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晉封
如懿傳:皇後她真的瘋了 作者:金判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隆二十七年二月初六,永琪早早便進宮給海蘭來磕頭了。
因著第二日是永琪的生日,永珹等幾個年紀稍大些的皇子和和敬、和嘉這兩位已經成婚的公主要去永琪的府上給他慶賀生辰,於是,永琪便特意早早向弘曆求了恩典,“皇阿瑪,兒的生日是額娘的受難日,兒子想向皇阿瑪求個恩典,提早一日給額娘磕個頭。”
弘曆看著著自己這個豐神俊朗的兒子,能有什麽不同意的,而且他們大清本就是以孝順立國的,永琪有這份孝心,自然是極好的。
不但如此,到了二月初六這一天,弘曆還給娘倆賞賜了一桌子席麵和兩壺上好的玉泉酒,還特地讓李玉親自來傳口口諭,“皇上說了,五阿哥有孝心,愉妃娘娘就許五阿哥放開了多喝兩杯吧。”
其實,永琪隻是借著生日這事兒想和海蘭通個消息。
去年除夕宮宴時,弘曆忽然就下詔將寒香見從貴人晉封為了嬪,當然隨喜的還有幾個不入流的官女子、小答應,隻是那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第一,寒香見的封號是弘曆親自擬的,滿文寫作“baktan”,漢文則為“容”,意思是容納、氣量、度量;第二,這次嬪妃晉封的消息,如懿對於這事兒那是一點都不知道的。
李玉宣讀完詔書的那一瞬間,滿大殿的嬪妃、公主、阿哥、親王、福晉們統統都看到皇後瞬間變了臉色,若不是身後的掌事宮女扶著,恐怕一下子就要癱倒在椅子上了,但是坐在離她不遠的皇帝卻似乎根本沒有看到一樣。
因為當年海蘭和如懿走的近,永琪在第一時間便覺得麻煩要來了,他需要和海蘭通個消息,至少母子倆必須站到統一戰線上。
隻是他作為年齒較大、已經開始辦差的皇子,除夕家宴要陪宴,元旦大宴要陪宴,初二日大宴還要陪宴,初五日宴請滿蒙留京大臣、各國使臣要陪宴,他皇阿瑪和滿漢文臣相互寫詩唱和的時候他還得陪著……
總之一整個正月,他都在忙忙碌碌的,和自己的額娘雖然同在皇城,卻實在尋不出時間和理由來見上一麵,好在他的生日就在二月,借著生日的由頭自然是可以大大方方進宮和額娘見麵的。
等永琪行了禮,海蘭已經揮退了伺候的奴才,就連葉心也自發自動的退到殿外去守著了。
“永琪,這些天,你皇額娘可曾找過你?”
海蘭是知道如懿的性子的,當年她拚死生下永琪的時候,她倒好,一句關心產婦的話沒有,就自以為是的來了一句,“海蘭,謝謝你為我生下了一個阿哥。”
這話是她一個妾妃能說的嗎?
便是孝賢皇後都隻說,“海貴人辛苦了,你為皇上、為咱們大清生了一個健壯的皇子。”
如懿這個人啊,似乎永遠都是拎不清的,小事拎不清,大事更加拎不清。
永琪點了點頭,但是看著滿臉都是擔心的母親,立刻道,“皇額娘並沒有直接來找我,而是讓十二弟帶了句話給我,讓我有空的時候去翊坤宮走一趟,因為一直在辦皇阿瑪交代的差事,還不曾去呢。”
雖然知道如懿並不會善罷甘休,但是海蘭還是鬆了口氣,她殷切的交代道:“永琪,你要記住,你的皇阿瑪有許多個兒子,但是額娘卻隻有你一個兒子,你是額娘……”
海蘭原想說“你是額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但是一想到明日便是兒子的生辰,這話聽著有些不吉利,便立刻停住了話頭。
永琪溫柔地看著海蘭,“兒子明白,會有分寸的,額娘就放心吧。”
海蘭怎麽能放心呢?
如懿這個人有多麽會鑽牛角尖,她可是吃過苦頭的,又一向說自己待永琪如親生兒子一般,而今容嬪得勢,誰知道她又會整出什麽幺蛾子來。
“額娘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可就是因為你太好了,人人都眼紅呢。”海蘭輕輕歎了口氣,“過年的時候,你皇阿瑪忽然就晉封了和貴人為容嬪,你皇額娘明顯是不知道這件事的,額娘是擔心你皇額娘還有的鬧呢……”
“額娘,您就放心吧,兒子不會做傻事的。”永琪想到如懿三番四次的讓永璂帶話,讓他去翊坤宮,也覺得心煩,但是他已經成婚了,開始辦差了,這些事兒不應該再讓母親一個內宅婦人擔心。
海蘭欣慰地看著自己的兒子,雖然她隻有一個兒子,並且生育之後便不再承寵,但是一個深受皇帝重視且喜愛的兒子,和數個不被皇帝喜愛的兒子相比,她寧願隻要一個。
忽然,她想起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小聲問道,“額娘聽說容嬪的哥哥要晉封了?這事兒是真的嗎?”
皇帝不許後宮幹涉朝政,不許後宮和前朝勾連,但是海蘭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幾年,怎麽會一點自己的人手都沒有呢?
而且,她打探一些消息,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
永琪點了點頭,壓低了聲音道,“是真的,爵位已經議定了,奉恩輔國公,禮部不日應該就會頒旨。”
海蘭有一瞬間的愣怔,皇帝雖然三令五申不許後宮和前朝勾連,但是這後宮和前朝怎麽可能分的開呢,前朝的男人便是後宮女人的依靠和保障啊。
就像她和陳婉茵,她們一樣在潛邸做侍妾,皇帝禦極後一樣隻是封了個小小的常在,沒有封號,在其他高位嬪妃手下看臉色過活,過了兩年,一起被晉封為貴人,待遇雖然好了一些,但也不過是一些罷了。
後來,她生了永琪,從海貴人變成了愉嬪,又變成了愉妃,成了一宮主位,等到永琪成婚,開始辦差,皇帝對她雖然沒有寵愛,但是看在永琪的份上,回回賞賜都不曾落下她。
可陳婉茵呢,除了所有的嬪妃一起出席的家宴,陳婉茵便再沒有機會見到皇帝,皇帝也不會想起她來,仿佛她就是這紫禁城裏最可有可無的一見擺設,甚至連一個剛剛入宮的小嬪妃都比不上,那些小嬪妃至少新鮮,對皇帝還有些吸引力。
“額娘不必擔心,兒子總還是護得住您的。”永琪看著海蘭變幻莫測臉色,以為海蘭是擔心日後的日子不好過,“況且,即便是寒氏晉封成了容嬪,總也越不過您這個愉妃去。”
海蘭看著兒子關心自己,心裏湧起一股暖流,這世上終究隻有與自己血脈相連的人才會真正關心自己,“額娘其實並不擔心自己的處境,這些年,你在你皇阿瑪麵前得臉,你皇阿瑪總還是給我幾分臉麵的,隻是,額娘覺得恐怕這宮裏又要不平靜了。”
永琪有些不在意的輕笑了一聲,“額娘覺得這宮裏幾時平靜過呢?”
母子倆深有默契的笑了起來,是啊,這都多少年了,這宮裏什麽時候平靜過啊。
因著第二日是永琪的生日,永珹等幾個年紀稍大些的皇子和和敬、和嘉這兩位已經成婚的公主要去永琪的府上給他慶賀生辰,於是,永琪便特意早早向弘曆求了恩典,“皇阿瑪,兒的生日是額娘的受難日,兒子想向皇阿瑪求個恩典,提早一日給額娘磕個頭。”
弘曆看著著自己這個豐神俊朗的兒子,能有什麽不同意的,而且他們大清本就是以孝順立國的,永琪有這份孝心,自然是極好的。
不但如此,到了二月初六這一天,弘曆還給娘倆賞賜了一桌子席麵和兩壺上好的玉泉酒,還特地讓李玉親自來傳口口諭,“皇上說了,五阿哥有孝心,愉妃娘娘就許五阿哥放開了多喝兩杯吧。”
其實,永琪隻是借著生日這事兒想和海蘭通個消息。
去年除夕宮宴時,弘曆忽然就下詔將寒香見從貴人晉封為了嬪,當然隨喜的還有幾個不入流的官女子、小答應,隻是那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第一,寒香見的封號是弘曆親自擬的,滿文寫作“baktan”,漢文則為“容”,意思是容納、氣量、度量;第二,這次嬪妃晉封的消息,如懿對於這事兒那是一點都不知道的。
李玉宣讀完詔書的那一瞬間,滿大殿的嬪妃、公主、阿哥、親王、福晉們統統都看到皇後瞬間變了臉色,若不是身後的掌事宮女扶著,恐怕一下子就要癱倒在椅子上了,但是坐在離她不遠的皇帝卻似乎根本沒有看到一樣。
因為當年海蘭和如懿走的近,永琪在第一時間便覺得麻煩要來了,他需要和海蘭通個消息,至少母子倆必須站到統一戰線上。
隻是他作為年齒較大、已經開始辦差的皇子,除夕家宴要陪宴,元旦大宴要陪宴,初二日大宴還要陪宴,初五日宴請滿蒙留京大臣、各國使臣要陪宴,他皇阿瑪和滿漢文臣相互寫詩唱和的時候他還得陪著……
總之一整個正月,他都在忙忙碌碌的,和自己的額娘雖然同在皇城,卻實在尋不出時間和理由來見上一麵,好在他的生日就在二月,借著生日的由頭自然是可以大大方方進宮和額娘見麵的。
等永琪行了禮,海蘭已經揮退了伺候的奴才,就連葉心也自發自動的退到殿外去守著了。
“永琪,這些天,你皇額娘可曾找過你?”
海蘭是知道如懿的性子的,當年她拚死生下永琪的時候,她倒好,一句關心產婦的話沒有,就自以為是的來了一句,“海蘭,謝謝你為我生下了一個阿哥。”
這話是她一個妾妃能說的嗎?
便是孝賢皇後都隻說,“海貴人辛苦了,你為皇上、為咱們大清生了一個健壯的皇子。”
如懿這個人啊,似乎永遠都是拎不清的,小事拎不清,大事更加拎不清。
永琪點了點頭,但是看著滿臉都是擔心的母親,立刻道,“皇額娘並沒有直接來找我,而是讓十二弟帶了句話給我,讓我有空的時候去翊坤宮走一趟,因為一直在辦皇阿瑪交代的差事,還不曾去呢。”
雖然知道如懿並不會善罷甘休,但是海蘭還是鬆了口氣,她殷切的交代道:“永琪,你要記住,你的皇阿瑪有許多個兒子,但是額娘卻隻有你一個兒子,你是額娘……”
海蘭原想說“你是額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但是一想到明日便是兒子的生辰,這話聽著有些不吉利,便立刻停住了話頭。
永琪溫柔地看著海蘭,“兒子明白,會有分寸的,額娘就放心吧。”
海蘭怎麽能放心呢?
如懿這個人有多麽會鑽牛角尖,她可是吃過苦頭的,又一向說自己待永琪如親生兒子一般,而今容嬪得勢,誰知道她又會整出什麽幺蛾子來。
“額娘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可就是因為你太好了,人人都眼紅呢。”海蘭輕輕歎了口氣,“過年的時候,你皇阿瑪忽然就晉封了和貴人為容嬪,你皇額娘明顯是不知道這件事的,額娘是擔心你皇額娘還有的鬧呢……”
“額娘,您就放心吧,兒子不會做傻事的。”永琪想到如懿三番四次的讓永璂帶話,讓他去翊坤宮,也覺得心煩,但是他已經成婚了,開始辦差了,這些事兒不應該再讓母親一個內宅婦人擔心。
海蘭欣慰地看著自己的兒子,雖然她隻有一個兒子,並且生育之後便不再承寵,但是一個深受皇帝重視且喜愛的兒子,和數個不被皇帝喜愛的兒子相比,她寧願隻要一個。
忽然,她想起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小聲問道,“額娘聽說容嬪的哥哥要晉封了?這事兒是真的嗎?”
皇帝不許後宮幹涉朝政,不許後宮和前朝勾連,但是海蘭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幾年,怎麽會一點自己的人手都沒有呢?
而且,她打探一些消息,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
永琪點了點頭,壓低了聲音道,“是真的,爵位已經議定了,奉恩輔國公,禮部不日應該就會頒旨。”
海蘭有一瞬間的愣怔,皇帝雖然三令五申不許後宮和前朝勾連,但是這後宮和前朝怎麽可能分的開呢,前朝的男人便是後宮女人的依靠和保障啊。
就像她和陳婉茵,她們一樣在潛邸做侍妾,皇帝禦極後一樣隻是封了個小小的常在,沒有封號,在其他高位嬪妃手下看臉色過活,過了兩年,一起被晉封為貴人,待遇雖然好了一些,但也不過是一些罷了。
後來,她生了永琪,從海貴人變成了愉嬪,又變成了愉妃,成了一宮主位,等到永琪成婚,開始辦差,皇帝對她雖然沒有寵愛,但是看在永琪的份上,回回賞賜都不曾落下她。
可陳婉茵呢,除了所有的嬪妃一起出席的家宴,陳婉茵便再沒有機會見到皇帝,皇帝也不會想起她來,仿佛她就是這紫禁城裏最可有可無的一見擺設,甚至連一個剛剛入宮的小嬪妃都比不上,那些小嬪妃至少新鮮,對皇帝還有些吸引力。
“額娘不必擔心,兒子總還是護得住您的。”永琪看著海蘭變幻莫測臉色,以為海蘭是擔心日後的日子不好過,“況且,即便是寒氏晉封成了容嬪,總也越不過您這個愉妃去。”
海蘭看著兒子關心自己,心裏湧起一股暖流,這世上終究隻有與自己血脈相連的人才會真正關心自己,“額娘其實並不擔心自己的處境,這些年,你在你皇阿瑪麵前得臉,你皇阿瑪總還是給我幾分臉麵的,隻是,額娘覺得恐怕這宮裏又要不平靜了。”
永琪有些不在意的輕笑了一聲,“額娘覺得這宮裏幾時平靜過呢?”
母子倆深有默契的笑了起來,是啊,這都多少年了,這宮裏什麽時候平靜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