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考結束。


    新民學堂與蒙正學堂可謂不相上下。


    一些人嚎了。蒙正學堂的神話被打破了,蒙正學堂被新民學堂分走了。


    新民學堂,一群傻子。


    吃瓜群眾,新民學堂加蒙正學堂才有點慘吧,府考占到三分之一?


    還好,上官學士站出來終止了這小吵鬧。


    從現在開始,院考、都將增加算學題。


    不懂的呢,趕緊學。算學書不是出了不少?


    蒙正學堂、新民學堂都正式開課了。集賢殿指明三種教材。


    由新元書局統一印,有盜乂版一律拍死。


    教材很好,價格也不貴,一本五十文,是不是相當便宜?


    新元書局根本不賺錢,隻為推行。算學是基礎,隻有更多人學起來。


    這,影響了其他書,不過這沒辦法,朝廷就這麽幹。


    好在也就三種,若是再印幾種,很多人要沒飯吃,有些人可能累死。


    徐茉茶手裏數據,每種五百萬冊,一共一千五百萬,若是都賣完,也有的賺。


    材料成本,一冊不到三十文,加別的,一冊其實能賺到十文錢。


    可見,書是暴利,其次這就是量大降低了成本。


    京報的成本降不了。


    這一千五百萬最終賺十五萬兩?朝廷背景,新元書局的效率,可見利潤非常少了。


    新元書局的運營成本呢?


    新元書局開的大,若是沒有足夠的書印,就會虧本。


    好在徐茉茶這邊,朝廷那邊有些也交給書局。你就是好好印,別的甭操心。


    更搞笑的。


    大概是便宜了,一個月,一千五百萬有的地方搶完了。


    這不是純逐利,所以各州縣都分配了。


    但有的地方窮,有的地方富。


    黃楊回來,道出真實原因:“這幾年新出生的小孩多,有的十歲有的五六歲有的二三歲,大家要從小孩抓起,有錢的,大小孩要,小小孩也要。”


    就算家裏六個小孩,三種都買,也不到一兩銀子。


    很多人家是買得起。省的院考倒在算學上。


    徐茉茶,這樣也行?我估計還不足啊。


    重新估計一下,如今小孩的比例,幹脆再各印五百萬冊。


    賣不了堆那兒。


    這東西過十年大概也這樣。


    豆苗關心一下女兒。


    黃楊對嶽母很尊敬,或許紅豆黃豆的夫君,就他最差?不覺得。我辦的都是小姐的事情。


    綠豆有了。


    豆苗好高興。又要做外婆了。


    黃楊安撫:“保重身體,綠豆和許夫人、都有大家照應。”


    豆苗高興。小姐厲害,那能不照應嗎?


    有小姐,我對三個女兒都放心,豆苗病又重了。


    豆苗是看開了,能過到幾時都是天數。


    紅豆帶著包子回來看外婆。


    小朋友找、徐直小小姐,被打擊一番就安神了。


    紅豆樂:“這興起算學風,之前那還不算,加到院考,影響是決定性的。”


    徐茉茶點頭:“你和王鋒要不要去京城,商城看看?順便看看綠豆。”


    紅豆看一群小朋友。


    徐茉茶:“都帶上,誰若是喜歡京城就留那兒。到國子監看看,那是真正核心。”


    紅豆明白,國子監代表高度。


    小姐搞的一直是廣度,代表天下平民。


    很多人都說,民心是高度凝聚。


    但高度還得有,畢竟,隻有高度才能決定,樹倒猢猻散。


    扈贄提議,王鋒舉人,是可以在國子監做舉監,有不就監的,他也可以去讀一兩年。


    徐茉茶抱著兒子親一口,兒子就是麽麽噠。


    扈贄親親娘親。


    紅豆也想親親,等著。


    徐茉茶在琢磨,深造,把國子監打造一個深造的角色,他們想必很滿意。


    拿到國子監深造機會的,也是一種榮耀。


    徐茉茶打發紅豆,她再想想,給幹舅舅寫信。


    國子監,還少不了,有著最好的資源,就該發揮作用。


    還有女學的,這再說。


    像新民學堂,還有以前很多鄉塾,隻要是生員或秀才,教學不錯,每年像拔貢一樣。


    拔貢是科舉製度中由地方貢入國子監的生員之一種。清,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為逢酉一選,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優選者以小京官用,次選以教諭用。


    差別就在這兒。


    他們奔別的目的去。


    而我們,是已經有工作,深造完回原單位。


    之前的格局要打破,這種深造,也將為一些不能去國子監的提供機會。


    到國子監鍍金回來,哪怕是一種格局,也確實有用。


    考核鄉塾、學堂的先生用什麽標準?


    國子監都該教什麽?這個還好說一些。


    以前,就有為一個出乂國名額,各種撕嗶,暗鬥起來堪比宮鬥。


    但不能否認正麵的意義,還可以往更正麵的引導。


    國子監,努力變成純教書吧。別摻和選官一類的。還有例監,根本沒意義。


    商人有出路了,還來捐監?


    捐官也是不該的。


    捐官又稱捐納,是為彌補財政困難,允許士民向國家捐納錢物以取得爵位官職的一種方式。捐納泛濫的結果,是官腐敗,賄賂公行,貪汙成風。買一個知縣要4600兩銀子,但其薪俸隻有60兩銀子。為盡快拿回捐官錢,當事官員多會選擇剝削民脂民膏,隻管撈回本錢,卻無心做事。吏治一壞,盜賊四起。


    捐監能好哪兒嗎?任何投資都是要回本的。


    據《明史?食貨誌二》,要想獲得國子監的入學資格,景泰年間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


    若是國庫不差銀子,底氣就足了。


    其實這些亂七八糟,都是蟻穴。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雖然問題不可能都沒了,但能解決就要解決。


    為了國子監的榮耀。


    國子監的博士,也該提升待遇。


    國子監分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國子學,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從六品上。


    太學,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從七品上。


    四門館,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從八品上;直講四人。


    律學,博士三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從九品下。


    書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


    算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主家獨生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初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初景並收藏地主家獨生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