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文霸之問,文醜略一思索,緩緩說道:“公驥說得好,此賊不過是一無名鼠輩,值不得殺,解開他。”而且在場的都是猛將,一個小小董騎翻不出什麽浪,文霸當即從令,把捆在那董騎身上的繩子解開,揪著他的脖子,讓他站起,又一腳提到他的膝彎,迫其跪下。
文醜負手而立,居高臨下,蔑視地瞧著他,對他言道:“我不殺你,放你回去,你且為我給你家校尉帶個話,就對他說,不但你,便是你家校尉在我眼中也不過是一無名鼠子,你家校尉算個什麽東西?今也敢攔我的進路?如果識相,早些投降,我或尚可免他一死,如不肯降,就等著如數日前的那千許董騎一樣,被我帳下的虎士們把他的首級當做一場功勞罷。”吩咐左右,“割了他的鼻子,削了他的耳朵,扒了他的甲衣,放他走。”
割鼻、削耳,這是慣常用來羞辱敵人的辦法,扒去衣服,更是極大的侮辱。在後世廣為流傳的就是官渡之戰時,曹操將淳於瓊的耳鼻割除了,又被曹操放歸袁紹之陣營,用以羞辱袁軍。
左右的親兵得令,按住這個董騎,先是盡數扒掉了他的甲衣,接著手腳麻利地砍掉了他的鼻子和雙耳,也不給他包紮,就怎麽拖著他出了陣外,驅其離去。
文醜經曆過的戰鬥不少,在之前的曆次戰鬥中,他很少用此類辱人的辦法,顏良問他道:“大兄割其鼻、削其耳,又扒其甲衣,縱之歸營,命傳話給董軍校尉楊定,……大兄是欲用激將之計麽?”自從擔任了一方麵的主將之後,顏良在文醜的影響之下,也越來越重視思考、謀略了。
文醜笑道:“之所以前番遣千騎來試探我,隻不過是欺我等傳聞中的新卒多,以為我軍戰力不高而已。而今他那千許騎兵被我一網打盡,他定已喪膽,不複存輕視之心,故而膽怯不敢戰。汝隻帶了七八人去挑戰,他也不敢派太多人馬出來,隻派了百十騎而已,我就再是激他,怕也無用。我料他現必正是在等伊闕、廣成關中的胡軫援兵。希待援兵到來後再內外夾擊,以與我戰。”
“他既已喪膽,不敢與主公戰,主公為何又反更示強辱之?這不是會更讓他不敢出來麽?”劉慶疑惑道。
“且待今晚,汝便知分曉。”文醜卻是吊著胃口道。
文醜、孫堅等大早上出發來的,路上走了多半天,又排兵布陣,又叫顏良去挑戰,這會兒已至傍晚,文醜已知楊定斷然是不會出來迎戰的了。遂傳下令去,叫諸部就地紮營,並又把各部的校尉、軍候叫來,叮囑說道:“今次所紮之營不必堅固,越是草陋越好。”
諸人不解其意,劉慶問道:“主公素有嚴令,凡臨敵築營,必須按操典而為,不得匆忙簡陋,今次卻為何反叫我等越是草陋越好?”
“我自有用意。汝等按令行事就是。”
諸人出了帳外,議論紛紛。
想起文醜不久前說的那番楊定已然喪膽的話,又記起文醜說的“且待今晚,卿便知分曉”。顏良心中想道:“大兄叫各部草草紮營,可是為誘楊定夜襲麽?……是了,定是如此。如此看來,原來大兄先時削那董騎鼻、耳,扒其衣甲,又叫其傳話給楊定。罵楊定鼠子,侮辱極甚,卻非是在示強,而是在示驕啊!”
那被割鼻削耳的董騎逃回到了董營,在轅門那裏討了身衣服穿上,狼狽不堪地跑去帥帳。
沿途的董營兵士見之,有上去詢問的,得知他這副慘狀是因文醜而來,後又從轅門士卒那裏傳出了他還被文醜扒去了衣甲,想那董軍兵士從董卓南征北戰,雖有過敗績,可勝仗更多,即便偶有失利,也從沒受過這等的羞辱,常勝軍中自多血性男兒,頓時無不羞惱,營中嘩然。
一些別部司馬、曲軍候以及屯長之屬得訊,紛紛趕到帥帳,來見楊定。
到了帳中,正見到這董騎伏拜地上,在向楊定敘說自家受辱的過程。
直到此時,這董騎的傷處還沒有被包紮,一身都是血,真是見者叫慘,聞者痛歎,再聽他說那被割鼻、削耳、剝衣甲的過程,聽到那會兒文醜左右諸將竟都是在哈哈大笑,來到帳中的諸個軍官更是按捺不住,一個個地大罵起來,有那性躁的,拔出劍來,便向楊定請戰。
這董騎說道:“文武猛叫我傳話給校尉。”
楊定也很惱怒,漲紅著臉,壓住氣,問道:“文武猛叫你傳什麽話給我?”
“文武猛說,文武猛說……。”
“直言道來!”
“文武猛說:校尉在他眼中不過是一鼠子耳,校尉、校尉……。”
“我怎樣?”
“文武猛說校尉算個什麽東西?而今卻也竟敢阻他進路。校尉如識相,便趁早投降,他或可免校尉一死,如不肯降……。”
“不降又怎樣?”
“如不肯降,恐就會如前些日校尉遣出的那千許我部騎兵一樣,被他帳下的虎士取了首級,換成軍功。”
楊定勃然大怒,猛地一拍身前案幾,怒道:“今日雙方雖為敵,吾等從未失禮,言必稱他為‘文武猛’,不料他竟這般辱我!來人啊……。”
帳中諸軍官齊齊伏身在地,大聲說道:“請校尉下令,我等這就點兵出營,殺他個人仰馬翻!”
“……去給我問問,我派去伊闕關報訊請援的使騎回來了沒有?”
諸軍官麵麵相覷:“校尉?”
楊定轉怒為笑,哈哈大笑,說道:“文武猛多智多謀,他這是激將之法,諸君難道沒有看出來麽?我如受他所激,則必會墮入其計。初我以為文武猛今次來攻,部多新卒,戰力必弱,故早些時才遣了千騎去探他的虛實,卻沒想到,他卻是老卒多過新卒,也就小勝一場,真是不愧‘英武善戰’之名,他既取勝,軍中的士氣此時定高,據報,他今又是隻帶了數千人馬來挑戰我部,可以想見,這數千人馬肯定都是他部中的精銳,我等如冒然出營與戰,勝算實在不大。諸君不要急躁,汝等皆知:我上午聞得文武猛將至,就已遣了使騎急去伊闕關求援,掐算路程,最遲今晚那去報訊請援的使騎就能抵達關下,胡將軍點兵命將,明日可出關中,至多後天早上援兵就能到達。且等援兵來到,援兵在北猛擊之,我部出營衝其陣,兩麵夾擊,勝何難也?”(未完待續。)
文醜負手而立,居高臨下,蔑視地瞧著他,對他言道:“我不殺你,放你回去,你且為我給你家校尉帶個話,就對他說,不但你,便是你家校尉在我眼中也不過是一無名鼠子,你家校尉算個什麽東西?今也敢攔我的進路?如果識相,早些投降,我或尚可免他一死,如不肯降,就等著如數日前的那千許董騎一樣,被我帳下的虎士們把他的首級當做一場功勞罷。”吩咐左右,“割了他的鼻子,削了他的耳朵,扒了他的甲衣,放他走。”
割鼻、削耳,這是慣常用來羞辱敵人的辦法,扒去衣服,更是極大的侮辱。在後世廣為流傳的就是官渡之戰時,曹操將淳於瓊的耳鼻割除了,又被曹操放歸袁紹之陣營,用以羞辱袁軍。
左右的親兵得令,按住這個董騎,先是盡數扒掉了他的甲衣,接著手腳麻利地砍掉了他的鼻子和雙耳,也不給他包紮,就怎麽拖著他出了陣外,驅其離去。
文醜經曆過的戰鬥不少,在之前的曆次戰鬥中,他很少用此類辱人的辦法,顏良問他道:“大兄割其鼻、削其耳,又扒其甲衣,縱之歸營,命傳話給董軍校尉楊定,……大兄是欲用激將之計麽?”自從擔任了一方麵的主將之後,顏良在文醜的影響之下,也越來越重視思考、謀略了。
文醜笑道:“之所以前番遣千騎來試探我,隻不過是欺我等傳聞中的新卒多,以為我軍戰力不高而已。而今他那千許騎兵被我一網打盡,他定已喪膽,不複存輕視之心,故而膽怯不敢戰。汝隻帶了七八人去挑戰,他也不敢派太多人馬出來,隻派了百十騎而已,我就再是激他,怕也無用。我料他現必正是在等伊闕、廣成關中的胡軫援兵。希待援兵到來後再內外夾擊,以與我戰。”
“他既已喪膽,不敢與主公戰,主公為何又反更示強辱之?這不是會更讓他不敢出來麽?”劉慶疑惑道。
“且待今晚,汝便知分曉。”文醜卻是吊著胃口道。
文醜、孫堅等大早上出發來的,路上走了多半天,又排兵布陣,又叫顏良去挑戰,這會兒已至傍晚,文醜已知楊定斷然是不會出來迎戰的了。遂傳下令去,叫諸部就地紮營,並又把各部的校尉、軍候叫來,叮囑說道:“今次所紮之營不必堅固,越是草陋越好。”
諸人不解其意,劉慶問道:“主公素有嚴令,凡臨敵築營,必須按操典而為,不得匆忙簡陋,今次卻為何反叫我等越是草陋越好?”
“我自有用意。汝等按令行事就是。”
諸人出了帳外,議論紛紛。
想起文醜不久前說的那番楊定已然喪膽的話,又記起文醜說的“且待今晚,卿便知分曉”。顏良心中想道:“大兄叫各部草草紮營,可是為誘楊定夜襲麽?……是了,定是如此。如此看來,原來大兄先時削那董騎鼻、耳,扒其衣甲,又叫其傳話給楊定。罵楊定鼠子,侮辱極甚,卻非是在示強,而是在示驕啊!”
那被割鼻削耳的董騎逃回到了董營,在轅門那裏討了身衣服穿上,狼狽不堪地跑去帥帳。
沿途的董營兵士見之,有上去詢問的,得知他這副慘狀是因文醜而來,後又從轅門士卒那裏傳出了他還被文醜扒去了衣甲,想那董軍兵士從董卓南征北戰,雖有過敗績,可勝仗更多,即便偶有失利,也從沒受過這等的羞辱,常勝軍中自多血性男兒,頓時無不羞惱,營中嘩然。
一些別部司馬、曲軍候以及屯長之屬得訊,紛紛趕到帥帳,來見楊定。
到了帳中,正見到這董騎伏拜地上,在向楊定敘說自家受辱的過程。
直到此時,這董騎的傷處還沒有被包紮,一身都是血,真是見者叫慘,聞者痛歎,再聽他說那被割鼻、削耳、剝衣甲的過程,聽到那會兒文醜左右諸將竟都是在哈哈大笑,來到帳中的諸個軍官更是按捺不住,一個個地大罵起來,有那性躁的,拔出劍來,便向楊定請戰。
這董騎說道:“文武猛叫我傳話給校尉。”
楊定也很惱怒,漲紅著臉,壓住氣,問道:“文武猛叫你傳什麽話給我?”
“文武猛說,文武猛說……。”
“直言道來!”
“文武猛說:校尉在他眼中不過是一鼠子耳,校尉、校尉……。”
“我怎樣?”
“文武猛說校尉算個什麽東西?而今卻也竟敢阻他進路。校尉如識相,便趁早投降,他或可免校尉一死,如不肯降……。”
“不降又怎樣?”
“如不肯降,恐就會如前些日校尉遣出的那千許我部騎兵一樣,被他帳下的虎士取了首級,換成軍功。”
楊定勃然大怒,猛地一拍身前案幾,怒道:“今日雙方雖為敵,吾等從未失禮,言必稱他為‘文武猛’,不料他竟這般辱我!來人啊……。”
帳中諸軍官齊齊伏身在地,大聲說道:“請校尉下令,我等這就點兵出營,殺他個人仰馬翻!”
“……去給我問問,我派去伊闕關報訊請援的使騎回來了沒有?”
諸軍官麵麵相覷:“校尉?”
楊定轉怒為笑,哈哈大笑,說道:“文武猛多智多謀,他這是激將之法,諸君難道沒有看出來麽?我如受他所激,則必會墮入其計。初我以為文武猛今次來攻,部多新卒,戰力必弱,故早些時才遣了千騎去探他的虛實,卻沒想到,他卻是老卒多過新卒,也就小勝一場,真是不愧‘英武善戰’之名,他既取勝,軍中的士氣此時定高,據報,他今又是隻帶了數千人馬來挑戰我部,可以想見,這數千人馬肯定都是他部中的精銳,我等如冒然出營與戰,勝算實在不大。諸君不要急躁,汝等皆知:我上午聞得文武猛將至,就已遣了使騎急去伊闕關求援,掐算路程,最遲今晚那去報訊請援的使騎就能抵達關下,胡將軍點兵命將,明日可出關中,至多後天早上援兵就能到達。且等援兵來到,援兵在北猛擊之,我部出營衝其陣,兩麵夾擊,勝何難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