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首屆畢業生考核
秦時明月之道家師叔祖 作者:斷千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國的辦事效率很高,僅僅半個月的時間,秦王減免賦稅徭役的命令就已經傳了下去。
韓國與趙國的百姓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先是一愣,然後便露出了疑惑與不相信的表情。與周圍的人開始討論起來。
在亡國之後,他們的心情其實是恐懼而又忐忑的。再加上長時間以來對於秦國那種凶狠的固有印象,很多人都以為日後要麵對的是痛苦的生活。
但有些意外的是,秦軍在攻陷城市之後並沒喲大肆的屠殺,甚至沒有征收錢糧或者強行征兵。反而要減免從此以後三年內的賦稅徭役。這種做法,著實出人意料。
不僅僅普通百姓有這種感覺,就連那些遺留下的貴族也有些驚訝。
與此同時,羅網與秦國士兵雙雙出動,一明一暗相互配合。將那些不服管教行凶鬥狠的江湖中人,以及那些以前欺壓平民的勳貴,盡皆抓捕了起來。該殺的殺,該關的關,手段雷厲風行。
經過了這一係列的舉措之後,動蕩逐漸的平穩了下來。而那些原本藏在暗處煽風點火的人也不敢再露麵。
而那些底層的百姓雖然容易被煽動,但卻也不都是傻子。
相比之前,現在在秦國的統治下生活,比起以前還要好上一些,如此看來成為秦人似乎也並不是一件壞事。
有時候老百姓的要求就是這麽簡單,隻要能夠活下去,就會老老實實的聽從安排。
雖然如今的形式還有些動蕩,不過等過一段時間,韓國與趙國的學院建成了之後,局勢會變得更加穩定一些。
而就在這兩座學院正要開工建造的時候,秦國的天道學宮也要發生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間,歲月從指尖溜走。
北辰走在學宮之中,不時的朝著四周打量著。隻見各個係的學生皆是行色匆匆,看上去好像很忙碌的樣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幅場景,自然是因為有事情要發生。
從第一次公開招生以來算起,到現在馬上就要有五年的時間了。而天道學宮的教學模式,便是五年製的。
也就是說第一屆學子,馬上就要畢業了。
雖然北辰時學宮的boos,但在教學上他是給各個係都留了充分的自主權與空間的,基本上不會去幹涉太多。畢竟每個流派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導弟子的方法。
如今要到畢業的時候了,自然也要有畢業考核。
從出題到評分,北辰都是放權交給係主任去做的,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最後的結果。
不過為了保證畢業生的質量,他會對一些考核評分較高的學生進行檢測,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有真材實料。
雖然他是道家之人,不可能對各路各派的本身都精通,但一點基本的評判能力還是有的。
整個過程北辰不需要去過問太多,但凡是想要畢業的人都需要他的同意。
隻有拿到了代表了畢業的畢業證書,以及象征著榮譽與等級的宮徽之後,才能以一個真正的畢業生的身份走出學宮的大門。而這兩樣東西,都在他的手中,也隻有他才有資格發放。
宮徽共有三個等級,分別是藍色、紫色與金色。
其中藍色最多,金色最少。根據估計,這一屆好幾百個學生能夠拿到金色宮徽的,應該不會超過五個。
不過即便是最普通的藍色宮徽想要拿到也不容易。
因為他已經規定了,每一屆學生的畢業率不能超過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說,如今還在學宮之中的六百多名首屆學生,其中最多隻能有四百多人順利畢業。
至於剩下的人,則有著兩個選擇。
想離開的可以直接離開,不想離開的就申請留級,被批準後等到下一年再進行一次考核。
總之,學宮之中所所實行的是嚴進嚴出,以培養出精英人才為目標。
言歸正傳,此次是首屆畢業考核,所以受到了很高的關注度。即便是秦王嬴政,也在百忙之中詢問了一下情況。
當然,最緊張的肯定要數這些即將麵臨最終測試的學生了。
因為所學東西的不同,所以要接受的考驗自然也就不一樣。
北辰也提前了解了一下不同係的考核標準。
比如,道家的考核比較均衡。總共有兩場,一場是比試,評測學生對於道的理解感悟。
另一場則是實戰,考驗的是本身的硬實力。
兵家的考核也是兩項,分別是行軍布陣以及武藝。
儒家的考核最麻煩也最傳統,君子六藝每一樣都不能少,根據綜合表現評分。
陰陽家的考驗最直接,就是安排學生兩兩pk,選出實力最強的人。
這些流派對於戰鬥力都是有著一定的要求的,不過不考研實戰的門派也有。
比如,醫家的考試項目就是辨藥、認穴與治病。
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醫治好病患,那就是最優秀的。
此外,法家也不崇尚武力。
考核的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到廷尉署去幫忙做事,為期三天。以實踐來檢驗每個人的能力。
在這幾天內,那些表現的比較好的人就可以直接過關。
若是有非常亮眼的人才,甚至能夠被當場錄取,留在廷尉署工作,從此踏上仕途。
當然,這些都是北辰作為宮主所得到的一線情報,若是沒有人泄露的話,這些學生應該是不知道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不知曉具體的考核內容,所以心中才會焦急與忐忑,馬不停蹄的坐著準備,希望可以成功的畢業。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在這五年的時間中他們都付出了太多,若是不能通過的話,想來也會受到打擊。
在這個時候,忙碌的不僅僅是學生,各個係的教師也是如此。
他們不但要準備考核,還會對一些優秀的學生進行拉攏。
畢竟天道學宮雖然在由秦王出資建造,但秦國卻並不和幹涉學子的去留。
因此,諸子百家的各個勢力自然也想打一些主意,想要為自家多收攏一些人才……
韓國與趙國的百姓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先是一愣,然後便露出了疑惑與不相信的表情。與周圍的人開始討論起來。
在亡國之後,他們的心情其實是恐懼而又忐忑的。再加上長時間以來對於秦國那種凶狠的固有印象,很多人都以為日後要麵對的是痛苦的生活。
但有些意外的是,秦軍在攻陷城市之後並沒喲大肆的屠殺,甚至沒有征收錢糧或者強行征兵。反而要減免從此以後三年內的賦稅徭役。這種做法,著實出人意料。
不僅僅普通百姓有這種感覺,就連那些遺留下的貴族也有些驚訝。
與此同時,羅網與秦國士兵雙雙出動,一明一暗相互配合。將那些不服管教行凶鬥狠的江湖中人,以及那些以前欺壓平民的勳貴,盡皆抓捕了起來。該殺的殺,該關的關,手段雷厲風行。
經過了這一係列的舉措之後,動蕩逐漸的平穩了下來。而那些原本藏在暗處煽風點火的人也不敢再露麵。
而那些底層的百姓雖然容易被煽動,但卻也不都是傻子。
相比之前,現在在秦國的統治下生活,比起以前還要好上一些,如此看來成為秦人似乎也並不是一件壞事。
有時候老百姓的要求就是這麽簡單,隻要能夠活下去,就會老老實實的聽從安排。
雖然如今的形式還有些動蕩,不過等過一段時間,韓國與趙國的學院建成了之後,局勢會變得更加穩定一些。
而就在這兩座學院正要開工建造的時候,秦國的天道學宮也要發生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間,歲月從指尖溜走。
北辰走在學宮之中,不時的朝著四周打量著。隻見各個係的學生皆是行色匆匆,看上去好像很忙碌的樣子。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幅場景,自然是因為有事情要發生。
從第一次公開招生以來算起,到現在馬上就要有五年的時間了。而天道學宮的教學模式,便是五年製的。
也就是說第一屆學子,馬上就要畢業了。
雖然北辰時學宮的boos,但在教學上他是給各個係都留了充分的自主權與空間的,基本上不會去幹涉太多。畢竟每個流派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導弟子的方法。
如今要到畢業的時候了,自然也要有畢業考核。
從出題到評分,北辰都是放權交給係主任去做的,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最後的結果。
不過為了保證畢業生的質量,他會對一些考核評分較高的學生進行檢測,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有真材實料。
雖然他是道家之人,不可能對各路各派的本身都精通,但一點基本的評判能力還是有的。
整個過程北辰不需要去過問太多,但凡是想要畢業的人都需要他的同意。
隻有拿到了代表了畢業的畢業證書,以及象征著榮譽與等級的宮徽之後,才能以一個真正的畢業生的身份走出學宮的大門。而這兩樣東西,都在他的手中,也隻有他才有資格發放。
宮徽共有三個等級,分別是藍色、紫色與金色。
其中藍色最多,金色最少。根據估計,這一屆好幾百個學生能夠拿到金色宮徽的,應該不會超過五個。
不過即便是最普通的藍色宮徽想要拿到也不容易。
因為他已經規定了,每一屆學生的畢業率不能超過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說,如今還在學宮之中的六百多名首屆學生,其中最多隻能有四百多人順利畢業。
至於剩下的人,則有著兩個選擇。
想離開的可以直接離開,不想離開的就申請留級,被批準後等到下一年再進行一次考核。
總之,學宮之中所所實行的是嚴進嚴出,以培養出精英人才為目標。
言歸正傳,此次是首屆畢業考核,所以受到了很高的關注度。即便是秦王嬴政,也在百忙之中詢問了一下情況。
當然,最緊張的肯定要數這些即將麵臨最終測試的學生了。
因為所學東西的不同,所以要接受的考驗自然也就不一樣。
北辰也提前了解了一下不同係的考核標準。
比如,道家的考核比較均衡。總共有兩場,一場是比試,評測學生對於道的理解感悟。
另一場則是實戰,考驗的是本身的硬實力。
兵家的考核也是兩項,分別是行軍布陣以及武藝。
儒家的考核最麻煩也最傳統,君子六藝每一樣都不能少,根據綜合表現評分。
陰陽家的考驗最直接,就是安排學生兩兩pk,選出實力最強的人。
這些流派對於戰鬥力都是有著一定的要求的,不過不考研實戰的門派也有。
比如,醫家的考試項目就是辨藥、認穴與治病。
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醫治好病患,那就是最優秀的。
此外,法家也不崇尚武力。
考核的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到廷尉署去幫忙做事,為期三天。以實踐來檢驗每個人的能力。
在這幾天內,那些表現的比較好的人就可以直接過關。
若是有非常亮眼的人才,甚至能夠被當場錄取,留在廷尉署工作,從此踏上仕途。
當然,這些都是北辰作為宮主所得到的一線情報,若是沒有人泄露的話,這些學生應該是不知道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不知曉具體的考核內容,所以心中才會焦急與忐忑,馬不停蹄的坐著準備,希望可以成功的畢業。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在這五年的時間中他們都付出了太多,若是不能通過的話,想來也會受到打擊。
在這個時候,忙碌的不僅僅是學生,各個係的教師也是如此。
他們不但要準備考核,還會對一些優秀的學生進行拉攏。
畢竟天道學宮雖然在由秦王出資建造,但秦國卻並不和幹涉學子的去留。
因此,諸子百家的各個勢力自然也想打一些主意,想要為自家多收攏一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