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商談,爭取
重回1976:帶著全村發家致富 作者:加洋小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你說得對。”
宋清風:“咱們招人,條件肯定是我們定,我們可以按照需要招人,沒準還能找到幾個有本事的。而且年後我還準備拓展其他業務,要是能成,說不定咱們需要的人手更多,獲得公社和縣裏的支持也能更多。”
孫長河現在對宋清風是很服膺的,自然他說什麽就是什麽。
“那我繼續讓人去買原材料,上次程毅他們買回來的大豆也就用到年前了,這次怕是要跑得更遠才行。”
“這倒也不用。等後天去了縣裏,我想辦法讓縣長給我們特批一個條子,直接去糧站買。”
他們現在倒也能去糧站買大豆,但是數量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供應他們的需求,再想多買,就隻能拿到批條。
之前宋清風倒也想過這茬,但沒合適的理由,現在有了。
……
去縣裏那天是孫長河陪著一起去的。
他們先去公社跟鄭書記匯合,然後才坐班車一起去縣城。
“小宋,你拎著什麽呢?”鄭書記見宋清風拎著一個包裹,不禁問道,“你不會是想著給領導送禮吧?”
說到最後,臉色微變,不讚同地看著他。
宋清風忙解釋道:“不是送禮,是我打算後續開展的新業務,這是產品,我拿給領導看看,試試能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鄭書記滿意頷首,“這樣倒是行。你們年輕人想法是多,不錯不錯。”
他們到的時候縣長在忙,等了半個多小時才輪到他們。
縣長看著很年輕,大概三十多歲的樣子,姓李,單名一個勵字,聽說是從京市來的,今年九月份剛到任,這幾個月一直在熟悉本縣的事務,正好那天鄭書記來縣裏提起狼山大隊想要修路的事情,他就讓劉副縣長去了一趟,這才有了今天的會麵。
剛一見麵,李勵就開門見山地說道:“你們的情況我已經了解了,縣裏是同意你們修路的,但是縣裏的資金也不寬裕,隻能給你們批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你們自己想辦法。”
他是上麵派下來曆練的,至於他自己,也是真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所以在得知了狼山大隊的所作所為之後,他就來了興趣。
宋清風心中微動,沒想到竟然有一半,他還以為有三分之一就不錯了呢,畢竟他們這裏整個縣都屬於貧困縣,財政沒錢。
“李縣長,剩下的錢的事情我們可以自己想辦法,就是勒緊褲腰帶也給它湊出來,實在不行,我們可以跟當地銀行貸款,等賺了錢就能還上。”
李縣長眉梢輕挑,“你還知道銀行貸款?”
宋清風笑了笑,“我平時喜歡看書,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聽說銀行對我們這樣的集體產業是有扶持政策的,我們的作坊可以作為抵押品,應該能貸到一些錢。”
“看來你還真的去了解過,嗯,確實有這個政策。”
然後就沒再提及。
宋清風暗暗咬牙,又拋出一個餌,“李縣長,我們豆腐作坊能夠發展,離不開各位幹部們對我們的支持,所以有件事我也想跟你們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請你們幫忙給拿個主意。”
李勵:“你先說說看。”
宋清風:“等到路修好了,我們的訂單量一定會上一個新台階,擴大規模那是一定的,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原材料。但是我們大隊人手有限,還要留有充足的人手保證糧食的種植,所以我想著到時候是不是可以去其他大隊招人,這樣我們可以擴大規模,他們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創收。”
李勵和劉副縣長對視一眼,這個宋清風倒是挺上道。
“還有原材料,我們需要大量的大豆,但咱們這裏不是主要的大豆產區,大豆產量有限,我想,要是全縣的大隊都能在保證糧食種植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多種大豆,我們的原材料就不成問題了,還能給當地創收,一舉兩得。”
李勵饒有興致:“還有嗎?”
“還有就是我年後準備開展第二項業務,到時候可能需要大量的鴨子,要是村民們養鴨子,我們也收。”
“鴨子?你們想要鴨子做什麽?”
當然是做醬鴨啊。
現在不是做鹵味的好時機,畢竟鴨貨吃的是個味道,而不是肉,現在的人可舍不得買骨頭多肉少的鴨貨。
但是醬鴨就沒這個顧慮了,醬鴨好保存、好運輸,味道好,他是打算作為特產禮盒中的明星產品推出去的。
宋清風打開帶來的包裹,露出裏麵的醬鴨。
“這就是我說的醬鴨,鹹香味美,不管是清蒸還是炒著吃都非常不錯。”
這醬鴨是天氣冷了之後他做的,上輩子他的產業裏就有醬鴨產品,銷量一直不錯。
李勵眉梢輕挑:“我記得你是京市人吧,這醬鴨是江東省的特產,你也會做?”
醬鴨在江東省一帶十分常見,尤其到了冬日,省城、越城那一帶,但凡有條件的,家家戶戶都會做幾隻。
宋清風笑著說道:“我外婆是江東省人,我小時候是跟著我外婆長大的。”
李勵點頭,那就難怪了。
醬鴨他自然是吃過的,不過——
“江東省內做醬鴨的廠可不少,你們作坊跟著做,沒有競爭力吧?”
宋清風微微一笑,“做吃食的,味道才是王道。做豆腐的難道就少了嗎?可我們大隊的豆腐依舊打出了名氣。這醬鴨也一樣。”
“看來你對你做的醬鴨很有信心啊。”
那是必須的。
“耳聽為虛,不如中午讓食堂把這醬鴨做了,各位都嚐嚐?”
李勵點點頭,劉副縣長立馬去安排了。
李勵把話題拉回到正題上來,“你說的大豆種植的事情可行,但不能是政府出麵。”
宋清風表示理解,但隻要他們不反對就行了。
他順勢提出想要去糧站買大豆的批條,李勵也痛快答應了。
“你說的招工,能有多少名額?”
宋清風:“這要看我們作坊到時候需要多少量,但隻要發展順利,人手是不少的。”
李勵深深看了他一眼,這小子也是個滑頭的。
宋清風:“咱們招人,條件肯定是我們定,我們可以按照需要招人,沒準還能找到幾個有本事的。而且年後我還準備拓展其他業務,要是能成,說不定咱們需要的人手更多,獲得公社和縣裏的支持也能更多。”
孫長河現在對宋清風是很服膺的,自然他說什麽就是什麽。
“那我繼續讓人去買原材料,上次程毅他們買回來的大豆也就用到年前了,這次怕是要跑得更遠才行。”
“這倒也不用。等後天去了縣裏,我想辦法讓縣長給我們特批一個條子,直接去糧站買。”
他們現在倒也能去糧站買大豆,但是數量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供應他們的需求,再想多買,就隻能拿到批條。
之前宋清風倒也想過這茬,但沒合適的理由,現在有了。
……
去縣裏那天是孫長河陪著一起去的。
他們先去公社跟鄭書記匯合,然後才坐班車一起去縣城。
“小宋,你拎著什麽呢?”鄭書記見宋清風拎著一個包裹,不禁問道,“你不會是想著給領導送禮吧?”
說到最後,臉色微變,不讚同地看著他。
宋清風忙解釋道:“不是送禮,是我打算後續開展的新業務,這是產品,我拿給領導看看,試試能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鄭書記滿意頷首,“這樣倒是行。你們年輕人想法是多,不錯不錯。”
他們到的時候縣長在忙,等了半個多小時才輪到他們。
縣長看著很年輕,大概三十多歲的樣子,姓李,單名一個勵字,聽說是從京市來的,今年九月份剛到任,這幾個月一直在熟悉本縣的事務,正好那天鄭書記來縣裏提起狼山大隊想要修路的事情,他就讓劉副縣長去了一趟,這才有了今天的會麵。
剛一見麵,李勵就開門見山地說道:“你們的情況我已經了解了,縣裏是同意你們修路的,但是縣裏的資金也不寬裕,隻能給你們批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你們自己想辦法。”
他是上麵派下來曆練的,至於他自己,也是真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所以在得知了狼山大隊的所作所為之後,他就來了興趣。
宋清風心中微動,沒想到竟然有一半,他還以為有三分之一就不錯了呢,畢竟他們這裏整個縣都屬於貧困縣,財政沒錢。
“李縣長,剩下的錢的事情我們可以自己想辦法,就是勒緊褲腰帶也給它湊出來,實在不行,我們可以跟當地銀行貸款,等賺了錢就能還上。”
李縣長眉梢輕挑,“你還知道銀行貸款?”
宋清風笑了笑,“我平時喜歡看書,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聽說銀行對我們這樣的集體產業是有扶持政策的,我們的作坊可以作為抵押品,應該能貸到一些錢。”
“看來你還真的去了解過,嗯,確實有這個政策。”
然後就沒再提及。
宋清風暗暗咬牙,又拋出一個餌,“李縣長,我們豆腐作坊能夠發展,離不開各位幹部們對我們的支持,所以有件事我也想跟你們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請你們幫忙給拿個主意。”
李勵:“你先說說看。”
宋清風:“等到路修好了,我們的訂單量一定會上一個新台階,擴大規模那是一定的,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原材料。但是我們大隊人手有限,還要留有充足的人手保證糧食的種植,所以我想著到時候是不是可以去其他大隊招人,這樣我們可以擴大規模,他們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創收。”
李勵和劉副縣長對視一眼,這個宋清風倒是挺上道。
“還有原材料,我們需要大量的大豆,但咱們這裏不是主要的大豆產區,大豆產量有限,我想,要是全縣的大隊都能在保證糧食種植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多種大豆,我們的原材料就不成問題了,還能給當地創收,一舉兩得。”
李勵饒有興致:“還有嗎?”
“還有就是我年後準備開展第二項業務,到時候可能需要大量的鴨子,要是村民們養鴨子,我們也收。”
“鴨子?你們想要鴨子做什麽?”
當然是做醬鴨啊。
現在不是做鹵味的好時機,畢竟鴨貨吃的是個味道,而不是肉,現在的人可舍不得買骨頭多肉少的鴨貨。
但是醬鴨就沒這個顧慮了,醬鴨好保存、好運輸,味道好,他是打算作為特產禮盒中的明星產品推出去的。
宋清風打開帶來的包裹,露出裏麵的醬鴨。
“這就是我說的醬鴨,鹹香味美,不管是清蒸還是炒著吃都非常不錯。”
這醬鴨是天氣冷了之後他做的,上輩子他的產業裏就有醬鴨產品,銷量一直不錯。
李勵眉梢輕挑:“我記得你是京市人吧,這醬鴨是江東省的特產,你也會做?”
醬鴨在江東省一帶十分常見,尤其到了冬日,省城、越城那一帶,但凡有條件的,家家戶戶都會做幾隻。
宋清風笑著說道:“我外婆是江東省人,我小時候是跟著我外婆長大的。”
李勵點頭,那就難怪了。
醬鴨他自然是吃過的,不過——
“江東省內做醬鴨的廠可不少,你們作坊跟著做,沒有競爭力吧?”
宋清風微微一笑,“做吃食的,味道才是王道。做豆腐的難道就少了嗎?可我們大隊的豆腐依舊打出了名氣。這醬鴨也一樣。”
“看來你對你做的醬鴨很有信心啊。”
那是必須的。
“耳聽為虛,不如中午讓食堂把這醬鴨做了,各位都嚐嚐?”
李勵點點頭,劉副縣長立馬去安排了。
李勵把話題拉回到正題上來,“你說的大豆種植的事情可行,但不能是政府出麵。”
宋清風表示理解,但隻要他們不反對就行了。
他順勢提出想要去糧站買大豆的批條,李勵也痛快答應了。
“你說的招工,能有多少名額?”
宋清風:“這要看我們作坊到時候需要多少量,但隻要發展順利,人手是不少的。”
李勵深深看了他一眼,這小子也是個滑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