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夫差使越
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 作者:楓溪居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叔姬寺籲很羨慕自己妹妹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也欣賞她敢於和自家老頭子闔閭叫板的勇氣,這天底下似乎沒有滕玉不敢幹的事。尤其是她有勇氣拔劍自刎,拜大將軍孫武為師,入軍營接受與男子一樣殘酷的訓練與考驗,她自問自己是萬萬做不到的。
姊妹兩個攜手行走在北風呼嘯的荒蕪原野,四下空曠無人,就連她們剛剛點著插在祭鼎中的香都給吹滅了,白花花的紙錢被風刮得紛紛揚揚朝遠處飛去。
“阿妹,吾兩個就此下山焉,蔡國的馬車、兵車尚在山下等候吾歸去也。”叔姬寺籲抬頭望了望天空,和煦的陽光卻絲毫照不進她悲涼的內心,她無奈地歎息道。
“啊~好。吾等就此下去也,阿姊勿要擔心,便讓蔡國之蝦兵蟹將多等片刻又何妨乎?吾便不信伊等還敢為難汝,不管如何,汝終究乃蔡國之國夫人也。”滕玉杏眼圓瞪,俏臉含煞地說道。
叔姬寺籲麵帶苦笑地說道:“阿妹有所不知,為姐名為國夫人,實乃身陷囹圄之“欽犯”,莫說吾如今已年屆三旬,早比不得昭侯身邊那些個豆蔻年華、及笄之年新鮮妙齡女子,況其向來醉心於權謀,故而如今為姐隻能自生自滅。
“ 此皆賴父王昔日所作之''好事''也。阿姊,莫不如汝便勿要回都蔡矣,此等''國夫人''不當也罷,讓彼昭侯見鬼去。吾看何人敢攔阻汝,妹妹率軍殺之而後快也。”滕玉殺氣騰騰地說道。
她看著這個可憐的便宜姐姐,心中不由得一陣心疼、憐惜,同時抱怨起闔閭來。如今她才真正理解姒瑾為什麽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連夜逃出姑蘇了,比起叔姬寺籲來她還是一個敢於抗爭命運、敢愛敢恨的勇敢女性,就這一點她就不得不佩服她。
不知不覺,姊妹兩個已然來到了小山丘下,這也就意味著姐妹兩個已經到了真正分別的時候,如今一別,下次再相見又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馬月了。
叔姬寺籲強忍住眼眶中即將掉落的淚珠,艱難地抬手輕輕撫摸了一下滕玉柔軟的秀發,傷感地說道:“傻丫頭,千萬勿要胡鬧,吳蔡兩國聯盟乃國家大事,且勿因一時衝動而因小失大,為姐此生也便如此矣,便期盼汝將來可覓得如意郎君,與之攜手相伴一生。好了,吾去也,祈望吾姊妹兩個尚有很快相逢之日。”
滕玉的手都已經按到了磐郢劍劍柄之上,看著一裏開外的蔡國駟馬高車、百乘兵車及數百步卒殺氣騰騰,然而當聽到自家姐姐如此說,她知道她心意已決,也就不強人所難了。看著叔姬寺籲緩緩走向那群蔡國兵馬的時候,滕玉的心情變得異常沉重。
那支蔡軍將叔姬寺籲弄上駟馬高車後下,便浩浩蕩蕩地朝著西北方向疾馳而去,隻留下滾滾黃土在空中飄蕩,甚至連轟鳴的車輪聲都絲毫不聞。
“哎,沒想到古代也是這德行。姐,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從都蔡這座牢籠中拯救出來。”滕玉低聲呢喃道。
在後世現代世界中,姬墩山南簏還該有有一座姬光嬋寺, 此寺得名自姬光太子墓,它原本是始建於明代的姬光太子廟,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毀於兵禍,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又經擴建。據傳說此廟頗為靈驗,因此直到21世紀香火一直不錯。……
十二月中,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為寒冷的時候,三九嚴寒可不是吹的,嚴寒如同一把銳利的刀子侵襲著姑蘇城的每個角落,割開空氣中彌漫的寧靜。雖沒有下雪,然人們呼出的氣息迅速在空氣中凝結,形成一道道白色的煙霧。
夫差身著黑色貂裘大衣,帶著闔閭親書的宣戰書乘坐駟馬高車自姑蘇出發,隨行僅有區區幾名大頭兵。這樣冷的天氣趕路著實不易,士卒沒有貴族那樣的待遇,他們隻著冰冷的皮甲,淩冽地寒風透過皮夾切割在他們的皮膚上,一個個凍得如了“打擺子”一般亂顫,他們不停地往凍得通紅地雙手哈氣,以求得到丁點的溫暖,雙手不停地變換著手持武器。
路邊濕滑且結冰,以至於馬和人不時地打滑,根本沒法走快了。姑蘇至會稽原本也就隻有不到200公裏,按照平素馬車的行程4個時辰便可到達,如今卻硬是花了6個時辰才到。
不光夫差自己,就連幾個士卒都暗地裏破口大罵闔閭禽獸不如,找個什麽時間不好,非得挑這麽個鬼天氣讓他們出來“喝西北風”。
在石門關的驛站熬了一晚,次日接著趕路,終於在晌午時分趕到了會稽城的南城門,遠遠望去路上行人來來往往的還是有不少。看著應該都是些為生計而奔波的買賣人,他們身上所著的厚厚粗麻布衣足以說明了這一點。
城牆上,守城的越軍守城士卒遠遠便看到了幾十米開外,手持“吳”字鳥篆旌旗的夫差等人,這些人皆為吳軍士卒裝扮,大家都是老對手了,是以對彼此都熟得不能再熟了。頓時,城牆上的越軍士卒盡皆如臨大敵,紛紛舉起了手中的戈、矛、劍、戟、盾牌等武器。
“快看,不遠處有小股吳軍出沒,速速去稟報於將軍也。”一名越軍守城士卒立即扯開嗓門大喊道。另外一名傳令兵則迅速拿起棒槌,“咚咚咚”地拚命揮動手臂把這麵軍鼓敲得“隆隆”震天響。
夫差將頭探出馬車一看,大事不妙,便立即扯開嗓子朝城牆上喊去:“諸位越軍將士休要慌張,在下乃吳國四公子夫差,今奉吾王闔閭之命來此向貴國下達戰書,事關重大,勞煩開門讓吾進城麵見貴國大王允常,吾欲親自將此戰書送至其手上也。”
按照周朝以來的規矩,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也是不成文的一條規定。不過這也得分對待什麽人,至少吳國這樣專門喜歡趁人家別國國喪期間發兵攻打它國的國家,它是不配享有這種待遇的。因此,聽夫差如此一說,城牆上守衛的越國士兵皆臉色難看,對夫差一行人同仇敵愾、嗤之以鼻,然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一旦刀兵相向後,那這事的性質可就完全不同了。
“既如此,汝等權且在此稍待片刻,待吾稟告大王後自會見分曉。”城牆一名手持寶劍,全副武裝的武將朝他們喝道。
夫差一看也沒辦法,隻好下得馬車對著城牆上躬身一禮道:“勞煩矣!”
姊妹兩個攜手行走在北風呼嘯的荒蕪原野,四下空曠無人,就連她們剛剛點著插在祭鼎中的香都給吹滅了,白花花的紙錢被風刮得紛紛揚揚朝遠處飛去。
“阿妹,吾兩個就此下山焉,蔡國的馬車、兵車尚在山下等候吾歸去也。”叔姬寺籲抬頭望了望天空,和煦的陽光卻絲毫照不進她悲涼的內心,她無奈地歎息道。
“啊~好。吾等就此下去也,阿姊勿要擔心,便讓蔡國之蝦兵蟹將多等片刻又何妨乎?吾便不信伊等還敢為難汝,不管如何,汝終究乃蔡國之國夫人也。”滕玉杏眼圓瞪,俏臉含煞地說道。
叔姬寺籲麵帶苦笑地說道:“阿妹有所不知,為姐名為國夫人,實乃身陷囹圄之“欽犯”,莫說吾如今已年屆三旬,早比不得昭侯身邊那些個豆蔻年華、及笄之年新鮮妙齡女子,況其向來醉心於權謀,故而如今為姐隻能自生自滅。
“ 此皆賴父王昔日所作之''好事''也。阿姊,莫不如汝便勿要回都蔡矣,此等''國夫人''不當也罷,讓彼昭侯見鬼去。吾看何人敢攔阻汝,妹妹率軍殺之而後快也。”滕玉殺氣騰騰地說道。
她看著這個可憐的便宜姐姐,心中不由得一陣心疼、憐惜,同時抱怨起闔閭來。如今她才真正理解姒瑾為什麽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連夜逃出姑蘇了,比起叔姬寺籲來她還是一個敢於抗爭命運、敢愛敢恨的勇敢女性,就這一點她就不得不佩服她。
不知不覺,姊妹兩個已然來到了小山丘下,這也就意味著姐妹兩個已經到了真正分別的時候,如今一別,下次再相見又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馬月了。
叔姬寺籲強忍住眼眶中即將掉落的淚珠,艱難地抬手輕輕撫摸了一下滕玉柔軟的秀發,傷感地說道:“傻丫頭,千萬勿要胡鬧,吳蔡兩國聯盟乃國家大事,且勿因一時衝動而因小失大,為姐此生也便如此矣,便期盼汝將來可覓得如意郎君,與之攜手相伴一生。好了,吾去也,祈望吾姊妹兩個尚有很快相逢之日。”
滕玉的手都已經按到了磐郢劍劍柄之上,看著一裏開外的蔡國駟馬高車、百乘兵車及數百步卒殺氣騰騰,然而當聽到自家姐姐如此說,她知道她心意已決,也就不強人所難了。看著叔姬寺籲緩緩走向那群蔡國兵馬的時候,滕玉的心情變得異常沉重。
那支蔡軍將叔姬寺籲弄上駟馬高車後下,便浩浩蕩蕩地朝著西北方向疾馳而去,隻留下滾滾黃土在空中飄蕩,甚至連轟鳴的車輪聲都絲毫不聞。
“哎,沒想到古代也是這德行。姐,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把你從都蔡這座牢籠中拯救出來。”滕玉低聲呢喃道。
在後世現代世界中,姬墩山南簏還該有有一座姬光嬋寺, 此寺得名自姬光太子墓,它原本是始建於明代的姬光太子廟,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毀於兵禍,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又經擴建。據傳說此廟頗為靈驗,因此直到21世紀香火一直不錯。……
十二月中,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為寒冷的時候,三九嚴寒可不是吹的,嚴寒如同一把銳利的刀子侵襲著姑蘇城的每個角落,割開空氣中彌漫的寧靜。雖沒有下雪,然人們呼出的氣息迅速在空氣中凝結,形成一道道白色的煙霧。
夫差身著黑色貂裘大衣,帶著闔閭親書的宣戰書乘坐駟馬高車自姑蘇出發,隨行僅有區區幾名大頭兵。這樣冷的天氣趕路著實不易,士卒沒有貴族那樣的待遇,他們隻著冰冷的皮甲,淩冽地寒風透過皮夾切割在他們的皮膚上,一個個凍得如了“打擺子”一般亂顫,他們不停地往凍得通紅地雙手哈氣,以求得到丁點的溫暖,雙手不停地變換著手持武器。
路邊濕滑且結冰,以至於馬和人不時地打滑,根本沒法走快了。姑蘇至會稽原本也就隻有不到200公裏,按照平素馬車的行程4個時辰便可到達,如今卻硬是花了6個時辰才到。
不光夫差自己,就連幾個士卒都暗地裏破口大罵闔閭禽獸不如,找個什麽時間不好,非得挑這麽個鬼天氣讓他們出來“喝西北風”。
在石門關的驛站熬了一晚,次日接著趕路,終於在晌午時分趕到了會稽城的南城門,遠遠望去路上行人來來往往的還是有不少。看著應該都是些為生計而奔波的買賣人,他們身上所著的厚厚粗麻布衣足以說明了這一點。
城牆上,守城的越軍守城士卒遠遠便看到了幾十米開外,手持“吳”字鳥篆旌旗的夫差等人,這些人皆為吳軍士卒裝扮,大家都是老對手了,是以對彼此都熟得不能再熟了。頓時,城牆上的越軍士卒盡皆如臨大敵,紛紛舉起了手中的戈、矛、劍、戟、盾牌等武器。
“快看,不遠處有小股吳軍出沒,速速去稟報於將軍也。”一名越軍守城士卒立即扯開嗓門大喊道。另外一名傳令兵則迅速拿起棒槌,“咚咚咚”地拚命揮動手臂把這麵軍鼓敲得“隆隆”震天響。
夫差將頭探出馬車一看,大事不妙,便立即扯開嗓子朝城牆上喊去:“諸位越軍將士休要慌張,在下乃吳國四公子夫差,今奉吾王闔閭之命來此向貴國下達戰書,事關重大,勞煩開門讓吾進城麵見貴國大王允常,吾欲親自將此戰書送至其手上也。”
按照周朝以來的規矩,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也是不成文的一條規定。不過這也得分對待什麽人,至少吳國這樣專門喜歡趁人家別國國喪期間發兵攻打它國的國家,它是不配享有這種待遇的。因此,聽夫差如此一說,城牆上守衛的越國士兵皆臉色難看,對夫差一行人同仇敵愾、嗤之以鼻,然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一旦刀兵相向後,那這事的性質可就完全不同了。
“既如此,汝等權且在此稍待片刻,待吾稟告大王後自會見分曉。”城牆一名手持寶劍,全副武裝的武將朝他們喝道。
夫差一看也沒辦法,隻好下得馬車對著城牆上躬身一禮道:“勞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