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縣城的東北處,還有另一個官寺所在,是縣令的辦公之地。郡治之中的郡守、縣令的辦公場所是分開的,這也使得元氏縣令及其屬官和國相及其郡吏的係統都是獨立存在的。


    文醜有郡吏的引領,自然不用再在塾室等候了,而是隨著郡吏直朝相國馮公所居之地走去。


    “馮公,沙河鄉有秩、桃林校尉文醜前來述職了!”眼下並非辦公時間,所以郡吏領著文醜來到了相國的休息之所,並高聲言道。文醜持立在郡吏一側,靜等房內動靜。


    “哦,是子均來了嗎?文醜到了!”屋內很快就傳出回話來。聽起聲音,雖不是暮氣沉沉,但很明顯也有心力交瘁之感!使得文醜心下一突,知曉馮公為國相並不是很如意。


    “正是,馮公安好?”那郡吏出聲言道。


    “咳咳,你們進來吧!”相國馮公咳嗽了數下之後,方才言道。


    文醜之眉緊皺,他怎知相國病了呢!看樣子還不輕。隨後隨著郡吏步入房內,隻見得一身穿青布儒袍的老年在人正端坐在房內席上,靜等著其二人呢!


    “小子文醜,拜見馮公!”文醜見得其人,當下伏拜道。那郡吏亦是下拜,不過禮節並沒有文醜那麽大,隻是尋常的禮拜而已。


    “你就是這一年來鬧出不小動靜的‘俠義孝三郎’文醜了!”馮公抬眼細細打量文醜,意味深長的言道。


    “在馮公麵前,小子怎敢稱俠義二字!”文醜抬頭言道。


    “恩,不錯,著實是一表人才!不愧是三番五次擊敗黑山賊寇的人物!實在是我常山難得一見的人傑啊!還不快快請起,坐著談話。”馮公見著英才如文醜者,好似煥發了生機般,整個人也變得有精神了許多。


    在其任內,每每遭遇難事、困事、慘事、災事,使得其焦慮非常,以至於染了病來。若說有什麽好的消息、事件的話,也就是在郡南之地出了文醜這個少年英才吧!所以馮公對於文醜才那麽的看重。


    “是,托馮公洪福,小子方才做出這些許小事來,比得馮公坐鎮郡治,統籌郡內大小事務,實在是不值一提啊!”文醜尋了一處,跪坐下來,恭維言道。


    “嗬嗬,這倒是文君謙虛了,馮公,在下此次前行,可是大開了眼界啊!”郡吏亦是跪坐下來,興奮言道。


    “不敢稱君之讚賞。”文醜言道。


    “哦,到底是什麽事物使得子均你大呼打開眼界呢!”馮公饒有興趣道。


    “馮公你是不知,此次我去各縣鄉尋查,其他各處,盡皆尋常,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唯獨文君所掌沙河鄉、桃林塞,使我大吃一驚。”郡吏猶且讚不絕口,言道。


    “到底是如何不同,你到是說來聽聽!非要吊老夫的胃口不成?”馮公氣笑道。可以看出其與那郡吏之間,關係非常。


    “先說桃林塞上吧,”那郡吏隨即將其在塞上的所見所聞,敘述了一遍,期間添加這他不斷的讚歎之聲和文醜的補充之語。使得馮公屢屢擊節讚歎不已,心下對於文醜的評價更是高了一層!


    隨後文醜、郡吏又將沙河鄉的建設、方針、現狀等言說起來。倒是在言談甚歡的氛圍之中,將其的述職問題,完全解決了。同樣也贏得了國相馮公的讚賞、信任。當然這其中,郡吏的推動功勞甚大,畢竟其在馮公心中的地位要比文醜高的多,他的建議也比文醜的言語更為管用!


    三人間的談話,直接持續到了晚飯時間,而且還沒有結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馮公的智慧、博學,郡吏的圓滑、銜接都使得文醜受益匪淺,心中更是直呼:“此行就是討不來一個好的管職,隻此一番談話,也不虛矣!”


    而文醜的奇思妙想、思想通達,也使得馮公、郡吏兩人大開眼界,直呼文醜乃是百年難得之人傑,此後之前程,不可預料也!


    如此三人言談說笑間,就已到了夜半時分,而他們的談論也可謂酣暢淋漓。散去後,直言明日繼續,恓恓之情盡顯。


    翌日,中平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再過兩天也就要進入到四月的麥忙季節了。


    而常山國郡治元氏縣中卻是另一番景象,隻因為文醜的到來。


    郡朝官寺,聽事堂上,馮公高居大堂之上,那名郡吏率領一眾郡吏位於右側,一名魁梧非常、孔武有力之人,率領一般武將,列於左側。文醜一下鄉之人,位於右側末尾處。


    那列於左側的不是別人,正是如今常山國的中尉大人,是一名實權人物!掌郡兵五六千人,可動員郡兵數萬人!當然,這樣的動員並不常見。總之就是目前常山國|軍兵的總帥!


    位於其下的那一眾人等,就是目前郡兵中的各級將校、軍侯了。任何一個人的職位拿出來,都與文醜這個桃林校尉相當,皆不容小覷之。


    而那郡吏之下眾人則是常山國郡朝的諸位文官了,包括長吏、功曹、主簿、督郵等。


    東漢時地方的管職係統是這樣的:首先是郡的長官稱為太守——因太守兼領武事,故別稱郡將;州治所在郡的長官稱尹。又根據郡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太守的級別又分為中二千石、真兩千石、比兩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六級。郡內原設有專掌軍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後,邊郡常設,內地大多不設。


    每郡的都尉,為一至五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時,在郡之下分設都尉轄區。有時,在不足設郡的地方,亦設置過渡性的都尉區(屬國都尉)進行管理,其性質相當小郡。郡太守的助手為郡丞(邊郡為長史),由中央任命。


    此外,郡府的僚屬有:功曹,掌管郡內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書;督郵,主管糾察屬縣、監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辦理郡政,掾為正職,史為副職,每曹有辦理文書的書佐。


    又設三老,幫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屬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地位以功曹最高,依次為主簿、督郵等。郡都尉的僚屬與太守類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分封給諸侯王的郡稱國,其行政級別與郡相等。王國的官屬分兩個係統,一是類似於郡官的民政係統,有相(相當太守),常山國的馮公就是居於此職,是實權人物。


    中尉(位同都尉,但是郡國之中僅設中尉一人。),其屬官亦與郡大體相同;還有就是管理諸侯王生活、禁衛的官屬,如郎中令(相當光祿勳)、仆(相當太仆)、治書(相當尚書)等。


    此外,王國還設有類似於太傅的傅,負責輔導諸侯王,級別等同於王冠相。


    分管少數民族的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級別與郡太守相當,其屬官有從事、掾,無定員,根據事務多少而設。


    縣的長官為縣令或縣長,級別從千石至三百石不等。下設屬官有:丞一人,管理文書、倉獄;縣尉一至二人,管理治安;主簿、功曹、掾、史,均與官類似;三老,掌教化。


    縣的長官由朝廷任命,但州郡也可以過問縣的人事,縣長官或丞、尉出缺又無合適人選的,上級機關可派出屬官或另行任命他人代理。縣長官的行政事務,受郡府的監督,每年年終要向郡長官匯報功作(上計),聽侯考核。


    這也就使得文醜可以在相國馮公這裏討要高邑縣長一職了,日後再上報到中央朝廷就是。


    除去以上的郡縣兩級管職製度外,在月前,當今聖上同意了,劉焉的建議:“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借以鎮守安定天下。”於是有了較郡更高一級的州的官員係統!


    州的長官為刺史(中平五年,即今年月前,改稱州牧;京畿地區的司隸部長官特稱校尉),其主要職責是巡察下屬郡國政務,年終遣吏到京城向司徒府匯報(上計),劾奏不稱職的郡國長官。


    屬官有從事(亦稱掾史)、假佐。


    從事有治中從事、別駕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部郡國從事等,均由州長官自行聘用。


    治中別駕是州長官的主要助手,在從事中地位最高;簿曹掌文書;兵曹掌軍事,僅在有軍務時設;部郡國從事,每郡國一人,負責糾劾郡國長官、按治郡僚屬,其地位僅次於治中、別駕。


    假佐是州長官的低級屬官,主管文書,其中的典郡書佐分管州所屬郡國的有關文書,每郡一人,由郡史輪流充當。


    而冀州的州治本在常山國的高邑縣,當時皇甫嵩鎮壓了黃巾之亂後,就被任命為冀州牧,駐紮在高邑縣中,但是其在那裏僅僅待到了中平二年,就因為西北邊疆告急,而率兵離去。要不然也不會出現之後的張牛角、褚飛燕等人的起兵之事了,更不用說如今威勢大盛的黑山軍的存在了。


    自那以後,新任的冀州刺史王芬,就遷到了巨鹿郡境內。


    ps:因為種種原因使得冀州的州治被設定到了巨鹿郡,偏離了在高邑縣的史實!還請諸位見諒,實在是因為彼岸一開始的忽略,致使一係列的設定偏離甚遠,若是強行修改的話,就需要全盤推翻大綱構架了,哭!見諒、見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文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花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花彼岸並收藏漢末文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