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考成績出來了。


    縣城更熱了。


    其實挺正常,徐公子都十六歲嘛,案首算什麽?


    人家十四歲進士說話了嗎?人家十三歲進士,算你前輩。


    十三歲進士到饒桐縣了。


    一群人前呼後擁,讓開讓開!


    糞車到了,牛糞倒十三歲進士車上,雙方給打起來,打完了去衙門。


    許邛州沒在,你們這兒等會兒,要不然再打一架?


    雙方不知道咋打起來,衙役也卷入,許邛州就是沒出現。原來去新城了。


    新城,走過路過、離遠的、都看那高高的樓。


    高聳入雲啊,鳥從樓下飛過,霧在樓下繚繞,好撩的。


    樓的一層,趙虎帶了足足一百個,李虎還有一隊。


    至於下麵,不用說。而在上麵看慣了。


    寶器站在二層,手裏拿的千裏眼。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眼鏡師漢斯?李波爾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


    一次,兩個小孩在李波爾的商店門前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後兩塊透鏡看遠處教乂堂上的風標,兩人興高采烈。李波爾賽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跑回商店,把兩塊透鏡裝在一個筒子裏,經過多次試驗,就發明了望遠鏡。


    1608年他為自己製作的望遠鏡申請專利,並遵從當局的要求,造了一個雙筒望遠鏡。據說小鎮好幾十個望遠鏡眼鏡匠都聲稱發明了望遠鏡。


    與此同時,德國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他在《屈光學》裏提出了另一種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與伽利略的望遠鏡不同,比伽利略望遠鏡視野寬闊。但開普勒沒有製造他所介紹的望遠鏡。


    寶器手裏的,不是天文望遠鏡,隻是看遠一點罷了。


    這也叫千裏鏡。


    最早在明末傳入中乂國,乾隆以後,已流行於廣州的高官顯宦之家。學海堂的創辦者、道光年間總督阮元就是“千裏鏡”的鐵杆粉絲:能令人見目不能見之物,其為用甚博,而以之測量七曜為尤密。


    寶器手裏的,是自己造的。


    簡易的,就是前後兩塊透鏡。


    但,這是玻璃的技術。


    再簡易,是技術的華麗。


    看千裏或許誇張,不說看天看月亮,但看三五裏,效果還不錯。


    徐經、徐濟、許青竹也上來玩。


    許青竹看千裏眼,不用說,這是怎樣的效果。


    你再想,假如人家有,我們沒有,又會怎樣?


    一天讀書,能造出這嗎?一天用嘴,能造出這嗎?


    都是你功勞?嗬嗬。


    許邛州,看著徐小姐,好了!


    裏邊一邊測試鍾麵,上發條,鍾正常的走了。


    這發條,和沙漏、沙反過來像不像?


    沙往下漏的時候,鍾、儀器在轉,其中的技術差。


    徐茉茶再說一下:“注意校準。一個不標準的參考,就是一個誤導。”


    明白。一群工匠夠高興了。


    上麵再連好,六月,應該就差不多了。


    徐茉茶抱起扈贄,可以回去了。要不要再挑一回傘?


    扈贄,好呀。


    徐茉茶叫人準備。


    寶器、徐經徐經在一邊看著。


    二樓都加了頂,這頂,也有快兩丈高,中間成一個走道。


    平時每一邊都是封閉的,不過靠近鍾樓的,用處不小。


    人若是鍾樓呆不下,完全能在這兒。


    寶器就看著姐姐,從樓頂,跳下來,經過卸力,穩穩的站住。


    這可不是純跳著玩,你想下麵有賊,行動起來的時候,這也算一個小測試。


    徐經抱著外甥,怕不怕?


    扈贄,好玩。


    趙虎在邊上拴好繩子。


    徐經抱著外甥,一手抓繩子,飄到中間小廣場。


    徐茉茶一手抱起寶器,速個降。


    寶器好高興!


    許邛州、嚶嚶。


    look!徐小姐又爬上來了,抱著許青竹下去。


    噗通!落在水池。


    這水池修比較深,但不是太深,跳的不好就摔死了。水壓也受不住。


    算好的話,還是蠻爽的。


    許青竹從水裏爬出來,腿發抖,抬頭,徐濟自己下來了,噗通,跳水。


    許邛州,我兒砸可能會被玩壞。這跳了傘帶跳水。


    趙虎,我還得玩到徐小姐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還有這千裏眼。


    打仗的時候,這就是神兵利器了。幹掉梵薩西國,不是夢。


    徐茉茶收拾好,抱著扈贄,看圖書館。


    有一間已經擺好,第二間書架放好了。


    金花、紅豆、裴姽都在忙。


    一個瘸的,曾是有名的石匠,也讀過書,看到徐小姐敬畏,咱以後當個圖書管理員還能再學。


    當書擺放整齊,你會知道知識的力量,瘸了,不代表就廢了。


    這是為了更多工匠,或許,還能造那樓一樣的大事。


    其實,工匠幹的大事多了,以前沒人重視罷了。


    在這兒,工匠才是主,別人不能進來指手畫腳。


    許青竹感慨:“誰家書房都沒這麽大了。”


    這一方,就有一畝三分,除掉兩邊、中間還是挺大的。


    弘文館?文淵閣?


    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卷。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遇朝有製度沿革、禮儀輕重時,得與參議。置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設館主一人,總領館務。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


    文淵閣,乾隆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四十一年建成,用時兩年。


    不過文淵閣之名始於明代,其閣亦始建於明。《文淵閣書目》,以千字文排次,自天字至往字,凡得二十號,五十櫥。


    清建的文淵閣,《四庫全書》連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入藏文淵閣,按經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


    以經部儒家經典為首共22架和《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放置一層,並在中間設皇帝寶座,為講經筵之處。


    二層中三間與一層相通,周圍設樓板,置書架,放史部書33架。二層為暗層,光線極弱,隻能藏書,不利閱覽。


    三層除西盡間為樓梯間外,其它五間通連,每間依前後柱位列書架間隔,寬敞明亮。子部書22架、集部書28架存放在此,明間設禦榻,備皇帝隨時登閣覽閱。


    清規定,官員中如有嗜好古書,勤於學習者,經允許可以到閣中閱覽書籍,但不得損害書籍,更不許攜帶書籍出閣。


    這操作,就不是稀罕的了。


    三層也不咋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主家獨生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初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初景並收藏地主家獨生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