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三天,文醜一邊率人修葺桃林塞諸多關口、房屋、校場等一應建築,一邊命人招募士卒,倒是忙的腳底朝天。
話說,這一校尉之職來之不易,若非他逢此大功,兼之其家世代從軍,於常山此地頗有些名望,就是桃林塞重設,怎麽也輪不到他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入主,實在是賊寇猖獗,帝國對於軍事管製放鬆,相國亦是急需用人之時,方才讓文醜得了這一便宜!他自是倍感珍惜。
如此三天已過,前來應募的鄉民倒是不少,但經過各項考核一卡,最後能夠留下的就不多了。
通過力氣考核的最多,共五百五十三人,其中優秀的有七十八人,扛舉三百斤石鎖的僅有兩人,一個即為首日的那個壯漢,再一個則是一短小精悍之人。這五百多人是文醜最看中的一不部分了,在冷兵器時代,普通士卒間的戰鬥,往往一力降十會,力氣大的,占有很大的便宜,而且力氣大的一般耐性也較強,續戰能力很高。
相較力氣而言,騎術、武藝、射術就是小頭了。騎術精湛者兩人、尚可者八十五人;武藝優秀的有十人、過關者四十一人;射術更少,共三十三人。其中還有數十人不止一項考核通過。
總之,此次招募共得士卒六百三十一人。這其中不包括柳仲等一幹輕俠,以及文霸等文氏族人。
文醜於官寺聽得堂內眾人一一匯報完畢,言道:“六百三十一人,若是算上諸輕俠、文氏後生定能湊足七百之數。”文氏族人,他身為族長,自是可以號召其參軍的,就是他文醜不提,以文氏世代從軍之風尚而言,也是沒有問題的,隻這鄉內輕俠們願不願意參軍,他文醜是不能強求的,畢竟輕俠崇尚俠義、自由,不拘法規。頓了頓麵對柳仲詢問道:“隻是不知柳兄你的意思?”
“近日招募士卒之時,因仰慕文君之名,多有輕俠意欲投效,隻是不知文君意思,我都未曾答應。”柳仲出言道。
“噢,怎的不答應?”文醜詫異道。
“輕俠多不拘於法。”柳仲隻此一言,文醜當即明白,柳仲是擔心這些輕俠從軍後,不服管教,惹出事來。
“無妨,但從軍者,必以軍規束之,此當與眾輕俠言明。或有前來應募的,我定歡迎!”文醜沉思片刻後道。
“大兄,這招募完了也招募完了,要啥事候開始訓練啊?”顏良邊摩拳擦掌,邊興奮問道。
“噢,此事尚需些時日吧,一來桃林塞諸多房屋修葺未畢,二來多有流民安家未穩,三來軍規細則尚未議定。這些都是問題啊!”文醜皺眉道。他何嚐不想快點讓這些軍卒進入訓練狀態,畢竟早一天訓練,就能夠早一天擁有戰鬥力。
“唉。”顏良一聽,頓時怏怏歎道。
“還有軍服之事,尚未完全做出吧?”董江趁機道。
“這個倒也不急,幸虧尚有刀具一千餘口,隻是弓弩、鎧甲、馬匹急缺。”文醜聞言道。
“弓弩、鎧甲、馬匹都是貴重之物,咱們僅是一鄉之人,那能有多少呢?”柳仲埋怨道。
……
眾人又是一番討論,良久方去。
當日文醜總結近些時日之事務,多有感慨。心想:“真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草創基業,錢糧先行!沒有豪族大姓的錢糧供給,無論是曹操也好、劉備也罷,都是寸步難行的!也怨不得曆史上袁紹明知河北士族豪強之間相互攻訐,也不願動他們了,實是動不得,唉,國情如此,士族豪強林立,帝國焉能不亡?”當然著隻是文醜個人的想法,外人自是不知的。
……
翌日,大清早的,文醜就起身趕往陳棚裏了。近幾日多事擾心,心想,終是一人智短,眾人智長,但其身側多是顏良、文霸之流,好點如董江、王衝般亦非大才,智長也長不到哪裏去!是以欲尋薑承解疑一二,這是文醜昨日就想好的。
這邊文醜欲去陳棚裏尋薑承討教一二,而薑承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止明,這些時日來,家中可都安頓好了?”薑承跪坐於席上,關切的詢問伏拜於下的陳寧道。
“回先生的話,自前些時日辭了監門之職,曆經麥忙粟種,今日方得空閑,即來拜謁先生了。”陳寧恭敬道。
“我建議你去拜訪文君之事,你考慮的怎麽樣了?”薑承笑問道。
“聽聞文君新得軍職桃林校尉,前幾日忙於鄉中招募士卒,昨日方事畢,是故學生正欲下午前去拜訪。”陳寧言道。
“嗯,說到文君新得桃林校尉之職,你對此有何看法?”薑承溫言道。
“誠如先生先前所言,文君忠勇兼備、膽智具存,又有世代從軍之家世,於郡縣之中略有名望,是此職的最佳之選,兼其身為本鄉有秩,多愛惜民力,至此,其必更得鄉民之愛戴。”陳寧想了想道。
“嗯,止明所言確有道理。”薑承聞言點頭讚同道。轉而又對跪坐於陳寧身側的張馳道:“騰雲,你以為呢?”
“觀近日來文君之所為,若安流民、假粟種、募士卒、備溝渠,確實不是那日我曾說的斷本毀源的異叛之徒。若其能掌此一部之兵,上報朝廷,下安黎民,當為人傑也。隻是……”張馳恭瑾言道。
“隻是什麽?”薑承接口道。
“隻是聽聞郡中並未發放糧餉,兵甲等一應事物,隻有一紙任命文書而已!如此,養軍之錢糧當從何出?”張馳憂慮道。
“聽聞其募兵之優待,比之縣卒更甚,隻不知能撐到幾時?”一約三旬餘,身著長袍的書生接口道。
“止明如何看呢?”薑承也沒發表意見,隻將手中盛漿的木碗放下,抬頭問道。
“文君兼資文武,曾言欲要藏富於民,今其既已大肆募兵,自當有妙法解之,君不聞,‘人無信,而不立’,想來其必不會失信於民,我等何苦為其擔憂呢?”陳寧沉默片刻笑道。
“嗬嗬,止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了吧,欲以此糊弄我等?”張馳笑指陳寧言道。
“我之所言,句句肺腑,何來糊弄之說?”陳寧肅容言道。
“這麽說來,止明你覺得文君必有妙法解此難題,度過這難關?”薑承問道。
“正是,觀文君行事,無論是官寺論戰、桃林伏襲,還是侵入賊營、誅滅林氏,莫不是謀定而後動,想來此次也不例外。”陳寧肯定道。
“唉,隻得其表,未得其裏,差之甚遠啊!”薑承長歎一聲,言道。
正談說間,忽聞得薑承長歎後,而出此語,皆正容拱手言道:“請先生解惑明示。”
“唉,非文君謀定而後動,是先動而後謀!爾等不見,文君丁憂剛過,受杜君征召方才出世,此為其一;被伏兵敗,方有二十騎闖賊營之事,此為其二;於賊營逢林青,才有誅滅林氏之舉,此為其三;其他暫不累述,此三者哪一個不是文君被逼迫上位呢?”薑承泯了口漿,方緩緩道來。
“被逼方上位?”張馳、陳寧等聞言沉思嘀咕道。薑承見狀也不多說了,隻靜待眾弟子自己思索結果。所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外乎如此。育人者,引之,不可強加也!
話說,這一校尉之職來之不易,若非他逢此大功,兼之其家世代從軍,於常山此地頗有些名望,就是桃林塞重設,怎麽也輪不到他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入主,實在是賊寇猖獗,帝國對於軍事管製放鬆,相國亦是急需用人之時,方才讓文醜得了這一便宜!他自是倍感珍惜。
如此三天已過,前來應募的鄉民倒是不少,但經過各項考核一卡,最後能夠留下的就不多了。
通過力氣考核的最多,共五百五十三人,其中優秀的有七十八人,扛舉三百斤石鎖的僅有兩人,一個即為首日的那個壯漢,再一個則是一短小精悍之人。這五百多人是文醜最看中的一不部分了,在冷兵器時代,普通士卒間的戰鬥,往往一力降十會,力氣大的,占有很大的便宜,而且力氣大的一般耐性也較強,續戰能力很高。
相較力氣而言,騎術、武藝、射術就是小頭了。騎術精湛者兩人、尚可者八十五人;武藝優秀的有十人、過關者四十一人;射術更少,共三十三人。其中還有數十人不止一項考核通過。
總之,此次招募共得士卒六百三十一人。這其中不包括柳仲等一幹輕俠,以及文霸等文氏族人。
文醜於官寺聽得堂內眾人一一匯報完畢,言道:“六百三十一人,若是算上諸輕俠、文氏後生定能湊足七百之數。”文氏族人,他身為族長,自是可以號召其參軍的,就是他文醜不提,以文氏世代從軍之風尚而言,也是沒有問題的,隻這鄉內輕俠們願不願意參軍,他文醜是不能強求的,畢竟輕俠崇尚俠義、自由,不拘法規。頓了頓麵對柳仲詢問道:“隻是不知柳兄你的意思?”
“近日招募士卒之時,因仰慕文君之名,多有輕俠意欲投效,隻是不知文君意思,我都未曾答應。”柳仲出言道。
“噢,怎的不答應?”文醜詫異道。
“輕俠多不拘於法。”柳仲隻此一言,文醜當即明白,柳仲是擔心這些輕俠從軍後,不服管教,惹出事來。
“無妨,但從軍者,必以軍規束之,此當與眾輕俠言明。或有前來應募的,我定歡迎!”文醜沉思片刻後道。
“大兄,這招募完了也招募完了,要啥事候開始訓練啊?”顏良邊摩拳擦掌,邊興奮問道。
“噢,此事尚需些時日吧,一來桃林塞諸多房屋修葺未畢,二來多有流民安家未穩,三來軍規細則尚未議定。這些都是問題啊!”文醜皺眉道。他何嚐不想快點讓這些軍卒進入訓練狀態,畢竟早一天訓練,就能夠早一天擁有戰鬥力。
“唉。”顏良一聽,頓時怏怏歎道。
“還有軍服之事,尚未完全做出吧?”董江趁機道。
“這個倒也不急,幸虧尚有刀具一千餘口,隻是弓弩、鎧甲、馬匹急缺。”文醜聞言道。
“弓弩、鎧甲、馬匹都是貴重之物,咱們僅是一鄉之人,那能有多少呢?”柳仲埋怨道。
……
眾人又是一番討論,良久方去。
當日文醜總結近些時日之事務,多有感慨。心想:“真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草創基業,錢糧先行!沒有豪族大姓的錢糧供給,無論是曹操也好、劉備也罷,都是寸步難行的!也怨不得曆史上袁紹明知河北士族豪強之間相互攻訐,也不願動他們了,實是動不得,唉,國情如此,士族豪強林立,帝國焉能不亡?”當然著隻是文醜個人的想法,外人自是不知的。
……
翌日,大清早的,文醜就起身趕往陳棚裏了。近幾日多事擾心,心想,終是一人智短,眾人智長,但其身側多是顏良、文霸之流,好點如董江、王衝般亦非大才,智長也長不到哪裏去!是以欲尋薑承解疑一二,這是文醜昨日就想好的。
這邊文醜欲去陳棚裏尋薑承討教一二,而薑承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止明,這些時日來,家中可都安頓好了?”薑承跪坐於席上,關切的詢問伏拜於下的陳寧道。
“回先生的話,自前些時日辭了監門之職,曆經麥忙粟種,今日方得空閑,即來拜謁先生了。”陳寧恭敬道。
“我建議你去拜訪文君之事,你考慮的怎麽樣了?”薑承笑問道。
“聽聞文君新得軍職桃林校尉,前幾日忙於鄉中招募士卒,昨日方事畢,是故學生正欲下午前去拜訪。”陳寧言道。
“嗯,說到文君新得桃林校尉之職,你對此有何看法?”薑承溫言道。
“誠如先生先前所言,文君忠勇兼備、膽智具存,又有世代從軍之家世,於郡縣之中略有名望,是此職的最佳之選,兼其身為本鄉有秩,多愛惜民力,至此,其必更得鄉民之愛戴。”陳寧想了想道。
“嗯,止明所言確有道理。”薑承聞言點頭讚同道。轉而又對跪坐於陳寧身側的張馳道:“騰雲,你以為呢?”
“觀近日來文君之所為,若安流民、假粟種、募士卒、備溝渠,確實不是那日我曾說的斷本毀源的異叛之徒。若其能掌此一部之兵,上報朝廷,下安黎民,當為人傑也。隻是……”張馳恭瑾言道。
“隻是什麽?”薑承接口道。
“隻是聽聞郡中並未發放糧餉,兵甲等一應事物,隻有一紙任命文書而已!如此,養軍之錢糧當從何出?”張馳憂慮道。
“聽聞其募兵之優待,比之縣卒更甚,隻不知能撐到幾時?”一約三旬餘,身著長袍的書生接口道。
“止明如何看呢?”薑承也沒發表意見,隻將手中盛漿的木碗放下,抬頭問道。
“文君兼資文武,曾言欲要藏富於民,今其既已大肆募兵,自當有妙法解之,君不聞,‘人無信,而不立’,想來其必不會失信於民,我等何苦為其擔憂呢?”陳寧沉默片刻笑道。
“嗬嗬,止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了吧,欲以此糊弄我等?”張馳笑指陳寧言道。
“我之所言,句句肺腑,何來糊弄之說?”陳寧肅容言道。
“這麽說來,止明你覺得文君必有妙法解此難題,度過這難關?”薑承問道。
“正是,觀文君行事,無論是官寺論戰、桃林伏襲,還是侵入賊營、誅滅林氏,莫不是謀定而後動,想來此次也不例外。”陳寧肯定道。
“唉,隻得其表,未得其裏,差之甚遠啊!”薑承長歎一聲,言道。
正談說間,忽聞得薑承長歎後,而出此語,皆正容拱手言道:“請先生解惑明示。”
“唉,非文君謀定而後動,是先動而後謀!爾等不見,文君丁憂剛過,受杜君征召方才出世,此為其一;被伏兵敗,方有二十騎闖賊營之事,此為其二;於賊營逢林青,才有誅滅林氏之舉,此為其三;其他暫不累述,此三者哪一個不是文君被逼迫上位呢?”薑承泯了口漿,方緩緩道來。
“被逼方上位?”張馳、陳寧等聞言沉思嘀咕道。薑承見狀也不多說了,隻靜待眾弟子自己思索結果。所為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外乎如此。育人者,引之,不可強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