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是這麽說,但陸冥之到底還是在宮中簡單的擺了家宴,簡單用飯後散去了。
好歹是大年夜,陸冥之再怎麽拿他手底下的諸位大人當老黃牛使,也好歹放人家回去吃頓團圓飯。
紫光閣今日無人,陸冥之不能朝紫光閣去。他自然也不朝著東西六宮去,實在是沒那個意思,隻一人朝著乾清宮去。
北方人落雪時沒那個要撐傘的意思,陸冥之隻沿著朱紅的牆沿行走,陶涼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
並沒有甚麽急事,陸冥之走得也緩慢,之前忙得歇不得,也不想別的。今日閑了,思緒不由得飄了遠些,他這才想起,自他登基以來,寧翊宸就再也沒有入過他的夢了,
少說有一年了。
陸冥之轉過身去看了一眼陶涼,憋了半天,好像這心思同他也無從說起,隻好自己氣悶地朝前走去。
過兩日又該到她生辰了。
陸冥之思索了半盞茶的功夫,還是覺得自己最好別閑下來,想想乾清宮裏還有些年前沒批完的奏折,自覺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看兩眼。
想到這兒,不覺加快了些步子。陸冥之行伍之人,步子大,自己不覺得,可後麵的陶涼就跟不上了。
陶涼在怎麽跟在禦前,那也隻是個奴才,麵對萬歲爺的時候尤其不敢造次,隻敢跟在後麵一路小跑,上氣不接下氣。
陸冥之好半天才發現他是怎麽回事兒,慢下腳步來,問他道:“怎麽不和朕說。”
陶涼駭了一大跳,忽然不知道要回甚麽話了,支支吾吾半天,才道:“奴婢萬死。”
陸冥之不知怎的,竟生出一種嚇唬小孩兒得逞了的感覺來,哈哈大笑了兩聲,心中不禁鬆快了許多。
沒幾步就要到乾清宮了。
陸冥之坐在桌前,案牘堆積,宮燈常明。
過了年就該開春了,到了春耕的時候。
農乃民生之本,不可不重視,況且如今不僅國庫空虛,老百姓的口袋也一樣空,怎麽樣也得放在首位。
紫光閣幾位清楚國庫空虛,做起這些事兒來自然是也比誰都積極。
擱置下來的恩養公房一事成了裴榮的心頭大患,他自然是比誰都關心,也比誰都想更快解決其中問題,但他也知道,先得將民心安頓下來,等百姓緩過勁兒來了,再考慮國庫問題。
光是他上的折子,建議就提了好些條。
先是墾荒。
裴榮一口氣寫了好幾點。先是指出,大昭如今農人分布十分不協調,大都紮堆兒在一起,人多地少處有之,地廣人稀處亦有之,既浪費土地又浪費人力。不如采取強製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
這話他在早朝時就說過了,被一群人揪著不放,噴了一臉一身的口水,說的也不過就是些“不切實際”“空談誤國”之類的話。估計裴榮下朝都能把朝服擰一擰。
郎安誌怕裴榮當庭發作,死命揪住了他,這才沒在早朝上說話說得火星四濺。
結果,裴榮果然又把這事兒在奏折裏提了一遍。
還將他沒說完的話一並說了——強製的意思不是過是由朝廷出台專門法令,若是遷民,還得要恩威並施。
此處提了三點建議。
對於墾荒者,由政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此乃第一;下詔免稅三年此乃第二;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為第三。
雖說言辭激烈,但也不無可行之處。陸冥之留下這折子,打算等下回紫光閣議事的時候再提。
第二份是陳懷笙的折子,開篇就痛斥了一番裴榮異想天開。
雖說紫光閣幾位私下裏關係不錯,但真到了共商國是的時候,該針尖對麥芒還是針尖對麥芒,一點兒情麵也不給同年留。
陳懷笙表示,先不說遷民,單說荒地,隻怕種了收成也不大好,由此舉例了自家莊子賬目田地如何如何。看了這一部分,陸冥之總算知曉這個陳懷笙為何頗有想法,但隻考了三甲頭幾名了——他說話找不著重點!
寫折子也是一樣。
這一雜雜拉拉長篇大論,看了陸冥之個頭暈腦脹,最後終於找著了陳懷笙想說些甚麽。
若說去墾荒,不如先將這幾年撂荒的正經耕地先拾掇一番,才好與民休息。
北方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南方輕徭薄賦三十稅一。前兩年四處打仗民不聊生,好些農人都撂了自己的土地,背井離鄉去別處謀生。此番得先讓他們有了積極性,將這些田重新耕種起來,民眾手頭有了糧,民心才能安定下來。
此外,規定農民應該耕種的農作物,有田五畝至畝地,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十畝以上的依次加倍種植。
此處提了一點關於國庫的事兒。
陳懷笙提出收稅時由收糧食布帛改為收銀子,好歹能填一填國庫。
陸冥之頓了頓,朱批兩筆。
他歎口氣,倘若這兩個家夥能將意見綜合一下就好了,隻怕是下回紫光閣裏見了麵還得掐。
這些個文官提的都是民屯,可陸冥之還惦記著江南湖廣前線,軍費軍糧問題一直是他的心頭大患。
由此便想到了原先在宣平時一眾少年人在起義軍中想出的法子。
軍屯。
大昭軍製沿襲了前朝的衛所製度,是以,軍屯一幹事宜自然是也以衛所牽頭,以百戶所為單位,先行軍屯。
各衛所由當地官府提供耕牛和農具,屯守比例也應有相應的規定:除江南湖廣前線燕齊諧麾下兵士,其餘邊地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軍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田。軍糧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多餘的皆運往前線支援。
此時比前幾個月略微鬆快些,因為,大昭隻剩下江南湖廣一處戰地了。
齊魯大地的順軍基本清剿完畢,剩下流竄的幾隻耗子完全不成氣候,在蕭晚的幫助下已然脫險李長冬墨韻隨便就能收拾。
等年過完了,陸冥之還準備給一個人個大封賞呢。
是李為梁。
追封超一品令國公。連從爽十四手底下出去的水仙都得了個三品淑人的誥封。
隻是世間已經沒了李為梁這個人罷了。
好歹是大年夜,陸冥之再怎麽拿他手底下的諸位大人當老黃牛使,也好歹放人家回去吃頓團圓飯。
紫光閣今日無人,陸冥之不能朝紫光閣去。他自然也不朝著東西六宮去,實在是沒那個意思,隻一人朝著乾清宮去。
北方人落雪時沒那個要撐傘的意思,陸冥之隻沿著朱紅的牆沿行走,陶涼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
並沒有甚麽急事,陸冥之走得也緩慢,之前忙得歇不得,也不想別的。今日閑了,思緒不由得飄了遠些,他這才想起,自他登基以來,寧翊宸就再也沒有入過他的夢了,
少說有一年了。
陸冥之轉過身去看了一眼陶涼,憋了半天,好像這心思同他也無從說起,隻好自己氣悶地朝前走去。
過兩日又該到她生辰了。
陸冥之思索了半盞茶的功夫,還是覺得自己最好別閑下來,想想乾清宮裏還有些年前沒批完的奏折,自覺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多看兩眼。
想到這兒,不覺加快了些步子。陸冥之行伍之人,步子大,自己不覺得,可後麵的陶涼就跟不上了。
陶涼在怎麽跟在禦前,那也隻是個奴才,麵對萬歲爺的時候尤其不敢造次,隻敢跟在後麵一路小跑,上氣不接下氣。
陸冥之好半天才發現他是怎麽回事兒,慢下腳步來,問他道:“怎麽不和朕說。”
陶涼駭了一大跳,忽然不知道要回甚麽話了,支支吾吾半天,才道:“奴婢萬死。”
陸冥之不知怎的,竟生出一種嚇唬小孩兒得逞了的感覺來,哈哈大笑了兩聲,心中不禁鬆快了許多。
沒幾步就要到乾清宮了。
陸冥之坐在桌前,案牘堆積,宮燈常明。
過了年就該開春了,到了春耕的時候。
農乃民生之本,不可不重視,況且如今不僅國庫空虛,老百姓的口袋也一樣空,怎麽樣也得放在首位。
紫光閣幾位清楚國庫空虛,做起這些事兒來自然是也比誰都積極。
擱置下來的恩養公房一事成了裴榮的心頭大患,他自然是比誰都關心,也比誰都想更快解決其中問題,但他也知道,先得將民心安頓下來,等百姓緩過勁兒來了,再考慮國庫問題。
光是他上的折子,建議就提了好些條。
先是墾荒。
裴榮一口氣寫了好幾點。先是指出,大昭如今農人分布十分不協調,大都紮堆兒在一起,人多地少處有之,地廣人稀處亦有之,既浪費土地又浪費人力。不如采取強製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
這話他在早朝時就說過了,被一群人揪著不放,噴了一臉一身的口水,說的也不過就是些“不切實際”“空談誤國”之類的話。估計裴榮下朝都能把朝服擰一擰。
郎安誌怕裴榮當庭發作,死命揪住了他,這才沒在早朝上說話說得火星四濺。
結果,裴榮果然又把這事兒在奏折裏提了一遍。
還將他沒說完的話一並說了——強製的意思不是過是由朝廷出台專門法令,若是遷民,還得要恩威並施。
此處提了三點建議。
對於墾荒者,由政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此乃第一;下詔免稅三年此乃第二;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為第三。
雖說言辭激烈,但也不無可行之處。陸冥之留下這折子,打算等下回紫光閣議事的時候再提。
第二份是陳懷笙的折子,開篇就痛斥了一番裴榮異想天開。
雖說紫光閣幾位私下裏關係不錯,但真到了共商國是的時候,該針尖對麥芒還是針尖對麥芒,一點兒情麵也不給同年留。
陳懷笙表示,先不說遷民,單說荒地,隻怕種了收成也不大好,由此舉例了自家莊子賬目田地如何如何。看了這一部分,陸冥之總算知曉這個陳懷笙為何頗有想法,但隻考了三甲頭幾名了——他說話找不著重點!
寫折子也是一樣。
這一雜雜拉拉長篇大論,看了陸冥之個頭暈腦脹,最後終於找著了陳懷笙想說些甚麽。
若說去墾荒,不如先將這幾年撂荒的正經耕地先拾掇一番,才好與民休息。
北方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南方輕徭薄賦三十稅一。前兩年四處打仗民不聊生,好些農人都撂了自己的土地,背井離鄉去別處謀生。此番得先讓他們有了積極性,將這些田重新耕種起來,民眾手頭有了糧,民心才能安定下來。
此外,規定農民應該耕種的農作物,有田五畝至畝地,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十畝以上的依次加倍種植。
此處提了一點關於國庫的事兒。
陳懷笙提出收稅時由收糧食布帛改為收銀子,好歹能填一填國庫。
陸冥之頓了頓,朱批兩筆。
他歎口氣,倘若這兩個家夥能將意見綜合一下就好了,隻怕是下回紫光閣裏見了麵還得掐。
這些個文官提的都是民屯,可陸冥之還惦記著江南湖廣前線,軍費軍糧問題一直是他的心頭大患。
由此便想到了原先在宣平時一眾少年人在起義軍中想出的法子。
軍屯。
大昭軍製沿襲了前朝的衛所製度,是以,軍屯一幹事宜自然是也以衛所牽頭,以百戶所為單位,先行軍屯。
各衛所由當地官府提供耕牛和農具,屯守比例也應有相應的規定:除江南湖廣前線燕齊諧麾下兵士,其餘邊地軍隊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內地軍隊二分守城八分屯田。軍糧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多餘的皆運往前線支援。
此時比前幾個月略微鬆快些,因為,大昭隻剩下江南湖廣一處戰地了。
齊魯大地的順軍基本清剿完畢,剩下流竄的幾隻耗子完全不成氣候,在蕭晚的幫助下已然脫險李長冬墨韻隨便就能收拾。
等年過完了,陸冥之還準備給一個人個大封賞呢。
是李為梁。
追封超一品令國公。連從爽十四手底下出去的水仙都得了個三品淑人的誥封。
隻是世間已經沒了李為梁這個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