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被派往嶺南的邕州,也就是後世的南寧。
此時嶺南所代指地域很廣大,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皆在其範圍之內。
得知自已被貶往邕州,文彥博不由得想起自己當初送韓琦出京時的情形,如今卻也輪到了自己的頭上。
而且給文彥博的理由,還是給了個邕州知府事的差遣。
也就是說文彥博被朝廷派到了邕州當知府,似乎有著提拔之意。
但是邕州地處南荒邊遠之地,乃是人口稀少煙瘴叢生之地。
即使去赴任都是一件難事,路上白日出現猛虎都是常見之事。更不要提,還有許多化外野人出沒,實是讓人望而生畏。
此時文彥博自己都有些懷疑自己,難道自己錯了嗎?
接到朝廷的告身文書之後,便須三日內離京。
文彥博無奈之下,隻能是收拾東西,變賣無用之物準備赴任。
當他收拾停當之後,便帶著書童雇了大車,往城外行去。
準備從黃河上船,走水路經大運河而至蘇州再行另轉舟船。
剛剛出了城門,便看到前方有一輛馬車,也正在往城外行去。
原本隻是隨瞥了一眼,卻是忽然看到前麵馬車上有著安樂侯府的字樣。
而且馬車前後的儀仗護衛,無不說明,這就是安樂侯本人的馬車。
“車夫,快一些超過前麵的馬車。”文彥博急忙對車夫道。
車夫嚇了一跳,“這位官人,可不敢開玩笑,那是安樂侯的馬車,若是咱們衝撞了貴人,可是吃罪不起啊。”
文彥博卻是安慰道:“我豈能與你開玩笑,我與安樂侯乃是相識,這可不算是什麽衝撞,不過是上前攔住他,與他打個招呼罷了。”
“原來官人與安樂侯是卓識,那便無事了,你且坐穩就是。”車夫一聽自己車上這位官人認識安樂侯,不由得微微一抖韁繩,揚鞭輕抽拉車的騾子一下。
文彥博所乘的大車速度陡然間快了幾分,不過片刻就越過安樂侯的馬車,並且停在前方攔住去路。
從大車上下來,文彥博來到道中央,麵對著範宇的馬車淡然不語。
範宇這一次要去城外的火器試射場,正在馬車上打盹,忽然聽到王小丁呼喚。
“侯爺,侯爺,前麵有人攔住了我們的去路。”王小丁道:“對方自稱文彥博,欲求見侯爺。”
範宇一聽是文彥博,不由得好笑,這位肯定是被鹿鳴報的一番操作給惹的毛了,打算攔住自己痛斥一番。
“請文先生上我的馬車來。”範宇卻是並不下車,而是直接吩咐道。
他這樣做,不但免去了被對方所痛斥的尷尬,還顯得對文彥博的尊重。
若是如此的話,文彥博還要在馬車前叫嚷不休,那便占不住理了。
果然,王小丁跑到馬車前方,對著文彥博道:“我家侯爺因為造作院火器之事十分勞累不便下車,便吩咐小人過來,請文先生上車一敘。”
聽了丁小丁的話,文彥博也有些的懵,原本憋在胸口的一口惡氣,卻是先自氣餒了三分。
“這、這便請我上車?”文彥博不由懷疑的道。
“正是。”王小丁點點道。
文彥博卻是擺了擺手道:“我還要去嶺南赴任,此時便是去黃河邊的碼頭坐船。若是你家侯爺不方便,那便算了吧。不過,我確有一些話,想要與安樂侯說。”
王小丁急忙跑回馬車,向範宇請示。
範宇哈哈一笑道:“那有什麽,請文先生盡管上車便是,等下用我的馬車送他去碼頭即可。”
幾步跑了回去,王小丁對文彥博一拱手道:“侯爺說了,請先生上車就是,到時用侯爺的馬車送先生一程便了。”
這下子文彥博卻是沒有話說,人家安樂侯都打算用自己的馬車送他一程,他還能如何?若是扭頭便走,便是將來還落個心胸狹窄的名頭。
若是此時對著安樂侯車馬破口大罵,定然會被人認為不識抬舉不可理喻。
他隻得叫了書童坐著大車跟在後麵,而自己則是上了範宇的馬車。
範宇的馬車可不是這時普遍的兩輪馬車,而是他讓造作院專門造的四輪馬車。
一上車便可對坐,而且車窗那裏還有塊翻板,放下來就是個小桌子。
除了這些,他的馬車還有些小機關,都是範宇自己琢磨的,卻並沒有推廣出去。
待文彥博上了範宇的馬車,不由得歎為觀止。
範宇的馬車車廂寬大極為華美,兩邊都有琉璃窗和絲帛的窗簾。待他坐下去時,人卻往座椅中陷下,嚇了文彥博一跳。
“平時往來皆乘車馬,車中布置的舒適了些,倒讓文先生見笑了。”範宇笑道。
文彥博臉上一紅,卻是心中升起一些怒意。到底是誰讓誰見笑?這安樂侯年紀輕輕,卻是老奸巨猾。
“侯爺衣食住行皆為富貴之極,鍾鳴鼎食哪知民間疾苦。”文彥博卻是心中不爽,“怕也正因如此,才會一直鼓動官家開疆拓土。更不知愛惜百姓生民以之為兵,揮霍國庫以為資糧軍餉。卻不知,這戰事一起糧秣兵器,皆出自民脂民膏。而讓侯爺能如此豪奢的俸祿,也皆出自民脂民膏。所謂興亡皆為百姓之苦,侯爺可知否!”
範宇笑了笑,這位曆史上的名臣,一上車就開口斥責自己,這是打算與自己辯論了。
“我出身於民間,文先生可曾知否。”範宇笑問道。
“侯爺出身於民間,就更應該知道百姓之苦,為何卻還如此攪起風雨?我大宋承平三十年,得來非易。每歲皆賜遼國十萬兩白銀十萬匹絲帛,才能換來這等太平盛世。豈可因侯爺一己之私,而壞大宋之國祚!”文彥博這時也豁了出去,怒視範宇道。
範宇聽了文彥博這等話,卻是目光一凝,盯著文彥博道:“歲賜遼國?文先生這個賜字如何說的出口。邊關將士為國流血,卻要歲賜遼國這等虎狼之國。朝廷收取百姓賦稅,便須保境安民,使民休養生息。文先生卻要將百姓的膏脂送於敵國,美其名曰歲賜,實不知羞也。”
此時嶺南所代指地域很廣大,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皆在其範圍之內。
得知自已被貶往邕州,文彥博不由得想起自己當初送韓琦出京時的情形,如今卻也輪到了自己的頭上。
而且給文彥博的理由,還是給了個邕州知府事的差遣。
也就是說文彥博被朝廷派到了邕州當知府,似乎有著提拔之意。
但是邕州地處南荒邊遠之地,乃是人口稀少煙瘴叢生之地。
即使去赴任都是一件難事,路上白日出現猛虎都是常見之事。更不要提,還有許多化外野人出沒,實是讓人望而生畏。
此時文彥博自己都有些懷疑自己,難道自己錯了嗎?
接到朝廷的告身文書之後,便須三日內離京。
文彥博無奈之下,隻能是收拾東西,變賣無用之物準備赴任。
當他收拾停當之後,便帶著書童雇了大車,往城外行去。
準備從黃河上船,走水路經大運河而至蘇州再行另轉舟船。
剛剛出了城門,便看到前方有一輛馬車,也正在往城外行去。
原本隻是隨瞥了一眼,卻是忽然看到前麵馬車上有著安樂侯府的字樣。
而且馬車前後的儀仗護衛,無不說明,這就是安樂侯本人的馬車。
“車夫,快一些超過前麵的馬車。”文彥博急忙對車夫道。
車夫嚇了一跳,“這位官人,可不敢開玩笑,那是安樂侯的馬車,若是咱們衝撞了貴人,可是吃罪不起啊。”
文彥博卻是安慰道:“我豈能與你開玩笑,我與安樂侯乃是相識,這可不算是什麽衝撞,不過是上前攔住他,與他打個招呼罷了。”
“原來官人與安樂侯是卓識,那便無事了,你且坐穩就是。”車夫一聽自己車上這位官人認識安樂侯,不由得微微一抖韁繩,揚鞭輕抽拉車的騾子一下。
文彥博所乘的大車速度陡然間快了幾分,不過片刻就越過安樂侯的馬車,並且停在前方攔住去路。
從大車上下來,文彥博來到道中央,麵對著範宇的馬車淡然不語。
範宇這一次要去城外的火器試射場,正在馬車上打盹,忽然聽到王小丁呼喚。
“侯爺,侯爺,前麵有人攔住了我們的去路。”王小丁道:“對方自稱文彥博,欲求見侯爺。”
範宇一聽是文彥博,不由得好笑,這位肯定是被鹿鳴報的一番操作給惹的毛了,打算攔住自己痛斥一番。
“請文先生上我的馬車來。”範宇卻是並不下車,而是直接吩咐道。
他這樣做,不但免去了被對方所痛斥的尷尬,還顯得對文彥博的尊重。
若是如此的話,文彥博還要在馬車前叫嚷不休,那便占不住理了。
果然,王小丁跑到馬車前方,對著文彥博道:“我家侯爺因為造作院火器之事十分勞累不便下車,便吩咐小人過來,請文先生上車一敘。”
聽了丁小丁的話,文彥博也有些的懵,原本憋在胸口的一口惡氣,卻是先自氣餒了三分。
“這、這便請我上車?”文彥博不由懷疑的道。
“正是。”王小丁點點道。
文彥博卻是擺了擺手道:“我還要去嶺南赴任,此時便是去黃河邊的碼頭坐船。若是你家侯爺不方便,那便算了吧。不過,我確有一些話,想要與安樂侯說。”
王小丁急忙跑回馬車,向範宇請示。
範宇哈哈一笑道:“那有什麽,請文先生盡管上車便是,等下用我的馬車送他去碼頭即可。”
幾步跑了回去,王小丁對文彥博一拱手道:“侯爺說了,請先生上車就是,到時用侯爺的馬車送先生一程便了。”
這下子文彥博卻是沒有話說,人家安樂侯都打算用自己的馬車送他一程,他還能如何?若是扭頭便走,便是將來還落個心胸狹窄的名頭。
若是此時對著安樂侯車馬破口大罵,定然會被人認為不識抬舉不可理喻。
他隻得叫了書童坐著大車跟在後麵,而自己則是上了範宇的馬車。
範宇的馬車可不是這時普遍的兩輪馬車,而是他讓造作院專門造的四輪馬車。
一上車便可對坐,而且車窗那裏還有塊翻板,放下來就是個小桌子。
除了這些,他的馬車還有些小機關,都是範宇自己琢磨的,卻並沒有推廣出去。
待文彥博上了範宇的馬車,不由得歎為觀止。
範宇的馬車車廂寬大極為華美,兩邊都有琉璃窗和絲帛的窗簾。待他坐下去時,人卻往座椅中陷下,嚇了文彥博一跳。
“平時往來皆乘車馬,車中布置的舒適了些,倒讓文先生見笑了。”範宇笑道。
文彥博臉上一紅,卻是心中升起一些怒意。到底是誰讓誰見笑?這安樂侯年紀輕輕,卻是老奸巨猾。
“侯爺衣食住行皆為富貴之極,鍾鳴鼎食哪知民間疾苦。”文彥博卻是心中不爽,“怕也正因如此,才會一直鼓動官家開疆拓土。更不知愛惜百姓生民以之為兵,揮霍國庫以為資糧軍餉。卻不知,這戰事一起糧秣兵器,皆出自民脂民膏。而讓侯爺能如此豪奢的俸祿,也皆出自民脂民膏。所謂興亡皆為百姓之苦,侯爺可知否!”
範宇笑了笑,這位曆史上的名臣,一上車就開口斥責自己,這是打算與自己辯論了。
“我出身於民間,文先生可曾知否。”範宇笑問道。
“侯爺出身於民間,就更應該知道百姓之苦,為何卻還如此攪起風雨?我大宋承平三十年,得來非易。每歲皆賜遼國十萬兩白銀十萬匹絲帛,才能換來這等太平盛世。豈可因侯爺一己之私,而壞大宋之國祚!”文彥博這時也豁了出去,怒視範宇道。
範宇聽了文彥博這等話,卻是目光一凝,盯著文彥博道:“歲賜遼國?文先生這個賜字如何說的出口。邊關將士為國流血,卻要歲賜遼國這等虎狼之國。朝廷收取百姓賦稅,便須保境安民,使民休養生息。文先生卻要將百姓的膏脂送於敵國,美其名曰歲賜,實不知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