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0,91,92……”一群雜工在數宋謙切的檳榔數量。
徐師傅也趕了回來,拿著幾片檳榔看。
易老板問:“怎麽樣?”
徐師傅沒有說話,而是再度看向宋謙,他問:“南城人?”
宋謙怔了一下,才點頭用本地方言說:“是。”
徐師傅看向易老板。
易老板對其微微頷首,示意這人的身份和來曆沒什麽問題。
徐師傅就沒有再問了。
傳統藥幫是很封閉的,樟幫隻招臨豐人,建昌幫隻招南城人,而且身家得清白,進來做學徒還得要有保證人。
並且是嚴厲禁止帶外人入行的,哪個鋪子要是招了外人,那這家鋪子就會被全行排擠,進不到藥,賣不出貨,直到關門歇業。
“99,100,101,102……105,一百零五片啊。”
雜工們歡呼起來。
“宋哥,你太強了!”齊小哥這會兒宋謙佩服的五體投地。
宋謙無奈看他,前麵還小宋小宋的,這會兒成宋哥了。不過宋謙也有點遺憾,還是不太習慣建刀,如果換成他擅長用的樟刀,應該能逼近110片。
別看相差就這麽幾片,但對於刀工師傅的巔峰對決來說,一刀一重天,五六片已經是相差一個大境界了。
不過還好,今天是展示,不是比賽。
徐師傅問:“還會什麽?”
宋謙說:“淨選,篩、簸、揚、拿都會;切製的話,洗藥、潤藥、切藥、幹燥都會;炮炙的話,一點不會。”
徐謙福才鬆了一口氣,他說:“還好有不會的,不然我還以為你是東家招來的新頭刀呢。”
易老板卻說:“那哪能啊,有徐師傅您在這兒,就算別的鋪子裏的頭刀師傅過來,那也是個二刀。”
徐謙福擺擺手,示意別這麽說,但他臉上的笑容卻是掩飾不住的。
宋謙卻愣愣地看著易老板。
“盯著我看幹嘛?”易老板不自覺地摸了摸臉,還以為自己是不是臉髒了。
宋謙佩服道:“你好會誇人啊。”
易老板一時氣短,而後哭笑不得,這叫什麽話?他對徐謙福說:“徐師傅,這小子腦子有點不靈光,但手上的活兒還行,是我們南城本地的孩子。你不是一直缺個頭雜嗎,他成嗎?”
徐謙福上下審視著宋謙,又看了一眼對方切的檳榔,才問:“叫個什麽?”
“宋謙。”
徐謙福道:“先跟我一段時間試試,醜話說在前麵,你要是不成,可就別怪我把你趕走了。”
“是,謝謝徐師傅。”宋謙大為振奮。
易老板都聽不下去了,他道:“傻小子,順著叫聲師父啊。”
“啊……是,是師父。”宋謙才反應過來。
徐謙福搖頭而笑。
“宋謙,升頭雜!”易老板對眾人宣布。
“宋哥。”雜工們齊齊看向宋謙,眼中充滿了豔羨。
齊小哥又歎了一聲,他進來都半年了,還在幹三雜。人家小宋一天就升到頭雜,頭雜頭雜,雜工們的頭兒啊。
但沒辦法,誰讓人家技術過硬呢。他們製炒組是管炮製的,炮製就三項內容,淨選,切製,炮炙。看小宋這樣子,估計要不了多久,他們就得喊人家宋師傅了。
說好的一起當學徒,伱卻偷偷成了師傅,人生最大的落差莫過如此了。
“怎麽這麽熱鬧?”去喝水歇息的鄧師傅姍姍來遲。
齊小哥委屈巴巴地說:“鄧師傅,你徒弟沒了。”
“哪個沒了?”鄧師傅嚇了一個大哆嗦。
-----------------
“下午不用在藥棧幹活嗎?”宋謙沒想到跟師第一天,徐師傅就帶著他翹班了。
徐謙福說:“不用,今天我有事,正好缺個幫手。”
宋謙問:“什麽事兒?”
徐謙福說:“我小兒子百歲宴,我得回家燒飯,你刀工好,幫我切菜。”
“啊……好……”宋謙沒想到跟師第一天就改行幹廚師了。
到了徐家,今天來的客人不少,徐家要燒五桌宴席,全是徐謙福一個人掌勺,切配的事情就交給宋謙了。
徐謙福綁上圍裙,他說:“做藥跟做菜是一樣的,一個優秀的藥工,必然是一個優秀的廚師,二者是相通的。”
徐謙福給宋謙一大籃子青菜,他說:“拿去洗幹淨了,這就是藥材的淨選。你得去髒泥,去老根,去爛葉,不能上餐桌的,一點不能要。”
“淨選完了,還得切製,切的大小要勻稱且適當。全切粗了,那就炒不熟了,得燉了。全切細絲了,下鍋就糊噠噠了,夾都夾不起來。”
“淨選和切製都是為炮炙服務的,你得知道我這盤青菜要怎麽炒,我是水煮啊,還是快火猛炒,還是先炒後燉。不知道怎麽炒,那前麵的淨選和切製就沒意義了。”
宋謙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突然感覺徐師傅很接地氣。之前在鶴年堂,燒菜是專門有廚師的,他倒沒有把做藥跟做菜聯係起來。
現在細一琢磨,倒確實如此,而後宋謙洗完青菜,問:“那您打算怎麽燒這盤青菜呢?”
徐謙福道:“杆子和菜葉分開,杆子切絲,再給我切一點豬肉絲。豬肉絲炒青菜杆,下飯。”
宋謙動手切肉。
徐謙福往鍋裏加油,他說:“灶台呢,家裏用一般就是這種平麵的了,蒸炒燉煮都是它。藥棧裏麵因為幹的多,所以得分開,炒製用的是斜麵雞囚灶,方便出藥。”
“蒸煮熬用的就是塘鍋灶了,得在地麵上挖個坑,再砌灶台,主要是方便蒸煮完了之後起甑起藥。如果太高,那我們就得站在凳子上去拿,摔了就危險了。你切好沒有?我油冒煙了。”
宋謙都聽入神了,馬上道:“好了,好了。”
宋謙趕緊把豬肉絲丟進鍋裏。
徐謙福並沒有馬上翻炒,而是問:“知道我為什麽不馬上翻嗎?”
宋謙搖頭。
徐謙福說:“得要先煎一下,肉絲外殼硬了,這樣再翻就不會沾鍋了,你著急忙慌一頓胡巴拉,這不得沾的到處都是嘛?那還怎麽吃?”
“炒菜是這樣,炒藥更是這樣。就像有些人炒王不留行,明明鍋子已經熱到位了,可還是炒出來一堆僵子,為什麽?太著急了。”
宋謙神色怔住,想到了之前他炒王不留行的時候,就出來了一堆僵子。
徐謙福轉頭對宋謙道:“大夫總說治病要有大將之風,咱們藥工炮藥更得有大將之風,你就讓呼啦啦燒一會兒又能如何,你怕什麽?”
“玩刀的,就不能怕切。玩鍋的,就不能怕焦。小宋,你要記住了,炮炙的精髓隻有兩個字,那就是‘改變’。”
說完,徐謙福抓了一把生薑撒進鍋裏,他問:“考你一下,知道我為什麽放薑嗎?”
宋謙稍一思索,回答:“豬為水畜,味甘、鹹,性寒、平。易生痰、助濕。”
“謔?不錯嘛。”徐謙福誇了宋謙一聲,而後說:“中藥的藥性就是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炮炙要做的就是去其不足,增其所效,改其所向。”
“豬肉具有滋陰潤燥、健脾益氣的功效,但因為其生長環境過於濕髒臭,所以要用薑來燥濕,薑製能散,散什麽,散寒豁痰,是不是正好就去掉豬肉不足了?”
這樣形象一說,宋謙突然發現生活中好像很多地方都在用著中藥炮製的思想。
徐謙福又往鍋裏麵倒了一點酒,豬油激酒香,二者複合香味肆意蔓延,宋謙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徐謙福說:“酒製升提,還能矯臭,加了酒的肉,炒出來才會香嘛。”
宋謙認真點頭,真不愧是生活係老藥工。
徐謙福又往鍋子裏麵丟了一大把粗辣椒粉。
宋謙不敢怠慢,這很可能又是一個藥理,他慎重地問:“這是要利用辣椒的辛熱之性,溫中散寒,開胃消食,來減少豬肉的滋膩嗎?”
徐謙福搖頭:“並不是,純粹是因為我愛吃辣。”
徐師傅也趕了回來,拿著幾片檳榔看。
易老板問:“怎麽樣?”
徐師傅沒有說話,而是再度看向宋謙,他問:“南城人?”
宋謙怔了一下,才點頭用本地方言說:“是。”
徐師傅看向易老板。
易老板對其微微頷首,示意這人的身份和來曆沒什麽問題。
徐師傅就沒有再問了。
傳統藥幫是很封閉的,樟幫隻招臨豐人,建昌幫隻招南城人,而且身家得清白,進來做學徒還得要有保證人。
並且是嚴厲禁止帶外人入行的,哪個鋪子要是招了外人,那這家鋪子就會被全行排擠,進不到藥,賣不出貨,直到關門歇業。
“99,100,101,102……105,一百零五片啊。”
雜工們歡呼起來。
“宋哥,你太強了!”齊小哥這會兒宋謙佩服的五體投地。
宋謙無奈看他,前麵還小宋小宋的,這會兒成宋哥了。不過宋謙也有點遺憾,還是不太習慣建刀,如果換成他擅長用的樟刀,應該能逼近110片。
別看相差就這麽幾片,但對於刀工師傅的巔峰對決來說,一刀一重天,五六片已經是相差一個大境界了。
不過還好,今天是展示,不是比賽。
徐師傅問:“還會什麽?”
宋謙說:“淨選,篩、簸、揚、拿都會;切製的話,洗藥、潤藥、切藥、幹燥都會;炮炙的話,一點不會。”
徐謙福才鬆了一口氣,他說:“還好有不會的,不然我還以為你是東家招來的新頭刀呢。”
易老板卻說:“那哪能啊,有徐師傅您在這兒,就算別的鋪子裏的頭刀師傅過來,那也是個二刀。”
徐謙福擺擺手,示意別這麽說,但他臉上的笑容卻是掩飾不住的。
宋謙卻愣愣地看著易老板。
“盯著我看幹嘛?”易老板不自覺地摸了摸臉,還以為自己是不是臉髒了。
宋謙佩服道:“你好會誇人啊。”
易老板一時氣短,而後哭笑不得,這叫什麽話?他對徐謙福說:“徐師傅,這小子腦子有點不靈光,但手上的活兒還行,是我們南城本地的孩子。你不是一直缺個頭雜嗎,他成嗎?”
徐謙福上下審視著宋謙,又看了一眼對方切的檳榔,才問:“叫個什麽?”
“宋謙。”
徐謙福道:“先跟我一段時間試試,醜話說在前麵,你要是不成,可就別怪我把你趕走了。”
“是,謝謝徐師傅。”宋謙大為振奮。
易老板都聽不下去了,他道:“傻小子,順著叫聲師父啊。”
“啊……是,是師父。”宋謙才反應過來。
徐謙福搖頭而笑。
“宋謙,升頭雜!”易老板對眾人宣布。
“宋哥。”雜工們齊齊看向宋謙,眼中充滿了豔羨。
齊小哥又歎了一聲,他進來都半年了,還在幹三雜。人家小宋一天就升到頭雜,頭雜頭雜,雜工們的頭兒啊。
但沒辦法,誰讓人家技術過硬呢。他們製炒組是管炮製的,炮製就三項內容,淨選,切製,炮炙。看小宋這樣子,估計要不了多久,他們就得喊人家宋師傅了。
說好的一起當學徒,伱卻偷偷成了師傅,人生最大的落差莫過如此了。
“怎麽這麽熱鬧?”去喝水歇息的鄧師傅姍姍來遲。
齊小哥委屈巴巴地說:“鄧師傅,你徒弟沒了。”
“哪個沒了?”鄧師傅嚇了一個大哆嗦。
-----------------
“下午不用在藥棧幹活嗎?”宋謙沒想到跟師第一天,徐師傅就帶著他翹班了。
徐謙福說:“不用,今天我有事,正好缺個幫手。”
宋謙問:“什麽事兒?”
徐謙福說:“我小兒子百歲宴,我得回家燒飯,你刀工好,幫我切菜。”
“啊……好……”宋謙沒想到跟師第一天就改行幹廚師了。
到了徐家,今天來的客人不少,徐家要燒五桌宴席,全是徐謙福一個人掌勺,切配的事情就交給宋謙了。
徐謙福綁上圍裙,他說:“做藥跟做菜是一樣的,一個優秀的藥工,必然是一個優秀的廚師,二者是相通的。”
徐謙福給宋謙一大籃子青菜,他說:“拿去洗幹淨了,這就是藥材的淨選。你得去髒泥,去老根,去爛葉,不能上餐桌的,一點不能要。”
“淨選完了,還得切製,切的大小要勻稱且適當。全切粗了,那就炒不熟了,得燉了。全切細絲了,下鍋就糊噠噠了,夾都夾不起來。”
“淨選和切製都是為炮炙服務的,你得知道我這盤青菜要怎麽炒,我是水煮啊,還是快火猛炒,還是先炒後燉。不知道怎麽炒,那前麵的淨選和切製就沒意義了。”
宋謙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突然感覺徐師傅很接地氣。之前在鶴年堂,燒菜是專門有廚師的,他倒沒有把做藥跟做菜聯係起來。
現在細一琢磨,倒確實如此,而後宋謙洗完青菜,問:“那您打算怎麽燒這盤青菜呢?”
徐謙福道:“杆子和菜葉分開,杆子切絲,再給我切一點豬肉絲。豬肉絲炒青菜杆,下飯。”
宋謙動手切肉。
徐謙福往鍋裏加油,他說:“灶台呢,家裏用一般就是這種平麵的了,蒸炒燉煮都是它。藥棧裏麵因為幹的多,所以得分開,炒製用的是斜麵雞囚灶,方便出藥。”
“蒸煮熬用的就是塘鍋灶了,得在地麵上挖個坑,再砌灶台,主要是方便蒸煮完了之後起甑起藥。如果太高,那我們就得站在凳子上去拿,摔了就危險了。你切好沒有?我油冒煙了。”
宋謙都聽入神了,馬上道:“好了,好了。”
宋謙趕緊把豬肉絲丟進鍋裏。
徐謙福並沒有馬上翻炒,而是問:“知道我為什麽不馬上翻嗎?”
宋謙搖頭。
徐謙福說:“得要先煎一下,肉絲外殼硬了,這樣再翻就不會沾鍋了,你著急忙慌一頓胡巴拉,這不得沾的到處都是嘛?那還怎麽吃?”
“炒菜是這樣,炒藥更是這樣。就像有些人炒王不留行,明明鍋子已經熱到位了,可還是炒出來一堆僵子,為什麽?太著急了。”
宋謙神色怔住,想到了之前他炒王不留行的時候,就出來了一堆僵子。
徐謙福轉頭對宋謙道:“大夫總說治病要有大將之風,咱們藥工炮藥更得有大將之風,你就讓呼啦啦燒一會兒又能如何,你怕什麽?”
“玩刀的,就不能怕切。玩鍋的,就不能怕焦。小宋,你要記住了,炮炙的精髓隻有兩個字,那就是‘改變’。”
說完,徐謙福抓了一把生薑撒進鍋裏,他問:“考你一下,知道我為什麽放薑嗎?”
宋謙稍一思索,回答:“豬為水畜,味甘、鹹,性寒、平。易生痰、助濕。”
“謔?不錯嘛。”徐謙福誇了宋謙一聲,而後說:“中藥的藥性就是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炮炙要做的就是去其不足,增其所效,改其所向。”
“豬肉具有滋陰潤燥、健脾益氣的功效,但因為其生長環境過於濕髒臭,所以要用薑來燥濕,薑製能散,散什麽,散寒豁痰,是不是正好就去掉豬肉不足了?”
這樣形象一說,宋謙突然發現生活中好像很多地方都在用著中藥炮製的思想。
徐謙福又往鍋裏麵倒了一點酒,豬油激酒香,二者複合香味肆意蔓延,宋謙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徐謙福說:“酒製升提,還能矯臭,加了酒的肉,炒出來才會香嘛。”
宋謙認真點頭,真不愧是生活係老藥工。
徐謙福又往鍋子裏麵丟了一大把粗辣椒粉。
宋謙不敢怠慢,這很可能又是一個藥理,他慎重地問:“這是要利用辣椒的辛熱之性,溫中散寒,開胃消食,來減少豬肉的滋膩嗎?”
徐謙福搖頭:“並不是,純粹是因為我愛吃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