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櫻奠
如懿傳:皇後她真的瘋了 作者:金判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打南巡的日子定下來之後,弘曆便一頭紮進了南巡的準備工作中,雖然內務府包攬了幾乎所有的工作,但是弘曆實在太看重這次南巡了,恨不得樣樣事情都親自盯著。
明麵上,是因為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大學士、九卿又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請皇上南巡以安江南民心,但是事實上,隻有弘曆自己心裏清楚,江浙一帶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那是前命遺民的重要活動中心,並且在世祖章皇帝入關之時,揚州、嘉定的民眾便進行大規模的抵抗,若非豫通郡王多鐸、忠勤公張存仁等人當機立斷,誰知道這江南今日是在誰手上?【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在我們今日看來是非常殘忍的,但是站在當年的滿清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卻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可偏偏這江南又是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素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若不能將江南的紳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實在不安呢?
正因為如此,自打去年富察·琅華忌日之後,弘曆便不曾去過靜安莊了,如今他即將南巡,定然是要去她梓宮前祭一杯酒的,跟她說一聲。
當年聖祖仁皇帝六下江南,穩固了大清政權,他自打禦極之日起,便下決心一定要效仿祖父巡幸江南,將江南真正變成大清的內庫。
那時候,他和琅華約定,等他真正掌握了軍政大權,他便帶她南巡,帶她去看看與北方截然不同的江南景色。
隻可惜,言猶在耳,斯人卻早已不在。
有時候,弘曆覺得白樂天的那句詩寫的真好啊——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琅華去了,他覺得自己也去了一半。
琅華溫和溫柔,但卻又堅強,無論何時,她都是微笑的,仿佛她隻要站在那裏,便能給他無窮無盡的力量。
他剛剛即位的那幾年,前朝後宮沒有一處是太平的,都是琅華一處一處的撫平了,讓他在前朝的時候,有國,在後宮的時候,有家。
可他做了什麽?
他將他們唯一活下來的孩子璟瑟嫁去了蒙古,令她們母女生離又死別,是他害的琅華她失去了她所有的孩子。
弘曆定了正月初七去靜安莊看看琅華,如懿聽說了之後,特地來了一趟乾清宮,請求弘曆帶著她一起去。
弘曆原先是不想答應的,他隻想好好和琅華一起說說話,但是如懿說:“臣妾與皇上成婚以來,便不曾親自去孝賢皇後梓宮前上一炷香,是臣妾失禮了,若是在民間,臣妾作為繼室,是需要給孝賢皇後執妾禮的。”
弘曆原本正坐在炕上,漫不經心的盤著手上的持珠,聽見如懿的話,他詫異的看向如懿,他也已經年過不惑了,並且對滿漢文化都相當精通,卻從來不曾經聽說這樣的說法,但他很快便釋然了,聽過或者不聽過又有什麽關係呢?
隻要如懿對琅華的這份心是真的,便也足夠了。
於是,弘曆點了點頭,“既然你有這份心,那便一起去吧。”
如懿似乎對弘曆能答應她的要求十分欣喜,她道,“那臣妾做些孝賢皇後喜歡吃的點心,明日一起帶過去。”
“嗯。”弘曆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又不停的撚著手中的持珠,不知道他在想什麽,不過在如懿快要跨出養心殿大門的時候,他又忽然道:“你明日穿的素淨些,琅華不喜歡過於華麗,你是知道的。”
“是,臣妾省得。”如懿態度謙恭的答道。
弘曆身為帝王,自然是不會去在意一個女人是否會因為他懷念亡妻而心情不佳的。
於是,第二日一早,兩人便隻帶著貼身伺候的奴才和一隊禦前侍衛便輕車簡從的出發了。
靜安莊在紫禁城的東北方方向,距離不算遠也不算近,坐車半個時辰就能到。
一行人出了神武門,經過地安門,走過提督衙門,走鼓樓東大街,一路往東出了東直門便也就到了。
今日皇上要來給孝賢皇後奠酒是靜安莊的總管太監一早就知道了的,可是當他看到如懿跟著從後麵的一輛車上下來的時候,還是著實吃了一驚,這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啊。
孝賢皇後的梓宮自從移到靜安莊之後,後宮的主子娘娘們來上過香,皇上也曾奉太後前來奠過酒,像今日這樣,皇上和繼皇後一起來的情況卻是從未發生過的。
好在這靜安莊裏頭暫厝的主子們,不但生辰死祭清明中元內務府官員會前來祭祀,便是日常皇上也時常派了官員前來祭祀,再加上孝賢皇後薨逝後的這幾年,皇上時常會來靜安莊孝賢皇後的梓宮前坐一坐,因此靜安莊裏頭的總管太監也算是見慣了大場麵的,他立刻壓下最初的驚訝,恭恭敬敬的給兩位主子請了安,親自將兩位主子引到孝賢皇後的梓宮前,,然後便識趣的走出了大殿,在西側廊柱下垂手聽命。
一時間孝賢皇後的梓宮前就剩下了弘曆、如懿、李玉和容佩,如懿覺得背上有些涼意森然,不由的瑟縮了一下,但她看了看站在梓宮前一臉嚴肅的弘曆,還是深吸了一口氣,親自從容佩提著的食盒中將她帶來的糕點放在了供桌上原先這裏伺候的奴才們已經準備好的供果旁邊。
如懿做完這一切之後,見弘曆依然沒有動,便輕輕喚道:“皇上……”
弘曆並沒有立刻回應她,而是又發了會呆,才緩緩的轉過身子,才從李玉的手中接過已經點燃的香,雙手持香,站立著行了個作揖禮,便將香插進了香爐中。又從供桌上端起酒杯,從左至右,將酒緩緩潑灑於地上,如此反複三次。
“琅華,五日之後朕便要南巡了,可惜你不能一同前往了。”弘曆的眼神深情而眷戀,仿佛看的並不是冰冷的梓宮而是依舊帶著溫度的富察·琅華,他的手上緩緩撫摸著富察·琅華留給他的最後一件繡花卉火鐮荷包,琅華當時說這荷包有“仿先世關外之製,寓不忘本之意”。
“是朕負了你。”弘曆深深的歎了口氣。
如懿在一旁卻聽的心驚肉跳,弘曆哥哥這句“是朕負了你”究竟是什麽意思?雖說她身為弘曆哥哥一生所愛,不該和一個死人計較,但是富察氏當年已經搶了她的福晉之位,難道現在死了還要來搶她在弘曆哥哥心中的地位嗎?
她,絕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如懿對容佩微微一點頭,容佩立刻會意,點了三支香遞到她手上,如懿上前一步,走到正中央的蒲團上跪下了,行了禮,卻沒有立刻起來,而是緩緩道:“孝賢姐姐,你就安心吧,以後,本宮會替你好好照顧弘曆哥哥的。”
然後,她又持香行了禮,然後才在容佩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將香插進香爐裏。
弘曆雖然聽著她的話有些別扭,但他此刻正在追憶自己和琅華的往日種種,便也沒有深入去思索如懿的這句話到底哪裏不對勁。
站在一旁的李玉卻在心中冷哼了一聲,這位繼皇後算是把各種稱呼給搞明白了。
“皇上,咱們不日便要南行,您身上可是擔著天下萬民的福祉,切不可因為過度傷心而損傷了身體,孝賢姐姐定然也不願見您為她如此傷心的。”
如懿伸手攙住了弘曆的胳膊,柔聲勸慰道。
弘曆緩緩點了點頭,安撫似的拍了拍如懿攀在個胳膊上的手,卻不想拍到了冰冷而堅硬的護甲。
“李玉,交代下去,讓他們好好伺候著,要是讓朕知道他們懈怠日常祭祀,朕定不輕饒。”
“是,奴才這就去辦。”
弘曆交代完,才緩緩走出了大殿。
明麵上,是因為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大學士、九卿又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請皇上南巡以安江南民心,但是事實上,隻有弘曆自己心裏清楚,江浙一帶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那是前命遺民的重要活動中心,並且在世祖章皇帝入關之時,揚州、嘉定的民眾便進行大規模的抵抗,若非豫通郡王多鐸、忠勤公張存仁等人當機立斷,誰知道這江南今日是在誰手上?【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在我們今日看來是非常殘忍的,但是站在當年的滿清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卻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可偏偏這江南又是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素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若不能將江南的紳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實在不安呢?
正因為如此,自打去年富察·琅華忌日之後,弘曆便不曾去過靜安莊了,如今他即將南巡,定然是要去她梓宮前祭一杯酒的,跟她說一聲。
當年聖祖仁皇帝六下江南,穩固了大清政權,他自打禦極之日起,便下決心一定要效仿祖父巡幸江南,將江南真正變成大清的內庫。
那時候,他和琅華約定,等他真正掌握了軍政大權,他便帶她南巡,帶她去看看與北方截然不同的江南景色。
隻可惜,言猶在耳,斯人卻早已不在。
有時候,弘曆覺得白樂天的那句詩寫的真好啊——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琅華去了,他覺得自己也去了一半。
琅華溫和溫柔,但卻又堅強,無論何時,她都是微笑的,仿佛她隻要站在那裏,便能給他無窮無盡的力量。
他剛剛即位的那幾年,前朝後宮沒有一處是太平的,都是琅華一處一處的撫平了,讓他在前朝的時候,有國,在後宮的時候,有家。
可他做了什麽?
他將他們唯一活下來的孩子璟瑟嫁去了蒙古,令她們母女生離又死別,是他害的琅華她失去了她所有的孩子。
弘曆定了正月初七去靜安莊看看琅華,如懿聽說了之後,特地來了一趟乾清宮,請求弘曆帶著她一起去。
弘曆原先是不想答應的,他隻想好好和琅華一起說說話,但是如懿說:“臣妾與皇上成婚以來,便不曾親自去孝賢皇後梓宮前上一炷香,是臣妾失禮了,若是在民間,臣妾作為繼室,是需要給孝賢皇後執妾禮的。”
弘曆原本正坐在炕上,漫不經心的盤著手上的持珠,聽見如懿的話,他詫異的看向如懿,他也已經年過不惑了,並且對滿漢文化都相當精通,卻從來不曾經聽說這樣的說法,但他很快便釋然了,聽過或者不聽過又有什麽關係呢?
隻要如懿對琅華的這份心是真的,便也足夠了。
於是,弘曆點了點頭,“既然你有這份心,那便一起去吧。”
如懿似乎對弘曆能答應她的要求十分欣喜,她道,“那臣妾做些孝賢皇後喜歡吃的點心,明日一起帶過去。”
“嗯。”弘曆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又不停的撚著手中的持珠,不知道他在想什麽,不過在如懿快要跨出養心殿大門的時候,他又忽然道:“你明日穿的素淨些,琅華不喜歡過於華麗,你是知道的。”
“是,臣妾省得。”如懿態度謙恭的答道。
弘曆身為帝王,自然是不會去在意一個女人是否會因為他懷念亡妻而心情不佳的。
於是,第二日一早,兩人便隻帶著貼身伺候的奴才和一隊禦前侍衛便輕車簡從的出發了。
靜安莊在紫禁城的東北方方向,距離不算遠也不算近,坐車半個時辰就能到。
一行人出了神武門,經過地安門,走過提督衙門,走鼓樓東大街,一路往東出了東直門便也就到了。
今日皇上要來給孝賢皇後奠酒是靜安莊的總管太監一早就知道了的,可是當他看到如懿跟著從後麵的一輛車上下來的時候,還是著實吃了一驚,這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啊。
孝賢皇後的梓宮自從移到靜安莊之後,後宮的主子娘娘們來上過香,皇上也曾奉太後前來奠過酒,像今日這樣,皇上和繼皇後一起來的情況卻是從未發生過的。
好在這靜安莊裏頭暫厝的主子們,不但生辰死祭清明中元內務府官員會前來祭祀,便是日常皇上也時常派了官員前來祭祀,再加上孝賢皇後薨逝後的這幾年,皇上時常會來靜安莊孝賢皇後的梓宮前坐一坐,因此靜安莊裏頭的總管太監也算是見慣了大場麵的,他立刻壓下最初的驚訝,恭恭敬敬的給兩位主子請了安,親自將兩位主子引到孝賢皇後的梓宮前,,然後便識趣的走出了大殿,在西側廊柱下垂手聽命。
一時間孝賢皇後的梓宮前就剩下了弘曆、如懿、李玉和容佩,如懿覺得背上有些涼意森然,不由的瑟縮了一下,但她看了看站在梓宮前一臉嚴肅的弘曆,還是深吸了一口氣,親自從容佩提著的食盒中將她帶來的糕點放在了供桌上原先這裏伺候的奴才們已經準備好的供果旁邊。
如懿做完這一切之後,見弘曆依然沒有動,便輕輕喚道:“皇上……”
弘曆並沒有立刻回應她,而是又發了會呆,才緩緩的轉過身子,才從李玉的手中接過已經點燃的香,雙手持香,站立著行了個作揖禮,便將香插進了香爐中。又從供桌上端起酒杯,從左至右,將酒緩緩潑灑於地上,如此反複三次。
“琅華,五日之後朕便要南巡了,可惜你不能一同前往了。”弘曆的眼神深情而眷戀,仿佛看的並不是冰冷的梓宮而是依舊帶著溫度的富察·琅華,他的手上緩緩撫摸著富察·琅華留給他的最後一件繡花卉火鐮荷包,琅華當時說這荷包有“仿先世關外之製,寓不忘本之意”。
“是朕負了你。”弘曆深深的歎了口氣。
如懿在一旁卻聽的心驚肉跳,弘曆哥哥這句“是朕負了你”究竟是什麽意思?雖說她身為弘曆哥哥一生所愛,不該和一個死人計較,但是富察氏當年已經搶了她的福晉之位,難道現在死了還要來搶她在弘曆哥哥心中的地位嗎?
她,絕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如懿對容佩微微一點頭,容佩立刻會意,點了三支香遞到她手上,如懿上前一步,走到正中央的蒲團上跪下了,行了禮,卻沒有立刻起來,而是緩緩道:“孝賢姐姐,你就安心吧,以後,本宮會替你好好照顧弘曆哥哥的。”
然後,她又持香行了禮,然後才在容佩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將香插進香爐裏。
弘曆雖然聽著她的話有些別扭,但他此刻正在追憶自己和琅華的往日種種,便也沒有深入去思索如懿的這句話到底哪裏不對勁。
站在一旁的李玉卻在心中冷哼了一聲,這位繼皇後算是把各種稱呼給搞明白了。
“皇上,咱們不日便要南行,您身上可是擔著天下萬民的福祉,切不可因為過度傷心而損傷了身體,孝賢姐姐定然也不願見您為她如此傷心的。”
如懿伸手攙住了弘曆的胳膊,柔聲勸慰道。
弘曆緩緩點了點頭,安撫似的拍了拍如懿攀在個胳膊上的手,卻不想拍到了冰冷而堅硬的護甲。
“李玉,交代下去,讓他們好好伺候著,要是讓朕知道他們懈怠日常祭祀,朕定不輕饒。”
“是,奴才這就去辦。”
弘曆交代完,才緩緩走出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