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醜前世時讀三國類的書,如《三國演義》,常見書中有“主公”一詞,而穿越到這個時代後,無論是他位卑為有秩薔夫時,又或他位尊如校尉縣君時,卻都幾乎無人以此二字來稱他,不過因身處這個時代日久了,文醜很了解當下的稱謂習俗,所以對此倒也並不奇怪
其實在此之前,田豐是改口稱呼文醜為‘明公’的,自其決定入了文醜也麾下之後,而這“主公”和“明公”看起來挺像,隻差了一個字,可意思卻截然不同。
明公裏的“明”字是褒義詞,意謂對方“賢明”,通常是被下吏用來稱呼長吏的,而“主公”裏的這個“主”字卻和“公”字一樣都是尊稱,是“主上”、“主人”之意,隻有自居為“家仆”、“家奴”和一些自居為“家人”的人才會以此二字來稱呼那個對應的“家長”。
事實上,在真實的曆史中,三國群雄裏邊,隻有劉備手下的人才常以此二字來稱呼他,如曹操、孫權等的手下卻極少有人以此來稱呼他們,由此也可見劉備和曹操、孫權等的不同,劉備用人是“以性情相契”,換言之,是把對方當成了兄弟、家人,他把對方當兄弟、家人,對方也就把他當兄弟、家人,所以,如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等,就常以“主公”來稱呼他。
簡單說,“明公”是公家的稱呼,下吏稱長吏;“主公”是私家的稱呼,家人稱家主。這也標誌著文醜勢力的成熟之始。
在真定隨著趙雲巡查一番之後,文醜很是欣慰,不愧是趙雲,其所訓練的士卒自是非常,雖說其中也參考了不少文醜所提出的建議。但是真定縣卒那是精兵這是不爭的事實!而能夠隨著趙雲一同參與到討董之事上的那些兵卒,更是精銳。真定縣的探查自是非常的順利,而因為趙雲終歸的緣故,文醜在之後巡查九門等地時,心情也愉快了許多。
這都是一些過場行的東西,隻是在向人們宣示著他文醜的權威而已。所以並不複雜。不過這一段時間,文醜到還真的謀劃這一些頗為複雜的事情。而且是關乎到文醜在未來討董之戰中能否獲取巨大利益的要事。那就是聯絡江東猛虎孫堅,並同其達成聯盟之勢。
而文醜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僅僅是在冀州頗有些影響力,想來是不能打動江東猛虎孫堅的!不過文醜還是給予了最大的努力,遣派得力人手,頻繁的同孫堅通信勸說之,這是文醜在得到了冀州牧韓馥的首肯之後,就著手辦理的一件大事!
不過好在。這段時間裏,兩人信箋來往頻密,不但議定了共同起兵,而且孫堅也接受了文醜的提議,同意把兩軍會師的地點定在豫州潁川。而之所以選擇在潁川會師,卻是文醜還想著潁川眾謀的緣故。
文醜沒有直接向孫堅保證什麽,可不用保證,孫堅也知。討董這事兒如果成功,袁紹等人就會取代董卓、以至取代袁隗等現有的公卿高宦。成為掌握朝權的“新興政治集團”,那對他來說,隻要能在此時躋身其中,將來的富貴就不足言也,而萬一不成,也無需過憂。這麽多人起來討董,兵馬合在一處少說一二十萬,即便兵敗,也不會一敗塗地,仍有東山再起之機。
凡結盟之約。結盟的不管是雙方或是多方,都需要一個首領,文醜和孫堅對此雖無明言,可兩人皆清楚,盡管兩人現在的管職差不多,可無論是族名家聲、抑或是自家人望,文醜都稍遜孫堅,所以兩人的盟約肯定是隻能以孫堅為主,文醜為次。
孫堅的同意聯合起兵是文醜謀劃的意外之喜!而他也隻有選擇同孫堅聯盟,因為關東中原等地的地方勢力無一不是以袁紹、袁術兩兄弟為首的,他文醜是怎麽都沒有能力插上一手的,因為他的名望、人望實在是太過薄弱,在這一方麵,孫堅和他相若,這也是孫堅最終能夠同意同文醜聯盟的原因所在吧!
文醜心想:“我這一路就隻有我和文台二人,如論戰力,我二人固是不遜於任何一路聯兵,敢與之爭鋒疆場,可如論人望,卻是有所不足啊。”這是無奈!
袁紹、袁術兩路不必多說,此二人一北一南,是這次討董的首領;會師酸棗的軍馬最多,張邈、劉岱、橋瑁、袁遺、曹操等等,無不是名聞天下,可謂“英雄濟濟”。
而沒有名望也就意味著隻能從戰功上來彌補,還不能違背聯軍眾人的意願!雖說文醜還扯著冀州牧韓馥這麵大旗,不過其勢尤弱!因為韓馥還是以袁氏門生而自居,更何況文醜呢,不過這都不是阻擋文醜的理由。
討董看似聲勢浩大,可結局如何,現下沒有人比文醜更清楚。可是,明知討董是無疾而終,聯軍自相瓦解,為了日後計,文醜這次起兵卻還是已經做好了打幾仗的準備
正月中,又下了起雪。
雪花飄飄,掩蓋大地,放眼望去,遍是瓊樓玉宇。
北風凜冽,卷動道邊樹上所存無幾的些許敗葉,拋到空中,又墜於地上,星星點點地布落在積雪上。立在府宅的高閣上,文醜遠觀之,隻見風雪彌城,雲日黯然,冰寒刺骨,人覺肅殺。
“春生秋殺,今至歲末,而春未至,觀望此雪,殺氣凜然啊!”
陪著文醜賞雪在側的田豐笑道:“雪自是雪,殺氣自是殺氣,明公是有所感而有此歎的吧?”
文醜一笑,轉問邊兒上的田疇等人,問道:“討董在即,郡中、營中都可安排好了?”
起兵在即,文醜準備搞點撫郡、犒軍的活動,這也是最後在踏上戰場之前的最後一次活動了吧!。
田疇應道:“明公放心,諸事已備。”
“好。”
文醜不複再言,轉回目光,又觀望雪景,心中想道:“眼前之雪,潔白無瑕,等到討董起事,漢家崩亂,這神州大地上卻不知又將會多染上多少血跡了。”這也算是文醜最後的安逸時光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其實在此之前,田豐是改口稱呼文醜為‘明公’的,自其決定入了文醜也麾下之後,而這“主公”和“明公”看起來挺像,隻差了一個字,可意思卻截然不同。
明公裏的“明”字是褒義詞,意謂對方“賢明”,通常是被下吏用來稱呼長吏的,而“主公”裏的這個“主”字卻和“公”字一樣都是尊稱,是“主上”、“主人”之意,隻有自居為“家仆”、“家奴”和一些自居為“家人”的人才會以此二字來稱呼那個對應的“家長”。
事實上,在真實的曆史中,三國群雄裏邊,隻有劉備手下的人才常以此二字來稱呼他,如曹操、孫權等的手下卻極少有人以此來稱呼他們,由此也可見劉備和曹操、孫權等的不同,劉備用人是“以性情相契”,換言之,是把對方當成了兄弟、家人,他把對方當兄弟、家人,對方也就把他當兄弟、家人,所以,如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等,就常以“主公”來稱呼他。
簡單說,“明公”是公家的稱呼,下吏稱長吏;“主公”是私家的稱呼,家人稱家主。這也標誌著文醜勢力的成熟之始。
在真定隨著趙雲巡查一番之後,文醜很是欣慰,不愧是趙雲,其所訓練的士卒自是非常,雖說其中也參考了不少文醜所提出的建議。但是真定縣卒那是精兵這是不爭的事實!而能夠隨著趙雲一同參與到討董之事上的那些兵卒,更是精銳。真定縣的探查自是非常的順利,而因為趙雲終歸的緣故,文醜在之後巡查九門等地時,心情也愉快了許多。
這都是一些過場行的東西,隻是在向人們宣示著他文醜的權威而已。所以並不複雜。不過這一段時間,文醜到還真的謀劃這一些頗為複雜的事情。而且是關乎到文醜在未來討董之戰中能否獲取巨大利益的要事。那就是聯絡江東猛虎孫堅,並同其達成聯盟之勢。
而文醜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僅僅是在冀州頗有些影響力,想來是不能打動江東猛虎孫堅的!不過文醜還是給予了最大的努力,遣派得力人手,頻繁的同孫堅通信勸說之,這是文醜在得到了冀州牧韓馥的首肯之後,就著手辦理的一件大事!
不過好在。這段時間裏,兩人信箋來往頻密,不但議定了共同起兵,而且孫堅也接受了文醜的提議,同意把兩軍會師的地點定在豫州潁川。而之所以選擇在潁川會師,卻是文醜還想著潁川眾謀的緣故。
文醜沒有直接向孫堅保證什麽,可不用保證,孫堅也知。討董這事兒如果成功,袁紹等人就會取代董卓、以至取代袁隗等現有的公卿高宦。成為掌握朝權的“新興政治集團”,那對他來說,隻要能在此時躋身其中,將來的富貴就不足言也,而萬一不成,也無需過憂。這麽多人起來討董,兵馬合在一處少說一二十萬,即便兵敗,也不會一敗塗地,仍有東山再起之機。
凡結盟之約。結盟的不管是雙方或是多方,都需要一個首領,文醜和孫堅對此雖無明言,可兩人皆清楚,盡管兩人現在的管職差不多,可無論是族名家聲、抑或是自家人望,文醜都稍遜孫堅,所以兩人的盟約肯定是隻能以孫堅為主,文醜為次。
孫堅的同意聯合起兵是文醜謀劃的意外之喜!而他也隻有選擇同孫堅聯盟,因為關東中原等地的地方勢力無一不是以袁紹、袁術兩兄弟為首的,他文醜是怎麽都沒有能力插上一手的,因為他的名望、人望實在是太過薄弱,在這一方麵,孫堅和他相若,這也是孫堅最終能夠同意同文醜聯盟的原因所在吧!
文醜心想:“我這一路就隻有我和文台二人,如論戰力,我二人固是不遜於任何一路聯兵,敢與之爭鋒疆場,可如論人望,卻是有所不足啊。”這是無奈!
袁紹、袁術兩路不必多說,此二人一北一南,是這次討董的首領;會師酸棗的軍馬最多,張邈、劉岱、橋瑁、袁遺、曹操等等,無不是名聞天下,可謂“英雄濟濟”。
而沒有名望也就意味著隻能從戰功上來彌補,還不能違背聯軍眾人的意願!雖說文醜還扯著冀州牧韓馥這麵大旗,不過其勢尤弱!因為韓馥還是以袁氏門生而自居,更何況文醜呢,不過這都不是阻擋文醜的理由。
討董看似聲勢浩大,可結局如何,現下沒有人比文醜更清楚。可是,明知討董是無疾而終,聯軍自相瓦解,為了日後計,文醜這次起兵卻還是已經做好了打幾仗的準備
正月中,又下了起雪。
雪花飄飄,掩蓋大地,放眼望去,遍是瓊樓玉宇。
北風凜冽,卷動道邊樹上所存無幾的些許敗葉,拋到空中,又墜於地上,星星點點地布落在積雪上。立在府宅的高閣上,文醜遠觀之,隻見風雪彌城,雲日黯然,冰寒刺骨,人覺肅殺。
“春生秋殺,今至歲末,而春未至,觀望此雪,殺氣凜然啊!”
陪著文醜賞雪在側的田豐笑道:“雪自是雪,殺氣自是殺氣,明公是有所感而有此歎的吧?”
文醜一笑,轉問邊兒上的田疇等人,問道:“討董在即,郡中、營中都可安排好了?”
起兵在即,文醜準備搞點撫郡、犒軍的活動,這也是最後在踏上戰場之前的最後一次活動了吧!。
田疇應道:“明公放心,諸事已備。”
“好。”
文醜不複再言,轉回目光,又觀望雪景,心中想道:“眼前之雪,潔白無瑕,等到討董起事,漢家崩亂,這神州大地上卻不知又將會多染上多少血跡了。”這也算是文醜最後的安逸時光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