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分配田地
三國:朕不想當傀儡了 作者:淩煙九萬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布這個時候都想罵人了,怎麽什麽不好的事情都給我呀。到底是招誰惹誰了。
盡管如此,他還是認了,也不敢有什麽抱怨的。
昨天的事情都還沒過去,他能怎麽辦嘛。
“臣無異議,拿下兩名鼠輩,不過是莞爾之間的事情。”
對於呂布的回答,劉協很滿意,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要的就是呂布對自己的絕對聽令。
私下裏怎麽罵他都沒事,隻要把壞事幹淨就行。
叛亂起,地不夠分,五六十萬的難民無地可依,那就隻能先安排掉長安城裏的四五萬農民了,正好地也就五萬多畝,按照人頭分一個人一畝多,可以先分了,最起碼給他們一個落腳的地方。
一畝地,以這個時代的產量是根本養不活一個人的。而且東漢的畝麵積劃分還不一樣。
比如它有大畝和小畝之分,大畝就是240步,麵積470平方米。而小畝,則是100步,196平方米。差距不是一心半點。
當然,王允等人占的地肯定是大畝的了,隻是上報的時候很多人都選擇報成小畝,會少交很多的賦稅。
“朱公,五萬六千畝閑置土地,朕命你將他們平均分配給長安城內的幾萬難民。如果有人敢私自在這其中作祟,朕授權你直接斬殺。”
“臣遵旨。”朱儁很高興自己能接下這個任務。說實在的要是讓別人去幹他真的不放心。
“鑒於特殊時期,朕下令,這部分難民分到土地後免除三年的所有賦稅和徭役。同時,在秋糧收獲前,所有難民都將由朝廷供養,其餘未分到土地的難民,交由執金吾負責管理,在五大陵邑附近給他們劃定一個暫時居住地,待叛亂平定後再做分配。同時,執金吾將他們的總人口統計好。”
“臣領旨。”
土孫瑞知道自己在昨天的混亂中表現得到了皇帝的認可,這是給自己加碼呢。隨即壓製住內心的狂喜領命。
劉協自己也是沒有辦法,坐在主位上,掃了一眼下方坐的大臣裏能讓他信任的真沒幾個。
還有,就算信任,也得有點工作能力吧。
但是這些人中你要說工作能力,那是真的太少了。大多數人都是世家子弟,除了讀書外,真的能管理好事情的人不見得有幾個。
比如馬日磾,大儒馬融的後代族人,名氣大得不行。可要說能力吧,真就不敢恭維。
至於黃琬、趙溫等老臣,劉協有點不敢用。
他現在才十二歲,一個不小心又養出一個王允怎麽辦。
就連楊彪手中的羽林和虎賁衛,他都打算找一名護衛來接替統領。
俗話說得好嘛,防人之心不可無,要不然怎麽死了的都不知道。
退朝後,剛走出大殿的幾位大臣就議論了起來。
其中有黃琬、趙溫、種拂等人。司徒馬日磾倒是直接就走了。
“黃公,陛下如今不用我等老臣是何意呀?”說話的人是太常卿種拂,太常這個位置,說得簡單點就是閑職一個,什麽都不用幹的。
而劉協安排了那麽多人,甚至是連朱儁這種寒門弟子都有事可做,卻偏偏忽略了他。在心底肯定就不樂意了。
“唉,這還看不出嗎?陛下有意重用寒門士子了,我等門閥出身,估計是隻能靠邊站了。”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歎息完,黃琬將手持的笏板扣在衣袖中,搖晃著腦袋走了。
看到擔任司空的黃琬都走了,趙溫這個前不久因為右扶風發生地質災害被從太尉職位拿下來的老臣也準備走人。
哪成想種拂卻一把拉住了他,“趙公,難道您就甘心如此下去,直到遁出朝廷嗎?”
“老夫老矣,就算在想為朝廷做事都難了,如今掛著少府一職養老甚是滿意,至於別的就算了吧。”
也許也是出於好心,趙溫對種拂提醒道:“我勸老弟不要刀尖上舔血,免得到時候引火燒身,落得和王允一樣的下場。”
提醒完,趙溫就走了。
他知道種拂和王允等人有秘密聯係,隻是如今他早就無心朝廷大事,也懶得去管。給他提個醒,就當同為一朝之臣的恩慧吧。
對於種拂來說,兩人都不理自己,讓他十分惱怒。
他們倒是把三公當了個遍,而自己一直呆在太常的位置上,不論如何輪都沒有輪到過自己。
就差臨門一腳的事情,讓他怎麽能夠忍得了。
沒有人敢和自己一起,那他就自己幹。
就好像王允全家被殺跟他壓根沒有任何關係。該幹嘛還得繼續幹嘛。
…………
朝議結束後,劉協心事重重的回答了後宮之中。
想了想,他還徑直的往伏貴人的宮內走去。
“陛下到……”
才走到門口跟在自己身後的張徳提著嗓子喊道。
宮內的太監宮女立馬跑了出來一片跪倒。
“見過陛下!”款款而出的伏貴人,落落大方的向劉協施禮。
“快快免禮,朕不是和你說過不用見禮了嗎?怎麽就是記不住呢?”聽著劉協像是斥責,又充滿了憐愛的話語,讓伏壽心裏暖意直流。
“禮乃祖製,無禮豈不是忘了祖,陛下不可亂言,要是讓宗正聽到,又該要教誨陛下了。”
“額,也是也是。”
劉協也是無奈。當皇帝有時候真的是難,各種禮儀要注意。還得時不時就要到先祖廟堂裏祈禱一下。
特別是哪裏又發生災害了,又暴亂了,那就更加要去了。
如今這個時代,普遍人的思想裏都會認為地震這些都是老天爺的懲罰。壓根就不知道這是一種不可控的自然災害。
統治者就更絕了,每次發生這種事情,必須就要有一位三公大臣頂罪,大多數時候都是司空。
輕者撤職,重則發配,不小心就會掉腦袋。
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盡管如此,在靈帝時期還是有不少人變著法的買官,比如已經掛掉的崔烈。
“陛下,可是今天遇到什麽難事了?”伏壽一看劉協表情不自然,旋即問道。
在她的攙扶下。劉協坐到了床榻上,然後很自然的把靴子一甩,丟得老遠,然後衣服也是自己隨便一解開,躺到了榻上,才不滿的說道:“朕身邊能用的大臣也太少了,朕打算發一道求賢令,征集天下有能力的士子給朕效力。”
盡管如此,他還是認了,也不敢有什麽抱怨的。
昨天的事情都還沒過去,他能怎麽辦嘛。
“臣無異議,拿下兩名鼠輩,不過是莞爾之間的事情。”
對於呂布的回答,劉協很滿意,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要的就是呂布對自己的絕對聽令。
私下裏怎麽罵他都沒事,隻要把壞事幹淨就行。
叛亂起,地不夠分,五六十萬的難民無地可依,那就隻能先安排掉長安城裏的四五萬農民了,正好地也就五萬多畝,按照人頭分一個人一畝多,可以先分了,最起碼給他們一個落腳的地方。
一畝地,以這個時代的產量是根本養不活一個人的。而且東漢的畝麵積劃分還不一樣。
比如它有大畝和小畝之分,大畝就是240步,麵積470平方米。而小畝,則是100步,196平方米。差距不是一心半點。
當然,王允等人占的地肯定是大畝的了,隻是上報的時候很多人都選擇報成小畝,會少交很多的賦稅。
“朱公,五萬六千畝閑置土地,朕命你將他們平均分配給長安城內的幾萬難民。如果有人敢私自在這其中作祟,朕授權你直接斬殺。”
“臣遵旨。”朱儁很高興自己能接下這個任務。說實在的要是讓別人去幹他真的不放心。
“鑒於特殊時期,朕下令,這部分難民分到土地後免除三年的所有賦稅和徭役。同時,在秋糧收獲前,所有難民都將由朝廷供養,其餘未分到土地的難民,交由執金吾負責管理,在五大陵邑附近給他們劃定一個暫時居住地,待叛亂平定後再做分配。同時,執金吾將他們的總人口統計好。”
“臣領旨。”
土孫瑞知道自己在昨天的混亂中表現得到了皇帝的認可,這是給自己加碼呢。隨即壓製住內心的狂喜領命。
劉協自己也是沒有辦法,坐在主位上,掃了一眼下方坐的大臣裏能讓他信任的真沒幾個。
還有,就算信任,也得有點工作能力吧。
但是這些人中你要說工作能力,那是真的太少了。大多數人都是世家子弟,除了讀書外,真的能管理好事情的人不見得有幾個。
比如馬日磾,大儒馬融的後代族人,名氣大得不行。可要說能力吧,真就不敢恭維。
至於黃琬、趙溫等老臣,劉協有點不敢用。
他現在才十二歲,一個不小心又養出一個王允怎麽辦。
就連楊彪手中的羽林和虎賁衛,他都打算找一名護衛來接替統領。
俗話說得好嘛,防人之心不可無,要不然怎麽死了的都不知道。
退朝後,剛走出大殿的幾位大臣就議論了起來。
其中有黃琬、趙溫、種拂等人。司徒馬日磾倒是直接就走了。
“黃公,陛下如今不用我等老臣是何意呀?”說話的人是太常卿種拂,太常這個位置,說得簡單點就是閑職一個,什麽都不用幹的。
而劉協安排了那麽多人,甚至是連朱儁這種寒門弟子都有事可做,卻偏偏忽略了他。在心底肯定就不樂意了。
“唉,這還看不出嗎?陛下有意重用寒門士子了,我等門閥出身,估計是隻能靠邊站了。”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歎息完,黃琬將手持的笏板扣在衣袖中,搖晃著腦袋走了。
看到擔任司空的黃琬都走了,趙溫這個前不久因為右扶風發生地質災害被從太尉職位拿下來的老臣也準備走人。
哪成想種拂卻一把拉住了他,“趙公,難道您就甘心如此下去,直到遁出朝廷嗎?”
“老夫老矣,就算在想為朝廷做事都難了,如今掛著少府一職養老甚是滿意,至於別的就算了吧。”
也許也是出於好心,趙溫對種拂提醒道:“我勸老弟不要刀尖上舔血,免得到時候引火燒身,落得和王允一樣的下場。”
提醒完,趙溫就走了。
他知道種拂和王允等人有秘密聯係,隻是如今他早就無心朝廷大事,也懶得去管。給他提個醒,就當同為一朝之臣的恩慧吧。
對於種拂來說,兩人都不理自己,讓他十分惱怒。
他們倒是把三公當了個遍,而自己一直呆在太常的位置上,不論如何輪都沒有輪到過自己。
就差臨門一腳的事情,讓他怎麽能夠忍得了。
沒有人敢和自己一起,那他就自己幹。
就好像王允全家被殺跟他壓根沒有任何關係。該幹嘛還得繼續幹嘛。
…………
朝議結束後,劉協心事重重的回答了後宮之中。
想了想,他還徑直的往伏貴人的宮內走去。
“陛下到……”
才走到門口跟在自己身後的張徳提著嗓子喊道。
宮內的太監宮女立馬跑了出來一片跪倒。
“見過陛下!”款款而出的伏貴人,落落大方的向劉協施禮。
“快快免禮,朕不是和你說過不用見禮了嗎?怎麽就是記不住呢?”聽著劉協像是斥責,又充滿了憐愛的話語,讓伏壽心裏暖意直流。
“禮乃祖製,無禮豈不是忘了祖,陛下不可亂言,要是讓宗正聽到,又該要教誨陛下了。”
“額,也是也是。”
劉協也是無奈。當皇帝有時候真的是難,各種禮儀要注意。還得時不時就要到先祖廟堂裏祈禱一下。
特別是哪裏又發生災害了,又暴亂了,那就更加要去了。
如今這個時代,普遍人的思想裏都會認為地震這些都是老天爺的懲罰。壓根就不知道這是一種不可控的自然災害。
統治者就更絕了,每次發生這種事情,必須就要有一位三公大臣頂罪,大多數時候都是司空。
輕者撤職,重則發配,不小心就會掉腦袋。
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盡管如此,在靈帝時期還是有不少人變著法的買官,比如已經掛掉的崔烈。
“陛下,可是今天遇到什麽難事了?”伏壽一看劉協表情不自然,旋即問道。
在她的攙扶下。劉協坐到了床榻上,然後很自然的把靴子一甩,丟得老遠,然後衣服也是自己隨便一解開,躺到了榻上,才不滿的說道:“朕身邊能用的大臣也太少了,朕打算發一道求賢令,征集天下有能力的士子給朕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