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走在最前邊,跟著的是群臣,他帶著所有人進入大殿之中。


    秦王政並未坐上王座,而是在眾臣之間來回踱步。


    “這些天,寡人也想了很多,是不是我們太順了,導致咱們君臣開始輕視別人了,開始目空一切了,有自信是好事啊,但是自信不能變成自負。”


    秦王政訓斥道。


    “大王,臣知罪。”李信以為在說他。


    “李將軍,有沒有罪,待會兒寡人會給你說,寡人現在是在給所有人檢討,也包括寡人自己,大秦自孝公以來,一百多年的經營,才造就了如今的大秦,其間老秦人,又經曆了多少磨難,挫折。


    才有了如今大秦一統天下之勢,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啊,各位卿,咱們要正視對手了,失敗不可怕,重新來過就是。”


    “大王,英明。”


    “不要英明,英明的掛在嘴邊,寡人要你們做出實際行動來。”秦王政說道。


    秦王政回到王座上,看著這些緘默不語的群臣,他突然感覺自己很孤獨,秦國百年來的經營壓在了他的身上,他其實很累。


    李斯,王綰這些重臣,還要和他玩心眼子,他明白這些人是忠於他的,但是卻不能交心,他看向趙琛,可能隻有他,才能與之交心了。


    “大王,臣建議,楚國地大物博,不易用武力征服,不如輔以王道,發展國力,讓楚國百姓明白秦國更好,吸引楚國人民來投秦,楚國無底層支持,自然瓦解。”


    王綰這法子其實不無道理,這是儒家的慣用套路,施以仁政,長時間看來確實有效,但是,都說了嘛,長時間。


    趙琛一聽這辦法,就知道秦王政絕對不會同意,這樣玩,得等到猴年馬月去了。


    而現在的秦國國力,都江堰,鄭國渠鑄就了兩大天府之國,加上趙琛的漚肥之法,公廁集中漚肥,比之曆史上的秦國還要強大。


    秦王政不可能走和平統一這條路,李斯,心裏也清楚,隻有王綰還堅持著他的理念。


    “那丞相,用時幾何?”


    “大王,五年可成。”


    “太久了,寡人等不了,天下百姓也等不了。”秦王政直接上升到百姓的高度。


    “大王,長期痛不如短期痛,盡快統一,天下太平才能到來,如果不統一,還打五年的仗,吃苦的還是百姓。”李斯反駁道。


    “那廷尉覺得什麽時候合適?”


    “大王,休整兩年,立即發兵。”李斯經過思考後說道。


    大部分人都表示讚同,兩年,二十萬大軍的損失恢複過來了,再打,萬無一失。


    秦王政臉色未變,也未表示同意。


    “趙將軍,你是軍中之人,這次又了大功,你說。”


    趙琛知道終究會輪到他的,所有人都看著他會說什麽。


    “大王,我讚同李大人所說,長痛不如短痛。”趙琛說道。


    李斯眯著眼,點了點頭,心想這小子算識相,看得出來朝野局勢誰占優。


    “那你的意思是?兩年?”秦王政詢問道。


    “不,兩個月,立即出兵。”趙琛說道。


    李斯差點沒站穩,兩個月立即出兵,你小子真敢想啊。


    “說說你的想法。”


    “大王,楚國國情和大秦不一樣,楚國分治,短時間內項燕必定無法再聚集大軍,就算屈景昭三家勉強答應,也都是烏合之眾,而且現在楚國剛打完這一仗,國力去了大半,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恢複。


    而我大秦,上下一心,可以迅速再召精兵,卷土重來,大秦國力更是他楚國無法與之相比,如果再等兩年,五年,那楚國恢複國力,雖也能滅楚,但是代價更大。”


    趙琛的話語擲地有聲,不光是軍事,還有政治,經濟方麵,都說了馬上出兵的理由。


    “大王,不可啊,兩年,兩年也行啊,連年征戰,對大秦,對百姓,都是負荷啊。”王綰逼得和李斯一條戰線了。


    “你沒聽清嗎,越快越好,趙琛說得對,拖得越久,對天下都是苦難,兩個月,就兩個月。”


    秦王政這話,一錘定音。


    “大王,臣,還有話說。”趙琛說道。


    “你說。”


    “此次出征,您還得去見一個人。”趙琛意有所指,這次出征的主帥。


    秦王政想到了什麽:“寡人明白,寡人要親自去請他,這是寡人之過。”


    大家都知道這是說的誰,能讓秦王政紆尊降貴,親自上門的人,除了大秦上將軍王翦,還有誰?


    看來,賦閑在家的王老將軍,即將再次出山,承大秦舉國之兵,滅楚。


    “該說的都說完了,賞的也賞了,該說罰了,既然做錯了,就該罰。”


    聽到秦王政的話,李信,李由,蒙恬,蒙武都屏住呼吸了,這是對他們的懲罰要來了。


    “李信,削為公乘,李由,削為公大夫,蒙恬,削為五大夫,蒙武將軍,爵位不變,罰百金。”


    這裏邊最輕的是蒙武,最重的是李由,李信直接從左更掉到了公乘,李由從右庶長直接摔到了公大夫,比公乘都低了。


    蒙恬都還好從右庶長到五大夫。


    蒙武最輕,就罰了點錢,他還是右更,那是秦王政體諒老將,至於李信,那是負主要責任,蒙恬也是副將稍微輕點,至於李由,他自己都不明白為啥自己最重。


    但是他不敢說。


    “謝大王。”都謝恩了,誰反對,誰就去領九族消消樂。


    “都退了吧,趙琛,跟我來。”秦王政說道。


    其他人看趙琛的眼神都是豔羨,大王身邊的紅人啊,下來要去趙府巴結巴結。


    這人情世故方麵,隻要有人就有,不管君王是啥樣的,下邊的文官集團,政治集團,總有首腦人物,就像現在李斯隱隱約約要成大秦政壇第二了,大家都在巴結他。


    就算李由爵位掉了這麽多,他一樣是李家大公子,還不是一群人巴結。


    “父親,為什麽我的爵位會被削到這麽多。”李由不解的問道。


    “自己想想幹了什麽,是不是寫了一封信。”


    “信?”李由眼睛睜大,那封舉報趙琛逃跑的信,他瞬間就明白了,這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而他最不甘心的是,現在他最多當個千夫長,原來還是趙琛觸不可及的人物,現在他成了他的上級了。


    “由兒,不要浮躁,戰場上立功的機會多的是,還有你爹在,他趙琛蹦噠不了多久的。”李斯說道。


    有一個好父親啊。


    李信現在心裏也不是滋味,現在怕是要成兄弟的下屬了,經曆了這次失敗後,他對趙琛也有佩服之情,他是一個天才,自己趕不上他,隻能再沉澱,沉澱。


    而被秦王政拖到後宮,他以為秦王政是讓他去再教導教導扶蘇,可是越走越不對勁了,這不是到詩嫚的寢宮了。


    趙琛跟秦王到的時候,趙琛看到眼前的一幕,小腦萎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長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盼愛吃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盼愛吃魚並收藏大秦長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