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妨說來聽聽,也好為我等下一步的行動做個參照。”文醜聞言,喜道。
“高邑縣中人數原本三萬有餘,隻此一戰之後減員六七千人,且多為精壯,但是吾於縣城之中活動的這幾天來,也從黔首口中了解到,還有兩三千的青壯被賊寇擊潰而流落在外,以及近千戶黔首早在賊寇來攻之前,就已出逃到西南處的深山中去了。”柳仲當下言道。
“恩,你是說還有千戶人在戰鬥之前就躲到了深山之中了?”文醜訝然,驚喜道。因為每一個的人口,都是他實力發展的關鍵所在,由不得他不關心,原本因為高邑縣人口過少,又戰損許多而愁眉不展的他,聞聽此之喜訊,自然激動了。
“正是,據說這些人原本是打算在戰後,若是賊寇被擊退就搬回來的,若是賊寇常駐於此,也就會投奔到郡治元氏縣去!”柳仲正容言道。
“如此說來,過不數日,當我軍大勝的消息傳出之時,也就是他們返回之日了,恩,再者,如此之大勝,也會使得不少流民、山內避難之人慕名而來吧!看來人口倒不是問題了。”文醜聞言,嘀咕言道。
“應當是如此,不過就是不知他們何時會到。不過文君也不必過於擔心,以你闖下的偌大名聲,又怎麽會沒有人員慕名而來呢?”柳仲肯定道,接著還頗為難得的恭維了文醜兩句。
“哈哈,子正見笑了,吾之名聲,不過是借助了你、謹言、公驥、子勇等諸君的支持才建立的!此恩吾深記之。”文醜聞言,先是感慨一聲,接著又問道:“除了黔首外出之事,還有何事入了汝目?”
“文君高德。”柳仲先是對文醜拱了一下手,接著言道:“原高邑縣君、縣尉掛印棄城之事,相必文君知之,但是相隨的縣吏幕僚不是很多,文君可知?”
“哦,還有此事,不是大部分的縣吏都隨他們遠逃了嗎?”文醜在此訝然道。根據他得到的消息,大部分的縣吏都已隨縣長、縣尉出走了,而柳仲怎還有如此一說呢?
“我說的縣吏是原為高邑縣民的本土縣吏,他們大部分都因為這外來的縣長、縣尉的打壓,而不得不辭官歸家,賦閑而已。所以他們並沒有隨著縣長、縣尉而走,走的都是這兩人近一二年提拔起來的親近之人而已。”柳仲解釋道。
“還有如此一說!”文醜驚訝不已,他才不過出仕一年而已,對於本縣平棘的縣吏構成還不甚了解,更別說是高邑縣的了,所以對於此事倒是絲毫不知。這也使得其本人眼光、見界,稍有局限。
“文君不知也屬正常,畢竟這些人員也都已經賦閑兩三年了!”柳仲言道。
“如此看來,還需要請他們重新出仕,以利於高邑縣的發展,民生的安定。”文醜言道。
“正是,除此之外,還有鄉裏現存七八家富豪大戶,各有數百的徒附、家資千萬,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再者還有數十戶百萬之家,也均有數十的徒附、賓客。此次擾亂縣城,他們所出之力不小。”柳仲接著言道。
“還有嗎?”文醜聞言,目中喜色閃過,因為柳仲所言,無一不是對於其之後的行事有很大幫助的信息。
“再者就是尋常黔首百姓思安,想來文君自是早已看出,若是能夠從這一方麵下手,應該能夠很快的得到他們的支持。”柳仲言道。
“此事問題不大,吾之一貫作風,安民為先!”文醜笑道。
如此二人又談論了一些其他事物,使得文醜對於高邑縣的現狀了解更深了,而其心中的規劃藍圖也逐漸清晰起來,這將是文醜的另一個裏程碑式的奠基之路!在天下大亂之前,所能積蓄力量、勢力的重要的一環。
若說起天下大亂,其實也已不遠了。
如今已是中平五年、三月初了,除去文醜在平棘高邑縣一帶,率人抵禦黑山賊寇郭大賢部以外,帝國的其他數處所發生的事件,較之此事的影響要大的多。比如在今年二月份開始,中原黃巾餘部就紛紛起事。
“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使得朝堂震怒,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兵力前去鎮壓一二,隻能任其發展。
因為帝國的大軍現在正深陷在西北邊疆涼州的戰爭泥潭之中。
此事還要從黃巾之亂說起。
中平元年十月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被朝廷鎮壓了下去,但是朝廷大軍並沒有得到歇息的空閑,因為同年十一月,羌人北宮伯玉反叛,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邊允與涼州從事韓約劫為人質,不予放還。——這個韓約就是在漢末政治舞台上活躍了二三十年之久的韓遂,而邊允則是不久為韓遂所殺的邊章了。
涼州出現叛亂,時任涼州刺史的左昌,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於是他就派蓋勳率軍堅守阿陽縣,叛軍見阿陽縣無法攻破,便轉向攻打金城郡,斬殺了金城郡太守陳懿,脅迫邊章、韓遂入夥,並且共推舉邊章為首領。邊章又率軍包圍州治冀縣,左昌不敵,遂向蓋勳求援。
蓋勳率援軍抵達冀縣,斥責邊章等人背叛朝廷。邊章、韓遂都說:“左昌當初要是早聽您的話,派兵來救援金城郡,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於是,邊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對冀縣城包圍。後又包圍護羌校尉夏育。而邊允改名為邊章,韓約也在此時正式改名為韓遂。到這個時候,他們的勢力已經非同小可了。
中平二年,三月,韓遂等率領數萬騎兵打著誅殺宦官的旗號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漢帝忙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及中郎將董卓征討,都不克,而邊章、韓遂等實力進一步擴大,擁有十萬之眾,天下為之騷動。
同年七月,皇甫嵩以無功免歸。八月,朝廷再次命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假節,執金吾袁滂為副,拜董卓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都歸張溫統帥。連同諸郡兵步騎共十多萬人,屯駐在美陽,來保衛皇家園陵。韓遂也進兵美陽。張溫、董卓與韓遂等交戰,不利。至此,漢庭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托在了這邊疆重鎮。
十一月,在夜晚有流星如火,長達十餘丈,照亮韓遂營中,驢馬都發出叫聲。韓遂、邊章軍對都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想要退回金城。董卓聽說後大喜,第二天,便與右扶風鮑鴻等合並進攻,大破韓遂、邊章軍,斬首數千級。
韓遂等敗走榆中。張溫於是派周慎率軍三萬追擊,引軍包圍榆中城。而韓遂、邊章分兵駐守葵園峽,反而將周慎軍的糧道截斷。周慎感到恐慌,便丟棄輜重撤走。
中平四年,韓遂殺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軍包圍隴西。四月,涼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討伐韓遂。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反,與韓遂連和,耿鄙為別駕所殺。漢陽人王國,自稱合眾將軍,都與韓遂聯合,進而包圍漢陽,漢陽太守傅燮戰死。耿鄙的司馬、扶風人馬騰,也擁兵反叛,韓遂等共推王國為主,攻掠三輔地區。
三輔地區,帝國神都之最後屏障也,如此一來,帝國之軍哪還有多餘的兵力管顧其他呢!
除此之外還有,在中平五年,三月,屠各胡攻殺並州刺史張懿之事。
其實屠各胡早在年前就發生了叛亂,但是一直不成氣候,所以也不曾引得眾人的關注,猶如小打小鬧的文醜所得的功勳般。但是這個三月,出現了屠各胡攻殺並州刺史一事,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了。
如此種種的兵寇起事,使得帝國這個巨人,身心疲憊,滿身瘡痍。直接就導致了另一件轟動朝堂的大事——前不久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漢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
刺史本為監察官員,權力不大,秩六百石而已。但是本朝以來,這一管職卻逐漸向地方行政官方向轉化,擁有了一州軍政大機。而今,漢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
於是至此,州牧成了居於郡之上的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可以說,朝堂的這一決議,最終導致了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麵。
而劉焉給漢帝提此建議,其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
其建議道:“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內欲求交趾牧。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乃更求益州——這是想著自立為帝的念頭啊!
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耿鄙、張懿皆為盜所殺,朝廷遂從焉議,選列卿、尚書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為益州牧,太仆黃琬為豫州牧,宗正東海劉虞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這也就是日後劉焉、劉璋父子掌管益州將近三十年的開端。
“高邑縣中人數原本三萬有餘,隻此一戰之後減員六七千人,且多為精壯,但是吾於縣城之中活動的這幾天來,也從黔首口中了解到,還有兩三千的青壯被賊寇擊潰而流落在外,以及近千戶黔首早在賊寇來攻之前,就已出逃到西南處的深山中去了。”柳仲當下言道。
“恩,你是說還有千戶人在戰鬥之前就躲到了深山之中了?”文醜訝然,驚喜道。因為每一個的人口,都是他實力發展的關鍵所在,由不得他不關心,原本因為高邑縣人口過少,又戰損許多而愁眉不展的他,聞聽此之喜訊,自然激動了。
“正是,據說這些人原本是打算在戰後,若是賊寇被擊退就搬回來的,若是賊寇常駐於此,也就會投奔到郡治元氏縣去!”柳仲正容言道。
“如此說來,過不數日,當我軍大勝的消息傳出之時,也就是他們返回之日了,恩,再者,如此之大勝,也會使得不少流民、山內避難之人慕名而來吧!看來人口倒不是問題了。”文醜聞言,嘀咕言道。
“應當是如此,不過就是不知他們何時會到。不過文君也不必過於擔心,以你闖下的偌大名聲,又怎麽會沒有人員慕名而來呢?”柳仲肯定道,接著還頗為難得的恭維了文醜兩句。
“哈哈,子正見笑了,吾之名聲,不過是借助了你、謹言、公驥、子勇等諸君的支持才建立的!此恩吾深記之。”文醜聞言,先是感慨一聲,接著又問道:“除了黔首外出之事,還有何事入了汝目?”
“文君高德。”柳仲先是對文醜拱了一下手,接著言道:“原高邑縣君、縣尉掛印棄城之事,相必文君知之,但是相隨的縣吏幕僚不是很多,文君可知?”
“哦,還有此事,不是大部分的縣吏都隨他們遠逃了嗎?”文醜在此訝然道。根據他得到的消息,大部分的縣吏都已隨縣長、縣尉出走了,而柳仲怎還有如此一說呢?
“我說的縣吏是原為高邑縣民的本土縣吏,他們大部分都因為這外來的縣長、縣尉的打壓,而不得不辭官歸家,賦閑而已。所以他們並沒有隨著縣長、縣尉而走,走的都是這兩人近一二年提拔起來的親近之人而已。”柳仲解釋道。
“還有如此一說!”文醜驚訝不已,他才不過出仕一年而已,對於本縣平棘的縣吏構成還不甚了解,更別說是高邑縣的了,所以對於此事倒是絲毫不知。這也使得其本人眼光、見界,稍有局限。
“文君不知也屬正常,畢竟這些人員也都已經賦閑兩三年了!”柳仲言道。
“如此看來,還需要請他們重新出仕,以利於高邑縣的發展,民生的安定。”文醜言道。
“正是,除此之外,還有鄉裏現存七八家富豪大戶,各有數百的徒附、家資千萬,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再者還有數十戶百萬之家,也均有數十的徒附、賓客。此次擾亂縣城,他們所出之力不小。”柳仲接著言道。
“還有嗎?”文醜聞言,目中喜色閃過,因為柳仲所言,無一不是對於其之後的行事有很大幫助的信息。
“再者就是尋常黔首百姓思安,想來文君自是早已看出,若是能夠從這一方麵下手,應該能夠很快的得到他們的支持。”柳仲言道。
“此事問題不大,吾之一貫作風,安民為先!”文醜笑道。
如此二人又談論了一些其他事物,使得文醜對於高邑縣的現狀了解更深了,而其心中的規劃藍圖也逐漸清晰起來,這將是文醜的另一個裏程碑式的奠基之路!在天下大亂之前,所能積蓄力量、勢力的重要的一環。
若說起天下大亂,其實也已不遠了。
如今已是中平五年、三月初了,除去文醜在平棘高邑縣一帶,率人抵禦黑山賊寇郭大賢部以外,帝國的其他數處所發生的事件,較之此事的影響要大的多。比如在今年二月份開始,中原黃巾餘部就紛紛起事。
“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使得朝堂震怒,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兵力前去鎮壓一二,隻能任其發展。
因為帝國的大軍現在正深陷在西北邊疆涼州的戰爭泥潭之中。
此事還要從黃巾之亂說起。
中平元年十月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被朝廷鎮壓了下去,但是朝廷大軍並沒有得到歇息的空閑,因為同年十一月,羌人北宮伯玉反叛,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邊允與涼州從事韓約劫為人質,不予放還。——這個韓約就是在漢末政治舞台上活躍了二三十年之久的韓遂,而邊允則是不久為韓遂所殺的邊章了。
涼州出現叛亂,時任涼州刺史的左昌,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於是他就派蓋勳率軍堅守阿陽縣,叛軍見阿陽縣無法攻破,便轉向攻打金城郡,斬殺了金城郡太守陳懿,脅迫邊章、韓遂入夥,並且共推舉邊章為首領。邊章又率軍包圍州治冀縣,左昌不敵,遂向蓋勳求援。
蓋勳率援軍抵達冀縣,斥責邊章等人背叛朝廷。邊章、韓遂都說:“左昌當初要是早聽您的話,派兵來救援金城郡,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不能再投降了。”於是,邊章等人哭泣而去,解除對冀縣城包圍。後又包圍護羌校尉夏育。而邊允改名為邊章,韓約也在此時正式改名為韓遂。到這個時候,他們的勢力已經非同小可了。
中平二年,三月,韓遂等率領數萬騎兵打著誅殺宦官的旗號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漢帝忙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及中郎將董卓征討,都不克,而邊章、韓遂等實力進一步擴大,擁有十萬之眾,天下為之騷動。
同年七月,皇甫嵩以無功免歸。八月,朝廷再次命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假節,執金吾袁滂為副,拜董卓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都歸張溫統帥。連同諸郡兵步騎共十多萬人,屯駐在美陽,來保衛皇家園陵。韓遂也進兵美陽。張溫、董卓與韓遂等交戰,不利。至此,漢庭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托在了這邊疆重鎮。
十一月,在夜晚有流星如火,長達十餘丈,照亮韓遂營中,驢馬都發出叫聲。韓遂、邊章軍對都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想要退回金城。董卓聽說後大喜,第二天,便與右扶風鮑鴻等合並進攻,大破韓遂、邊章軍,斬首數千級。
韓遂等敗走榆中。張溫於是派周慎率軍三萬追擊,引軍包圍榆中城。而韓遂、邊章分兵駐守葵園峽,反而將周慎軍的糧道截斷。周慎感到恐慌,便丟棄輜重撤走。
中平四年,韓遂殺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軍包圍隴西。四月,涼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討伐韓遂。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反,與韓遂連和,耿鄙為別駕所殺。漢陽人王國,自稱合眾將軍,都與韓遂聯合,進而包圍漢陽,漢陽太守傅燮戰死。耿鄙的司馬、扶風人馬騰,也擁兵反叛,韓遂等共推王國為主,攻掠三輔地區。
三輔地區,帝國神都之最後屏障也,如此一來,帝國之軍哪還有多餘的兵力管顧其他呢!
除此之外還有,在中平五年,三月,屠各胡攻殺並州刺史張懿之事。
其實屠各胡早在年前就發生了叛亂,但是一直不成氣候,所以也不曾引得眾人的關注,猶如小打小鬧的文醜所得的功勳般。但是這個三月,出現了屠各胡攻殺並州刺史一事,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了。
如此種種的兵寇起事,使得帝國這個巨人,身心疲憊,滿身瘡痍。直接就導致了另一件轟動朝堂的大事——前不久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漢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
刺史本為監察官員,權力不大,秩六百石而已。但是本朝以來,這一管職卻逐漸向地方行政官方向轉化,擁有了一州軍政大機。而今,漢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
於是至此,州牧成了居於郡之上的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可以說,朝堂的這一決議,最終導致了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麵。
而劉焉給漢帝提此建議,其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
其建議道:“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內欲求交趾牧。侍中廣漢董扶私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焉乃更求益州——這是想著自立為帝的念頭啊!
會益州刺史郤儉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耿鄙、張懿皆為盜所殺,朝廷遂從焉議,選列卿、尚書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為益州牧,太仆黃琬為豫州牧,宗正東海劉虞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這也就是日後劉焉、劉璋父子掌管益州將近三十年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