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並非太平年間,而是賊寇四起的世道不寧年代。三老、力田、孝悌等的影響力就弱了不少,充足的兵力才是在亂世中得以生存保障!
再說文醜與本鄉三老薑公等共事的這些天來,知曉其為人,不會在意此等鎖事的。另外現今又是戰事剛過時節,自是先去尋訪為維護鄉裏利益而做出重大犧牲的鄉民家屬了!
要不然誰還會為你賣命?
是故文醜選擇先去尋訪安撫傷亡鄉民的家屬,以示恩寵。
鄉佐王衝去屋內不久,就捧出五卷竹簡來言道:“陣亡、重傷者多是因鄉民被圍的那一役!是故多為北四亭鄉民及最開始接受的那部分流民。共是一百五十八陣亡,六十一人重傷喪失勞動力。”
“嗯,他們的姓名、籍貫、家庭狀況等記錄在這其中嗎?”文醜指著那四卷竹簡道。
“隻記錄有姓名籍貫。”鄉佐王衝低頭恭瑾道。
“如此,你去尋一鄉卒來,我有事交待。”文醜拿過一卷竹簡,翻看一二,皺眉沉吟片刻道。
“阿二,過來,文君有召。”王衝也不回院,就站在門口向院內喊道。
“唉,這就來。”一個的聲音傳來。不一會一個卒衣打扮,頗顯精幹,雙目中透漏著一股機靈勁的少年跑了出來,還邊跑邊不停的雙手往卒衣上蹭,顯然是剛打過水了的。原來他是早起打水衝刷了馬槽。
“嗯,你去文氏亭一趟,喚顏良他們前來!另讓他們從陳叔那支取十萬錢帶來!”文醜瞧得這機靈小夥道。
“十萬錢!文君這個我傳話,顏君他們能信麽?”少年轉著雙目疑問道。
“不妨事,顏君必不會為難於你。”文醜笑道。
“文君取這十萬錢莫非是用來……”王衝驚訝道。
“這少年是哪亭人?挺精明勤快的。”文醜望著已然小跑起來的鄉卒沒有回答王衝所言,反而問道。
“哪是那亭的人,是去年隨一波流民流落到此地的,無父無母,杜公見其機靈就將他留了下來,做了鄉卒。”王衝言道。見文醜不欲言說,也就不敢多問了。
“如此,他這是要隨杜公到欒城,還是留守在此呢?”文醜隨意言道。
“不會吧,杜公沒有要帶他走的意思啊!”王衝順著文醜的話道。
“別在這等著了,進屋說吧!”文醜久立院外,也是有些倦了,隨即道。
“文君,你說這其他郡縣的購賞何時能到啊?”王衝終是沒有從文醜言說的十萬錢裏走出來,眨著他那小眼,興奮問道。
“杜公不是說了麽,四月中旬就能到了,再說隨杜公前來的不是還有一個郡吏的麽?他昨夜在哪裏留宿的?”文醜忽然想到。
“哦,你說的那個郡吏啊,緊挨著杜公屋子那間就是。”王衝又嘟囔道:“現在怕是還未睡醒吧!”
“人家是郡吏,自然不是我們能比得,他可能還有事要安排,若不然相國也不會讓他跟杜公一起前來。”文醜思慮道。
“聽說是還要統計每人詳細的功勞,上表郡裏……具體我也不知。”王衝言道。
“罷了、罷了,若是杜公醒來要去欒城縣赴任,若是我等還未趕歸來,就替我告個罪,不能親自歡送杜公,若是那郡吏真有要緊事,可差鄉卒,去亭裏尋我。”文醜柔了柔太陽穴道。心想:“這一鄉之主宰還真不是那麽好當的,諸事繁瑣。”
“一定,一定。”王衝點頭道。
就這樣閑談約有一刻鍾後,院外傳來“噠噠噠”的馬蹄聲,文醜知是顏良、柳仲他們來到了。忙出門迎了去。
“對了,還有,秦君已趕赴縣裏了,替他為杜公告個罪,嗯。”文醜臨出院門時轉身對緊跟其至院門口的鄉佐王衝道。
顏良他們正騎馬緩行到官寺院門口,就見文醜牽了匹馬出來。眾人多有傷勢,雖現今傷勢穩定好轉,都已不妨礙騎馬而行,但大多數時間還是緩行而已。
“文君喚我等前來,又取十萬錢,所為何事?”柳仲率先詢問道。
“諸君可還記得,江君和小五君?”文醜示意眾人不必下馬,凝聲說道。隨即翻身上得馬來。
“當然記得,其二人,真漢子!”顏良當即朗聲道。其他諸人也是紛紛附和。
“我欲去拜訪他們家人,想來我們曾共生死,是故喚你們前來同去。”文醜沉聲說道。
“理應如此!”
“早就欲拜訪他們了。”
“如此,我們走吧。”文醜打馬當先前行道。其他諸人亦是緊隨其後。
江明是東林亭人,家有一老母,年已六旬,另有一尚且年幼的胞弟!如今其身死,雖說領取了萬餘撫恤金,但仍是生活多有不便。
東林亭是沙河鄉北四亭中的一亭,北四亭是指文氏亭、東林亭、陽裏亭、西林亭,而另一個陣亡的二十騎士小五就是陽裏亭人士,其家較之江明家稍好,除了年老的雙親外,還有一哥哥撐著家裏的大梁!另外其還有一個遺腹子。卻是比江明幸甚。
文醜他們騎馬先趕向距離較近的東林亭江明家中。
昨日發放獎勵時,文醜出任本鄉有秩的消息就已傳遍了整個沙河鄉!天已大明,勤勞質樸的鄉民們早早的就起來,收拾農具,為一年一度的春忙準備了。如今他們一行十八騎,緩行在鄉內道路上,不免引起了一路的議論聲。
“文君,還真是出任有秩了!”
“那是,你不看看文君腰間佩戴的印授麽!”
“早就知道,‘孝三郎’是人傑,是英雄!”
“他們不都是‘十八騎’裏的人麽?”
“是啊,他們這是要去哪裏?”
“貌似是往東林亭方向去的!”
“東林亭嗎?去哪裏幹什麽?”
……
不說鄉裏黔首百姓如何議論文醜他們,其實怎麽說也不外乎是稱讚文醜英明,顏良他們勇猛雲雲。
“下馬吧,裏中多鄉民,萬不可驚了馬!”一行人行到江明所居之裏的裏門口,下馬道。
“諾!”眾人應聲下馬。
裏監門,那裏見過這樣的陣仗,十八匹健馬,膘肥體壯,一看就知道是難得一見的良種戰馬!
忙開門迎了出來道:“不知貴人因何行至我裏?”
“江明,江君可是你裏人士?”文醜拱手詢問道。
“哦,你們是來尋江明的,那就可惜了,據說前些天他戰死在賊寇窩中了,唉,多好的一個娃子。”裏監門惋惜的言道。
“我們不是尋江明的,是來看望其家人的,他的家人可都安好?”文醜忙言道。
“莫非你們是江明這些天傳聞的‘十八騎’?”裏監門瞧了瞧人數,驚訝道。
“正是!”文醜奈著性子道。
“哦,哦那進去吧,在進了裏中,第二個胡同左拐最後那戶就是他家了。”裏監門以手指著裏內言道。
“多謝,老丈指點。”文醜拱手行了一禮,牽了馬向裏內行去。顏良、柳仲等緊隨其後,本來脾氣暴躁的幾人也都是按耐著自己的性子,盡量表現的富有禮節。
“唉,好人啊!都是好人,聽說那明娃子也是和這些人一起深入賊窩的,原來我還不相信,就明娃子那鼻涕蟲敢闖賊窩子?看來是真的!有出息!有我當年的風采!”裏監門摸著空了一條腿的褲管嘀咕道。
文醜、顏良等按著裏監門指點的道路,一路走到一有些簡陋的庭院前,隻見有土埤屋三間,外麵是籬笆牆,院內種有各色菜疏。雖說簡單,但很幹淨清爽。看得出江母是個質樸勤儉之人。
再說文醜與本鄉三老薑公等共事的這些天來,知曉其為人,不會在意此等鎖事的。另外現今又是戰事剛過時節,自是先去尋訪為維護鄉裏利益而做出重大犧牲的鄉民家屬了!
要不然誰還會為你賣命?
是故文醜選擇先去尋訪安撫傷亡鄉民的家屬,以示恩寵。
鄉佐王衝去屋內不久,就捧出五卷竹簡來言道:“陣亡、重傷者多是因鄉民被圍的那一役!是故多為北四亭鄉民及最開始接受的那部分流民。共是一百五十八陣亡,六十一人重傷喪失勞動力。”
“嗯,他們的姓名、籍貫、家庭狀況等記錄在這其中嗎?”文醜指著那四卷竹簡道。
“隻記錄有姓名籍貫。”鄉佐王衝低頭恭瑾道。
“如此,你去尋一鄉卒來,我有事交待。”文醜拿過一卷竹簡,翻看一二,皺眉沉吟片刻道。
“阿二,過來,文君有召。”王衝也不回院,就站在門口向院內喊道。
“唉,這就來。”一個的聲音傳來。不一會一個卒衣打扮,頗顯精幹,雙目中透漏著一股機靈勁的少年跑了出來,還邊跑邊不停的雙手往卒衣上蹭,顯然是剛打過水了的。原來他是早起打水衝刷了馬槽。
“嗯,你去文氏亭一趟,喚顏良他們前來!另讓他們從陳叔那支取十萬錢帶來!”文醜瞧得這機靈小夥道。
“十萬錢!文君這個我傳話,顏君他們能信麽?”少年轉著雙目疑問道。
“不妨事,顏君必不會為難於你。”文醜笑道。
“文君取這十萬錢莫非是用來……”王衝驚訝道。
“這少年是哪亭人?挺精明勤快的。”文醜望著已然小跑起來的鄉卒沒有回答王衝所言,反而問道。
“哪是那亭的人,是去年隨一波流民流落到此地的,無父無母,杜公見其機靈就將他留了下來,做了鄉卒。”王衝言道。見文醜不欲言說,也就不敢多問了。
“如此,他這是要隨杜公到欒城,還是留守在此呢?”文醜隨意言道。
“不會吧,杜公沒有要帶他走的意思啊!”王衝順著文醜的話道。
“別在這等著了,進屋說吧!”文醜久立院外,也是有些倦了,隨即道。
“文君,你說這其他郡縣的購賞何時能到啊?”王衝終是沒有從文醜言說的十萬錢裏走出來,眨著他那小眼,興奮問道。
“杜公不是說了麽,四月中旬就能到了,再說隨杜公前來的不是還有一個郡吏的麽?他昨夜在哪裏留宿的?”文醜忽然想到。
“哦,你說的那個郡吏啊,緊挨著杜公屋子那間就是。”王衝又嘟囔道:“現在怕是還未睡醒吧!”
“人家是郡吏,自然不是我們能比得,他可能還有事要安排,若不然相國也不會讓他跟杜公一起前來。”文醜思慮道。
“聽說是還要統計每人詳細的功勞,上表郡裏……具體我也不知。”王衝言道。
“罷了、罷了,若是杜公醒來要去欒城縣赴任,若是我等還未趕歸來,就替我告個罪,不能親自歡送杜公,若是那郡吏真有要緊事,可差鄉卒,去亭裏尋我。”文醜柔了柔太陽穴道。心想:“這一鄉之主宰還真不是那麽好當的,諸事繁瑣。”
“一定,一定。”王衝點頭道。
就這樣閑談約有一刻鍾後,院外傳來“噠噠噠”的馬蹄聲,文醜知是顏良、柳仲他們來到了。忙出門迎了去。
“對了,還有,秦君已趕赴縣裏了,替他為杜公告個罪,嗯。”文醜臨出院門時轉身對緊跟其至院門口的鄉佐王衝道。
顏良他們正騎馬緩行到官寺院門口,就見文醜牽了匹馬出來。眾人多有傷勢,雖現今傷勢穩定好轉,都已不妨礙騎馬而行,但大多數時間還是緩行而已。
“文君喚我等前來,又取十萬錢,所為何事?”柳仲率先詢問道。
“諸君可還記得,江君和小五君?”文醜示意眾人不必下馬,凝聲說道。隨即翻身上得馬來。
“當然記得,其二人,真漢子!”顏良當即朗聲道。其他諸人也是紛紛附和。
“我欲去拜訪他們家人,想來我們曾共生死,是故喚你們前來同去。”文醜沉聲說道。
“理應如此!”
“早就欲拜訪他們了。”
“如此,我們走吧。”文醜打馬當先前行道。其他諸人亦是緊隨其後。
江明是東林亭人,家有一老母,年已六旬,另有一尚且年幼的胞弟!如今其身死,雖說領取了萬餘撫恤金,但仍是生活多有不便。
東林亭是沙河鄉北四亭中的一亭,北四亭是指文氏亭、東林亭、陽裏亭、西林亭,而另一個陣亡的二十騎士小五就是陽裏亭人士,其家較之江明家稍好,除了年老的雙親外,還有一哥哥撐著家裏的大梁!另外其還有一個遺腹子。卻是比江明幸甚。
文醜他們騎馬先趕向距離較近的東林亭江明家中。
昨日發放獎勵時,文醜出任本鄉有秩的消息就已傳遍了整個沙河鄉!天已大明,勤勞質樸的鄉民們早早的就起來,收拾農具,為一年一度的春忙準備了。如今他們一行十八騎,緩行在鄉內道路上,不免引起了一路的議論聲。
“文君,還真是出任有秩了!”
“那是,你不看看文君腰間佩戴的印授麽!”
“早就知道,‘孝三郎’是人傑,是英雄!”
“他們不都是‘十八騎’裏的人麽?”
“是啊,他們這是要去哪裏?”
“貌似是往東林亭方向去的!”
“東林亭嗎?去哪裏幹什麽?”
……
不說鄉裏黔首百姓如何議論文醜他們,其實怎麽說也不外乎是稱讚文醜英明,顏良他們勇猛雲雲。
“下馬吧,裏中多鄉民,萬不可驚了馬!”一行人行到江明所居之裏的裏門口,下馬道。
“諾!”眾人應聲下馬。
裏監門,那裏見過這樣的陣仗,十八匹健馬,膘肥體壯,一看就知道是難得一見的良種戰馬!
忙開門迎了出來道:“不知貴人因何行至我裏?”
“江明,江君可是你裏人士?”文醜拱手詢問道。
“哦,你們是來尋江明的,那就可惜了,據說前些天他戰死在賊寇窩中了,唉,多好的一個娃子。”裏監門惋惜的言道。
“我們不是尋江明的,是來看望其家人的,他的家人可都安好?”文醜忙言道。
“莫非你們是江明這些天傳聞的‘十八騎’?”裏監門瞧了瞧人數,驚訝道。
“正是!”文醜奈著性子道。
“哦,哦那進去吧,在進了裏中,第二個胡同左拐最後那戶就是他家了。”裏監門以手指著裏內言道。
“多謝,老丈指點。”文醜拱手行了一禮,牽了馬向裏內行去。顏良、柳仲等緊隨其後,本來脾氣暴躁的幾人也都是按耐著自己的性子,盡量表現的富有禮節。
“唉,好人啊!都是好人,聽說那明娃子也是和這些人一起深入賊窩的,原來我還不相信,就明娃子那鼻涕蟲敢闖賊窩子?看來是真的!有出息!有我當年的風采!”裏監門摸著空了一條腿的褲管嘀咕道。
文醜、顏良等按著裏監門指點的道路,一路走到一有些簡陋的庭院前,隻見有土埤屋三間,外麵是籬笆牆,院內種有各色菜疏。雖說簡單,但很幹淨清爽。看得出江母是個質樸勤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