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秦趙之戰
秦時明月之道家師叔祖 作者:斷千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就燕趙之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趙國突然撤兵了。至於原因自然是西方的秦國,出動大軍發起了進攻。
在得到消息後,趙王遷大驚失色,連忙下令讓李牧率領軍隊返回,抵擋秦軍的攻勢。
而李牧在收到軍令後,也是立刻停止了對燕國的征伐,沒有絲毫猶豫拔營歸國。相比燕國,秦的威脅自然要大得多。
而燕王喜在得到消息後則是高興的大笑了起來,能夠看到趙國倒黴,對他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而在趙軍剛撤退的時候,燕王喜就不顧燕丹的勸阻,下達了命令,派出二十萬大軍進行追擊。
而之所以他敢這麽浪,自然是因為有著秦國這個強大的外援。
他可以肯定,在這種情況下,趙王那個膽怯的家夥一定不會再和自己繼續打下去。
果不其然,即便是自己的軍隊從城中出來,主動送上門,對方也沒有想要再次爆發大戰。
隻是在燕趙邊境部署了十萬的士兵,以此來阻擋燕國軍士的前進。
雖然趙軍很難打贏兵力兩倍於他的燕國軍隊,但借助了堅固的關隘進行防守還是可以做到的。
不過就算無法攻下趙國的土地,燕王喜也並沒有將軍隊撤走,而是在十裏外安營紮寨,就這樣守在旁邊,似乎一有就會就會發動攻擊。
他之所以如此決定,有兩個原因。
一是想要等待機會,看看能不能趁著秦趙交戰時,在趙國這邊撈點好處。
至於第二點,則是因為之前與秦國有過約定,那就是兩麵夾擊。
如今秦國那邊攻勢凶猛,自己這邊也不好就這樣撤走。但也不會拚著大規模的傷亡去玩命的進攻,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按兵不動。
這樣既能牽製趙國兵力,又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兩全其美。
李牧在接到王令之後,讓自己的一個副將盯著燕國的動靜,並且留下了十萬兵馬以防不測。
而他本人則是帶著剩餘的人加急趕回,朝著秦趙邊境進發。
經過時日的奔波後,另外十萬軍隊來到了目的地。
此時,秦國已經攻打趙國有半個月的時間了,雖然趙王已經緊急集合了接近二十萬的士兵進行阻擊,但情況依然不是很好。
在與秦國正麵較量了一番之後,趙軍被擊敗,並且損失了兩三萬的人馬。原本趙國的軍事實力就比不上秦國,在敗了一場之後差距便更加明顯了。
於是趙軍就隻得打防守戰,想要依靠城牆來阻擋秦軍的攻勢。
不過即便如此,在王翦的指揮之下,秦國一方依然壓著趙國打,十幾天的時間便丟了好幾座城池。
這種劣勢,直到李牧的到來才有了好轉。
李牧來到後,立刻接收了所有的軍務,做出了全新的部署。
那些和他一起從燕趙邊境趕來的十萬大軍也加入到了與秦軍的作戰之中,這樣趙國在此處的軍隊就足有二十多萬,不比秦國差多少。
不過就算如此,李牧依然沒有想要進行正麵作戰,他很清楚秦軍的戰鬥力。就算是自家這邊的兵力多上一些也未必打得過對方。
如果領兵的是普通將軍,或許他還會使用一些強硬的手段,但這次麵對的是與他同一個級別的名將,必須要小心謹慎,不能出絲毫的意外。
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防守,目前的情況下,消耗戰更有利於趙國。
李牧已經率領十萬大軍到來後,趙國一方的形式明顯發生了好轉,不僅沒有在被攻下城池,就連戰損都少了許多。
看到這種情況,秦國這一邊也放緩了攻勢,開始商議新的對策。
在經過了詳細的分析之後,王翦等幾位秦軍主要將領都統一了意見。
那就是想要拿下趙國,隻有兩個辦法。
第一,再派遣二十乃至三十萬的軍隊前來支援,以絕對的優勢強行破開趙國的防禦。
第二,想辦法將李牧調離此地,或者直接殺死。
王翦將此處的情況與一些想法寫下,報告給秦王,並遣人快馬加鞭將竹簡送往鹹陽。
數日之後,這份竹簡便出現在了鹹陽宮嬴政的桌案之上。
看著上麵的內容,嬴政微微蹙眉。
見此,站在一旁的北辰開口道:“看王上的樣子,似乎是出了什麽問題。”
嬴政平靜的說道:“王翦來信,說李牧已經率軍返回,並且收縮兵力於城內,嚴防死守。”
“李牧乃當世名將,若是他堅守不出的話,即便是王翦恐怕也不好辦吧。”
北辰聞言說了一句。
嬴政輕輕點頭:“沒錯,王翦也是這個意思。想要打下趙國,要麽再派遣三十萬的士兵,要麽就要把李牧換掉。”
“以秦國的國力再派遣三十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但如今正在修築皇陵,而且西麵的月氏與羌人也需要警惕,這些兵馬,若是能不用還用不用比較好。”
北辰聞言說道:“既然如此,那麽就隻能把目標放在李牧身上了。”
嬴政開口:“寡人也是這個想法,不過以如今的情況,想讓李牧離開估計很難。”
北辰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王上可還記得當初的長平之戰?”
聽到這話,嬴政神色一動:“你的意思是……”
北辰接著道:“這一戰的關鍵雖然是李牧,但突破點卻是在趙王的身上。兵法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幾日過後,原本僵持的秦趙之戰,突然發生了變化。
強勢的秦國不知為何突然停止了進攻,並且讓軍隊後退了數十裏。
隨後便有消息傳出,秦軍之所以後退時因為不小心染上了疫病,已經有不少人倒下。為了避免趙軍趁機進攻,所以才拉開了距離。
身處王宮之中的趙王遷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是頗為高興。不過冷靜下來後卻也沒有完全相信,顯然擔心這是秦國的計謀。
不過在數日之後,又有一個消息傳出。
秦王嬴政想盡快攻下趙國,馬上就要再次派遣三十萬大軍前往秦趙邊境……
在得到消息後,趙王遷大驚失色,連忙下令讓李牧率領軍隊返回,抵擋秦軍的攻勢。
而李牧在收到軍令後,也是立刻停止了對燕國的征伐,沒有絲毫猶豫拔營歸國。相比燕國,秦的威脅自然要大得多。
而燕王喜在得到消息後則是高興的大笑了起來,能夠看到趙國倒黴,對他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而在趙軍剛撤退的時候,燕王喜就不顧燕丹的勸阻,下達了命令,派出二十萬大軍進行追擊。
而之所以他敢這麽浪,自然是因為有著秦國這個強大的外援。
他可以肯定,在這種情況下,趙王那個膽怯的家夥一定不會再和自己繼續打下去。
果不其然,即便是自己的軍隊從城中出來,主動送上門,對方也沒有想要再次爆發大戰。
隻是在燕趙邊境部署了十萬的士兵,以此來阻擋燕國軍士的前進。
雖然趙軍很難打贏兵力兩倍於他的燕國軍隊,但借助了堅固的關隘進行防守還是可以做到的。
不過就算無法攻下趙國的土地,燕王喜也並沒有將軍隊撤走,而是在十裏外安營紮寨,就這樣守在旁邊,似乎一有就會就會發動攻擊。
他之所以如此決定,有兩個原因。
一是想要等待機會,看看能不能趁著秦趙交戰時,在趙國這邊撈點好處。
至於第二點,則是因為之前與秦國有過約定,那就是兩麵夾擊。
如今秦國那邊攻勢凶猛,自己這邊也不好就這樣撤走。但也不會拚著大規模的傷亡去玩命的進攻,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按兵不動。
這樣既能牽製趙國兵力,又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兩全其美。
李牧在接到王令之後,讓自己的一個副將盯著燕國的動靜,並且留下了十萬兵馬以防不測。
而他本人則是帶著剩餘的人加急趕回,朝著秦趙邊境進發。
經過時日的奔波後,另外十萬軍隊來到了目的地。
此時,秦國已經攻打趙國有半個月的時間了,雖然趙王已經緊急集合了接近二十萬的士兵進行阻擊,但情況依然不是很好。
在與秦國正麵較量了一番之後,趙軍被擊敗,並且損失了兩三萬的人馬。原本趙國的軍事實力就比不上秦國,在敗了一場之後差距便更加明顯了。
於是趙軍就隻得打防守戰,想要依靠城牆來阻擋秦軍的攻勢。
不過即便如此,在王翦的指揮之下,秦國一方依然壓著趙國打,十幾天的時間便丟了好幾座城池。
這種劣勢,直到李牧的到來才有了好轉。
李牧來到後,立刻接收了所有的軍務,做出了全新的部署。
那些和他一起從燕趙邊境趕來的十萬大軍也加入到了與秦軍的作戰之中,這樣趙國在此處的軍隊就足有二十多萬,不比秦國差多少。
不過就算如此,李牧依然沒有想要進行正麵作戰,他很清楚秦軍的戰鬥力。就算是自家這邊的兵力多上一些也未必打得過對方。
如果領兵的是普通將軍,或許他還會使用一些強硬的手段,但這次麵對的是與他同一個級別的名將,必須要小心謹慎,不能出絲毫的意外。
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防守,目前的情況下,消耗戰更有利於趙國。
李牧已經率領十萬大軍到來後,趙國一方的形式明顯發生了好轉,不僅沒有在被攻下城池,就連戰損都少了許多。
看到這種情況,秦國這一邊也放緩了攻勢,開始商議新的對策。
在經過了詳細的分析之後,王翦等幾位秦軍主要將領都統一了意見。
那就是想要拿下趙國,隻有兩個辦法。
第一,再派遣二十乃至三十萬的軍隊前來支援,以絕對的優勢強行破開趙國的防禦。
第二,想辦法將李牧調離此地,或者直接殺死。
王翦將此處的情況與一些想法寫下,報告給秦王,並遣人快馬加鞭將竹簡送往鹹陽。
數日之後,這份竹簡便出現在了鹹陽宮嬴政的桌案之上。
看著上麵的內容,嬴政微微蹙眉。
見此,站在一旁的北辰開口道:“看王上的樣子,似乎是出了什麽問題。”
嬴政平靜的說道:“王翦來信,說李牧已經率軍返回,並且收縮兵力於城內,嚴防死守。”
“李牧乃當世名將,若是他堅守不出的話,即便是王翦恐怕也不好辦吧。”
北辰聞言說了一句。
嬴政輕輕點頭:“沒錯,王翦也是這個意思。想要打下趙國,要麽再派遣三十萬的士兵,要麽就要把李牧換掉。”
“以秦國的國力再派遣三十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但如今正在修築皇陵,而且西麵的月氏與羌人也需要警惕,這些兵馬,若是能不用還用不用比較好。”
北辰聞言說道:“既然如此,那麽就隻能把目標放在李牧身上了。”
嬴政開口:“寡人也是這個想法,不過以如今的情況,想讓李牧離開估計很難。”
北辰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王上可還記得當初的長平之戰?”
聽到這話,嬴政神色一動:“你的意思是……”
北辰接著道:“這一戰的關鍵雖然是李牧,但突破點卻是在趙王的身上。兵法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幾日過後,原本僵持的秦趙之戰,突然發生了變化。
強勢的秦國不知為何突然停止了進攻,並且讓軍隊後退了數十裏。
隨後便有消息傳出,秦軍之所以後退時因為不小心染上了疫病,已經有不少人倒下。為了避免趙軍趁機進攻,所以才拉開了距離。
身處王宮之中的趙王遷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是頗為高興。不過冷靜下來後卻也沒有完全相信,顯然擔心這是秦國的計謀。
不過在數日之後,又有一個消息傳出。
秦王嬴政想盡快攻下趙國,馬上就要再次派遣三十萬大軍前往秦趙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