在右日逐王王庭裏,也沒吃什麽苦頭。衛陵女王放下心來。
王西風的所有熟人裏,最想見到他卻又唯一沒聯絡到他的,就是大漢皇帝劉弗陵。
劉弗陵在朝會中提出派使團赴匈奴談判,接回王西風。
這提議被一眾大臣否決後,他也並沒放棄。
他讓建章營衛尉劉辟強派出幾名軍士,與心腹太監兆禾一起,偽裝成商人,想潛行進入匈奴王庭。
幾次都以失敗收場。
不是被霍光的探子察覺,給堵住出不去。就是被匈奴人逮住,曆經千辛萬苦才逃回來。
沒有找到王西風,還損失了幾個衛士。
小皇帝在彷徨無助的歲月中慢慢長大了。
他成了一個心思玲瓏剔透的人。
再過幾個月,他就滿18歲了。
按照先武帝遺囑,劉弗陵滿18歲時,輔政大臣就要歸政於他,讓皇帝親政。
當年的托孤輔政大臣,隻剩霍光一人。
丞相田千秋也於兩個月前薨逝。現在的丞相是富春侯王欣。
如果情況沒什麽變化,劉弗陵決定不接受親政。
即便霍光惺惺作態,三邀四請,劉弗陵也深深知道:那不是他的真心意思。
如果自己露出親政意圖,可能小命不保。
除非,王西風能夠回來幫助自己。
——劉弗陵這樣想著。
*****
遠在兩千裏之外的王西風,也在考慮回家問題。
在大漠王庭的這麽多年裏,他基本弄清了匈奴人的生活習性,也大概明白了漢匈戰爭的根本原因。
王西風覺得,要根本上避免漢匈戰爭,隻有讓匈奴分裂成幾部分,無法團聚成一股力量。
那樣,他們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進攻漢朝。
此外,分裂了匈奴之後,要團結靠近隴西、北地六郡等南部匈奴部落,不主動攻擊他們,鼓勵他們定居下來,教他們墾荒種地。
並且,在他們遇到災荒時,要像救濟漢人一樣救濟匈奴人。
這樣才能避免漢匈戰爭。
別以為對匈奴人給予救濟耗費太大。相較於戰爭成本,救濟匈奴人的花費隻是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王西風想著,如果有機會,要把這個道理告訴小皇帝。
哦,王西風忽然想到:皇帝已長大,不是小孩了。
如果霍光遵守先帝遺訓,也差不多要還政於劉氏了。
王西風這樣算著時間。決定盡快回去長安城。
小皇帝當初對自己十分友善,關鍵時刻應該幫他一把。
那裏是自己這一世輪回的出生地。是自己的家鄉。
自己這一世的父母、哥哥、姐姐、其他親人都在那裏。
那裏有自己的人間歡樂。
那裏應該有正道、公序、良俗。
王西風有了這樣的心思,便開始準備。
他找到右日逐王呼延允機,對他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希望得到他的允許。
王西風本來完全可以無視他的態度。自己悄悄走人。
但是,王西風心裏有了結束漢匈戰爭的意圖,那就最好與呼延允機搞好關係。
因為,呼延允機的地盤就是匈奴人的最南麵西部。
他部落人的一部分就在車師國、焉耆、龜茲國內。如果漢匈開戰,他就是匈奴西路軍先鋒。
王西風說出自己想法後,呼延允機沒有太多驚訝。
他笑道:“王西風,我的勇士,你要回歸故鄉,我很理解。其實以你的本事,你想走,隻要悄悄出發,沒有人留得住你。你來向我辭行,我很高興。希望我們不要在戰場上相遇。如果遇到,我們互相給一次機會。你看可好?”
王西風笑著伸出右掌,呼延允機也以右掌與他相擊。達成約定。
所謂互相給一次機會,就是在戰場首次遭遇,若擊敗對方,則放對方離開。
二人擊掌相約後,王西風將那柄精鋼彎刀贈送給了對方。
因為呼延允機誇讚過這把刀幾次。
這是星狗空間保存的前世武器。質量當然是杠杠的。
王西風將這把寶刀送給對方,一是感謝對方從未為難自己。二是有心結交於他。
呼延允機接過彎刀,非常高興,也十分意外。
因為,這不是尋常寶刀。
作為使彎刀的勇士,在匈奴人看來,沒了武器,等於老虎沒了牙齒。
王西風以自己寶刀相贈,呼延允機感到了對方的真誠心意。
他將自己心愛的一匹大宛馬回贈給王西風。
這也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當年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大宛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得到這種寶馬。
王西風告別呼延允機後,回到自己的駐地,將財物全部分給手下人。
阿宋眼淚汪汪看著他,心裏希望他帶自己走。
王西風沒有帶她回長安城的打算。
他帶著阿宋,找到龐龍、趙巍,向他們告辭,說自己準備回長安城去。
二人聽了,老淚縱橫,為他高興。
他們也想回去。可是二人被擄到匈奴部落後,配合匈奴人做了許多事。在大漢的眷屬已被官方殺光了,回去沒了意義。而且,可能還是死路一條。
王西風理解他們的心情。
自己若不是有神通力量,與他們的結局也是一樣。
王西風給了龐龍、趙巍二人各100金幣。算是感謝他們當初的幫助。
最後,王西風將阿宋還給龐龍。再次感謝她這些年相伴。
阿宋跟隨王西風一起這些年,樣子不但沒有變老,而且年輕漂亮了許多。
龐龍欣然回收紅顏,高興不已。
趙巍直說後悔,早知如此,當時應該把最喜歡的女子也送給王西風。
三人哈哈大笑。四人依依惜別,眼裏都有淚花。
大家心裏清楚,此去之後,可能永無再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