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講到袁紹出任八校尉之第二位——中軍校尉,掌有大權。除去曹操、袁紹之外,引起文醜關注的還有另外二人,因為在其前世中,對此二人還是頗有一些零碎的印象的,縱使這二人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並沒有占據多大的篇章!
這二人就是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和右校尉----淳於瓊。
蹇碩其人,在本文中已經多次出現了,也是這個八校尉中權利最大的,直接對天子劉宏負責,在某種程度、意義之上,就是大將軍何進,也要受他節製。可見其權利之大。其為小黃門,以壯健而有武略,得寵於劉宏,是以得任此重職。
那他這個小黃門是何職務呢?!其實其隻是秩六百石的小官,由宦者任職,但是其卻能夠掌侍皇帝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為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妃有病時,使問之。這就可以看出小黃門的威勢了,其秩品雖低,但卻是天子身邊的人物,使得權利能比天子更大呢?!
說來說去蹇碩也不過一個宦官,在漢末時局之中,前期他們或許很活躍,很有影響力,是能夠左右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小覷、忽視之!但這都不是文醜所能夠參與的,而等到文醜勢力略成,有能力參與天下事後,想來這些宦官也已成了袁紹、袁術兄弟的刀下亡魂了,所以文醜對他們的關注並不多!
不多,不代表完全沒有關注,比如若想在天子劉宏手中購買些管職,則就需要通過這些宦官之手了。現在的他或許隻需要將郡朝中人都侍奉高興了,就能做個縣令、治理一方,但是將來,其若是想要進一步發展,就有必要出些財資,以上下貫通了。當然這是後話。
那麽剩下的校尉之中能夠取得文醜關注的就是淳於瓊了。作為右校尉的他在之後不出意外的選擇了追隨‘黨人’領袖袁紹,而不是曹操。並且在那次著名的戰役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也最終導致了其的敗亡。雖然不是很矚目,但也算是名留青史了。至於其之軍事素質、人品若何等等,就不是文醜所能了解的了,這個人,可不是他所能動的。也不會有招攬的可能!
至此,天下諸侯,都已基本進入到曆史的舞台了!
先來說說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雖說其距離文醜較遠,但是他們的出身相若,均不是什麽官宦士族出身,為士人所不齒,之後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武力、能力脫穎而出。可以說這麽說,孫堅的成長曆程,對與文醜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所以文醜對於孫堅的關注還是很大的。這樣可以使自己更好的適應這個時代。能夠少走不少彎路!
據文醜所了解的,孫堅年少時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十七歲時,就以斬殺、驅逐眾多海賊而聲名大振,順利得到郡府的征辟,有了代理校尉之職。當時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許韶一起四處煽動諸縣,聚集起同夥數以萬計。
這就給了孫堅一個機會。使得孫堅得以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協力討伐,擊潰了這股勢力。這一年,正是熹平元年‘文醜’出世的那一年。刺史臧旻向朝廷呈報了孫堅的功勞。於是,孫堅被任命為鹽瀆縣丞,此時的孫堅也不過十七歲!正如現下的文醜一般!乃是趁著亂世而起的!
但是在今後的十一二年間,孫堅在仕途之上,卻並沒有得到寸進!而是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雖然其曆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但是其依然沒有得到任何的升遷,這就是孫堅寒士出身,不為主流士人所認同的緣故了。而文醜要想不重走孫堅之坎坷路,那麽就需要在‘名望’上做文章了,這也是文醜所正在做的。
雖說孫堅沒有得到上層人士的認可,但是卻贏取了三縣之中下層人士的順服。其在任上之時,同他往來的人,常常達到上百近千的數目。這其中有鄉裏耆舊名人,也有任俠好事的少年。孫堅對他們,像對待子弟親友一樣。接待撫養,盡心盡力。
若是一直沒有什麽變故,興許孫堅也就作為縣丞之職,直到終老了,或許會被提拔為郡吏,也是那種沒有實權之從吏。不過老天待孫堅不薄,在其於地方之上擔任縣丞的第十二個年頭的中平元年,天下有了一個劇烈的變動,那就是黃巾之亂!
這次的變動使得帝國的權貴高層,經曆了一次大的洗牌,有不少的英雄人物,趁此之機,迅速崛起,這其中就有孫堅!當時負責圍剿鎮壓黃巾軍的是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儁及中郎將盧植。正是與孫堅有著‘同鄉’關係的朱儁奏請了孫堅擔任佐軍司馬。這才使得孫堅能夠參與到這個刷取功名的鎮壓大事中去。
這時,孫堅在地方接連做了十二年縣丞的效果就體現了出來,其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後,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隨朱儁南征北戰。
孫堅領兵進攻,他獨當一麵,作戰勇猛,往往親冒矢石,率先登上城牆。而他的部眾受此鼓勵,也會紛紛緊隨其後,戰績卓著,更是攻下了宛城。朱儁把孫堅的功勞、事跡全部呈報給朝廷,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這時的孫堅方才進入了上層人士的視線之中。
在之後,若有戰事,就會想起孫堅來,先是在中平三年,朝廷派司空張溫為假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之後,因孫堅及董卓之矛盾,朝廷拜孫堅為議郎。也算是在帝國的政治中心有了那麽一點立足之地。
直到中平四年,即去年,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或許是因為孫堅乃是南方人,又‘知兵事,善勇擊’,所以朝廷任命時為議郎的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之。
孫堅到郡後,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隻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當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就越過郡界,前往征討。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而之所以越境擊賊,卻是應了廬江太守陸康的求援。
當時廬江太守陸康的的侄兒當時任宜春縣令,被敵兵所攻,派人向孫堅求救。當時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征討。但孫堅生性猛鷙,又是輕俠出身,不像士人們那樣恪守製度,答道:“太守我沒有什麽文德,隻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於是,整頓部伍,起兵馳援,賊寇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
之後,朝廷做了一個頗為愚蠢的決定,那就是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為什麽說是朝廷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呢,卻是因為,漢之故事,二千石無詔不得出境,連出境都不行,更何況是帶兵出境?
常言道:“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自古征伐出天子。”但孫堅卻以二千石無詔而領兵出境,征伐鄰郡,此乃朝廷大忌也!但是孫堅為此,朝廷非但不責之,反拜為侯,何異飲鴆止渴,自棄重器!從此以後,朝廷隻威嚴,不複存焉。這才是說朝廷愚蠢的原因!而朝廷之所以做出如此蠢舉,卻也是無奈之為!
現今天下動蕩,朝廷正用人之時,對能征善戰的將才求知若渴,孫堅料定,朝廷不會輕易處罰於他。所以他才敢做出如此明目張膽違反朝廷製度之事!此事之後,孫堅算是給世人做了一個好的榜樣,別人不說,隻文醜就是在得知了孫堅如此作為之後,方才敢於明目張膽的在鄰郡縣,四處走訪。而不擔心為朝堂所治也!
救援了零陵、桂陽,在陸康求援之後,就越境救之,自然也贏得了以陸康為代表的吳郡陸氏的感激之情!如此,孫堅也算是在江東站穩了腳跟,有了很大的話語權,並且贏得了南州士人的讚譽,彌補了他的最大短板,在士人中的人脈。這就使得他躋身於士人之列,其之後代亦為官宦子弟了。
——孫堅的兒子孫策後來之所以能短短數年即坐有江東,固有其敢戰勇猛之故,怕是孫堅在江東所積累的人脈也出力不少!
可以這麽說,孫堅的經曆,就是他文醜的前車之鑒,無論是其之少年為官,還是青年蹉跎,亦或是逢事而起,中年為兩千石、拉攏士人、贏取人心之策略等,對於文醜都有借鑒意義,從而可以使得自家能夠更好的發展。(未完待續。)
這二人就是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和右校尉----淳於瓊。
蹇碩其人,在本文中已經多次出現了,也是這個八校尉中權利最大的,直接對天子劉宏負責,在某種程度、意義之上,就是大將軍何進,也要受他節製。可見其權利之大。其為小黃門,以壯健而有武略,得寵於劉宏,是以得任此重職。
那他這個小黃門是何職務呢?!其實其隻是秩六百石的小官,由宦者任職,但是其卻能夠掌侍皇帝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為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妃有病時,使問之。這就可以看出小黃門的威勢了,其秩品雖低,但卻是天子身邊的人物,使得權利能比天子更大呢?!
說來說去蹇碩也不過一個宦官,在漢末時局之中,前期他們或許很活躍,很有影響力,是能夠左右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小覷、忽視之!但這都不是文醜所能夠參與的,而等到文醜勢力略成,有能力參與天下事後,想來這些宦官也已成了袁紹、袁術兄弟的刀下亡魂了,所以文醜對他們的關注並不多!
不多,不代表完全沒有關注,比如若想在天子劉宏手中購買些管職,則就需要通過這些宦官之手了。現在的他或許隻需要將郡朝中人都侍奉高興了,就能做個縣令、治理一方,但是將來,其若是想要進一步發展,就有必要出些財資,以上下貫通了。當然這是後話。
那麽剩下的校尉之中能夠取得文醜關注的就是淳於瓊了。作為右校尉的他在之後不出意外的選擇了追隨‘黨人’領袖袁紹,而不是曹操。並且在那次著名的戰役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也最終導致了其的敗亡。雖然不是很矚目,但也算是名留青史了。至於其之軍事素質、人品若何等等,就不是文醜所能了解的了,這個人,可不是他所能動的。也不會有招攬的可能!
至此,天下諸侯,都已基本進入到曆史的舞台了!
先來說說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雖說其距離文醜較遠,但是他們的出身相若,均不是什麽官宦士族出身,為士人所不齒,之後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武力、能力脫穎而出。可以說這麽說,孫堅的成長曆程,對與文醜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所以文醜對於孫堅的關注還是很大的。這樣可以使自己更好的適應這個時代。能夠少走不少彎路!
據文醜所了解的,孫堅年少時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十七歲時,就以斬殺、驅逐眾多海賊而聲名大振,順利得到郡府的征辟,有了代理校尉之職。當時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許韶一起四處煽動諸縣,聚集起同夥數以萬計。
這就給了孫堅一個機會。使得孫堅得以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協力討伐,擊潰了這股勢力。這一年,正是熹平元年‘文醜’出世的那一年。刺史臧旻向朝廷呈報了孫堅的功勞。於是,孫堅被任命為鹽瀆縣丞,此時的孫堅也不過十七歲!正如現下的文醜一般!乃是趁著亂世而起的!
但是在今後的十一二年間,孫堅在仕途之上,卻並沒有得到寸進!而是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雖然其曆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但是其依然沒有得到任何的升遷,這就是孫堅寒士出身,不為主流士人所認同的緣故了。而文醜要想不重走孫堅之坎坷路,那麽就需要在‘名望’上做文章了,這也是文醜所正在做的。
雖說孫堅沒有得到上層人士的認可,但是卻贏取了三縣之中下層人士的順服。其在任上之時,同他往來的人,常常達到上百近千的數目。這其中有鄉裏耆舊名人,也有任俠好事的少年。孫堅對他們,像對待子弟親友一樣。接待撫養,盡心盡力。
若是一直沒有什麽變故,興許孫堅也就作為縣丞之職,直到終老了,或許會被提拔為郡吏,也是那種沒有實權之從吏。不過老天待孫堅不薄,在其於地方之上擔任縣丞的第十二個年頭的中平元年,天下有了一個劇烈的變動,那就是黃巾之亂!
這次的變動使得帝國的權貴高層,經曆了一次大的洗牌,有不少的英雄人物,趁此之機,迅速崛起,這其中就有孫堅!當時負責圍剿鎮壓黃巾軍的是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儁及中郎將盧植。正是與孫堅有著‘同鄉’關係的朱儁奏請了孫堅擔任佐軍司馬。這才使得孫堅能夠參與到這個刷取功名的鎮壓大事中去。
這時,孫堅在地方接連做了十二年縣丞的效果就體現了出來,其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後,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隨朱儁南征北戰。
孫堅領兵進攻,他獨當一麵,作戰勇猛,往往親冒矢石,率先登上城牆。而他的部眾受此鼓勵,也會紛紛緊隨其後,戰績卓著,更是攻下了宛城。朱儁把孫堅的功勞、事跡全部呈報給朝廷,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這時的孫堅方才進入了上層人士的視線之中。
在之後,若有戰事,就會想起孫堅來,先是在中平三年,朝廷派司空張溫為假車騎將軍,西討邊章等亂兵。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之後,因孫堅及董卓之矛盾,朝廷拜孫堅為議郎。也算是在帝國的政治中心有了那麽一點立足之地。
直到中平四年,即去年,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或許是因為孫堅乃是南方人,又‘知兵事,善勇擊’,所以朝廷任命時為議郎的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之。
孫堅到郡後,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隻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
當時,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陽一帶起義,與區星遙相呼應。孫堅就越過郡界,前往征討。這樣一來,三個郡都得到了平定,秩序井然。而之所以越境擊賊,卻是應了廬江太守陸康的求援。
當時廬江太守陸康的的侄兒當時任宜春縣令,被敵兵所攻,派人向孫堅求救。當時主簿勸孫堅不要越界征討。但孫堅生性猛鷙,又是輕俠出身,不像士人們那樣恪守製度,答道:“太守我沒有什麽文德,隻以征伐為功。越界征討,是為保全郡國。倘若以此獲罪,我無愧於天下!”於是,整頓部伍,起兵馳援,賊寇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
之後,朝廷做了一個頗為愚蠢的決定,那就是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為什麽說是朝廷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呢,卻是因為,漢之故事,二千石無詔不得出境,連出境都不行,更何況是帶兵出境?
常言道:“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自古征伐出天子。”但孫堅卻以二千石無詔而領兵出境,征伐鄰郡,此乃朝廷大忌也!但是孫堅為此,朝廷非但不責之,反拜為侯,何異飲鴆止渴,自棄重器!從此以後,朝廷隻威嚴,不複存焉。這才是說朝廷愚蠢的原因!而朝廷之所以做出如此蠢舉,卻也是無奈之為!
現今天下動蕩,朝廷正用人之時,對能征善戰的將才求知若渴,孫堅料定,朝廷不會輕易處罰於他。所以他才敢做出如此明目張膽違反朝廷製度之事!此事之後,孫堅算是給世人做了一個好的榜樣,別人不說,隻文醜就是在得知了孫堅如此作為之後,方才敢於明目張膽的在鄰郡縣,四處走訪。而不擔心為朝堂所治也!
救援了零陵、桂陽,在陸康求援之後,就越境救之,自然也贏得了以陸康為代表的吳郡陸氏的感激之情!如此,孫堅也算是在江東站穩了腳跟,有了很大的話語權,並且贏得了南州士人的讚譽,彌補了他的最大短板,在士人中的人脈。這就使得他躋身於士人之列,其之後代亦為官宦子弟了。
——孫堅的兒子孫策後來之所以能短短數年即坐有江東,固有其敢戰勇猛之故,怕是孫堅在江東所積累的人脈也出力不少!
可以這麽說,孫堅的經曆,就是他文醜的前車之鑒,無論是其之少年為官,還是青年蹉跎,亦或是逢事而起,中年為兩千石、拉攏士人、贏取人心之策略等,對於文醜都有借鑒意義,從而可以使得自家能夠更好的發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