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李兆訓兵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嶽飛見李兆的神情有些怪異,忍不住開口道:“殿下...可是有什麽不妥之處?”
李兆回過神來,強行平複自己激動的心情,連連擺手道:“沒什麽,你練兵練得很不錯,我心甚慰。”
嶽飛從懷裏拿出一本冊子,隻見冊子的書封之上寫著四個字。
六韜兵書...
李兆看愣了眼,六韜兵書?還當真不是傳說?難怪原著中嶽飛的兵法如神,原來是因為這玩意兒。
六韜兵書又稱太公兵法,相傳是周初太公望所著,沒想到居然還有機會看到真的。
“這是末將的家傳兵書,原本受困於兵法萬千,該如何取舍用兵之道,直到學習了殿下的練兵之法,末將便是豁然開朗,便將殿下的練兵之法也記錄於其中。”
嶽飛將武穆遺書恭敬的呈上:“這兵書亦是殿下的心血,還望殿下收下。”
李兆有些茫然,把我的東西寫入太公兵法?我李兆算哪根蔥啊?
我這個廢物皇子居然還能和這本奇書扯上關係?
雖然李兆對兵書並沒有什麽興趣,不過念在嶽飛的一片心意,便也將六韜兵書收了起來。
暗道,這本書要是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估計以後還能賣不少錢...
接著李兆從嶽飛口中知曉了他為何會來嘉水縣,說起來這也算是自己做好事的回報,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這個道理。
嶽飛本是河南道的人,他的老家湯陰縣也在此次的洪災之中。
而阿裏商行不僅賑濟了逃到臨安城的流民,還向河南受災的府道縣都送去了大量的物資,這些物資沒有經過朝廷的層層剝削,完全由阿裏商行和內務府所管理,當然沒人敢在李兆的眼皮子底下動手腳,物資自然是都下達到了災民手中。
按嶽飛說的,如果不是李兆的送去的物資,他的娘親早就餓死在家中了。
嶽飛自知身份低微,即便去了臨安城也見不到李兆,於是便帶著老娘一路南下來到嘉水縣,想著在李兆的封地裏總能做點事情,好報答這份恩情...
之後便是陰差陽錯的進了李兆的軍隊,憑借嶽飛的本事,即便不走後門不靠關係,也很快便成為炎黃軍團的將領。
其實李兆不太理解嶽飛這樣的行為,畢竟放在後世,所謂的報恩大部分都是嘴上說說,極少有人會付諸實踐。
隻能說忠義這二字在這個時代還是有含金量的,而嶽飛這個人確實也像是書中所說那般,讓人不經意便會心生敬佩之情。
顧廷芳難得開口誇讚道:“此人頗有名將之姿,假以時日隻怕不會弱於唐廷的那位魏國公,你小子運氣不錯...”
顧廷芳在看人識人的本事上確實眼光獨到,一眼便看出嶽飛的與眾不同之處。
嶽飛謙遜的拱手道:“前輩謬讚了,末將哪裏敢和魏國公相比...”
顧廷芳一本正經的道:“老頭子說你可以,你就可以,為將者豈能如此膽怯,老頭子問你,若是兩軍對壘,對麵的軍中大將便是魏國公,你該當如何?”
嶽飛僅僅是遲疑了片刻,臉上便浮現一抹如山嶽般堅毅的神色。
“如果能與魏國公交手,於末將自然是人生幸事...末將有五成勝算...”
如果換做其他人來說這句話,李兆絕對會嗤之以鼻,魏國公是什麽人?這三個字在大唐軍方的影響力可謂是如雷貫耳,哪怕是西北邊軍那四家武勳見了徐達,也會恭敬的稱一聲征虜大將軍。
李明乾在生前能穩住大唐的局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為徐達此人。
大唐南遷之後,正是因為有徐達的存在,才讓不可一世的西涼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隻是嶽飛說出這句話,李兆卻覺得並不是信口雌黃,若是當真兩軍對壘,嶽飛還真不見得會輸給那位魏國公...
嶽飛繼續道:“還請殿下上台對第一衛軍訓話。”
李兆微微點頭,便是緩緩登上校閱台。
台下的五千士兵從進入陷空山之後,直到現在都不知道在替誰賣命,也隻有軍中的將領才有所耳聞。
此時看到這個突然走上台的年輕人,都不禁有些疑惑,紛紛好奇李兆的身份。
李兆笑了笑:“我想你們都好奇我的身份,但是我的身份並不重要,而對於你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有人知道嗎?”
一個千戶站出來:“報告大人,是為了報效朝廷!”
另一個千戶亦是站出隊列,認真的道:“報告大人,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很標準的答案,找不出毛病,但李兆還是搖了搖頭。
此時一個皮膚黝黑的千戶走出來,神情有些許緊張。
“報告大人...是為了...是為了造反嗎?”
不得不說這個家夥的膽子很大,居然敢把造反二字說出來,一時間周圍的士兵都忍不住吞了口唾沫,雖然他們知道自己私兵,也有不少人猜測豢養私兵之人是不是要造反,但這種事情卻沒有人敢輕易說出來。
“造反?造反確實是個好買賣,成功了,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失敗了,就是天下唾棄萬夫所指的反賊。”
李兆搖搖頭:“我不喜歡這種風險太大的買賣。”
“我再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在這裏當兵如何?”
這下不少人都開始躍躍欲試,這五千名士兵的臉上都浮現出笑容。
在大唐,當兵並不是一件好事,民間更是有好郎不當兵的說法。
一來當兵的俸祿實在不算多,而且一旦受了傷被迫離開軍營,朝廷也不會管這些人,回到原籍也隻能重新當農民。
可以說大部分選擇當兵的人,都是沒有辦法的被迫選擇,就像眼前這些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流民,他們來這裏當兵的原因很簡單,沒有家,沒飯吃,不來當兵還能幹什麽?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來這裏當兵居然是他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炎黃軍團的俸祿比起邊軍都還要高出不少,不止如此,他們帶來的家眷也被妥善安頓在嘉水縣,還可以去手工作坊和鹽場工作,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孩子還可以免費在城裏的私塾裏上學。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讀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誰,但是這些士兵都是打心底崇敬李兆。
剛才有人提到造反二字,這些士兵也僅僅是表現出一絲慌張,但卻沒有抗拒,就是因為他們心中其實並不排斥。
炎黃軍團的規矩,隻要是負傷或是戰死的士兵,他的家眷都會得到一筆不菲的銀子,而且會一直得到照顧。
這就已經解決了這些士兵的後顧之憂,在他們眼裏,當兵本就是拿命去換錢的買賣,既然選擇了當兵,他們其實並不怕死...
這就是李兆立下的規矩所帶來的正麵效應,其實這些政策在李兆看來並不算什麽,畢竟這些都是人命,放在後世,這些所謂的優越條件其實也隻是正常的。
隻是對於這個時代的士兵來說,這已經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情。
李兆回過神來,強行平複自己激動的心情,連連擺手道:“沒什麽,你練兵練得很不錯,我心甚慰。”
嶽飛從懷裏拿出一本冊子,隻見冊子的書封之上寫著四個字。
六韜兵書...
李兆看愣了眼,六韜兵書?還當真不是傳說?難怪原著中嶽飛的兵法如神,原來是因為這玩意兒。
六韜兵書又稱太公兵法,相傳是周初太公望所著,沒想到居然還有機會看到真的。
“這是末將的家傳兵書,原本受困於兵法萬千,該如何取舍用兵之道,直到學習了殿下的練兵之法,末將便是豁然開朗,便將殿下的練兵之法也記錄於其中。”
嶽飛將武穆遺書恭敬的呈上:“這兵書亦是殿下的心血,還望殿下收下。”
李兆有些茫然,把我的東西寫入太公兵法?我李兆算哪根蔥啊?
我這個廢物皇子居然還能和這本奇書扯上關係?
雖然李兆對兵書並沒有什麽興趣,不過念在嶽飛的一片心意,便也將六韜兵書收了起來。
暗道,這本書要是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估計以後還能賣不少錢...
接著李兆從嶽飛口中知曉了他為何會來嘉水縣,說起來這也算是自己做好事的回報,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這個道理。
嶽飛本是河南道的人,他的老家湯陰縣也在此次的洪災之中。
而阿裏商行不僅賑濟了逃到臨安城的流民,還向河南受災的府道縣都送去了大量的物資,這些物資沒有經過朝廷的層層剝削,完全由阿裏商行和內務府所管理,當然沒人敢在李兆的眼皮子底下動手腳,物資自然是都下達到了災民手中。
按嶽飛說的,如果不是李兆的送去的物資,他的娘親早就餓死在家中了。
嶽飛自知身份低微,即便去了臨安城也見不到李兆,於是便帶著老娘一路南下來到嘉水縣,想著在李兆的封地裏總能做點事情,好報答這份恩情...
之後便是陰差陽錯的進了李兆的軍隊,憑借嶽飛的本事,即便不走後門不靠關係,也很快便成為炎黃軍團的將領。
其實李兆不太理解嶽飛這樣的行為,畢竟放在後世,所謂的報恩大部分都是嘴上說說,極少有人會付諸實踐。
隻能說忠義這二字在這個時代還是有含金量的,而嶽飛這個人確實也像是書中所說那般,讓人不經意便會心生敬佩之情。
顧廷芳難得開口誇讚道:“此人頗有名將之姿,假以時日隻怕不會弱於唐廷的那位魏國公,你小子運氣不錯...”
顧廷芳在看人識人的本事上確實眼光獨到,一眼便看出嶽飛的與眾不同之處。
嶽飛謙遜的拱手道:“前輩謬讚了,末將哪裏敢和魏國公相比...”
顧廷芳一本正經的道:“老頭子說你可以,你就可以,為將者豈能如此膽怯,老頭子問你,若是兩軍對壘,對麵的軍中大將便是魏國公,你該當如何?”
嶽飛僅僅是遲疑了片刻,臉上便浮現一抹如山嶽般堅毅的神色。
“如果能與魏國公交手,於末將自然是人生幸事...末將有五成勝算...”
如果換做其他人來說這句話,李兆絕對會嗤之以鼻,魏國公是什麽人?這三個字在大唐軍方的影響力可謂是如雷貫耳,哪怕是西北邊軍那四家武勳見了徐達,也會恭敬的稱一聲征虜大將軍。
李明乾在生前能穩住大唐的局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為徐達此人。
大唐南遷之後,正是因為有徐達的存在,才讓不可一世的西涼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隻是嶽飛說出這句話,李兆卻覺得並不是信口雌黃,若是當真兩軍對壘,嶽飛還真不見得會輸給那位魏國公...
嶽飛繼續道:“還請殿下上台對第一衛軍訓話。”
李兆微微點頭,便是緩緩登上校閱台。
台下的五千士兵從進入陷空山之後,直到現在都不知道在替誰賣命,也隻有軍中的將領才有所耳聞。
此時看到這個突然走上台的年輕人,都不禁有些疑惑,紛紛好奇李兆的身份。
李兆笑了笑:“我想你們都好奇我的身份,但是我的身份並不重要,而對於你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有人知道嗎?”
一個千戶站出來:“報告大人,是為了報效朝廷!”
另一個千戶亦是站出隊列,認真的道:“報告大人,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很標準的答案,找不出毛病,但李兆還是搖了搖頭。
此時一個皮膚黝黑的千戶走出來,神情有些許緊張。
“報告大人...是為了...是為了造反嗎?”
不得不說這個家夥的膽子很大,居然敢把造反二字說出來,一時間周圍的士兵都忍不住吞了口唾沫,雖然他們知道自己私兵,也有不少人猜測豢養私兵之人是不是要造反,但這種事情卻沒有人敢輕易說出來。
“造反?造反確實是個好買賣,成功了,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失敗了,就是天下唾棄萬夫所指的反賊。”
李兆搖搖頭:“我不喜歡這種風險太大的買賣。”
“我再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在這裏當兵如何?”
這下不少人都開始躍躍欲試,這五千名士兵的臉上都浮現出笑容。
在大唐,當兵並不是一件好事,民間更是有好郎不當兵的說法。
一來當兵的俸祿實在不算多,而且一旦受了傷被迫離開軍營,朝廷也不會管這些人,回到原籍也隻能重新當農民。
可以說大部分選擇當兵的人,都是沒有辦法的被迫選擇,就像眼前這些人。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流民,他們來這裏當兵的原因很簡單,沒有家,沒飯吃,不來當兵還能幹什麽?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來這裏當兵居然是他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炎黃軍團的俸祿比起邊軍都還要高出不少,不止如此,他們帶來的家眷也被妥善安頓在嘉水縣,還可以去手工作坊和鹽場工作,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孩子還可以免費在城裏的私塾裏上學。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讀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誰,但是這些士兵都是打心底崇敬李兆。
剛才有人提到造反二字,這些士兵也僅僅是表現出一絲慌張,但卻沒有抗拒,就是因為他們心中其實並不排斥。
炎黃軍團的規矩,隻要是負傷或是戰死的士兵,他的家眷都會得到一筆不菲的銀子,而且會一直得到照顧。
這就已經解決了這些士兵的後顧之憂,在他們眼裏,當兵本就是拿命去換錢的買賣,既然選擇了當兵,他們其實並不怕死...
這就是李兆立下的規矩所帶來的正麵效應,其實這些政策在李兆看來並不算什麽,畢竟這些都是人命,放在後世,這些所謂的優越條件其實也隻是正常的。
隻是對於這個時代的士兵來說,這已經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