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不管別人的死活,主要是大家還不熟,多說多錯,誰也不能保證別人會怎麽想。
等到下午上工,幾人在路上就商量起做飯的事。
不可能每天都是這樣毫無章法的亂來一通。
最後商議好,大家合在一起吃。
由會做飯的何芳芳跟許多多一組,顏寧和顏峰一組,馮麗和金淼淼一組,三組輪流做飯。
剩餘的三位男知青就負責每天的打水。
口糧就每個人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吃的口糧拿出來,由做飯的人給做出來。
吃飯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都感覺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心裏舒服了點。
到了地裏,看著一望無際的田野,心裏又是一陣哀嚎。
知青們在地裏除草,整整幹了一個星期。
大隊長覺得他們適應了,就安排他們去割草。
這草要是存儲不夠,隊裏的牲口冬天就喂不好。
這年頭,什麽都靠人工,一頭牛頂的上好幾個壯勞力呢,這是一定要養好的。
還有隊裏養的豬,不說家家戶戶就靠著這些豬挺過年年的農忙,一年的油也指望這些豬。
最主要的,大隊上還有任務豬要交呢,這是國家交給他們的任務,說什麽都要完成的。
所以說,每年草被長起來以後,隊員們不僅要割下足夠牲口當天的口糧,還要把冬天它們吃用的也準備好。
這些活也是很重要的,做不好,說不定一整垛的幹草都能爛掉。
這一忙就是一個月,許多多都沒有時間給家裏回封信。
早在半個月前,家裏給她寄的信就到了。
信是弟弟許紅星寫的,整整一張都是他對自己的思念之情。然後才寫了家裏的事情。
從這就能看出來,這小子情商不低。
就在自己出發之後,家裏就在準備著給許紅梅置辦下鄉的東西。
但是許紅梅貪心不足,總說爸媽偏心,給許多多置辦的東西比自己多。
而且她要去的西南,一年四季都要幹活,又累又窮,爸媽應該多貼補她才對。
柳芳蘭差點讓她氣病了,無論她怎麽解釋,一個在大北方,到了冬天能凍死個人,自然需要準備厚實些的棉襖棉被。
一個在四季如春的地方,棉襖棉被太厚了反而用不上。
兩地情況不同,那要帶的東西自然也不一樣。
可是許紅梅還是不依不饒,一定要爸媽多貼補她一些才罷休。
最後爸媽體恤她體弱,還是給她淘換了不少好東西。
這就導致家裏存款急劇下降,最近都吃不上好的了,天天都是粗糧粥。
這事許多多是不信的。家裏的存款她心裏有數,還是很豐厚的。
爸媽這麽做應該是做給許紅梅看的,因為他們填不飽許紅梅的胃口,不可能為了許紅梅一個,就把家底都填進去。
這些事,許多多不管也管不著,給家裏回的信也是簡單說說自己下鄉後的日常,順便關心一下父母的身體,大哥的工作還有小弟的學習。
就這些也寫了不少,厚厚的一信封。
幹了一個多月的活,大隊長終於良心發現,給大夥輪流放了兩天假。
也是經過他的測算,存儲草料的速度能達標,才會放假。
知青們也終於可以歇一歇,還能去縣城吃頓好的,犒勞犒勞自己。
這天一大早,許多多的生物鍾到了,喊醒了何芳芳,她們要趕早坐牛車馬車去縣城,早飯也在那裏吃。
她倆起了,其他人也被驚醒,也都起了,大夥都是要去縣城吃頓好的補補。
他們知青院就在村口,隊裏的牛車就在村口等著,倒是方便了他們,不會坐不上隊裏的車。
為了空出座位,多坐幾個人,大夥把背簍都摞在一塊,高高的,還能給兩個人遮遮陽。
七點一到,兩輛牛車一輛馬車,就拉滿了人出發了。
還有好些人坐不上,隻能走著去。
看的許多多不禁咋舌,南溝大隊確實富裕,一休息,就這麽多人去縣城買東西。
等到了縣城,幾人就打算分開了,大家都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有的去郵局寄信,有的去供銷社,有的去國營飯店…
大家目的不同,也就不一起行動了。
何芳芳拉著許多多,兩個人跑的飛快,跟同樣要去寄信的其他知青拉開了距離。
“多多,咱們去買點細糧吧?跟大隊買的細糧都吃完了,天天粗糧我都要受不了了。”
何芳芳擰著眉,雖說在城裏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吃粗糧居多,可那個時候她們倆經常弄點東西跑黑市。手上是賺了一點錢的,所以能經常的去國營飯店偷偷吃一頓好的。
可自從下了鄉,每天都是大量的勞作,還吃不上好的,嘴巴就特別的饞。
現在好不容易放了一次假,得趕緊弄點好吃的回去。
“行呀,你別急,咱們對這不熟,還是先去糧站或者供銷社看看,實在不行再去想辦法。”
其實許多多嘴巴也饞,雖然她能偷偷吃點好的,可不管什麽時候身邊都有人,也確實不方便偷吃。
而且這個時候大家的鼻子都特別的靈。你吃點什麽好吃的,別人立馬就能察覺到。
所以,即使許多多好東西多的是,也不能經常吃。
“待會寄了信,先去吃飯,吃過了飯先去看看買點細糧。再去廢品站看看,每天這麽走路,我的腿都受不了。咱們去買點零件,組裝個自行車。”
想想每天都要走那麽老遠的路去幹活,許多多覺得自己的腿都走細了。唉,真是越來越嬌氣了。
“會不會太打眼了?大隊裏一共也沒幾輛自行車呢。我爸媽讓我們低調點,要是招了別人的眼,怕是會有麻煩。”
何芳芳不太讚同,雖說每天走那麽多路,還要幹活是挺累,可大家都是這樣,她不敢搞特殊。
許多多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已經太多年沒受過苦的她,真的不想為難自己,也真的是飄了。
“沒事,咱們都是在廢品裏淘出來的,樣子看著都舊。
再說了,到時候隊裏知道咱們有組裝自行車的本事,捧著還來不及呢。”
等到下午上工,幾人在路上就商量起做飯的事。
不可能每天都是這樣毫無章法的亂來一通。
最後商議好,大家合在一起吃。
由會做飯的何芳芳跟許多多一組,顏寧和顏峰一組,馮麗和金淼淼一組,三組輪流做飯。
剩餘的三位男知青就負責每天的打水。
口糧就每個人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吃的口糧拿出來,由做飯的人給做出來。
吃飯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都感覺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心裏舒服了點。
到了地裏,看著一望無際的田野,心裏又是一陣哀嚎。
知青們在地裏除草,整整幹了一個星期。
大隊長覺得他們適應了,就安排他們去割草。
這草要是存儲不夠,隊裏的牲口冬天就喂不好。
這年頭,什麽都靠人工,一頭牛頂的上好幾個壯勞力呢,這是一定要養好的。
還有隊裏養的豬,不說家家戶戶就靠著這些豬挺過年年的農忙,一年的油也指望這些豬。
最主要的,大隊上還有任務豬要交呢,這是國家交給他們的任務,說什麽都要完成的。
所以說,每年草被長起來以後,隊員們不僅要割下足夠牲口當天的口糧,還要把冬天它們吃用的也準備好。
這些活也是很重要的,做不好,說不定一整垛的幹草都能爛掉。
這一忙就是一個月,許多多都沒有時間給家裏回封信。
早在半個月前,家裏給她寄的信就到了。
信是弟弟許紅星寫的,整整一張都是他對自己的思念之情。然後才寫了家裏的事情。
從這就能看出來,這小子情商不低。
就在自己出發之後,家裏就在準備著給許紅梅置辦下鄉的東西。
但是許紅梅貪心不足,總說爸媽偏心,給許多多置辦的東西比自己多。
而且她要去的西南,一年四季都要幹活,又累又窮,爸媽應該多貼補她才對。
柳芳蘭差點讓她氣病了,無論她怎麽解釋,一個在大北方,到了冬天能凍死個人,自然需要準備厚實些的棉襖棉被。
一個在四季如春的地方,棉襖棉被太厚了反而用不上。
兩地情況不同,那要帶的東西自然也不一樣。
可是許紅梅還是不依不饒,一定要爸媽多貼補她一些才罷休。
最後爸媽體恤她體弱,還是給她淘換了不少好東西。
這就導致家裏存款急劇下降,最近都吃不上好的了,天天都是粗糧粥。
這事許多多是不信的。家裏的存款她心裏有數,還是很豐厚的。
爸媽這麽做應該是做給許紅梅看的,因為他們填不飽許紅梅的胃口,不可能為了許紅梅一個,就把家底都填進去。
這些事,許多多不管也管不著,給家裏回的信也是簡單說說自己下鄉後的日常,順便關心一下父母的身體,大哥的工作還有小弟的學習。
就這些也寫了不少,厚厚的一信封。
幹了一個多月的活,大隊長終於良心發現,給大夥輪流放了兩天假。
也是經過他的測算,存儲草料的速度能達標,才會放假。
知青們也終於可以歇一歇,還能去縣城吃頓好的,犒勞犒勞自己。
這天一大早,許多多的生物鍾到了,喊醒了何芳芳,她們要趕早坐牛車馬車去縣城,早飯也在那裏吃。
她倆起了,其他人也被驚醒,也都起了,大夥都是要去縣城吃頓好的補補。
他們知青院就在村口,隊裏的牛車就在村口等著,倒是方便了他們,不會坐不上隊裏的車。
為了空出座位,多坐幾個人,大夥把背簍都摞在一塊,高高的,還能給兩個人遮遮陽。
七點一到,兩輛牛車一輛馬車,就拉滿了人出發了。
還有好些人坐不上,隻能走著去。
看的許多多不禁咋舌,南溝大隊確實富裕,一休息,就這麽多人去縣城買東西。
等到了縣城,幾人就打算分開了,大家都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有的去郵局寄信,有的去供銷社,有的去國營飯店…
大家目的不同,也就不一起行動了。
何芳芳拉著許多多,兩個人跑的飛快,跟同樣要去寄信的其他知青拉開了距離。
“多多,咱們去買點細糧吧?跟大隊買的細糧都吃完了,天天粗糧我都要受不了了。”
何芳芳擰著眉,雖說在城裏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吃粗糧居多,可那個時候她們倆經常弄點東西跑黑市。手上是賺了一點錢的,所以能經常的去國營飯店偷偷吃一頓好的。
可自從下了鄉,每天都是大量的勞作,還吃不上好的,嘴巴就特別的饞。
現在好不容易放了一次假,得趕緊弄點好吃的回去。
“行呀,你別急,咱們對這不熟,還是先去糧站或者供銷社看看,實在不行再去想辦法。”
其實許多多嘴巴也饞,雖然她能偷偷吃點好的,可不管什麽時候身邊都有人,也確實不方便偷吃。
而且這個時候大家的鼻子都特別的靈。你吃點什麽好吃的,別人立馬就能察覺到。
所以,即使許多多好東西多的是,也不能經常吃。
“待會寄了信,先去吃飯,吃過了飯先去看看買點細糧。再去廢品站看看,每天這麽走路,我的腿都受不了。咱們去買點零件,組裝個自行車。”
想想每天都要走那麽老遠的路去幹活,許多多覺得自己的腿都走細了。唉,真是越來越嬌氣了。
“會不會太打眼了?大隊裏一共也沒幾輛自行車呢。我爸媽讓我們低調點,要是招了別人的眼,怕是會有麻煩。”
何芳芳不太讚同,雖說每天走那麽多路,還要幹活是挺累,可大家都是這樣,她不敢搞特殊。
許多多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是已經太多年沒受過苦的她,真的不想為難自己,也真的是飄了。
“沒事,咱們都是在廢品裏淘出來的,樣子看著都舊。
再說了,到時候隊裏知道咱們有組裝自行車的本事,捧著還來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