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王劉義康年紀比當今皇上小三歲,比廬陵王劉義真、宜都王劉義隆小兩歲。


    但彭城王非常聰穎,而且性情仁善、心胸豁達。


    先皇劉裕遺囑確定的輔政大臣謝晦,曾經做過彭城王府司馬,與劉義康關係不錯。


    可惜劉裕對謝晦並不放心,布下了後手對付他。他自己卻沒感覺。


    謝晦對劉裕非常忠誠,因此自以為劉裕也很信任他。


    他掌握兵權,頗為強勢。與王弘不合,對徐羨之、傅亮也不是很在意。


    這就導致劉義康有些被動。


    長史王弘吃裏扒外就是證明。


    王弘當年隨先皇劉裕一起出征去過長安城,他非常清楚蕭西風的戰力,也知道是因為劉穆之、沈田子、沈林子幾位大人先後離世,蕭西風才埋沒在鄉間。


    按說,作為長史,他早該為自己的東家著想,把蕭西風這樣的人招攬過來。


    但他卻在東家這裏一聲不吭,反而去信弟弟,鼓動他說服那邊東家劉義隆去招攬蕭西風。


    劉義康被親爹安排了這麽一位長史,也算是倒黴了。


    幸好劉穆之留給他的手下孫延安忠心耿耿,這才沒有錯過蕭西風。


    劉義康見到蕭西風五人,十分高興。一番見禮後,他任命蕭西風為護軍都尉,蕭慶四人為軍侯。


    五人一起致謝。


    所謂都尉和軍侯,就是軍官級別,影響到每月俸祿和帶兵多寡。


    對於每月能掙多少銅錢,五人都無所謂。他們知道致富隻能靠橫財,指望薪水搞個毛線。


    蕭西風表示不願帶兵,有什麽任務,五人為一個整體,單獨或跟隨大部隊行動。


    劉義康了解過蕭西風五人過去的戰鬥經曆,知道他們就是一個小型戰陣,在野戰攻堅時威力巨大。


    至於沈田子將軍當時給他們任命的軍侯、什長職務,也就是個待遇標準,他們根本都不帶兵。


    劉義康將蕭西風五人的編製放在孫延安校尉部,成為一個獨立都尉單元。


    他們平時隻對孫延安負責,戰時接受劉義康調遣。


    這樣安排,雙方都很滿意。


    孫延安做的第一件事則是為他們配置高級鎧甲。


    五人於是重新開始軍營生活。


    蕭西風製定了訓練計劃,帶著四人,一心一意練兵,提高作戰技巧。


    *****


    北魏皇帝拓跋嗣趁宋國新皇繼位,派出大軍南伐,取得重大勝利。


    首先是占領青州、兗州、司州大量土地、人口。


    其次是俘獲並收服了宋國最厲害的大將毛德祖。


    毛德祖當年追隨劉裕在京口起兵討伐桓玄,屢立大功。


    他也是滅亡後秦的大功臣。


    當時劉裕親率大軍北伐,征虜將軍沈田子首先攻到長安城東的青泥城,在趕來援助的弟弟沈林子勸說下,放棄攻入長安城頭功。


    王鎮惡率軍拿下長安城,俘虜後秦皇帝姚泓。


    而毛德祖正是王鎮惡的先鋒大將。王鎮惡這支隊伍的所有戰果,大部分是毛德祖親率軍隊取得的。


    毛德祖也是長安城得而複失時,唯一殺出匈奴大軍重圍的主將。


    這次拓跋嗣先是指揮軍隊南下進攻,中途自己親自率軍增援。


    毛德祖作為宋國北方最高軍事長官,指揮各地軍隊在由東至西上千裏戰線範圍抗敵。


    麵對數倍於己方的敵軍,依然堅持了200多天。


    而詭異的是,建鄴朝堂的援軍遲遲不來。


    後來,宋國第二猛將檀道濟率少數軍隊增援,卻隻是在東線收複了幾座空城就撤軍了。


    北魏軍隊俘虜了毛德祖後,拓跋嗣對他的勇猛、忠誠實在敬佩,無論毛德祖怎樣辱罵求死,也不願殺他。


    毛德祖冷靜思考,也對宋國朝廷失望至極。於是歸順了北魏。


    宋國皇帝劉義符知道這個消息,非常生氣。


    他不是對毛德祖生氣,而是對幾位輔政大臣生氣。


    所以,當有人上奏,要求褫奪毛德祖過去的榮譽、懲罰他的家人時,劉義符罕見地堅決不同意。並且當著朝臣的麵拂袖而去。


    也因為如此,毛德祖在北魏得到了高官厚祿後,他在南邊宋國的榮譽、家人、田產依舊沒人敢動。


    皇帝劉義符還不顧三位輔政大臣反對,直接下詔調護軍將軍檀道濟任南兗州刺史,任命自己舅舅趙倫之為護軍將軍。


    劉義符的這一招人事調動,把檀道濟推到了自己對立麵。


    大致來說,宋國軍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禁衛軍,負責京城、皇宮安全。首領是領軍將軍。現在的領軍將軍就是輔政大臣謝晦。


    另一部分是外軍,首領稱護軍將軍,統帥除禁衛軍外的全國軍隊。


    劉義符任命趙倫之為護軍將軍,這有點與謝晦的領軍將軍唱對台戲的意思。


    曆史上,當皇帝無力掌控朝廷,暗地裏聯絡外臣、地方將領勤王時,就是利用護軍將軍對付領軍將軍。


    劉義符的這些舉動,深深刺激到了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


    他們開始密謀應對之策。


    光祿大夫範泰知道了朝廷裏的暗流湧動,十分擔憂。


    他上了一道密折,提醒劉義符。大意是:皇上您還根基不穩,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啊。


    可惜,劉義符不打算接受他的勸告。


    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試探了劉義符幾次後,覺得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他們想起了漢朝霍光廢劉賀的事。


    劉賀做了27天皇帝,可以落得個“昏帝”名頭。他劉義符難道不能是昏君嗎?


    如果劉義符下台,廬陵王劉義真繼位的呼聲會最高。


    而劉義真是三人的共同宿敵。


    於是三人合計後,決定先行一步,彈劾廬陵王劉義真。


    劉義真對劉義符地位有威脅,二人關係一直不好。


    他們這是看準了空子。


    彈劾劉義真的奏折很快得到劉義符批準。劉義真被廢為平民,遷往新安郡居住。


    第二步,將護軍將軍趙倫之調往外地執行任務。


    第三步,將彭城王府長史王弘調任江州刺史。並下令王弘和南兗州刺史檀道濟入京議事。


    王弘、檀道濟,一文一武,這是目前宋國內地方上,聲望、實力最強的兩人。


    王弘、檀道濟到京後,五人進行密談,討價還價後,做出了一個驚天大決定:罷黜皇帝。


    具體行動由謝晦、檀道濟兩位禁軍、外軍將領執行。


    五月底,二人在皇宮內應帶領下,帶兵衝進皇宮,斬殺皇帝身邊幾個侍衛,收繳皇帝玉璽印信綬帶,命令百官叩辭皇帝劉義符,將他囚禁於太子宮。


    同時,按照既定方案,派中書令傅亮乘船去荊州,迎接劉裕第三子、宜都王、荊州刺史劉義隆到建鄴繼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好遇見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班門弄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班門弄茶並收藏幸好遇見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