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初冬時節,彤雲密布,朔風漸起,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遠望雪山,瓊枝玉樹,千山不見鳥跡,數裏沒有人煙。不時有陣陣冷風出來,刮得臉上如同沙粒一般,隱隱作痛。
可夏啟此行正是要請伯益出山,若是這樣半途而廢,連伯益的麵都沒見到就回去,豈不是授人話柄?
夏啟緊了緊自己身上的虎皮襖,不覺想起當年雷首山雪地追蹤商均求師的往事。
“雷首山的雪可大的緊!”夏啟望著滿山遍野的雪喃喃自語道。
雪借風勢,風助雪威,漫天皆白,卷下一張雪席,將箕山裝點得恍若玉山。遠望箕山,周圍山脊如同裹著一層銀線,渾然是一處玉簸箕。
而此刻夏啟和兩個隨從正在這風吼雪怒的“玉簸箕”裏尋路。這箕山本就地勢險峻,樹大林密,加之風雪攔路,更是難以辨別方向。箕山本地的樵夫和獵戶也是偶爾能在山路看到伯益的身影,可至於他究竟隱居在這箕山何處,又是眾口不一,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
“夏後,今日……今日風雪太……太大,不如……不如我們改日再來……”一個隨從凍得哆哆嗦嗦道。
“是呀,夏後,如今風雪攔路,我們實在是難辨方向。更何況那伯益行蹤不定,我們……”
夏啟揮手製止住他們二人,沉聲道:“你們兩個打過獵麽?”
“打……打獵?”兩個隨從都有些驚訝。
“你們難道不知道好獵戶從不在晴天打獵麽?”
“這……這小人真不知道……”兩個隨從麵麵相覷,不知夏啟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夏啟緊了緊自己的虎裘,沉聲道:“你們兩個有膽量就跟著我繼續走,要是害怕這風雪,現在趁早走我也絕不勉強!”
兩個隨從頓時脊背發冷,額頭直冒冷汗,忙跪地叩首道:“小人護衛夏後,豈敢畏懼。我二人願隨夏後,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二人說得慷慨激昂,也不覺得風雪逼人。
夏啟扶了扶虎皮帽子,擺手道:“起來吧!”
“是是……”兩個隨從這才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始終不敢抬頭迎上夏啟那銳利如刀的目光。
平日他們從未跟隨夏啟外出,但都素聞夏啟在戰場上橫戈縱馬、殺伐決斷的氣勢。直到今日,他們從感受到人們所言非虛。
這才是能逼伯益退位、大敗剽悍驍勇的有扈氏軍隊,統一夏後十二氏族的夏後姒啟!
三人在大雪掩埋的山路上緩步前行,不時還要用手攀住枯樹枝和路邊突出的岩石,真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此艱難走了五六裏路,那雪才漸漸小了,風也漸漸平息了怒吼。
這時,忽聽不遠處傳來一陣嘯聲,如猿啼鶴唳,聲音淒清卻不傷悲,雖無穿雲裂石,卻韻味悠長,如縷不絕。
一個隨從大喜道,“有人!夏後,我們……”
夏啟揮手止住他,指向遠處道:“你們聽……”
二人順著夏啟手指的方向,隻聽那嘯聲漸低,似乎停歇。須臾響起一個男子的歌聲,歌曰:
雲遊山嶽兮巡南荒,葬於零陵兮淚瀟湘。
魂歸何處兮望梧桐,獨悵然兮野茫茫。
“魂歸何處兮望梧桐,獨悵然兮野茫茫!”那男子唱到此處,終究是情難自已,哽咽泣涕。
“伯益君果然有雅致,隱居箕山,猶不忘廟堂。”夏啟緩步上前,聲音遠遠送了出去。
那身穿粗布舊襖的男子正站在一處清溪之前,聞言轉身,正是躬耕箕山、不見外人的伯益。
“啟,是你?”伯益有些驚訝道,“你來這箕山做什麽?”
夏啟繼續踱著步子,拱手道:“姒啟不才,來請先生出山!”
“出山?”伯益收斂起哭泣的神色,目光冷冷道,“我這德不配位的人做不得夏後,還做不得一個隱居荒山的野人麽?”
夏啟依舊躬身,道:“先生不必動怒,姒啟是誠心來請先生出山。若先生想當夏後,我姒啟即刻退位便是!”
“誠心?我伯益當日治國難道不是誠心?可結果呢?夏後氏十二部族如今全都聽命於你夏啟,我伯益不過是一個頹然若喪家之犬的失敗者罷了。天下是你夏家的天下,何必再讓我這樣一個外人摻和?”伯益依舊是怨氣難消。
“姒啟有一事不明,還要請教先生。”夏啟依舊是躬身行禮道。
“有事便說,讓夏後來請教,在下可不敢當。”伯益勉強拱手還禮道。
“姒啟鬥膽請教先生,剛才先生所詠之詞,可是為舜帝所作?”
“不錯。”
“那先生便是徒有其表、沽名釣譽、名不副實的小人!”
“啟,你……你胡說!”伯益氣得胡子都在顫抖。
夏啟的兩個隨從也是驚得目瞪口呆,他們不明白夏後為何要對伯益君如此說話。
夏啟站直身子,沉聲道:“世人皆言伯益君剛直不阿,仁義待人。心懷家國之念,德澤四海之民。今日觀之,不過是沽名釣譽、洗耳巢居的鄙陋之人!”
伯益目射寒光,喝道:“姒啟,我已將夏後之位禪讓於你,你何必苦苦相逼?我伯益就是深居山林、簡衣疏食,也不願仰人鼻息、聞人惡言!”
夏啟道:“姒啟不知為何一個吟唱舜帝的君子,為何言行不一、獨善其身?伯益,我問你,舜帝可曾讓賢才隱居山林、敝帚自珍?你若真是德澤四方,為何不理政興國?你若真是心懷百姓,為何棄天下百姓於不顧?就是為了自己那一絲尊嚴和麵子,就要自怨自艾、終老山林麽?”
溪水潺潺,從冰麵下艱澀流過,樹上簌簌落下幾點雪花,正落在伯益的肩頭。
“這……這……”伯益一時有些語塞。
夏啟趁機走到伯益身前,將伯益肩頭的落雪撣落,還給伯益正了正衣領。
還沒等伯益緩過神來,夏啟已單膝跪地,將腰間的青銅帝君劍抽出,雙手捧著,遞向伯益,道:“先生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伯益望著雪地裏下跪的夏啟和泛著溫潤光澤的青銅帝君劍,默然半晌,道:“啟,我伯益願為卿士,佐你治夏。這青銅帝君劍,你還是收起來吧。”
夏啟見伯益語氣堅定,便收起帝君劍,站起身來,拱手道:“先生明徹事理,心懷華夏,姒啟自愧不如。為華夏百姓,先生請受啟三拜!”
伯益背身推辭,不願受禮。
可夏啟仍是恭恭敬敬躬身長拜三次,神情肅穆。
伯益緩緩轉過身來,將頭上的隱士象征的鹿冠摘下,隻見灰白的銀絲如瀑布般垂落下來,更襯得他神色憔悴,雪鬢風霜!
正是鬢已星星也,皓然色如霜!不知多少淒涼愁絕意,翻此青絲成白雪!
“這……先生,你……”夏啟不禁驚愕得說不出話來。
伯益淒然一笑,道:“當日我離開陽城前,憂愁煩惱,夜不能寐。心中感念,愧對先父,不想一夜之間,鬢發成霜。我也不願他人知曉,便戴上鹿冠,隱居這箕山之中。若非今日你屈尊來訪,這世上無幾人知此事。”
夏啟上前緊握著伯益的手,說道:“先生,這都是姒啟的過錯。讓先生受屈憔悴至此!”
伯益神色漸漸恢複平靜,道:“方才聽你所言,我心已釋然。不錯,你斥責我的話句句是實。我伯益豈能棄華夏百姓於不顧,藏身深山老林了此殘生?餘燼之火,猶有溫熱;遲暮之人,尚有餘勇。我伯益要同你回夏都,盡我所能,燃這最後一把火!”
夏啟道:“如此,有勞先生!”
次日,伯益帶著妻兒跟隨夏啟回到夏都安邑。伯益的兩個兒子大廉和若木也被夏啟授予官職,委以重任,成為伯益理政的左膀右臂。伯益更是懇請夏啟頒布“納賢令”,召集華夏各部落聯盟的文武賢才。不過兩年光景,夏都安邑政通人和,百業複興,農耕、製陶、采玉、製漆、畜牧、桑織、冶銅都是欣欣向榮,頗有當年舜都蒲阪的盛況。
可夏啟此行正是要請伯益出山,若是這樣半途而廢,連伯益的麵都沒見到就回去,豈不是授人話柄?
夏啟緊了緊自己身上的虎皮襖,不覺想起當年雷首山雪地追蹤商均求師的往事。
“雷首山的雪可大的緊!”夏啟望著滿山遍野的雪喃喃自語道。
雪借風勢,風助雪威,漫天皆白,卷下一張雪席,將箕山裝點得恍若玉山。遠望箕山,周圍山脊如同裹著一層銀線,渾然是一處玉簸箕。
而此刻夏啟和兩個隨從正在這風吼雪怒的“玉簸箕”裏尋路。這箕山本就地勢險峻,樹大林密,加之風雪攔路,更是難以辨別方向。箕山本地的樵夫和獵戶也是偶爾能在山路看到伯益的身影,可至於他究竟隱居在這箕山何處,又是眾口不一,沒有一個人能說得清。
“夏後,今日……今日風雪太……太大,不如……不如我們改日再來……”一個隨從凍得哆哆嗦嗦道。
“是呀,夏後,如今風雪攔路,我們實在是難辨方向。更何況那伯益行蹤不定,我們……”
夏啟揮手製止住他們二人,沉聲道:“你們兩個打過獵麽?”
“打……打獵?”兩個隨從都有些驚訝。
“你們難道不知道好獵戶從不在晴天打獵麽?”
“這……這小人真不知道……”兩個隨從麵麵相覷,不知夏啟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夏啟緊了緊自己的虎裘,沉聲道:“你們兩個有膽量就跟著我繼續走,要是害怕這風雪,現在趁早走我也絕不勉強!”
兩個隨從頓時脊背發冷,額頭直冒冷汗,忙跪地叩首道:“小人護衛夏後,豈敢畏懼。我二人願隨夏後,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二人說得慷慨激昂,也不覺得風雪逼人。
夏啟扶了扶虎皮帽子,擺手道:“起來吧!”
“是是……”兩個隨從這才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始終不敢抬頭迎上夏啟那銳利如刀的目光。
平日他們從未跟隨夏啟外出,但都素聞夏啟在戰場上橫戈縱馬、殺伐決斷的氣勢。直到今日,他們從感受到人們所言非虛。
這才是能逼伯益退位、大敗剽悍驍勇的有扈氏軍隊,統一夏後十二氏族的夏後姒啟!
三人在大雪掩埋的山路上緩步前行,不時還要用手攀住枯樹枝和路邊突出的岩石,真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此艱難走了五六裏路,那雪才漸漸小了,風也漸漸平息了怒吼。
這時,忽聽不遠處傳來一陣嘯聲,如猿啼鶴唳,聲音淒清卻不傷悲,雖無穿雲裂石,卻韻味悠長,如縷不絕。
一個隨從大喜道,“有人!夏後,我們……”
夏啟揮手止住他,指向遠處道:“你們聽……”
二人順著夏啟手指的方向,隻聽那嘯聲漸低,似乎停歇。須臾響起一個男子的歌聲,歌曰:
雲遊山嶽兮巡南荒,葬於零陵兮淚瀟湘。
魂歸何處兮望梧桐,獨悵然兮野茫茫。
“魂歸何處兮望梧桐,獨悵然兮野茫茫!”那男子唱到此處,終究是情難自已,哽咽泣涕。
“伯益君果然有雅致,隱居箕山,猶不忘廟堂。”夏啟緩步上前,聲音遠遠送了出去。
那身穿粗布舊襖的男子正站在一處清溪之前,聞言轉身,正是躬耕箕山、不見外人的伯益。
“啟,是你?”伯益有些驚訝道,“你來這箕山做什麽?”
夏啟繼續踱著步子,拱手道:“姒啟不才,來請先生出山!”
“出山?”伯益收斂起哭泣的神色,目光冷冷道,“我這德不配位的人做不得夏後,還做不得一個隱居荒山的野人麽?”
夏啟依舊躬身,道:“先生不必動怒,姒啟是誠心來請先生出山。若先生想當夏後,我姒啟即刻退位便是!”
“誠心?我伯益當日治國難道不是誠心?可結果呢?夏後氏十二部族如今全都聽命於你夏啟,我伯益不過是一個頹然若喪家之犬的失敗者罷了。天下是你夏家的天下,何必再讓我這樣一個外人摻和?”伯益依舊是怨氣難消。
“姒啟有一事不明,還要請教先生。”夏啟依舊是躬身行禮道。
“有事便說,讓夏後來請教,在下可不敢當。”伯益勉強拱手還禮道。
“姒啟鬥膽請教先生,剛才先生所詠之詞,可是為舜帝所作?”
“不錯。”
“那先生便是徒有其表、沽名釣譽、名不副實的小人!”
“啟,你……你胡說!”伯益氣得胡子都在顫抖。
夏啟的兩個隨從也是驚得目瞪口呆,他們不明白夏後為何要對伯益君如此說話。
夏啟站直身子,沉聲道:“世人皆言伯益君剛直不阿,仁義待人。心懷家國之念,德澤四海之民。今日觀之,不過是沽名釣譽、洗耳巢居的鄙陋之人!”
伯益目射寒光,喝道:“姒啟,我已將夏後之位禪讓於你,你何必苦苦相逼?我伯益就是深居山林、簡衣疏食,也不願仰人鼻息、聞人惡言!”
夏啟道:“姒啟不知為何一個吟唱舜帝的君子,為何言行不一、獨善其身?伯益,我問你,舜帝可曾讓賢才隱居山林、敝帚自珍?你若真是德澤四方,為何不理政興國?你若真是心懷百姓,為何棄天下百姓於不顧?就是為了自己那一絲尊嚴和麵子,就要自怨自艾、終老山林麽?”
溪水潺潺,從冰麵下艱澀流過,樹上簌簌落下幾點雪花,正落在伯益的肩頭。
“這……這……”伯益一時有些語塞。
夏啟趁機走到伯益身前,將伯益肩頭的落雪撣落,還給伯益正了正衣領。
還沒等伯益緩過神來,夏啟已單膝跪地,將腰間的青銅帝君劍抽出,雙手捧著,遞向伯益,道:“先生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伯益望著雪地裏下跪的夏啟和泛著溫潤光澤的青銅帝君劍,默然半晌,道:“啟,我伯益願為卿士,佐你治夏。這青銅帝君劍,你還是收起來吧。”
夏啟見伯益語氣堅定,便收起帝君劍,站起身來,拱手道:“先生明徹事理,心懷華夏,姒啟自愧不如。為華夏百姓,先生請受啟三拜!”
伯益背身推辭,不願受禮。
可夏啟仍是恭恭敬敬躬身長拜三次,神情肅穆。
伯益緩緩轉過身來,將頭上的隱士象征的鹿冠摘下,隻見灰白的銀絲如瀑布般垂落下來,更襯得他神色憔悴,雪鬢風霜!
正是鬢已星星也,皓然色如霜!不知多少淒涼愁絕意,翻此青絲成白雪!
“這……先生,你……”夏啟不禁驚愕得說不出話來。
伯益淒然一笑,道:“當日我離開陽城前,憂愁煩惱,夜不能寐。心中感念,愧對先父,不想一夜之間,鬢發成霜。我也不願他人知曉,便戴上鹿冠,隱居這箕山之中。若非今日你屈尊來訪,這世上無幾人知此事。”
夏啟上前緊握著伯益的手,說道:“先生,這都是姒啟的過錯。讓先生受屈憔悴至此!”
伯益神色漸漸恢複平靜,道:“方才聽你所言,我心已釋然。不錯,你斥責我的話句句是實。我伯益豈能棄華夏百姓於不顧,藏身深山老林了此殘生?餘燼之火,猶有溫熱;遲暮之人,尚有餘勇。我伯益要同你回夏都,盡我所能,燃這最後一把火!”
夏啟道:“如此,有勞先生!”
次日,伯益帶著妻兒跟隨夏啟回到夏都安邑。伯益的兩個兒子大廉和若木也被夏啟授予官職,委以重任,成為伯益理政的左膀右臂。伯益更是懇請夏啟頒布“納賢令”,召集華夏各部落聯盟的文武賢才。不過兩年光景,夏都安邑政通人和,百業複興,農耕、製陶、采玉、製漆、畜牧、桑織、冶銅都是欣欣向榮,頗有當年舜都蒲阪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