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鬆茂道檢察官在神戶地檢處的自己辦公室裏,仔細聽山口探長的報告。右手上持著的煙鬥,不知何時,火已熄。
“被害者四周的客人都徹底調查過了,但,答案完全相同——無任何人接近被害者。當然,或許因他們隻熱衷於談情,沒有注意他人之事的餘暇也未可知……”
“但是,連一個人也未注意,就太奇怪了。”近鬆檢察官喃喃自語般說著。
“是的,也許有人未說實話……”
“石塚登好像也在場,他的座位在哪一帶?”
“隔著走道,往後六個座位處。由於全部是情侶,彼此不相注意也是正常,但,既然發生這種事件,還是需要深入追究。”
“那麽,石塚本人怎麽說?”
“他表示不知道緒方來了,當然,自己未離座位一步。和他一起的市川美沙子也同樣說詞。”
“被害者四周沒有可能有問題的其他人物?”
“尚未對每一個人詳細檢討之前,還不能肯定,不過,依目前狀況,應該都和被害者無關聯。”
“最先注意到被害者的樣子怪異之人是誰?”
“隔著走道的鄰座情侶。由於被害者突然開始劇烈嘔吐,他們嚇了一跳。最初,以為是酒醉或什麽的!但,情況有些不對勁,就找來店裏人員。這時,臨近的客人都站起來,亂成一團……”
“沒有人見到被害者服用藥物?”
“沒有。”
“除了問題的杯子外,未能發現毒物?”
“是的……店內使用的水壺全部調查過了,卻未能發現絲毫異常。如果有異常,被害者不可能隻有一人!隻能認為是有人偷偷將毒物放入被害者使用的杯裏。”
“不錯……隻是,若未發現有人接近被害者……”
“但,檢察官,我不認為這會是自殺。所謂自殺者,幾乎全部選擇避開人群的場所,有的雖是從大樓頂樓跳下,但是……反正不可能在客滿的咖啡店裏,更何況,截至目前為止的調查,並無迫使他必須自殺的理由,雖說情場失意,手邊相當拮據,不過最近好像又寬鬆些,開始陸續還債了。”
近鬆檢察官默默頷首。
山口探長接著說:“當然,他是竹岡義則命案的關係人之一,說不定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法殺害竹岡……不過,即使如此,在現階段裏,卻很難認定他會自殺。由該命案當時的狀況判斷,我們不得不承認與他無關,所以他並未走投無路……但,在咖啡店喝咖啡時突然畏罪自殺,這種事可能嗎?”
“確實不像是自殺。”近鬆檢察官淡淡說。
“先不管凶手以何種方法將毒物摻入他杯中,對於此次事件。我是這樣解釋:我們將竹岡義則命案稱為第一事件,當時,緒方可能目擊真凶,隻是企圖敲詐對方或有其他目的,才未告訴警方……”
“因為,凶手不得不殺死緒方滅口?”
“是的。當然,這隻是一項假設……”
“這倒是可能性很高,但,若如此,緒方對於對方應該抱持相當戒心才對,不可能輕易中圈套被毒斃。”
“這點,或許是因在眾人環視之下殺人反而有效也未可知,緒方沒料到對方敢在這種地方下手,所以疏於防範。不過,無論如何,凶手一定采取頗為巧妙、有些幾近魔術的手段……”
“那麽,命案發生後至你們到達之前,店方如何處置?”
“實在很不完全。最初獲知命案時,負責人沒想到會是殺人事件,隻以為是急病發作,所以吩咐女服務生打電話給119叫救護車。”
“四周的客人亂成一團,店內呈現混亂狀態?”
“不錯。由於有位女客人歇斯底裏的大叫‘殺人了’,結果一至三樓的客人都衝往二樓……一位服務生未和負責人商量,自行打電話至110報案。這段時間內,未付帳就離去的客人也不在少數……”
“凶手很可能在這些人之中了?”
“很遺憾……不過,被害者四周座位的客人似乎都未離去。其實,在那種狀態下,即使想離開也無法脫身了。”
近鬆檢察官像忽然想起似的將煙鬥重新燃著。“對了,被害者在‘伊甸園’二樓究竟等誰呢?總不會去四周皆情侶的那種地方,隻為了喝咖啡吧!”
“我最先考慮到的也是這點。如你所說,去那種地方,所等的應該是女人……他又是十足的花花公子,與他有關係的女人極多,但,我首先想到的人物卻是在第一椿事件時就對你提過的那兩人。”
“江崎京子和吉澤惠子?”
“是的。所以我立刻詢問這兩人,而出乎意料的……”
“兩個人都否定了?”
“不,若是那樣,反而更為可疑,但是,吉澤惠子坦白承認和他約好要碰麵。”
“哦?那麽,她怎麽說?”
“他們約好七點見麵,但,她在途中耽擱了,所以遲到相當久,等來到店門口時,發現停著巡邏車,而且警員阻止她入內。她隻知有人死了,卻沒想到會是緒方誌郎。這一切,總覺得太巧合了些。”
“你是否向阻止她的警員求證過?”
“是的,該警員證實確實是她……本來以為隻要知道被害者約會的對象,應該能有某些收獲,沒料到……”
“兩人約定碰麵純是為了約會,沒有什麽其他的特別意義?”
“關於這點,吉澤惠子的回答也很坦率。她認為竹岡義則死了,緒方誌郎又再度想挽回江崎京子的心,就追問他,但,緒方表示要慢慢談,就指定時間和地點。”
“原來如此……”
“如果緒方變心,也可能成為殺人的動機,但,當時她確實未和緒方在一起。在緒方座位後方的情侶曾交談說,‘那男人等待之人這麽久未來,大概被甩了’,另外,還有許多人證言他很不耐煩的樣子。”
“嗯……”近鬆檢察官蹙眉,沉默不語。
山口探長也輕歎口氣。“凶手不會是忍者或透明人吧?……無論如何,我覺得應從第一椿事件再徹底重新檢討。”
“被害者四周的客人都徹底調查過了,但,答案完全相同——無任何人接近被害者。當然,或許因他們隻熱衷於談情,沒有注意他人之事的餘暇也未可知……”
“但是,連一個人也未注意,就太奇怪了。”近鬆檢察官喃喃自語般說著。
“是的,也許有人未說實話……”
“石塚登好像也在場,他的座位在哪一帶?”
“隔著走道,往後六個座位處。由於全部是情侶,彼此不相注意也是正常,但,既然發生這種事件,還是需要深入追究。”
“那麽,石塚本人怎麽說?”
“他表示不知道緒方來了,當然,自己未離座位一步。和他一起的市川美沙子也同樣說詞。”
“被害者四周沒有可能有問題的其他人物?”
“尚未對每一個人詳細檢討之前,還不能肯定,不過,依目前狀況,應該都和被害者無關聯。”
“最先注意到被害者的樣子怪異之人是誰?”
“隔著走道的鄰座情侶。由於被害者突然開始劇烈嘔吐,他們嚇了一跳。最初,以為是酒醉或什麽的!但,情況有些不對勁,就找來店裏人員。這時,臨近的客人都站起來,亂成一團……”
“沒有人見到被害者服用藥物?”
“沒有。”
“除了問題的杯子外,未能發現毒物?”
“是的……店內使用的水壺全部調查過了,卻未能發現絲毫異常。如果有異常,被害者不可能隻有一人!隻能認為是有人偷偷將毒物放入被害者使用的杯裏。”
“不錯……隻是,若未發現有人接近被害者……”
“但,檢察官,我不認為這會是自殺。所謂自殺者,幾乎全部選擇避開人群的場所,有的雖是從大樓頂樓跳下,但是……反正不可能在客滿的咖啡店裏,更何況,截至目前為止的調查,並無迫使他必須自殺的理由,雖說情場失意,手邊相當拮據,不過最近好像又寬鬆些,開始陸續還債了。”
近鬆檢察官默默頷首。
山口探長接著說:“當然,他是竹岡義則命案的關係人之一,說不定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法殺害竹岡……不過,即使如此,在現階段裏,卻很難認定他會自殺。由該命案當時的狀況判斷,我們不得不承認與他無關,所以他並未走投無路……但,在咖啡店喝咖啡時突然畏罪自殺,這種事可能嗎?”
“確實不像是自殺。”近鬆檢察官淡淡說。
“先不管凶手以何種方法將毒物摻入他杯中,對於此次事件。我是這樣解釋:我們將竹岡義則命案稱為第一事件,當時,緒方可能目擊真凶,隻是企圖敲詐對方或有其他目的,才未告訴警方……”
“因為,凶手不得不殺死緒方滅口?”
“是的。當然,這隻是一項假設……”
“這倒是可能性很高,但,若如此,緒方對於對方應該抱持相當戒心才對,不可能輕易中圈套被毒斃。”
“這點,或許是因在眾人環視之下殺人反而有效也未可知,緒方沒料到對方敢在這種地方下手,所以疏於防範。不過,無論如何,凶手一定采取頗為巧妙、有些幾近魔術的手段……”
“那麽,命案發生後至你們到達之前,店方如何處置?”
“實在很不完全。最初獲知命案時,負責人沒想到會是殺人事件,隻以為是急病發作,所以吩咐女服務生打電話給119叫救護車。”
“四周的客人亂成一團,店內呈現混亂狀態?”
“不錯。由於有位女客人歇斯底裏的大叫‘殺人了’,結果一至三樓的客人都衝往二樓……一位服務生未和負責人商量,自行打電話至110報案。這段時間內,未付帳就離去的客人也不在少數……”
“凶手很可能在這些人之中了?”
“很遺憾……不過,被害者四周座位的客人似乎都未離去。其實,在那種狀態下,即使想離開也無法脫身了。”
近鬆檢察官像忽然想起似的將煙鬥重新燃著。“對了,被害者在‘伊甸園’二樓究竟等誰呢?總不會去四周皆情侶的那種地方,隻為了喝咖啡吧!”
“我最先考慮到的也是這點。如你所說,去那種地方,所等的應該是女人……他又是十足的花花公子,與他有關係的女人極多,但,我首先想到的人物卻是在第一椿事件時就對你提過的那兩人。”
“江崎京子和吉澤惠子?”
“是的。所以我立刻詢問這兩人,而出乎意料的……”
“兩個人都否定了?”
“不,若是那樣,反而更為可疑,但是,吉澤惠子坦白承認和他約好要碰麵。”
“哦?那麽,她怎麽說?”
“他們約好七點見麵,但,她在途中耽擱了,所以遲到相當久,等來到店門口時,發現停著巡邏車,而且警員阻止她入內。她隻知有人死了,卻沒想到會是緒方誌郎。這一切,總覺得太巧合了些。”
“你是否向阻止她的警員求證過?”
“是的,該警員證實確實是她……本來以為隻要知道被害者約會的對象,應該能有某些收獲,沒料到……”
“兩人約定碰麵純是為了約會,沒有什麽其他的特別意義?”
“關於這點,吉澤惠子的回答也很坦率。她認為竹岡義則死了,緒方誌郎又再度想挽回江崎京子的心,就追問他,但,緒方表示要慢慢談,就指定時間和地點。”
“原來如此……”
“如果緒方變心,也可能成為殺人的動機,但,當時她確實未和緒方在一起。在緒方座位後方的情侶曾交談說,‘那男人等待之人這麽久未來,大概被甩了’,另外,還有許多人證言他很不耐煩的樣子。”
“嗯……”近鬆檢察官蹙眉,沉默不語。
山口探長也輕歎口氣。“凶手不會是忍者或透明人吧?……無論如何,我覺得應從第一椿事件再徹底重新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