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範仲淹的眼中,呂夷簡就是個沒什麽原則的奸相。
於劉太後垂簾聽政之時,呂夷簡便做了一任宰相。而官家親政之後,呂夷簡又靠著揣摩官家廢後的心思,極力讚同推動。
待用了手段將李迪相公趕下去,他便又任了宰相。
範仲淹卻是看著朝廷弊政從生無所改變,而這位呂相公卻是坐在宰相的位子上不下來,這純屬占著茅廁不屙屎的行為。
而今自己曾經的好友韓瀆又投靠了呂夷簡,這讓範仲淹如何不怒。
尤其是自已所寫的那首《送韓瀆殿院出守嶽陽》,一想起來便讓範仲淹有股無法抑製的邪火。
範宇淹也並非莽夫,對於韓瀆投靠呂夷簡,他並沒有表示什麽。
而是向官家趙禎進獻了一副《百官圖》,以譏諷揭發呂夷簡在京官的選拔上不能選賢任能,且任用私人好惡由己。
並且勸說官家趙禎製定製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
官家趙禎看到了範仲淹的百官圖,便將這份令人耳目一新上書放在了案頭,並召來呂夷簡奏對。
麵對範仲淹的百官圖與建議,呂夷簡卻是並不在意。
身為大宋的宰相,呂夷簡豈是簡單之人,所有的作為都是有背書的。
某某官入京,是因其某方麵能力突出,某某官升遷,是為了符合官家的要求。
又對某某舉薦,也是考慮到朝廷需要一個和稀泥的和事佬。
“官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選任能亦非易事。為官者不必是英雄豪傑,合適才是最重要的啊。”呂夷簡最後總結道。
趙禎看了看百官圖,想了想呂夷簡的話。這等事若是落在自己手頭,似乎也隻能如呂夷簡這般用人。
其實呂夷簡這些話不過是托辭而已,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官家趙禎才會產生認同。
“呂卿的難處朕也是知道的,朕並無責怪於你的意思。”趙禎擺手道:“但範卿所提製定選官製度,官吏升遷皆由朕來掌握,不知呂卿如何看待。”
“官家,這天下皆是官家,若是官家願意將這等官吏選拔之事掌於手中,自無不可。至於製定所謂的製度,更是可笑。難道選官院是擺設嗎?我朝太祖立國之時,便已定下製度。他範仲淹卻又要再定製度,這是何意。”呂夷簡開始反擊道:“倒是範仲淹越級言事,視所謂製度如無物,實是有些諷刺了。”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範仲淹口口聲聲的要官家定製度,可是他自己所獻的百官圖,卻是並非通過通進司交到官家手中。
而是自己送到宮門外,經小黃門之手,才送到了官家手上。
隻這一點,範仲淹在官家的眼中,便有些沒理了。
“朕知道了。”官家搖了搖頭,向呂夷簡道:“呂卿辛苦,且退下吧。”
“臣是一心為了大宋,對於範仲淹也並無私人之恩怨,望官家莫謂臣心中對其不滿。”呂夷簡躬身道:“臣告退。”
呂夷簡是什麽人,如何會被範仲淹一本百官圖就給參倒。甚至在告退之前,還告訴官家,自己不會對範仲淹有私人的怨念。
這樣的胸懷,便是宰相的肚量,不管真的假的,都要讓人感到欽佩。
因此,呂夷簡在官家的麵前,也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趙禎看到呂夷簡退出殿外,想了想,叫來一個小黃門,讓他去向範仲淹傳個口諭。
範仲淹的百官圖送入宮中之後,便回到了開封府,卻不想很快便有小黃門上門。
“官家說,範卿一心為國用心可嘉。然呂卿亦為國之柱石,調和百官乃宰相之職也。”小黃門向範仲淹宣了口諭,便要回宮。
範仲淹卻是聽了這口諭,有些心氣不順。
“小公公且慢,官家讓你來傳口諭之前,可曾召見了呂相公?”範仲淹問道。
那小黃門點頭道:“範知府猜的真準,官家確是見過了呂相公,說了好一陣的話。”
“多謝小公公提點。”範仲淹對小黃門拱手道。
小黃門也知道範仲淹為官家所看重,便擺了擺手,告辭而去。
範仲淹也聽官家的口諭,卻是越琢磨越感覺心中不快,那呂夷簡定然又用花言巧語說動了官家。否則的話,官家不會特意傳口諭給自己,當這個和事佬。
在他看來,官家對於自己還是挺看重的。
可是之前所謂的好友韓瀆投靠夷簡,這讓範仲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
自己以誠意待他,而他卻一轉身便投靠了與自己政見不合的呂夷簡。
即使不能將呂夷簡扳倒,也要讓呂夷簡近期提拔之人,尤其是韓瀆這等鑽營之徒倒黴才是。
範仲淹如此執拗也並非是意氣之爭,而是要顯示出自身足夠的力量出來。
即便是最後的結果不好,也不能被人視為忍氣吞聲之輩,這也很重要。
於是乎,一本帝王好尚論,又被送到了趙禎的案頭。
對於範仲淹的執著,趙禎有些不喜,呂夷簡已經表示不會對你有私怨,你還如此做,便有些不厚道了。
趙禎這是以己度人,覺得自己仁厚,其他人便也應該有仁厚的表現。
因此,便沒再理會範仲淹的帝王好尚論,也沒有回複於他。
隻是範仲淹此時也已經騎虎難下,又上選賢任能論、近名論、推諉論,三道本章。
從帝王好尚論開始,範仲淹便是通過通進司上書了,這四論一出,便引得朝廷之中一片大嘩。
更有許多官員對於範仲淹的四論表現出了認同,更有人驚豔於範仲淹的文采,而將這四論傳抄於外。
甚至是汴梁的鹿鳴報,也都刊登了一些官員從這四論之中引用部分寫的文章。
更有官員也跟著範仲淹上書,表示了對於呂夷簡的不滿,朝堂上便如開鍋一般沸沸揚揚。
這下子官家趙禎的壓力便有些大了,即使身為天子,他也不得不表態,否則官員們便會爭吵成一團。
趙禎對於這等局麵,連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實是頗為難辦。
而在這個時候,趙允初接了國舅曹佾回京,兩人去見了安樂侯範宇,商議了海外之事,便一同入宮求見官家。
他們入宮所為之事,既是公事也是私事。
於劉太後垂簾聽政之時,呂夷簡便做了一任宰相。而官家親政之後,呂夷簡又靠著揣摩官家廢後的心思,極力讚同推動。
待用了手段將李迪相公趕下去,他便又任了宰相。
範仲淹卻是看著朝廷弊政從生無所改變,而這位呂相公卻是坐在宰相的位子上不下來,這純屬占著茅廁不屙屎的行為。
而今自己曾經的好友韓瀆又投靠了呂夷簡,這讓範仲淹如何不怒。
尤其是自已所寫的那首《送韓瀆殿院出守嶽陽》,一想起來便讓範仲淹有股無法抑製的邪火。
範宇淹也並非莽夫,對於韓瀆投靠呂夷簡,他並沒有表示什麽。
而是向官家趙禎進獻了一副《百官圖》,以譏諷揭發呂夷簡在京官的選拔上不能選賢任能,且任用私人好惡由己。
並且勸說官家趙禎製定製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
官家趙禎看到了範仲淹的百官圖,便將這份令人耳目一新上書放在了案頭,並召來呂夷簡奏對。
麵對範仲淹的百官圖與建議,呂夷簡卻是並不在意。
身為大宋的宰相,呂夷簡豈是簡單之人,所有的作為都是有背書的。
某某官入京,是因其某方麵能力突出,某某官升遷,是為了符合官家的要求。
又對某某舉薦,也是考慮到朝廷需要一個和稀泥的和事佬。
“官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選任能亦非易事。為官者不必是英雄豪傑,合適才是最重要的啊。”呂夷簡最後總結道。
趙禎看了看百官圖,想了想呂夷簡的話。這等事若是落在自己手頭,似乎也隻能如呂夷簡這般用人。
其實呂夷簡這些話不過是托辭而已,因為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官家趙禎才會產生認同。
“呂卿的難處朕也是知道的,朕並無責怪於你的意思。”趙禎擺手道:“但範卿所提製定選官製度,官吏升遷皆由朕來掌握,不知呂卿如何看待。”
“官家,這天下皆是官家,若是官家願意將這等官吏選拔之事掌於手中,自無不可。至於製定所謂的製度,更是可笑。難道選官院是擺設嗎?我朝太祖立國之時,便已定下製度。他範仲淹卻又要再定製度,這是何意。”呂夷簡開始反擊道:“倒是範仲淹越級言事,視所謂製度如無物,實是有些諷刺了。”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範仲淹口口聲聲的要官家定製度,可是他自己所獻的百官圖,卻是並非通過通進司交到官家手中。
而是自己送到宮門外,經小黃門之手,才送到了官家手上。
隻這一點,範仲淹在官家的眼中,便有些沒理了。
“朕知道了。”官家搖了搖頭,向呂夷簡道:“呂卿辛苦,且退下吧。”
“臣是一心為了大宋,對於範仲淹也並無私人之恩怨,望官家莫謂臣心中對其不滿。”呂夷簡躬身道:“臣告退。”
呂夷簡是什麽人,如何會被範仲淹一本百官圖就給參倒。甚至在告退之前,還告訴官家,自己不會對範仲淹有私人的怨念。
這樣的胸懷,便是宰相的肚量,不管真的假的,都要讓人感到欽佩。
因此,呂夷簡在官家的麵前,也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趙禎看到呂夷簡退出殿外,想了想,叫來一個小黃門,讓他去向範仲淹傳個口諭。
範仲淹的百官圖送入宮中之後,便回到了開封府,卻不想很快便有小黃門上門。
“官家說,範卿一心為國用心可嘉。然呂卿亦為國之柱石,調和百官乃宰相之職也。”小黃門向範仲淹宣了口諭,便要回宮。
範仲淹卻是聽了這口諭,有些心氣不順。
“小公公且慢,官家讓你來傳口諭之前,可曾召見了呂相公?”範仲淹問道。
那小黃門點頭道:“範知府猜的真準,官家確是見過了呂相公,說了好一陣的話。”
“多謝小公公提點。”範仲淹對小黃門拱手道。
小黃門也知道範仲淹為官家所看重,便擺了擺手,告辭而去。
範仲淹也聽官家的口諭,卻是越琢磨越感覺心中不快,那呂夷簡定然又用花言巧語說動了官家。否則的話,官家不會特意傳口諭給自己,當這個和事佬。
在他看來,官家對於自己還是挺看重的。
可是之前所謂的好友韓瀆投靠夷簡,這讓範仲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
自己以誠意待他,而他卻一轉身便投靠了與自己政見不合的呂夷簡。
即使不能將呂夷簡扳倒,也要讓呂夷簡近期提拔之人,尤其是韓瀆這等鑽營之徒倒黴才是。
範仲淹如此執拗也並非是意氣之爭,而是要顯示出自身足夠的力量出來。
即便是最後的結果不好,也不能被人視為忍氣吞聲之輩,這也很重要。
於是乎,一本帝王好尚論,又被送到了趙禎的案頭。
對於範仲淹的執著,趙禎有些不喜,呂夷簡已經表示不會對你有私怨,你還如此做,便有些不厚道了。
趙禎這是以己度人,覺得自己仁厚,其他人便也應該有仁厚的表現。
因此,便沒再理會範仲淹的帝王好尚論,也沒有回複於他。
隻是範仲淹此時也已經騎虎難下,又上選賢任能論、近名論、推諉論,三道本章。
從帝王好尚論開始,範仲淹便是通過通進司上書了,這四論一出,便引得朝廷之中一片大嘩。
更有許多官員對於範仲淹的四論表現出了認同,更有人驚豔於範仲淹的文采,而將這四論傳抄於外。
甚至是汴梁的鹿鳴報,也都刊登了一些官員從這四論之中引用部分寫的文章。
更有官員也跟著範仲淹上書,表示了對於呂夷簡的不滿,朝堂上便如開鍋一般沸沸揚揚。
這下子官家趙禎的壓力便有些大了,即使身為天子,他也不得不表態,否則官員們便會爭吵成一團。
趙禎對於這等局麵,連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實是頗為難辦。
而在這個時候,趙允初接了國舅曹佾回京,兩人去見了安樂侯範宇,商議了海外之事,便一同入宮求見官家。
他們入宮所為之事,既是公事也是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