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文醜如此語氣之問,那人恭謹言道:“小有交戰,勝負未顯。聞得主公與孫將軍等進擊連勝,斬獲愈萬,曹將軍欣喜非常,叫我帶回話給主公,言說兵家貴重,伊闕諸關有董兵三萬,胡軫號為悍將,主公雖連勝,卻最好不要急進,可稍待之,等他這邊出了戰果,再與袁車騎那裏聯兵三路,共議擊討事。”


    既然曹操安然,那麽文醜也就放心了,同樣對於袁紹之軍的動向也有了興趣,開口問道:“淳於瓊現兵在何處?”


    那人恭謹答道:“在河陽津。”


    文醜皺眉道:“那其可曾同董軍交戰?”


    那人言道:“淳於校尉隻是率兵與董軍隔河相持,並未有戰。”


    袁紹說是遣淳於瓊去孟津,實際上淳於瓊並沒有去孟津屯兵,孟津在黃河南岸,現是由河內太守王匡的部曲韓浩統兵在駐,淳於瓊沒有去和他合兵,而是亭在了孟津對岸、黃河北邊的河陽,他這裏不是與董軍對峙的前線,與董軍隔著黃河,當然就不會和董軍有戰事。


    可問題是,他如果不去孟津,隻韓浩一人在孟津,靠他的那點兵力,守城尚且勉強,又哪裏還會有餘力再出擊董軍,策應文醜、孫堅和曹操?


    文醜聞之,心中不由想道:“今我三路擊董,而淳於瓊留駐河北,不肯南渡,這就是先自折了一路,幸虧我先前沒有直接進軍到伊闕關下,否則,前途難料。”又想道,“袁本初身為此次討董的盟主,卻是真沒有擔當,縱其有糧秣不繼、韓公不配合等種種的困難,但現下我、曹操、孫堅共同進擊,他作為盟主卻也不該坐視而已,論其胸懷膽略,遠不如曹操和孫堅。這興許就是其最終不成事的緣故之一吧!”


    由此問出更是堅定了決心。除非是等到曹操獲勝的消息,他絕不會再往北進軍一步。


    伊闕關中,胡軫召集了帳下諸將,正在商議軍事。文醜、孫堅的這一係列大勝,可是使得他叫苦不迭。


    正此,隻見胡軫出示了董卓的軍令,言道:“相國剛下了一道軍令,言說此番關東州郡起兵。諸路皆不足憂,大都是碌碌無為之輩、不能成事之徒,隻有文醜頗為狡黠、悍猛,孫堅頗為小戇,不可小覷之,如今他兩人聯兵北上,扣我關卡,我部萬不可輕易於戰,應該嚴守關門,如此隻要能把文、孫阻在關外。就是汝等的大功一件。”


    “文醜狡黠、悍猛”,換句話說,就是文醜多智勇猛;“孫堅頗為小戇”,換句話說,就是孫堅不知保存實力,隻知一味進戰,是個不要命的莽夫。不得不說,董卓對文醜、孫堅的這兩句評語還是頗為貼切的。


    胡軫宣示完董卓的軍令,對諸將言道:“相國之令如此,汝等還有何異議?”


    前幾天。楊定戰敗、援兵覆滅的消息傳到關中後,關中的董軍守將素來驕橫慣了的,哪裏忍得下這口氣,盡皆嘩然。許多請戰,不少人都嚷嚷著要帶兵出關,去狠狠收拾文醜、孫堅。胡軫作為一方之主將,好不容易才把這股軍中的忿氣給震壓了下去,今日得了董卓軍令,便立刻宣讀給他們。


    董卓在自家軍中的威望無人可比。他帳下的涼州將士與其說是國家的部隊,不如說早已成了他的私兵,見他如此的一道軍令下來,那些此前嚷嚷著出戰的將校們也都無話可說,隻能從令了。


    如此也就達成了胡軫鎮壓眾人之意,胡軫見諸將皆無話說了,也不多言,便就欲要散會。


    就在這時,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傳來,一人挾風衝入室內。


    胡軫抬眼看去,見是親信的一個謀士,不悅言道:“我正在軍議,你這慌慌忙忙的是作甚?”


    那親信謀事卻喘聲言道:“捷報,捷報!”可見其來之急。


    胡軫聞聽,頓時一喜,忙問道:“什麽捷報?”


    “徐將軍大破曹操、張邈、鮑信,陣斬鮑韜、衛茲、張悌,曹、鮑部卒傷亡殆盡,曹、鮑二人僅以身免,僅有張邈率半部人馬留守後方得以幸免,其尤龜縮而不敢進也!”


    鮑韜是鮑信的弟弟,張悌是張邈的族弟,衛茲是張邈的部將,他三人是曹操、張邈、鮑信軍中僅次於曹、張、鮑三人的軍官,連他三人都陣亡了,可見曹操與徐榮的這一仗是何等的激烈,而張邈其人並沒有十分的激進,是以沒有落得完全敗亡之地。


    聞得此報,室內本要離散的諸將登時精神大振,立即就有人叫道:“曹操、張邈、鮑信兵敗,淳於瓊屯於河陽而隻步不敢南下,現今三路逆兵就隻存文醜、孫堅這一路了!將軍,我等既已後顧無憂,便可全力擊文、孫,還不速速發兵,即往奔襲之?”


    胡軫遲疑不決,說道:“相國的軍令剛下,我等怎可便就貿然出戰?”


    一部下言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相國之令下時,徐將軍還未大敗曹操、張邈、鮑信,相國自就會令我等嚴守關卡,不得出戰,可現今曹操、張邈、鮑信已敗,文醜、孫堅孤掌難鳴,正是我進擊之時。”


    胡軫猶且疑慮道:“且待我報信給相國,等相國決斷。”


    另一將官言道:“伊闕離洛陽往返近百裏,等相國的軍令下來,文醜、孫堅必也已得知了曹操、張邈、鮑信兵敗的消息,我軍便是那時出關,也追之不及了。”


    “追之不及?”胡軫喃喃自語,心中想道,“不錯,曹操、張邈、鮑信如此一敗,文醜、孫堅部的確就孤掌難鳴,唯有退軍一途。如能在其退軍之時,我軍追殺一陣,定然是一場大的軍功啊。”


    撤退和進攻比起來,撤退更難,尤其是在得知友軍大敗的消息時,軍心浮動,撤退更是難上加難,這個時候如果再加上後有追兵,那一著不慎,就是全軍覆滅的結局。


    胡軫也是個當機立斷的人,既想到了這點,馬上就做出了決定,言道:“諸將聽令,馬上點精卒萬人,立即出關,我親帶之,往擊文、孫!”


    連著被文醜、孫堅敗了兩三陣,胡軫心裏也是憋著一口氣的,這個尾敵追擊、大勝凱旋的軍功他要親自去拿。(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文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花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花彼岸並收藏漢末文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