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從南陽傳來的消息是後將軍袁術終於對南陽荊州下手了,在荊州刺史王叡和南陽太守張谘因為傲慢以待孫堅,而為孫堅所斬殺之後,袁術就對荊州、南陽有了覬覦之心。
當日,在魯陽城中,袁術比文醜更早聽說了王叡、張谘身亡之事。
袁術聞訊自是大喜,對左右言道:“王叡為荊州刺史、張谘為南陽太守,今他二人死,對我卻是大有利也。”
袁術“以為漢室衰微,已不可複振,有意取而代之”的不臣心思,他左右親信諸人皆知,都道:“王叡、張谘身死,自是對將軍大有利也!”並且對商議了介入南陽甚至整個荊州的策略、謀劃,並且在暗中行事。這也是他能夠放任孫堅從魯陽趕赴潁川的一個原因。他可不想孫堅在其之身邊礙手礙腳的。
關東群起討董,二袁做為領袖,卻一個圖占冀州,一個謀據荊州,都隻顧私利,不顧公義,他二人之下,酸棗諸將也都是各懷私心,包括文醜在內,亦是別有心思,又及曹操、孫堅,雖是奮勇敢戰,可說到底,卻也不全是為了匡扶漢室,不可否認的亦是各有為自家利益著想的念頭,這討董≠的義軍聲勢雖大,然最終功卻亦不難理解了。
而在朝廷,也就是董卓在得知了荊州刺史王叡亡故之後,也做出了一些反應,最大的手筆就是任命了一個劉氏宗親擔任新的荊州刺史!這個人就是‘八俊’之一的劉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表的能力可是遠比王叡要強,有了他去荊州當刺史,文醜日後想染指荊州就會不易,不過這樣也好,有了劉表去荊州。文醜固是不好對荊州下手了,可想那在魯陽的袁術卻怕會更加如芒刺在背,寢食難安。
而目前對文醜、孫堅來說,最要緊的卻是兩件事,一個是要盡快打探出曹操的下落,另一個則自就是接著和孔伷鬥法。
文醜、孫堅等回到陽翟時。和他們走時孔伷沒來相送一樣,孔伷亦未來迎接。不過文醜、孫堅暫時的心思都在曹操的下落上,也沒多去理會孔伷。而在他兩人回軍至陽翟的第三天,終於得到了曹操下落的確切消息,曹操卻是投了河內袁紹而去。
於此在潁川卻又發生一件事來,卻是孔伷見文醜、孫堅歸來,因連勝董兵、安然撤歸之故,文醜名望愈盛,他在縣外營中的帳裏常常高客滿座。俱是潁川士人,而孔伷的軍中卻是客人稀少,門可羅雀,完全不能相比,又有那豫州軍中的將校也常與跟隨文醜出征的豫州校尉們飲宴歡聚,提及文醜必欽慕有加,而對孔伷原本就已不多的敬重則是變得越發漸少了,孔伷因此而坐立難安。起了離潁川、歸州府之念。
文醜、孫堅幾乎同一時間就從豫州軍的將校那裏得知了孔伷的此念。
文醜對孫堅說道:“孔豫州欲歸州府,我等自不應攔。可他這一走,我豫州義軍的聲勢就會減掉不少,恐將不利討董。為討董著想,……文台兄,你說他走前,你我是不是應該去送送他?”
孫堅卻不像文醜說得這麽婉轉。他直截了當地豪聲言道:“孔豫州無能之輩,他想走,由他走就是,但他那三四萬的部曲卻不能由他全部帶走。子孝,你說咱們該讓他留下多少兵馬才是合適?”卻是在問孔伷借完了糧。借完了兵械,文醜、孫堅他們又開始打他部曲的主意了。
文醜笑言道:“孔豫州帳下部曲中,半數為郡兵,難以留下,能借給你我的隻有他那兩萬餘的州兵,你我總不好全問他借過來,以我看來,就借一半吧。”
“那就是萬人了?”孫堅覺得少,嫌不足,皺眉言道。
文醜卻道:“以你我軍中的儲糧、潁川的儲糧,除養現有的兵力外,最多也就是能再養萬人,如再多,糧食就會不夠用了。”這也是現實之情況,就是文醜自出兵以來已經從常山支援來數次糧秣了,但也不能再承擔過多的兵卒了,更何況從常山支援而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畢竟還有袁紹、韓馥這二人在旁窺伺之。
孫堅的糧草更是匱乏,無奈道:“那行吧,就按卿言,問他要萬人州兵。”
文醜見狀,笑道:“不是‘要’,文台兄,……是‘借’。”
孫堅哈哈一笑,道:“對,是‘借’。”
文醜、孫堅相對一笑,孫堅又補充一句:“隻不過是‘有借無還’罷了。”
說“借”就去“借”,在打聽出來了孔伷帶軍離郡、回去州府的確切日子之後,文醜和孫堅靜靜等待,等到這一天來到,得報孔伷果點齊兵馬,拔營東行,兩人遂也各點兵馬,各帶了三千精銳,從營中出來,抄小道,趕在了孔伷的行軍路前,橫插截住。
孔伷在中軍得訊,吃驚失色,問從行身邊的羅濤諸從事:“我今返州,文武猛、孫侯卻為何當道攔截?”問來報訊的軍官,“文武猛、孫侯說了什麽?可道出了他兩人的來意麽?”
那軍官言道:“文武猛說是來送使君歸府的。”
孔伷心道:“哪有帶兵攔路、迎麵堵截這樣的送法?”他猜不出文醜和孫堅的來意,甚是惶恐,坐不住,站起身,貓著腰在並不算太寬敞的車中來回繞轉,喃喃言道:“他兩人到底是何來意?這可該如何是好?這可該如何是好?”
文醜、孫堅出郡進兵時,他以為他兩人必敗疑,等著看他兩人的笑話,卻沒想到他兩人竟連勝歸來,聲威更振,現在的他,是早已沒了再和文醜、孫堅爭鬥的念頭,要不然也不會主動離開潁川,退回州府,可他已經服軟,人都要走了,這文醜、孫堅卻又為何來攔?
來報訊的軍官在車外言道:“使君可要請文武猛、孫侯過來麽?”
孔伷卻道:“就說我身體不適,不能見客,你去替我對文武猛、孫侯說聲感謝,謝謝他兩人親來送我。”(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當日,在魯陽城中,袁術比文醜更早聽說了王叡、張谘身亡之事。
袁術聞訊自是大喜,對左右言道:“王叡為荊州刺史、張谘為南陽太守,今他二人死,對我卻是大有利也。”
袁術“以為漢室衰微,已不可複振,有意取而代之”的不臣心思,他左右親信諸人皆知,都道:“王叡、張谘身死,自是對將軍大有利也!”並且對商議了介入南陽甚至整個荊州的策略、謀劃,並且在暗中行事。這也是他能夠放任孫堅從魯陽趕赴潁川的一個原因。他可不想孫堅在其之身邊礙手礙腳的。
關東群起討董,二袁做為領袖,卻一個圖占冀州,一個謀據荊州,都隻顧私利,不顧公義,他二人之下,酸棗諸將也都是各懷私心,包括文醜在內,亦是別有心思,又及曹操、孫堅,雖是奮勇敢戰,可說到底,卻也不全是為了匡扶漢室,不可否認的亦是各有為自家利益著想的念頭,這討董≠的義軍聲勢雖大,然最終功卻亦不難理解了。
而在朝廷,也就是董卓在得知了荊州刺史王叡亡故之後,也做出了一些反應,最大的手筆就是任命了一個劉氏宗親擔任新的荊州刺史!這個人就是‘八俊’之一的劉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表的能力可是遠比王叡要強,有了他去荊州當刺史,文醜日後想染指荊州就會不易,不過這樣也好,有了劉表去荊州。文醜固是不好對荊州下手了,可想那在魯陽的袁術卻怕會更加如芒刺在背,寢食難安。
而目前對文醜、孫堅來說,最要緊的卻是兩件事,一個是要盡快打探出曹操的下落,另一個則自就是接著和孔伷鬥法。
文醜、孫堅等回到陽翟時。和他們走時孔伷沒來相送一樣,孔伷亦未來迎接。不過文醜、孫堅暫時的心思都在曹操的下落上,也沒多去理會孔伷。而在他兩人回軍至陽翟的第三天,終於得到了曹操下落的確切消息,曹操卻是投了河內袁紹而去。
於此在潁川卻又發生一件事來,卻是孔伷見文醜、孫堅歸來,因連勝董兵、安然撤歸之故,文醜名望愈盛,他在縣外營中的帳裏常常高客滿座。俱是潁川士人,而孔伷的軍中卻是客人稀少,門可羅雀,完全不能相比,又有那豫州軍中的將校也常與跟隨文醜出征的豫州校尉們飲宴歡聚,提及文醜必欽慕有加,而對孔伷原本就已不多的敬重則是變得越發漸少了,孔伷因此而坐立難安。起了離潁川、歸州府之念。
文醜、孫堅幾乎同一時間就從豫州軍的將校那裏得知了孔伷的此念。
文醜對孫堅說道:“孔豫州欲歸州府,我等自不應攔。可他這一走,我豫州義軍的聲勢就會減掉不少,恐將不利討董。為討董著想,……文台兄,你說他走前,你我是不是應該去送送他?”
孫堅卻不像文醜說得這麽婉轉。他直截了當地豪聲言道:“孔豫州無能之輩,他想走,由他走就是,但他那三四萬的部曲卻不能由他全部帶走。子孝,你說咱們該讓他留下多少兵馬才是合適?”卻是在問孔伷借完了糧。借完了兵械,文醜、孫堅他們又開始打他部曲的主意了。
文醜笑言道:“孔豫州帳下部曲中,半數為郡兵,難以留下,能借給你我的隻有他那兩萬餘的州兵,你我總不好全問他借過來,以我看來,就借一半吧。”
“那就是萬人了?”孫堅覺得少,嫌不足,皺眉言道。
文醜卻道:“以你我軍中的儲糧、潁川的儲糧,除養現有的兵力外,最多也就是能再養萬人,如再多,糧食就會不夠用了。”這也是現實之情況,就是文醜自出兵以來已經從常山支援來數次糧秣了,但也不能再承擔過多的兵卒了,更何況從常山支援而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畢竟還有袁紹、韓馥這二人在旁窺伺之。
孫堅的糧草更是匱乏,無奈道:“那行吧,就按卿言,問他要萬人州兵。”
文醜見狀,笑道:“不是‘要’,文台兄,……是‘借’。”
孫堅哈哈一笑,道:“對,是‘借’。”
文醜、孫堅相對一笑,孫堅又補充一句:“隻不過是‘有借無還’罷了。”
說“借”就去“借”,在打聽出來了孔伷帶軍離郡、回去州府的確切日子之後,文醜和孫堅靜靜等待,等到這一天來到,得報孔伷果點齊兵馬,拔營東行,兩人遂也各點兵馬,各帶了三千精銳,從營中出來,抄小道,趕在了孔伷的行軍路前,橫插截住。
孔伷在中軍得訊,吃驚失色,問從行身邊的羅濤諸從事:“我今返州,文武猛、孫侯卻為何當道攔截?”問來報訊的軍官,“文武猛、孫侯說了什麽?可道出了他兩人的來意麽?”
那軍官言道:“文武猛說是來送使君歸府的。”
孔伷心道:“哪有帶兵攔路、迎麵堵截這樣的送法?”他猜不出文醜和孫堅的來意,甚是惶恐,坐不住,站起身,貓著腰在並不算太寬敞的車中來回繞轉,喃喃言道:“他兩人到底是何來意?這可該如何是好?這可該如何是好?”
文醜、孫堅出郡進兵時,他以為他兩人必敗疑,等著看他兩人的笑話,卻沒想到他兩人竟連勝歸來,聲威更振,現在的他,是早已沒了再和文醜、孫堅爭鬥的念頭,要不然也不會主動離開潁川,退回州府,可他已經服軟,人都要走了,這文醜、孫堅卻又為何來攔?
來報訊的軍官在車外言道:“使君可要請文武猛、孫侯過來麽?”
孔伷卻道:“就說我身體不適,不能見客,你去替我對文武猛、孫侯說聲感謝,謝謝他兩人親來送我。”(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