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奏對都是如此,互相擺個觀點出來,雙方找到一個都能接受的方案。


    趙桓說道:“朕以為,皆殺國朝大亂,既然不殺,則都不殺。不知道李少卿如何解釋著殺一批,流一批,和放一批呢?”


    殺人的事,不能由自己說。這是一個仁君的基本素養,自己以前砍李擢和吳敏的時候,還是做得糙了點。


    殺人的事,隻能借助臣下的嘴說出來。自己已經留下了暴虐的名字,就不用太過加重了。


    反正朝堂這些蠅營狗苟的大臣們,知道這次的殺為止殺即可。


    “官家仁義,臣以為對國朝顛覆之危之人,則殺。如這鄧圭、天玥都是實質性的傳遞了重要的情報給金人,自然不可放過。如果放過,則不是仁慈,而是放縱了。”


    “流放,位極人臣而不為國為民,為官不為,應流放之。雖這些人,未曾造成危害。但是依然未能盡職盡責,匡扶社稷,未曾做到本分,自然要懲罰。”


    “放過,則是放過那些懵懂無害,而是依附眾人,見一個做什麽,都跟著做什麽的人。這些盲從占了絕大多數,懵懂無知,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此等跟風之人,應到工賑監做工十五日,以示懲戒。這就是臣的意見。”


    “此所謂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李綱俯身,他不知道自己這個宰相的這第一次奏對是否合適。


    趙桓也不知道,他看了一眼李邦彥,貌似這李邦彥還有點用啊!


    這貨當了尚書左丞這麽些年,應該是有些東西的。


    “李邦彥,你來說,李少卿所言如何?”趙桓問道。


    李邦彥一愣,這裏怎麽還有自己的事?


    不過他隨即明白,自己還活著,沒有被砍頭,給汴京城人一個交代的原因,是自己還有點其他的用處。


    比如考矯新任宰相是否合適。


    李邦彥很快的說道:“罪臣以為,殺,震懾宵小;流,以示懲戒;放,陛下仁慈。此策甚妙。不過罪臣以為,流放之事,還需斟酌。”


    “哦?何解?”趙桓問道。


    這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之輩,不砍掉也就算了,連流放也不能流放了?


    這又是什麽道理?


    李邦彥看著趙桓和李綱都看著他,知道自己活命的時機真的到了!


    前麵把康王和完顏宗望那個魏王的盟約拋出來,以及幫新帝抓住鄧圭隻是投名狀,隻能保自己不死而已。


    這是新帝對李綱的考評,也是對自己的考評!


    表現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為官無為者,在朝中占了九成以上。”李邦彥說完,就留下了點時間,給趙桓接受這個事實。


    現在的大宋朝局!就是如此,為官無為者,九成。


    這樣怠政的結果,就是現在新帝看到的、千瘡百孔的大宋!


    “其中有,居功而無為者,多為年歲半百,升遷無望,躺在自己過去的功勞簿上,坐等高老,此等人應棄之。”


    李邦彥這就是指的是將門,從開國躺倒了現在。也是指的那些混吃等死的人。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又有一種,無利無為者,做事先打算盤,利大則大幹,利薄而小幹,無利不起早。此等人,功利是功利了些,也是最好用的。許之高官厚祿,則為能臣幹吏。”


    但這也是官員中極為少數的人,隻有把這群人調動起來,大宋的朝堂才能活起來。當然貪官汙吏不能算在內。


    “還有一種,無膽無為者,怕字當頭,不敢為人先,循著前人的車轍而走,這些人沒什麽大出息,但是守成有餘,罪臣以為,可為能臣之羽翼,鞏固這些能臣的成果,延續他們的成果。”


    這群人也不是沒有用,他們雖然膽怯了些,但是銳意進取的官員,就那麽幾個。總要有守成之人。


    “冗官,冗一字,可拆解為慢、庸、懶。”


    “慢則推諉拖延、效率低下。庸,庸則把關不嚴、監管不力。懶,懶則消極怠工、紀律鬆弛。此為罪臣淺顯之言,請陛下聖斷。”


    李邦彥非常忐忑,新帝無疑是一位堪當大任的明君。


    他這幾天在牢裏,也想了個通透。


    這新帝很賊,想法很多。


    自己剛才這些話,都是肺腑之言。哪怕自己死了,自己的治國方略還在,就不算白白的在這世上走一遭。


    他以為自己要死了,總結了自己這一輩子,幹的所有事,剩下的唯有歎息。


    誰一開始就是個自己都看不起的垃圾呢?這滾滾洪流的大世,怎麽是自己可以改變的呢?


    趙桓點了點頭,看了一眼李綱,李綱嘴角掛著苦笑,自己這宰相才幹第一天,怎麽和這種經年幹臣相比?


    “但是,你還是沒回答朕。為何流放需要斟酌。”趙桓繼續追問。


    李邦彥知道自己活了下來。就在官家問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


    無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自己既然有用,自然可以博得活命的機會。


    李邦彥恢複了些許的自信,說道:“有用的能臣,流放的近一些。甚至可以不流放。沒用的人,可以考慮崖州。這就是罪臣所言的流放之人,要再考慮。”


    這人是個奸臣?


    趙桓再次確認了一下李邦彥的忠心值,的確是對到大宋的忠誠度隻有10點。


    是個奸臣無疑。


    趙桓心裏非常的鬱悶!李邦彥在他心裏就是個賊!砍死一萬遍都不為過。


    但是這個李邦彥,無疑是有才的!


    而且還是一個十分有工作經驗之人,至少李綱現在對於問題的理解,不如這個李邦彥的。


    “陛下,等戰事平定,在進行官考,錄用有才之士,罪臣認為有能力的官員,到那時再流放也不遲。”


    李邦彥給了皇帝一個不殺自己的理由。


    也就是戰事未平,科舉無法正常進行,有才之士還是很少,現在這些人流放了,這官誰來做?


    這段話給了趙桓一些提醒,等到朝局穩定,等到戰事平定,自己再收拾這個大蛀蟲也不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