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以上多方麵原因,所以文醜以為孫堅此策雖算是好計,卻難以稱的上是上策,也因此,田豐等人皆不讚同孫堅的這個提議。
當下諸人議論定,先以周路鎮守郡西,以盧亮坐鎮郡南,守好郡界,然後遣斥候往去河內,探看有無董軍動靜,再觀望轘轅關、伊闕關兩部董軍的具體動向,待形勢明朗之後,再議出兵之事。
遣去河內附近探視有無董軍動向的斥候方離軍營,奉命西去陽城、輪氏的周路剛帶部開拔,陽城那邊忽有人來報。來的是陽城縣的縣主簿。他卻不是來找文醜,而是來找孫堅的。
不管怎麽說,孫堅現在是潁川太守,所以縣中有事,縣吏肯定是先來找孫堅稟報。他先去了孫堅的軍營,聞得孫堅來了文醜帳中,遂又趕來文醜營裏。孫堅、文醜對顧一眼,兩人不約而同想道:“陽城主簿忽趕來求見,莫不是轘轅關的董軍來襲?”
孫堅說道:“快叫他進來。”
陽城主簿入到帳中,頭上汗水涔涔的,身上穿的官衣也都被汗水溻透,臉上灰頭土臉,一道汗、一道塵土,一看就是剛從陽城到的陽翟,來不及休息,≥√便趕著來求見了。
隻是,文醜心中稍有狐疑,他心道:“剛接報說董軍出了轘轅關、轘轅關到陽城數十裏地,便是騎兵,也不可能奔襲得這麽快啊。”
孫堅問道:“有何要緊之事?讓你這麽急匆匆的?”
陽城主簿拜倒行禮,旋即起身,答道:“府君、將軍,少府陰公到了陽城。”少府陰功說的卻是曾經擔任過潁川太守的陰修其人,而他的到來也無非是前來擔當董卓的說客,前來勸降文、孫的。不過很顯然他並不能完成這一任務。
雖說陰修並不能成功的勸說文、孫降了董卓。但是陰修作為從長安來的人物卻是可以給文、孫帶來不少長安的人的訊息來。首要的就是關於皇甫嵩的信息,因為皇甫嵩的信息關係到董卓兵勢!
令文醜、孫堅驚訝的是皇甫嵩在這段時間裏可謂經曆了大起大落,先是為董卓奪了兵權,接著被打入牢獄,眼看就要為董卓所斬殺,卻幸好為其子向董卓求情所救。而在這一事件之中。也能夠展現出性格不同,為人處世不同,交的朋友也就不同。
董卓忌恨皇甫嵩,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曾建議皇甫嵩殺了董卓,可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卻和董卓的交情一向不錯,而今也正是得虧了皇甫堅壽和董卓有交情,皇甫嵩也才僥幸免了一死。
孫堅喟然歎道:“皇甫公固當代之楷模也,但有些時卻未免太過、太過……,唉。”
當年討黃巾時。孫堅曾效命軍中,不過孫堅當時是朱俊的部將,不過也得到了皇甫嵩的另眼相待,深受其拔擢之恩,所以孫堅覺得皇甫嵩有時未免太過迂腐,但也不好臧否這個名將,最終隻是長歎了口氣。
老實說,別說孫堅了。就是文醜本人,他也覺得皇甫嵩雖然知兵善戰。堪稱當代第一名將,並且收名斂策,不爭戰功,當年討黃巾時,把豫州之戰的戰功讓給朱俊,又把冀州之戰的戰功勞讓給盧植。可稱謙厚君子,但有些時,的確是太過迂腐。皇甫嵩至少有兩次可以殺掉、或者至少大大削弱董卓實力的機會。
一次是在董卓不奉靈帝詔令,不肯把兵馬交給皇甫嵩時。當時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在軍中,對皇甫說“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強烈建議皇甫嵩抓住這個“董卓逆命”的機會,把董卓給殺了,可皇甫嵩卻以“專命雖罪,專誅亦有責也”為由,也即“董卓不從詔書是有罪的,可我如擅殺他,卻也是有過錯的”,不肯從皇甫酈之諫。
再一次就是蓋勳建議皇甫嵩和他自己共起兵響應袁紹等時。當時皇甫嵩麾下有三萬精卒,屯駐三輔,與蓋勳聯兵,兩部人馬三萬餘眾,且多善戰老卒,如與袁紹等人呼應,便等同是斷了董卓西去長安的退路,不但不會有天子西遷的事情再發生,在文醜、孫堅、曹操、張邈、鮑信聯兵進擊時,他和蓋勳還有與之東西呼應,兩麵夾擊董卓的大好機會,說不定就能一戰獲勝。可這兩次機會,皇甫嵩都因想做一個“漢家忠臣”的緣故而將之放過了。
念及此,文醜心頭不由浮起了一句話:“小忠,大忠之賊也;小利,大利之殘也。”
孫堅麵見文醜皺眉苦笑,最終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如是皇甫公肯從蓋元固之諫,董卓恐早無今日之猖狂;又或如是故太尉張公肯從我之諫,更不會有今日之董卓為患!”
“又或如是故太尉張公肯從我之諫”,孫堅說的這是張溫討邊章、韓遂時的事了,當時董卓對張溫不敬、言出不遜,孫堅時在張溫軍中,便建議張溫把董卓扣下,行軍法殺之,可張溫因顧及董卓熟悉羌人情況,又勇猛能戰,還想著要倚仗他平定叛亂,所以沒聽。
文醜不想在舊事上多講,拉回了話題,笑道:“皇甫將軍、張公當時或是各有別慮,故使董卓苟延至今,文台兄,往事已矣,今朝為國‘討逆’,當看你我!”
孫堅的將軍銜是“行討逆將軍”,文醜這一句“今朝為國‘討逆’,當看你我”卻是一語雙關,是在暗指孫堅定能在此次討董之戰中大放異彩,成就功勳。孫堅哈哈一笑,不再說過往的舊事。
在接待完陰修,在其口中打探到足夠的信息之後,孫堅、文醜兩人來到前院堂上。
孫堅皺眉說道:“子孝,按陰少府所言推測,胡軫此次遣軍南下,其意必在魯陽。你說,你我兩部眼下該如何行事?”
文醜反問道:“以卿之見呢?”
孫堅言道:“一麵集結兵馬,遣人去與袁公路通消息,預備與之聯兵擊敵;一麵叫周校尉嚴守陽城、輪氏一線,不得使轘轅關董軍有一兵一卒入境。”依照這一觀點來看,孫堅還是很有大局觀的,在判斷出胡軫部的攻擊方向可能將會是魯陽後,主動就提出了“與袁公路通消息,預備與之聯兵擊敵”。(未完待續。)
當下諸人議論定,先以周路鎮守郡西,以盧亮坐鎮郡南,守好郡界,然後遣斥候往去河內,探看有無董軍動靜,再觀望轘轅關、伊闕關兩部董軍的具體動向,待形勢明朗之後,再議出兵之事。
遣去河內附近探視有無董軍動向的斥候方離軍營,奉命西去陽城、輪氏的周路剛帶部開拔,陽城那邊忽有人來報。來的是陽城縣的縣主簿。他卻不是來找文醜,而是來找孫堅的。
不管怎麽說,孫堅現在是潁川太守,所以縣中有事,縣吏肯定是先來找孫堅稟報。他先去了孫堅的軍營,聞得孫堅來了文醜帳中,遂又趕來文醜營裏。孫堅、文醜對顧一眼,兩人不約而同想道:“陽城主簿忽趕來求見,莫不是轘轅關的董軍來襲?”
孫堅說道:“快叫他進來。”
陽城主簿入到帳中,頭上汗水涔涔的,身上穿的官衣也都被汗水溻透,臉上灰頭土臉,一道汗、一道塵土,一看就是剛從陽城到的陽翟,來不及休息,≥√便趕著來求見了。
隻是,文醜心中稍有狐疑,他心道:“剛接報說董軍出了轘轅關、轘轅關到陽城數十裏地,便是騎兵,也不可能奔襲得這麽快啊。”
孫堅問道:“有何要緊之事?讓你這麽急匆匆的?”
陽城主簿拜倒行禮,旋即起身,答道:“府君、將軍,少府陰公到了陽城。”少府陰功說的卻是曾經擔任過潁川太守的陰修其人,而他的到來也無非是前來擔當董卓的說客,前來勸降文、孫的。不過很顯然他並不能完成這一任務。
雖說陰修並不能成功的勸說文、孫降了董卓。但是陰修作為從長安來的人物卻是可以給文、孫帶來不少長安的人的訊息來。首要的就是關於皇甫嵩的信息,因為皇甫嵩的信息關係到董卓兵勢!
令文醜、孫堅驚訝的是皇甫嵩在這段時間裏可謂經曆了大起大落,先是為董卓奪了兵權,接著被打入牢獄,眼看就要為董卓所斬殺,卻幸好為其子向董卓求情所救。而在這一事件之中。也能夠展現出性格不同,為人處世不同,交的朋友也就不同。
董卓忌恨皇甫嵩,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曾建議皇甫嵩殺了董卓,可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卻和董卓的交情一向不錯,而今也正是得虧了皇甫堅壽和董卓有交情,皇甫嵩也才僥幸免了一死。
孫堅喟然歎道:“皇甫公固當代之楷模也,但有些時卻未免太過、太過……,唉。”
當年討黃巾時。孫堅曾效命軍中,不過孫堅當時是朱俊的部將,不過也得到了皇甫嵩的另眼相待,深受其拔擢之恩,所以孫堅覺得皇甫嵩有時未免太過迂腐,但也不好臧否這個名將,最終隻是長歎了口氣。
老實說,別說孫堅了。就是文醜本人,他也覺得皇甫嵩雖然知兵善戰。堪稱當代第一名將,並且收名斂策,不爭戰功,當年討黃巾時,把豫州之戰的戰功讓給朱俊,又把冀州之戰的戰功勞讓給盧植。可稱謙厚君子,但有些時,的確是太過迂腐。皇甫嵩至少有兩次可以殺掉、或者至少大大削弱董卓實力的機會。
一次是在董卓不奉靈帝詔令,不肯把兵馬交給皇甫嵩時。當時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在軍中,對皇甫說“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強烈建議皇甫嵩抓住這個“董卓逆命”的機會,把董卓給殺了,可皇甫嵩卻以“專命雖罪,專誅亦有責也”為由,也即“董卓不從詔書是有罪的,可我如擅殺他,卻也是有過錯的”,不肯從皇甫酈之諫。
再一次就是蓋勳建議皇甫嵩和他自己共起兵響應袁紹等時。當時皇甫嵩麾下有三萬精卒,屯駐三輔,與蓋勳聯兵,兩部人馬三萬餘眾,且多善戰老卒,如與袁紹等人呼應,便等同是斷了董卓西去長安的退路,不但不會有天子西遷的事情再發生,在文醜、孫堅、曹操、張邈、鮑信聯兵進擊時,他和蓋勳還有與之東西呼應,兩麵夾擊董卓的大好機會,說不定就能一戰獲勝。可這兩次機會,皇甫嵩都因想做一個“漢家忠臣”的緣故而將之放過了。
念及此,文醜心頭不由浮起了一句話:“小忠,大忠之賊也;小利,大利之殘也。”
孫堅麵見文醜皺眉苦笑,最終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如是皇甫公肯從蓋元固之諫,董卓恐早無今日之猖狂;又或如是故太尉張公肯從我之諫,更不會有今日之董卓為患!”
“又或如是故太尉張公肯從我之諫”,孫堅說的這是張溫討邊章、韓遂時的事了,當時董卓對張溫不敬、言出不遜,孫堅時在張溫軍中,便建議張溫把董卓扣下,行軍法殺之,可張溫因顧及董卓熟悉羌人情況,又勇猛能戰,還想著要倚仗他平定叛亂,所以沒聽。
文醜不想在舊事上多講,拉回了話題,笑道:“皇甫將軍、張公當時或是各有別慮,故使董卓苟延至今,文台兄,往事已矣,今朝為國‘討逆’,當看你我!”
孫堅的將軍銜是“行討逆將軍”,文醜這一句“今朝為國‘討逆’,當看你我”卻是一語雙關,是在暗指孫堅定能在此次討董之戰中大放異彩,成就功勳。孫堅哈哈一笑,不再說過往的舊事。
在接待完陰修,在其口中打探到足夠的信息之後,孫堅、文醜兩人來到前院堂上。
孫堅皺眉說道:“子孝,按陰少府所言推測,胡軫此次遣軍南下,其意必在魯陽。你說,你我兩部眼下該如何行事?”
文醜反問道:“以卿之見呢?”
孫堅言道:“一麵集結兵馬,遣人去與袁公路通消息,預備與之聯兵擊敵;一麵叫周校尉嚴守陽城、輪氏一線,不得使轘轅關董軍有一兵一卒入境。”依照這一觀點來看,孫堅還是很有大局觀的,在判斷出胡軫部的攻擊方向可能將會是魯陽後,主動就提出了“與袁公路通消息,預備與之聯兵擊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