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山頂花了一個多小時,已然入夜,四周漆黑,唯有遠處城市的點點星光。
“怎麽山頂還這麽多人?”
蘇念熙看著前頭觀景平台,大晚上的,都擠在這兒幹什麽。
“今天星期六。”
“所以呢?”
蘇念熙自然地回問,卻在下一秒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獲得答案。
“嘭。”
她看向天邊升起的煙火,問:“你是算好了今天有焰火?”
人群沸騰起來,蘇念熙聽不見陸離的回答,隻是感覺他握住了自己的手。
半小時以後,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一場演出終於結束,人們悻悻地下山。
昏暗的小道上,蘇念熙感覺陸離的唇忽然湊近她的耳朵。
“嫁給我好不好。”
她的耳朵和心髒都同時燒起來。
“你繼續考慮,我有空就問問。”
陸離的補充說明把她逗笑了。
她扭過頭,難得嬌羞地說:“你時不時就要問問,問我也慌,不問我也慌,煩死了,幹脆答應算了。”
她囉囉嗦嗦一大堆,陸離開始還隻當抱怨。
弄清楚情況以後,高興得一下子抱住蘇念熙。
正常的,蘇念熙想過的,可還是免不了流淚的畫麵。
“以後你去哪裏我都陪著你,都聽你的。”
陸離沒頭沒腦說出這麽一句話。
卻是蘇念熙最想要的。
之後,他們名正言順休了年假,在蓉城悠哉遊哉玩了一個星期。
正午,蓉城的深秋難得天氣晴朗,他倆在江心州的石凳上曬太陽。
本來蘇念熙說是要弄一個野餐的,可陸離說野餐等回了長青要多少有多少。
也對,如果說野餐的概念是帶著食物在野外吃,那麽他們在長青一半以上的工作餐都符合野餐的標準。
蘇念熙眯著眼睛靠在陸離的肩膀,耳邊隱隱約約想起那首《dyinginthesong》,想著自己人生中真是少有如此文藝的時刻。
他們徒步走過西江大橋,看著車輛一個一個超過自己,右側卻是白雲藍天,江心幾條大船正嘎吱嘎吱地收起作業支架。
走到對岸也足足花了半小時,蘇念熙立馬叫餓了。
本地人才知道的蒼蠅小館,在陸離讀過的小學後門附近。
這裏仿佛是被日新月異發展的城市規劃所遺忘了,仍舊保持著二十年前的模樣。
黃而舊的三層樓,外牆粗糙,仿佛布滿沙礫,有人騎著自行車經過,不時打一下車鈴。
舊街區的路十分難找,七拐八拐,並不按照正常的東南西北方位排布。
蘇念熙想,要不是陸離,她或許都找不到這家店。
老板娘是個大嗓門,店內特色就是……喜歡幫客人點菜。
她並不拿菜單,隻是拎著個背板油膩膩的本子,開口就問:“幾個人呀,忌口嗎,想吃魚還是雞鴨?”
“主菜這就夠吃了,再配個青菜或者湯都行。”
“這季節的藕不錯,要不要來個排骨藕湯?”
唰唰兩下,他們的菜就點好了。
當然,飯館久負盛名,就是因為老板娘幫客人點菜,客人還會很滿意。
蘇念熙也滿意地吃完這一頓,拉著陸離去附近逛逛。
“聽說這裏有個教堂,還有家麵包坊不錯。”
陸離帶著她一路問詢,這才找到。
正好是周日,教堂開了門,蘇念熙並沒有進去,隻是站在門口聽著裏頭唱歌的聲音。
宗教的音樂,仿佛是真的有種鎮定人心的力量,很奇妙。
他們仿佛是新來此地的遊客,用一種好奇的心態看著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
“聽說從前是一對外國夫妻開的,盈利會捐一部分給教堂的福利院。”
“這個老板個好像是他們的孩子。”
他們終於找到聽說了二十年,仿佛都市傳說一般存在的麵包店,發現老板成了個三十多歲的男人。
蘇念熙邊說,便撕下一口嚼嚼,便沒有繼續吃。
“吃吧,我不會說你胖的。”
“找打!”
有時他們沿著西江走,蘇念熙眼尖,看見前頭有棟明黃色建築掩映在沿江風光帶的柳條中,急急奔了過去。
“你看,我小時候住外婆家,就在這兒。”
她一跳一跳地走過去。
“以前啊,這一大片,”蘇念熙拿手一揮,瞬間劃拉出一大片江邊的青青草地。
“這一片是一座小山,外婆就住在山後麵,我們經常跑到河邊玩,有次我還不小心掉到河裏去。”
陸離聞言,拎著她衛衣後的帽子,說:“真是讓人不省心。”
“反正你看,如今都推平了。”
曾經的小山,江邊的密林,如今成了平坦的風光帶休閑廣場。
“小時候覺得走一趟好遠,現在卻發現原來隻有這麽近。”
她坐在河邊的石凳上,和陸離絮絮叨叨說著。
說著,看著,困了,她靠在陸離的肩頭。
熟悉而陌生的氣味。
陸離的衣服好像總是帶著某種特定牌子洗衣液的氣味,這味道簡直成了蘇念熙對於少年時代的懷念標誌。
不止是因為他們雨中緊挨過的冬日寒夜,陸離身上就是這樣的氣味,也包括中學寄宿的那幾年,從水房經過時,也時常聞見這氣味。
她很喜歡這個味道,對蘇念熙而已,就是青春的味道。
兩個人磨磨蹭蹭,等著太陽落山。
可惜這裏的日落並沒有想象中好看,對岸的高樓將落日遮遮掩掩,總是看不見全臉。
“去咚咚山?”
咚咚山是蓉城夜宵的代表區域,城市中心區域,奇異地留存這這麽一個小小的山包,從山腳往上,距離不遠,卻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二十家夜宵店。
其中久負盛名的也有六七家。
“這個鹵味似乎也一般般。”
燒烤,啤酒,拌粉,炸串,鹵菜。
蘇念熙簡直來了個大掃蕩。
“果然人家說什麽好吃什麽不好吃都不靠譜,還是得親身嚐試一下。”
城市的夜晚沒什麽星星,地麵卻支起好些架子,那種幾乎快要湮滅在記憶中的黃色小燈泡給這裏熙熙攘攘的人群勾勒出金色的邊緣。
他們吃著,笑著,叫著,蘇念熙瞬間感覺,這城市如此鮮活,如此活色生香。
“怎麽山頂還這麽多人?”
蘇念熙看著前頭觀景平台,大晚上的,都擠在這兒幹什麽。
“今天星期六。”
“所以呢?”
蘇念熙自然地回問,卻在下一秒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獲得答案。
“嘭。”
她看向天邊升起的煙火,問:“你是算好了今天有焰火?”
人群沸騰起來,蘇念熙聽不見陸離的回答,隻是感覺他握住了自己的手。
半小時以後,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一場演出終於結束,人們悻悻地下山。
昏暗的小道上,蘇念熙感覺陸離的唇忽然湊近她的耳朵。
“嫁給我好不好。”
她的耳朵和心髒都同時燒起來。
“你繼續考慮,我有空就問問。”
陸離的補充說明把她逗笑了。
她扭過頭,難得嬌羞地說:“你時不時就要問問,問我也慌,不問我也慌,煩死了,幹脆答應算了。”
她囉囉嗦嗦一大堆,陸離開始還隻當抱怨。
弄清楚情況以後,高興得一下子抱住蘇念熙。
正常的,蘇念熙想過的,可還是免不了流淚的畫麵。
“以後你去哪裏我都陪著你,都聽你的。”
陸離沒頭沒腦說出這麽一句話。
卻是蘇念熙最想要的。
之後,他們名正言順休了年假,在蓉城悠哉遊哉玩了一個星期。
正午,蓉城的深秋難得天氣晴朗,他倆在江心州的石凳上曬太陽。
本來蘇念熙說是要弄一個野餐的,可陸離說野餐等回了長青要多少有多少。
也對,如果說野餐的概念是帶著食物在野外吃,那麽他們在長青一半以上的工作餐都符合野餐的標準。
蘇念熙眯著眼睛靠在陸離的肩膀,耳邊隱隱約約想起那首《dyinginthesong》,想著自己人生中真是少有如此文藝的時刻。
他們徒步走過西江大橋,看著車輛一個一個超過自己,右側卻是白雲藍天,江心幾條大船正嘎吱嘎吱地收起作業支架。
走到對岸也足足花了半小時,蘇念熙立馬叫餓了。
本地人才知道的蒼蠅小館,在陸離讀過的小學後門附近。
這裏仿佛是被日新月異發展的城市規劃所遺忘了,仍舊保持著二十年前的模樣。
黃而舊的三層樓,外牆粗糙,仿佛布滿沙礫,有人騎著自行車經過,不時打一下車鈴。
舊街區的路十分難找,七拐八拐,並不按照正常的東南西北方位排布。
蘇念熙想,要不是陸離,她或許都找不到這家店。
老板娘是個大嗓門,店內特色就是……喜歡幫客人點菜。
她並不拿菜單,隻是拎著個背板油膩膩的本子,開口就問:“幾個人呀,忌口嗎,想吃魚還是雞鴨?”
“主菜這就夠吃了,再配個青菜或者湯都行。”
“這季節的藕不錯,要不要來個排骨藕湯?”
唰唰兩下,他們的菜就點好了。
當然,飯館久負盛名,就是因為老板娘幫客人點菜,客人還會很滿意。
蘇念熙也滿意地吃完這一頓,拉著陸離去附近逛逛。
“聽說這裏有個教堂,還有家麵包坊不錯。”
陸離帶著她一路問詢,這才找到。
正好是周日,教堂開了門,蘇念熙並沒有進去,隻是站在門口聽著裏頭唱歌的聲音。
宗教的音樂,仿佛是真的有種鎮定人心的力量,很奇妙。
他們仿佛是新來此地的遊客,用一種好奇的心態看著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
“聽說從前是一對外國夫妻開的,盈利會捐一部分給教堂的福利院。”
“這個老板個好像是他們的孩子。”
他們終於找到聽說了二十年,仿佛都市傳說一般存在的麵包店,發現老板成了個三十多歲的男人。
蘇念熙邊說,便撕下一口嚼嚼,便沒有繼續吃。
“吃吧,我不會說你胖的。”
“找打!”
有時他們沿著西江走,蘇念熙眼尖,看見前頭有棟明黃色建築掩映在沿江風光帶的柳條中,急急奔了過去。
“你看,我小時候住外婆家,就在這兒。”
她一跳一跳地走過去。
“以前啊,這一大片,”蘇念熙拿手一揮,瞬間劃拉出一大片江邊的青青草地。
“這一片是一座小山,外婆就住在山後麵,我們經常跑到河邊玩,有次我還不小心掉到河裏去。”
陸離聞言,拎著她衛衣後的帽子,說:“真是讓人不省心。”
“反正你看,如今都推平了。”
曾經的小山,江邊的密林,如今成了平坦的風光帶休閑廣場。
“小時候覺得走一趟好遠,現在卻發現原來隻有這麽近。”
她坐在河邊的石凳上,和陸離絮絮叨叨說著。
說著,看著,困了,她靠在陸離的肩頭。
熟悉而陌生的氣味。
陸離的衣服好像總是帶著某種特定牌子洗衣液的氣味,這味道簡直成了蘇念熙對於少年時代的懷念標誌。
不止是因為他們雨中緊挨過的冬日寒夜,陸離身上就是這樣的氣味,也包括中學寄宿的那幾年,從水房經過時,也時常聞見這氣味。
她很喜歡這個味道,對蘇念熙而已,就是青春的味道。
兩個人磨磨蹭蹭,等著太陽落山。
可惜這裏的日落並沒有想象中好看,對岸的高樓將落日遮遮掩掩,總是看不見全臉。
“去咚咚山?”
咚咚山是蓉城夜宵的代表區域,城市中心區域,奇異地留存這這麽一個小小的山包,從山腳往上,距離不遠,卻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二十家夜宵店。
其中久負盛名的也有六七家。
“這個鹵味似乎也一般般。”
燒烤,啤酒,拌粉,炸串,鹵菜。
蘇念熙簡直來了個大掃蕩。
“果然人家說什麽好吃什麽不好吃都不靠譜,還是得親身嚐試一下。”
城市的夜晚沒什麽星星,地麵卻支起好些架子,那種幾乎快要湮滅在記憶中的黃色小燈泡給這裏熙熙攘攘的人群勾勒出金色的邊緣。
他們吃著,笑著,叫著,蘇念熙瞬間感覺,這城市如此鮮活,如此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