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清西陵是哪裏?這是皇家重地,是大滿清國曆代李祖列宗的長眠之所,代表了整個大清國的“陰德庇佑”。可是在這個地方,出現了僵屍!而且是滅掉了一個隊伍的禦林軍的僵屍,這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鬧僵屍了,而是幾乎有“滅國之征兆”。
加上就在之前,北京淪陷,火燒圓明園,泱泱華夏蒙受奇恥大辱,所以這清西陵的鬧鬼,瞬間可以理解為這是老祖宗的怒火,這是老祖宗在因為我們後輩的丟臉而發怒,想祖輩時,入關,征戰天下,大清一度無敵於天下,還有康乾盛世,到現在呢?!
所以一時之間,天下的有識之士,包括一些大臣,再一次開始了對慈禧太後的不滿。但是不滿歸不滿,他們並不敢真正的遷怒與慈禧太後,那麽,現在慈禧太後身前的第一大紅人郭中庸,雖然也有他的責任,但是難免的被殃及魚池。
“殺了郭中庸!”
“這算是什麽風水大士,一個簡簡單單的黃老,都能被他給處理的在黃陵詐屍,這是絕對要被誅九族的死罪!”
這是一片大呼聲,可是不管外麵的那些“有識之士”怎麽叫,郭中庸還是每天醉醺醺的,這才叫真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在杏花樓,為啥呢,因為當時在天下人的輿論當中,郭中庸甚至還因為杏花樓的頭牌姑娘跟一個貝勒爺大打出手。
他到底在想什麽,沒有人知道,但是任憑天下人怎麽叫,依舊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就是不對郭中庸出手,後來直接下了一道懿旨:“這事兒是郭中庸給辦妥當,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了,馬上將功補過就好,她責令郭中庸馬上把十三格格的事兒給辦了,而且要辦的漂亮。”
本來要是這麽處理也算是妥當,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同樣的風水大師給站了出來,這個人一出場,就被那些“肱骨大臣”們認為是可以抗衡郭中庸的存在,不說這個人有多厲害,單純的這個人的身世,拉出來就能嚇死一大批人。
諸葛孔明的嫡係後代,第三十代玄孫諸葛流雲!
諸葛孔明是已經被神話的人,而且後來怎麽說呢?諸葛一脈的後人有個傳說,就是峰亂世出山,則能輔佐天下,所以天下人一下子對這個諸葛流雲瞬間的就報以很大的期望。
郭中庸的聲名鵲起,屬於是寒門出貴子,是處理了故宮鬧鬼事情才算是有了名氣,又通過長生取得了慈禧太後的信任,但是這個諸葛流雲一出世,壓根兒什麽事兒都還沒做呢,就被人們抬的非常高,直接就奉為跟郭中庸齊名的“玄學雙雄。”意思顧名思義,整個大清國的玄學,一個是郭中庸,另外一個就是諸葛流雲,更因為諸葛流雲從南方來,郭中庸是河南人,大概的能算得上是北方,市井之間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南諸葛北中庸。
郭中庸是忠心耿耿的為太後老佛爺服務的,那諸葛流雲呢?則被一些“憂國憂民”派奉若珍寶,這算是在玄學方麵,他們推出來了一個諸葛流雲跟郭中庸相鬥,在那些人眼中,空有一身本領的郭中庸不為國效力,那其實就是算是奸賊。洋鬼子鬥不過,鬥一下郭中庸,那也算是為大清國出力了不是?
所以諸葛流雲一出世,直接就提起了三問,這三問是三問郭中庸:
第一問,我輩修道之人,不為天下蒼生,與凡人何異?
第二問,精通奇門遁甲之人,為何一個陵墓,會讓十三格格詐屍?詐屍之後,十三格格屍身吸附大量滿清龍氣,使國力更加衰弱,此事郭中庸到底是什麽居心?
第三問,郭中庸滿身所學,但是師出何門?
第一問是說他在十八層地獄,以人身種蓮花,說他修道眾人,黎民蒙難之時他在做什麽?在忙著在太後麵前卑躬屈膝?第二問,就是你這麽厲害一個人,竟然在一個陵墓上搞得這麽丟臉?
第三問,意思是我諸葛流雲乃諸葛孔明嫡係血脈,修道中人論資曆講輩分,你算是哪門哪派的,說來聽聽?
諸葛流雲有三問,大家都想著這個同樣是大才的郭中庸會怎麽回答,可是蛋疼的是,這郭中庸該幹嘛幹嘛,你問老子就要答,這我多沒麵子?後來可能是有太多人想看郭中庸的笑話,一直拿這件事兒說事兒,郭中庸才算事隔空的對諸葛流雲說了一句話,就一句:“滿口禮儀道德,多少錢一斤?叫著憂國憂民之人,又為天下做了什麽?天下百姓又想要什麽?”
這一句話,問的諸葛流雲閉嘴,問的那些人也羞愧難當,自己的確是憂國憂民,可是有什麽用?洋人照樣打到了都城來,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你們有什麽辦法?
但是馬上有讀書人就站了出來駁斥郭中庸道:“國破家亡,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豈是割地賠款各種喪權辱國?”
“你行你來,不行別叫喚。”郭中庸難得的認真了一次,直接帶著禦林軍,把翰林院的這麽叫的士子們全部都丟到了軍隊,守國門死社稷,去吧,當兵去吧,去守衛你的大清國去吧。光叫喚誰不會叫喚?
這些年輕人一被發配充軍,家裏人慌了,一般能進翰林院的士子都是達官顯貴,這些人馬上就找到了郭中庸哭爹喊娘的,那些被送去的人到部隊上一操練,直接也是哭爹喊娘。再也不說什麽大義淩然的話。
當時郭中庸在早朝之上,借著酒意說了一句另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能反駁的話: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何謂國家?
一群受著你們欺壓盤剝永世不得翻身的窮苦百姓,在你們的官服受到威脅的時候,就要站出來用他們的血,維持你們的家?天下百姓欠你們的了?
成,天下百姓如今舍下性命包住你們這個家。
洋人走後,又會是誰,欺壓著這些當時舍命保你們家的這些人?
老百姓可以做到最無愧,但是你們就能保證你們不把他們當成這世間最愚昧?
你們聰明,這天下人又有誰是傻子?別人傻不傻我不關心,但是我郭中庸絕對不傻,所以別在跟我滿身嘴臉的仁義道德,在我眼裏,你們就是一群偽君子,李中堂,國家危急存亡,你可願舍棄你家的萬貫家財?
你在乎家在不在?國在不在?你在乎的,僅僅是你的官帽子,你家的錢而已,對不對?
記住,想要別人為你賣命,先身先士卒再說!
郭中庸說完這句話之後,借著酒意直接離朝,這一番話,把李中堂等人氣的臉色發白,但是這話說到了有些人的痛處,自然會有的人欣賞,之前死活不原因承認郭中庸是自己門生故吏的張之洞哈哈大笑,那左宗棠也是對張之洞拱手道:“你有一個好弟子,好一張巧嘴!”
那在朝堂之上的皇帝緊接著也問了一句話:“那眾愛卿說說,可有一法,守住你們家中的萬貫家財?”
這一句話問的朝堂之下的人不再說話。
郭中庸沒有滿口的憂國憂民,沒有說為天下死不足惜。
但是他卻被張之洞批為:真正可救天下之人。唯郭中庸也。
第十八章 賭
郭中庸之前一直都很低調,但是這一次,他雖然還是沒說什麽,他也沒有說他要為這個天下做些什麽。但是他的話讓很多人產生了深思,大家到底是害怕這天下被洋人占領了,還是害怕本來屬於洋人的權勢沒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根深蒂固的觀念讓大家都形成了慣性思維,而郭中庸的話,無疑是讓大家警醒了一些,甚至讓很多人,都不明白郭中庸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麽?是忤逆之罪嗎?
之前一些不知道郭中庸想法的人,現在就感覺或許自己之前真的錯怪了郭中庸,對於這個天下形勢,這個年輕人有他獨到的見解。他之所以沒跟自己這些人一起救國,第一,是不屑於嘴巴上叫著的忠君愛國,第二,可能是認為他們這些人走的路行不通,郭中庸走的,或許是一條隻屬於他自己的救國之路。
不與人謀,隻謀定天下。
懂了郭中庸的人,才知道郭中庸到底有多麽的可怕,有多麽深沉的心機,這其中有兩個人對郭中庸是異常的讚賞,那就是張之洞和左宗棠。他們甚至以為,郭中庸此時在慈禧麵前表現出來的忠心耿耿,也是演戲,那些以死相諫的人其實最為自私,以死相諫,是為了在史書上留下清譽,但是人他娘的都死了,還能為天下做些什麽?
而郭中庸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他接近慈禧,以長生為誘惑,或許是走的另外的“曲線救國”的道路,所以一時之間,他們甚至不想要諸葛流雲再出來蹦躂了,萬一因為自己的鼠目寸光,壞了郭中庸的布局,那可如何是好?
但是此時的諸葛流雲,卻跟郭中庸卯上了,別的不說,他就質問,這十三格格屍變的屍體,身上是帶有龍氣的,帶有大清國的國運,屍體他處安放,就等於是分裂了大清國本來就不算昌盛的龍脈,他就問郭中庸此舉,難道是要獨自養龍大逆不道不行?
——諸葛流雲是個聰明人,他在不能得到張之洞之流的支持的時候,就死咬著這一條,說你這是圖謀不軌,你從埋下十三格格到現在,都是為了龍氣,現在要帶走屍體處理,等於分裂國家,別人看不透你郭中庸,我諸葛流雲絕對是能看得透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諸葛流雲這個小算盤打得不錯,既然張之洞等人倒戈了,那就以“滿清天下”為前提把這件事兒炒熱,他們不支持,起碼可以換來皇太後的支持不是?他就不信,慈禧太後能容忍郭中庸分裂國家的行為。
他這一記馬屁,還真他娘的給拍到了馬蹄子上,他哪裏想得到,十三格格的死,都是老佛爺操縱的?十三格格占據滿清國運,也正是慈禧的長生計劃?
至於皇帝?這是一個一心想要振興滿清的皇帝,對郭中庸當日的話,皇帝是十分的欣賞,所以諸葛流雲萬萬沒想到,他揪著這件事兒不放,直接就讓各方勢力反感。
慈禧太後直接就下了懿旨,說此人妖人惑眾,管他是不是諸葛孔明的後人,就算是,也是他朝的餘孽,難道是想光複漢室不行?直接一道懿旨就要把他推出午門外斬首示眾。
加上就在之前,北京淪陷,火燒圓明園,泱泱華夏蒙受奇恥大辱,所以這清西陵的鬧鬼,瞬間可以理解為這是老祖宗的怒火,這是老祖宗在因為我們後輩的丟臉而發怒,想祖輩時,入關,征戰天下,大清一度無敵於天下,還有康乾盛世,到現在呢?!
所以一時之間,天下的有識之士,包括一些大臣,再一次開始了對慈禧太後的不滿。但是不滿歸不滿,他們並不敢真正的遷怒與慈禧太後,那麽,現在慈禧太後身前的第一大紅人郭中庸,雖然也有他的責任,但是難免的被殃及魚池。
“殺了郭中庸!”
“這算是什麽風水大士,一個簡簡單單的黃老,都能被他給處理的在黃陵詐屍,這是絕對要被誅九族的死罪!”
這是一片大呼聲,可是不管外麵的那些“有識之士”怎麽叫,郭中庸還是每天醉醺醺的,這才叫真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在杏花樓,為啥呢,因為當時在天下人的輿論當中,郭中庸甚至還因為杏花樓的頭牌姑娘跟一個貝勒爺大打出手。
他到底在想什麽,沒有人知道,但是任憑天下人怎麽叫,依舊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就是不對郭中庸出手,後來直接下了一道懿旨:“這事兒是郭中庸給辦妥當,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了,馬上將功補過就好,她責令郭中庸馬上把十三格格的事兒給辦了,而且要辦的漂亮。”
本來要是這麽處理也算是妥當,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同樣的風水大師給站了出來,這個人一出場,就被那些“肱骨大臣”們認為是可以抗衡郭中庸的存在,不說這個人有多厲害,單純的這個人的身世,拉出來就能嚇死一大批人。
諸葛孔明的嫡係後代,第三十代玄孫諸葛流雲!
諸葛孔明是已經被神話的人,而且後來怎麽說呢?諸葛一脈的後人有個傳說,就是峰亂世出山,則能輔佐天下,所以天下人一下子對這個諸葛流雲瞬間的就報以很大的期望。
郭中庸的聲名鵲起,屬於是寒門出貴子,是處理了故宮鬧鬼事情才算是有了名氣,又通過長生取得了慈禧太後的信任,但是這個諸葛流雲一出世,壓根兒什麽事兒都還沒做呢,就被人們抬的非常高,直接就奉為跟郭中庸齊名的“玄學雙雄。”意思顧名思義,整個大清國的玄學,一個是郭中庸,另外一個就是諸葛流雲,更因為諸葛流雲從南方來,郭中庸是河南人,大概的能算得上是北方,市井之間還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南諸葛北中庸。
郭中庸是忠心耿耿的為太後老佛爺服務的,那諸葛流雲呢?則被一些“憂國憂民”派奉若珍寶,這算是在玄學方麵,他們推出來了一個諸葛流雲跟郭中庸相鬥,在那些人眼中,空有一身本領的郭中庸不為國效力,那其實就是算是奸賊。洋鬼子鬥不過,鬥一下郭中庸,那也算是為大清國出力了不是?
所以諸葛流雲一出世,直接就提起了三問,這三問是三問郭中庸:
第一問,我輩修道之人,不為天下蒼生,與凡人何異?
第二問,精通奇門遁甲之人,為何一個陵墓,會讓十三格格詐屍?詐屍之後,十三格格屍身吸附大量滿清龍氣,使國力更加衰弱,此事郭中庸到底是什麽居心?
第三問,郭中庸滿身所學,但是師出何門?
第一問是說他在十八層地獄,以人身種蓮花,說他修道眾人,黎民蒙難之時他在做什麽?在忙著在太後麵前卑躬屈膝?第二問,就是你這麽厲害一個人,竟然在一個陵墓上搞得這麽丟臉?
第三問,意思是我諸葛流雲乃諸葛孔明嫡係血脈,修道中人論資曆講輩分,你算是哪門哪派的,說來聽聽?
諸葛流雲有三問,大家都想著這個同樣是大才的郭中庸會怎麽回答,可是蛋疼的是,這郭中庸該幹嘛幹嘛,你問老子就要答,這我多沒麵子?後來可能是有太多人想看郭中庸的笑話,一直拿這件事兒說事兒,郭中庸才算事隔空的對諸葛流雲說了一句話,就一句:“滿口禮儀道德,多少錢一斤?叫著憂國憂民之人,又為天下做了什麽?天下百姓又想要什麽?”
這一句話,問的諸葛流雲閉嘴,問的那些人也羞愧難當,自己的確是憂國憂民,可是有什麽用?洋人照樣打到了都城來,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你們有什麽辦法?
但是馬上有讀書人就站了出來駁斥郭中庸道:“國破家亡,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豈是割地賠款各種喪權辱國?”
“你行你來,不行別叫喚。”郭中庸難得的認真了一次,直接帶著禦林軍,把翰林院的這麽叫的士子們全部都丟到了軍隊,守國門死社稷,去吧,當兵去吧,去守衛你的大清國去吧。光叫喚誰不會叫喚?
這些年輕人一被發配充軍,家裏人慌了,一般能進翰林院的士子都是達官顯貴,這些人馬上就找到了郭中庸哭爹喊娘的,那些被送去的人到部隊上一操練,直接也是哭爹喊娘。再也不說什麽大義淩然的話。
當時郭中庸在早朝之上,借著酒意說了一句另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能反駁的話: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何謂國家?
一群受著你們欺壓盤剝永世不得翻身的窮苦百姓,在你們的官服受到威脅的時候,就要站出來用他們的血,維持你們的家?天下百姓欠你們的了?
成,天下百姓如今舍下性命包住你們這個家。
洋人走後,又會是誰,欺壓著這些當時舍命保你們家的這些人?
老百姓可以做到最無愧,但是你們就能保證你們不把他們當成這世間最愚昧?
你們聰明,這天下人又有誰是傻子?別人傻不傻我不關心,但是我郭中庸絕對不傻,所以別在跟我滿身嘴臉的仁義道德,在我眼裏,你們就是一群偽君子,李中堂,國家危急存亡,你可願舍棄你家的萬貫家財?
你在乎家在不在?國在不在?你在乎的,僅僅是你的官帽子,你家的錢而已,對不對?
記住,想要別人為你賣命,先身先士卒再說!
郭中庸說完這句話之後,借著酒意直接離朝,這一番話,把李中堂等人氣的臉色發白,但是這話說到了有些人的痛處,自然會有的人欣賞,之前死活不原因承認郭中庸是自己門生故吏的張之洞哈哈大笑,那左宗棠也是對張之洞拱手道:“你有一個好弟子,好一張巧嘴!”
那在朝堂之上的皇帝緊接著也問了一句話:“那眾愛卿說說,可有一法,守住你們家中的萬貫家財?”
這一句話問的朝堂之下的人不再說話。
郭中庸沒有滿口的憂國憂民,沒有說為天下死不足惜。
但是他卻被張之洞批為:真正可救天下之人。唯郭中庸也。
第十八章 賭
郭中庸之前一直都很低調,但是這一次,他雖然還是沒說什麽,他也沒有說他要為這個天下做些什麽。但是他的話讓很多人產生了深思,大家到底是害怕這天下被洋人占領了,還是害怕本來屬於洋人的權勢沒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根深蒂固的觀念讓大家都形成了慣性思維,而郭中庸的話,無疑是讓大家警醒了一些,甚至讓很多人,都不明白郭中庸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麽?是忤逆之罪嗎?
之前一些不知道郭中庸想法的人,現在就感覺或許自己之前真的錯怪了郭中庸,對於這個天下形勢,這個年輕人有他獨到的見解。他之所以沒跟自己這些人一起救國,第一,是不屑於嘴巴上叫著的忠君愛國,第二,可能是認為他們這些人走的路行不通,郭中庸走的,或許是一條隻屬於他自己的救國之路。
不與人謀,隻謀定天下。
懂了郭中庸的人,才知道郭中庸到底有多麽的可怕,有多麽深沉的心機,這其中有兩個人對郭中庸是異常的讚賞,那就是張之洞和左宗棠。他們甚至以為,郭中庸此時在慈禧麵前表現出來的忠心耿耿,也是演戲,那些以死相諫的人其實最為自私,以死相諫,是為了在史書上留下清譽,但是人他娘的都死了,還能為天下做些什麽?
而郭中庸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他接近慈禧,以長生為誘惑,或許是走的另外的“曲線救國”的道路,所以一時之間,他們甚至不想要諸葛流雲再出來蹦躂了,萬一因為自己的鼠目寸光,壞了郭中庸的布局,那可如何是好?
但是此時的諸葛流雲,卻跟郭中庸卯上了,別的不說,他就質問,這十三格格屍變的屍體,身上是帶有龍氣的,帶有大清國的國運,屍體他處安放,就等於是分裂了大清國本來就不算昌盛的龍脈,他就問郭中庸此舉,難道是要獨自養龍大逆不道不行?
——諸葛流雲是個聰明人,他在不能得到張之洞之流的支持的時候,就死咬著這一條,說你這是圖謀不軌,你從埋下十三格格到現在,都是為了龍氣,現在要帶走屍體處理,等於分裂國家,別人看不透你郭中庸,我諸葛流雲絕對是能看得透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諸葛流雲這個小算盤打得不錯,既然張之洞等人倒戈了,那就以“滿清天下”為前提把這件事兒炒熱,他們不支持,起碼可以換來皇太後的支持不是?他就不信,慈禧太後能容忍郭中庸分裂國家的行為。
他這一記馬屁,還真他娘的給拍到了馬蹄子上,他哪裏想得到,十三格格的死,都是老佛爺操縱的?十三格格占據滿清國運,也正是慈禧的長生計劃?
至於皇帝?這是一個一心想要振興滿清的皇帝,對郭中庸當日的話,皇帝是十分的欣賞,所以諸葛流雲萬萬沒想到,他揪著這件事兒不放,直接就讓各方勢力反感。
慈禧太後直接就下了懿旨,說此人妖人惑眾,管他是不是諸葛孔明的後人,就算是,也是他朝的餘孽,難道是想光複漢室不行?直接一道懿旨就要把他推出午門外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