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趙雲、荀彧走了一路,為文醜宣揚了一路的威德。為了能更好地揚威宣德,他們在入夜後即停下了行軍,就地露營歇息,待到天亮,鄉人們從家裏出來後才接著繼續行軍。


    次日下午,將至元氏縣,遙已可見元氏縣城。


    趙雲命部隊稍停,把各部、曲的營將召集過來,令他們重整隊伍,以能以最佳的姿態出現在元氏縣民的麵前。諸將得令,各自歸回本隊去整頓部曲,大勝之後,諸將均興高采烈,唯李典麵有不懌,悻悻然的。趙雲與他親若兄弟,見他不快,因便單獨留他詢問,問他怎麽了。


    李典不肯說。趙雲了解李典的脾姓,知他必是遇到了什麽事兒,固問之,李典見推脫不掉,隻好回答說道:“我有一短處落在李宣的手裏,我私下請他毋對外言,他卻默不作答日前擊賊,李宣陣斬左須,待回入城中,文君必會召他去見,我恐怕他會將我短處告訴文君,所以為此擔憂。……,阿兄,要不你再去給他說說?讓他謹慎毋言!”


    他這話沒頭沒尾,趙雲莫名其妙,待問清楚了前因後果,正色對李典說道:“大丈夫坦蕩磊落,既然有錯,改了就是,何必為此擔憂呢?你更不該私下對李宣說那些話!他勸諫你的內容很對,要非他之勸諫,你險些鑄下大錯!你應該感謝他。此子是個人才。


    “這……。”李典吞吞吐吐,說道,“我知中尉必不會因此怪罪於我,可這次是我初掌一部之兵,頭一回帶這麽多的兵卒擔負主攻之責,若是被中尉知道我險鑄大錯,我怕以後會……。”


    他卻是擔憂以後會得不到文醜的重用,再不能擔當主攻之責。


    趙雲怫然不悅,說道:“曼城,大丈夫豈可如此行事?李宣使你免鑄大錯。你本當報之,不報,是不義。我等是中尉的部曲,李宣有功。自當報與中尉,不報,是不忠。隱李宣之功,瞞其才而不舉薦,是不忠不義。不忠不義的人怎麽能立於世間、為大丈夫?你我情逾骨肉。故此我方勸你將此事主動上報、舉薦李宣。既然你不願意,那便就算了,我會告訴中尉的。”


    聽得趙雲此言,李典連忙改口說道:“阿兄莫要動怒!典知道錯了。等回到城中,我就將此事報與文君、薦舉李宣。”


    趙雲轉怒為喜,說道:“這才對嘛!”


    重整過隊伍,劉慶帶部居前,董直壓陣,趙雲、荀彧、李典、典韋等率部行在其中,輜車在外。精卒在內,數千人旗幟鮮明,耀武揚威行至元氏縣外。


    趙雲等率部出兵時,除李瑾等寥寥數人,滿縣吏民不知,今見其軍歸,初以為是賊,後知是勝軍凱旋,沿途的鄉人奔走相告,觀者如堵。元氏數敗。如李瑾所言,前數月嚐一日三驚,文醜至未及一月而竟獲大勝,殺賊“數千”。繳獲二十餘車,縣民雀躍歡呼。


    ——1,葵菹。


    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可防荒儉”,兩漢學童的識字書《急救篇》列菜名十三。均以此菜居首,可見其地位,“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少”。菹,醃菜。葵菹就是鹹幹菜。


    趙雲在昨天獲勝後就遣快馬回元氏送捷報給文醜了,文醜轉告與李瑾知曉,李瑾歡喜無限,當即就對文醜說:“等子龍文若凱旋,我將與中尉共同出縣迎之”不過卻被文醜辭絕了文醜對他說到道:“公為相君,千金之軀,小人僥幸獲得小勝,怎能勞相君玉趾親迎?”


    文醜很謙虛,盡管部曲打了個勝仗,卻不驕不傲,說這隻是“小人物僥幸取得了一場小勝”罷了他這樣的謙衝自牧,李瑾越歡喜,更加堅持要親自出縣迎接。


    文醜於是又說道:“國中賊寇滿溢,遍布山穀,趙雲荀彧所敗之僅是其中一股,而且還不是最大的一支郡北山中有名王當者,眾至近萬,又有名黃髯者,眾亦近千,其餘種種股股,恐怕不下數十相君如果親自出迎子龍文若,也許會被他們小看,以為我郡中無人,以至子龍文若隻是取得了一場小小的勝利而卻就勞動相君親迎!傳出去,恐漲賊驕恣之勢


    “再則,《秋外傳》雲:‘先王耀德不觀兵’太平時需耀德,亂時更需耀德今戰亂方罷,國內不定,縣鄉紛亂,民多狐疑,林有聚集之賊,野藏不軌之徒,當此之時,非忠孝禮樂不能定之,貞竊以為,相君眼下應當以德為重,遠兵事,崇教養善,如此,國將不治而化”


    《秋外傳》即《國語》漢人視《國語》為《左傳》的外傳,而《左傳》又被漢人視為是解釋《秋》的一本書,所以《國語》又被名為《秋外傳》


    李瑾是個純儒,很讚同文醜的話,深以為然,當下欣然納諫,撫著胡須說道:“中尉所言甚是!好,那我就不出城迎接子龍文若了中尉不但多謀善戰,而且崇教敬德,真偉士也!常山國有中尉,實在是常山國的幸事啊那麽從今以後,兵事就多多依托中尉了耀德有我,揚威有君,郡中盜賊雖多,不難平也;國民雖然狐疑,不難安也”說到高興處,哈哈大笑


    文醜也是開心喜笑


    一國之中,雖然中尉掌武職,但國相才是最高的長吏


    漢初,國相的地位極高,乃至秩中二千石,係金蠅位在郡守之上,直到吳楚反後才改為二千石,係銀蠅又在前漢元帝初元三年,朝廷下詔書,明令“諸侯相位在郡守下”,其在帝國高級官吏中的排次方才落到了郡守之下,不過這卻都是為了殺諸侯王的氣焰,是為了避免再出現諸侯王造反的事情,與國相在國中的權力無關在國中,國相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王國裏二千石的官吏共有兩個,一個國相,一個傅,“傅當導王以善,禮如師不臣也”,位雖尊崇卻無實權,不得參與國政,國中一切政務悉歸國相,總綱紀,統眾官,無所不包,必要時有典兵之權,實際擁有國中的一切權力,並對諸侯王實行監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文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花彼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花彼岸並收藏漢末文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