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守仁殺瘋了
屯兵百萬!什麽!朕不是太子? 作者:烤魚加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文玉雖然隻是舉人之身,但這論政論學的本事卻是不一般,臨安城裏幾位大儒也是對楊文玉頗為讚賞。
麵對名不見經傳的王守仁,楊文玉自然是沒將對方放在眼裏。
邁著輕快的步子便是登上台,手中握著一把折扇,隨著手腕抖動,扇麵打開,在手中微微晃動。
“何為民,聖人早已言過,在尚書之中便有民為邦本之詞,便是說民為國家之本。”
“雖無有民,便無可言國,但在下認為,萬民皆蒙昧無知,因此才需要我等聖人學子行教化之事,若無我等宣揚聖人學說,這天下自然不可安定。”
楊文玉的挑釁的看向王守仁,抬手道:“之前與王兄的師兄於街上論及此事,我曾言過,這天下是靠天子與士大夫共治之,此話更是千古以來的定數。”
“難道朝廷要讓愚民為官,讓百姓來治理國家?說到底,讀書人才是國之根基。”
“而且王兄不也是儒學門生?難道王兄這幾十年來讀的書都是錯的?”
楊玉文一番話堪稱滴水不漏,既是引用聖人之言,又是拿出實際的論證,在場的人皆是歎服不已。
更何況這些人皆是儒生,自然是覺得楊文玉說得對,不少人都認為王守仁此番必輸無疑。
王守仁朝李兆的方向看了一眼,接著便轉過身朝台下的眾人笑了笑。
“張口閉口皆是聖人,難道離開聖人之言,這國將不國?”
“三皇五帝皆是被奉為文治武功的明君,那時候難道就有所謂的聖人之言?”
“百姓愚昧,已經愚昧了千年,為何我等聖人學子還不能將天下萬民都教化?是我等都是廢物?還是說聖人之言根本不足以治世?”
王守仁的三個問題就像是三個巴掌,直接扇在所有人的臉上。
事實就是如此啊,聖人之言如此牛逼,那為何幾千年過去了,萬民還是愚昧的?
其實說到底,不管是聖人也好,還是讀書人也好,其實他們都沒有真正去想過教化萬民,這不過是場麵話罷了。
放在如今更是這樣,讀聖賢書是為了什麽?學八股文又是為了什麽?
還不是為了當官,為了仕途,為了自己,誰還會去在乎百姓是否愚昧無知?
王守仁這個三個問題看似沒有正麵回答楊文玉,但卻是赤裸裸的打擊這些儒生微薄的自尊心,完全沒有留一點餘地。
剛才還洋洋得意的楊文玉頓時眉頭緊蹙,神色凝重的看著王守仁。
這家夥怎麽如此犀利?此前從未聽說過這麽一號人物啊?
王守仁給他的壓力完全超過了當日的房玄齡,這家夥的話可謂是句句誅心...
楊文玉開口道:“王兄是在質疑聖人嗎?是在質疑儒學嗎?如此行徑,當為大逆不道!”
王守仁擺擺手,平靜的道:“我並未否定聖人,也並未否定儒學。”
“隻是想告訴各位,聖人其實沒有錯,儒學也沒有錯,是我們錯了,是我們錯誤的理解了聖人言論,這才導致不能教化萬民,至今還讓百姓愚昧。”
王守仁這番話頓時觸怒了不少在場的名士大儒。
一名大儒當即站起身,也不顧及自己的身份,直接開口道:“你說我等曲解了聖人之言,難道這千年來的大儒都是錯的?好!那你來說說,什麽是對的!”
另一名大儒亦是站起身道:“儒學延續了幾千年,豈是你一個後生晚輩可以評說的,當是大言不慚!”
王守仁並沒有被這兩個大儒的氣勢嚇退,神色依然淡然。
“就拿剛才這位說的民為邦本來說,聖人既然說民為邦本,其實很簡單,就是說民為國之本,無有民,便無有國。”
“是你們非要在這句話畫蛇添足,聖人難道不知道百姓愚昧嗎?即便百姓愚昧,但百姓依然是國本,這與是否需要讀書人來教化並無關係。”
王守仁繼續說道:“說到此處,我便直接來說說治民治國,其實兩者本就是一回事,治民便是治國,安民便是定邦,陳如楊兄所言,朝廷不可能讓無知的百姓為官,治國自然是需要我等。”
“我等自認為聖人門生,按照聖人之言治國,但這一切皆是從書上來,拿一件簡單的事情來說,糧食是國家的根基,但你們知道糧食是怎麽種出來的嗎?”
楊文玉不屑的笑道:“治國便是治國,何須知道糧食是什麽種出來的?”
王守仁擺手回道:“那我且問,若是糧食減產,影響到國家,為官者是不是應該想辦法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那還談何治國?難道靠著聖人言論就能讓糧食多長些出來?靠著聖人言論就能抵禦天災人禍?”
李兆此時都不禁有些為王守仁的腦洞歎服,這家夥不愧是開宗立派的心學聖人,這刁鑽的角度簡直讓人無言以對。
明明是在討論聖人和儒學,硬是這被王守仁拉偏了,變成了種地交流大會...
不過不得不說王守仁的做法很聰明,和這一幫名士大儒去爭論儒學經典,哪怕是王守仁也不可能爭得贏。
與其和這些人打嘴炮,不如進攻這些人薄弱的地方,那便是書本以外的內容。
台下不少讀書人都紛紛開口,以各種聖人言論企圖將話題重新扯回來。
奈何王守仁就是簡單的一句:“你知道怎麽種地嗎?你知道怎麽養豬嗎?”
就這麽輕輕鬆鬆的懟回去,完全不給對方任何機會。
李兆身旁的蘇石安在聽完王守仁的言論後,很意外的沒有站出來指責,反而是陷入了沉思,似乎在認真的品味這話裏的深意。
李兆小聲開口道:“蘇先生覺得這王守仁所說如何?”
蘇石安摸著山羊胡子,微微歎了口氣:“此人所說之言論,看似是在插科打諢,但細細向來卻是不無道理,與其說他是在胡攪蠻纏,其實也戳中了儒學的弊病...”
李兆本以為蘇石安是個食古不化的老腐儒,卻是沒想到這老頭居然意外的還能接受王守仁的思想。
在場的並沒有人開口反駁王守仁,畢竟這家夥說的話根本就和四書五經無關,讓他們找不到由頭反擊。
王守仁微微笑了笑,繼續說道:“吾師此前在萬民報上刊登了農事方麵的學說,教導百姓如何耕種,如何養殖,這便是解決了民生的問題,爾等卻是覺得這是有辱斯文的內容,比起爾等誇誇其談,吾師所做之事才是真正的教化萬民。”
“需知道,教化萬民不僅是讓百姓明白何為聖人經典,更重要的是讓百姓如何安身立命,民若安定,則國安定,難道爾等看不見這天下流民無處不在,難道就靠你們說幾句之乎者也,這些流民就能吃飽飯?”
“與其在這裏與在下爭論聖人經典,依在下看來,爾等還不如回去學學如何種地。”
楊文玉臉色難看,就連手上的扇子都垂下來,再也沒有一開始之時的囂張之色。
隻得在心裏暗罵一句...這家夥真是個妖孽...
就在這時,一直不曾發表言論的蘇石安站起來,眾人皆是紛紛看過來。
他們都是把蘇石安當成了最後的希望,暗道,蘇大儒一定要挺住啊!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蘇石安聲音嚴肅的開口道:“難道聖人言論皆是無用?”
王守仁朝蘇石安拱拱手,態度稍微謙和了不少,畢竟自家老師站在蘇石安身邊。
“我還是那句話,聖人沒有錯,聖人經典也沒有錯,是我們曲解了聖人經典。”
“聖人言是治國之策,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正確的理解聖人言,這便是我等需要去做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聖人早已告訴我等該如何行事。”
王守仁揮了揮衣袖,眼中閃過一道光芒。
“吾師告知我,當做到知行合一。”
“不要隻從書上食前人牙慧,將書上得來的切身去實踐,這才是求學之法,方能治國安民。”
李兆尷尬的撓撓頭,雖然這知行合一是他告訴王守仁的,但這純粹是他盜用了王守仁的學問...
好歹我也是他老師,反正都是一家人...應該也算不上偷吧...
台下眾人皆是臉色沉重,雖然他們還是不認同王守仁所說的話,但對於知行合一這個概念還覺得有些道理...
蘇石安嘴裏念叨了兩遍知行合一,臉上露出一抹釋懷的笑容。
接著便是拱了拱手:“老夫今日倒是長了些見識,受教了...”
說罷蘇石安便是坐下去,頓時讓在場的儒生們都看傻了眼...蘇大儒您怎麽就坐下了?說好的教訓這小子呢?說好的替儒學站台呢?
這下連自己這邊地位最高的大儒都偃旗息鼓了,在場自然沒人再站出來和王守仁爭辯...這還怎麽玩?這家夥就抓著種地和養豬不放,還爭個屁啊?
麵對名不見經傳的王守仁,楊文玉自然是沒將對方放在眼裏。
邁著輕快的步子便是登上台,手中握著一把折扇,隨著手腕抖動,扇麵打開,在手中微微晃動。
“何為民,聖人早已言過,在尚書之中便有民為邦本之詞,便是說民為國家之本。”
“雖無有民,便無可言國,但在下認為,萬民皆蒙昧無知,因此才需要我等聖人學子行教化之事,若無我等宣揚聖人學說,這天下自然不可安定。”
楊文玉的挑釁的看向王守仁,抬手道:“之前與王兄的師兄於街上論及此事,我曾言過,這天下是靠天子與士大夫共治之,此話更是千古以來的定數。”
“難道朝廷要讓愚民為官,讓百姓來治理國家?說到底,讀書人才是國之根基。”
“而且王兄不也是儒學門生?難道王兄這幾十年來讀的書都是錯的?”
楊玉文一番話堪稱滴水不漏,既是引用聖人之言,又是拿出實際的論證,在場的人皆是歎服不已。
更何況這些人皆是儒生,自然是覺得楊文玉說得對,不少人都認為王守仁此番必輸無疑。
王守仁朝李兆的方向看了一眼,接著便轉過身朝台下的眾人笑了笑。
“張口閉口皆是聖人,難道離開聖人之言,這國將不國?”
“三皇五帝皆是被奉為文治武功的明君,那時候難道就有所謂的聖人之言?”
“百姓愚昧,已經愚昧了千年,為何我等聖人學子還不能將天下萬民都教化?是我等都是廢物?還是說聖人之言根本不足以治世?”
王守仁的三個問題就像是三個巴掌,直接扇在所有人的臉上。
事實就是如此啊,聖人之言如此牛逼,那為何幾千年過去了,萬民還是愚昧的?
其實說到底,不管是聖人也好,還是讀書人也好,其實他們都沒有真正去想過教化萬民,這不過是場麵話罷了。
放在如今更是這樣,讀聖賢書是為了什麽?學八股文又是為了什麽?
還不是為了當官,為了仕途,為了自己,誰還會去在乎百姓是否愚昧無知?
王守仁這個三個問題看似沒有正麵回答楊文玉,但卻是赤裸裸的打擊這些儒生微薄的自尊心,完全沒有留一點餘地。
剛才還洋洋得意的楊文玉頓時眉頭緊蹙,神色凝重的看著王守仁。
這家夥怎麽如此犀利?此前從未聽說過這麽一號人物啊?
王守仁給他的壓力完全超過了當日的房玄齡,這家夥的話可謂是句句誅心...
楊文玉開口道:“王兄是在質疑聖人嗎?是在質疑儒學嗎?如此行徑,當為大逆不道!”
王守仁擺擺手,平靜的道:“我並未否定聖人,也並未否定儒學。”
“隻是想告訴各位,聖人其實沒有錯,儒學也沒有錯,是我們錯了,是我們錯誤的理解了聖人言論,這才導致不能教化萬民,至今還讓百姓愚昧。”
王守仁這番話頓時觸怒了不少在場的名士大儒。
一名大儒當即站起身,也不顧及自己的身份,直接開口道:“你說我等曲解了聖人之言,難道這千年來的大儒都是錯的?好!那你來說說,什麽是對的!”
另一名大儒亦是站起身道:“儒學延續了幾千年,豈是你一個後生晚輩可以評說的,當是大言不慚!”
王守仁並沒有被這兩個大儒的氣勢嚇退,神色依然淡然。
“就拿剛才這位說的民為邦本來說,聖人既然說民為邦本,其實很簡單,就是說民為國之本,無有民,便無有國。”
“是你們非要在這句話畫蛇添足,聖人難道不知道百姓愚昧嗎?即便百姓愚昧,但百姓依然是國本,這與是否需要讀書人來教化並無關係。”
王守仁繼續說道:“說到此處,我便直接來說說治民治國,其實兩者本就是一回事,治民便是治國,安民便是定邦,陳如楊兄所言,朝廷不可能讓無知的百姓為官,治國自然是需要我等。”
“我等自認為聖人門生,按照聖人之言治國,但這一切皆是從書上來,拿一件簡單的事情來說,糧食是國家的根基,但你們知道糧食是怎麽種出來的嗎?”
楊文玉不屑的笑道:“治國便是治國,何須知道糧食是什麽種出來的?”
王守仁擺手回道:“那我且問,若是糧食減產,影響到國家,為官者是不是應該想辦法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那還談何治國?難道靠著聖人言論就能讓糧食多長些出來?靠著聖人言論就能抵禦天災人禍?”
李兆此時都不禁有些為王守仁的腦洞歎服,這家夥不愧是開宗立派的心學聖人,這刁鑽的角度簡直讓人無言以對。
明明是在討論聖人和儒學,硬是這被王守仁拉偏了,變成了種地交流大會...
不過不得不說王守仁的做法很聰明,和這一幫名士大儒去爭論儒學經典,哪怕是王守仁也不可能爭得贏。
與其和這些人打嘴炮,不如進攻這些人薄弱的地方,那便是書本以外的內容。
台下不少讀書人都紛紛開口,以各種聖人言論企圖將話題重新扯回來。
奈何王守仁就是簡單的一句:“你知道怎麽種地嗎?你知道怎麽養豬嗎?”
就這麽輕輕鬆鬆的懟回去,完全不給對方任何機會。
李兆身旁的蘇石安在聽完王守仁的言論後,很意外的沒有站出來指責,反而是陷入了沉思,似乎在認真的品味這話裏的深意。
李兆小聲開口道:“蘇先生覺得這王守仁所說如何?”
蘇石安摸著山羊胡子,微微歎了口氣:“此人所說之言論,看似是在插科打諢,但細細向來卻是不無道理,與其說他是在胡攪蠻纏,其實也戳中了儒學的弊病...”
李兆本以為蘇石安是個食古不化的老腐儒,卻是沒想到這老頭居然意外的還能接受王守仁的思想。
在場的並沒有人開口反駁王守仁,畢竟這家夥說的話根本就和四書五經無關,讓他們找不到由頭反擊。
王守仁微微笑了笑,繼續說道:“吾師此前在萬民報上刊登了農事方麵的學說,教導百姓如何耕種,如何養殖,這便是解決了民生的問題,爾等卻是覺得這是有辱斯文的內容,比起爾等誇誇其談,吾師所做之事才是真正的教化萬民。”
“需知道,教化萬民不僅是讓百姓明白何為聖人經典,更重要的是讓百姓如何安身立命,民若安定,則國安定,難道爾等看不見這天下流民無處不在,難道就靠你們說幾句之乎者也,這些流民就能吃飽飯?”
“與其在這裏與在下爭論聖人經典,依在下看來,爾等還不如回去學學如何種地。”
楊文玉臉色難看,就連手上的扇子都垂下來,再也沒有一開始之時的囂張之色。
隻得在心裏暗罵一句...這家夥真是個妖孽...
就在這時,一直不曾發表言論的蘇石安站起來,眾人皆是紛紛看過來。
他們都是把蘇石安當成了最後的希望,暗道,蘇大儒一定要挺住啊!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蘇石安聲音嚴肅的開口道:“難道聖人言論皆是無用?”
王守仁朝蘇石安拱拱手,態度稍微謙和了不少,畢竟自家老師站在蘇石安身邊。
“我還是那句話,聖人沒有錯,聖人經典也沒有錯,是我們曲解了聖人經典。”
“聖人言是治國之策,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正確的理解聖人言,這便是我等需要去做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聖人早已告訴我等該如何行事。”
王守仁揮了揮衣袖,眼中閃過一道光芒。
“吾師告知我,當做到知行合一。”
“不要隻從書上食前人牙慧,將書上得來的切身去實踐,這才是求學之法,方能治國安民。”
李兆尷尬的撓撓頭,雖然這知行合一是他告訴王守仁的,但這純粹是他盜用了王守仁的學問...
好歹我也是他老師,反正都是一家人...應該也算不上偷吧...
台下眾人皆是臉色沉重,雖然他們還是不認同王守仁所說的話,但對於知行合一這個概念還覺得有些道理...
蘇石安嘴裏念叨了兩遍知行合一,臉上露出一抹釋懷的笑容。
接著便是拱了拱手:“老夫今日倒是長了些見識,受教了...”
說罷蘇石安便是坐下去,頓時讓在場的儒生們都看傻了眼...蘇大儒您怎麽就坐下了?說好的教訓這小子呢?說好的替儒學站台呢?
這下連自己這邊地位最高的大儒都偃旗息鼓了,在場自然沒人再站出來和王守仁爭辯...這還怎麽玩?這家夥就抓著種地和養豬不放,還爭個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