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點了點頭,他站在門頭,突然回頭說道:“能帶走的都帶走,不能帶走的全都燒了吧。那幫將門的人眼饞咱們的瞄具和新型投石機很久了,不能給他們留下。”


    劉益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反正我都記住了,一把火燒了就是。”


    劉益絲毫不留戀,正如他所言,隻要他還活著,軍器監的軍器更新換代就不會停滯。


    耽誤一個月的功夫而已,到了太原城自己還是可以研究算學。


    至於為什麽答應李綱的說辭,帶著軍器監的進入太行,也不是處於一時激憤。


    他身上打著新帝的標簽,這個時候,就是不走,那群將門的人,也絕既不會放過他。


    他是個朝堂狗鬥的白癡不假,甚至朝堂狗鬥比他的算學還要複雜,但是他卻知道,這種級別的狗鬥,絕對不會善了。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這個時候,腳底抹油,絕對是最正確的選擇。


    他們這一係的人,連最強的李綱,都因為一道荒謬的算學題,麵臨著被罷黜的危險,可想而知,情勢多麽危險。


    李綱沒有坐轎子,就帶了一個仆從,來到了大獄之中。


    前有烏台詩案,蘇東坡蘇太師待過的這處大獄,種滿了柏樹,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讓人不寒而栗。


    李綱走到大獄之時,獄卒攔住了李綱,但是定睛一看,是宰相大人,又迅速放行。


    李綱之名,在汴京簡直是如雷貫耳。


    修城郭、修禦道、修石路、修水道、清淤、調配工賑監、盤點撲買等等大事,都和汴京城的每個人息息相關。


    做的事簡直不要太多,汴京城怎麽可能不認識他?


    隨著桃月的來臨,越來越多平底漕運船進入了汴京城。


    這些商賈,拉走去年定好的硝化皮毛、布匹、汴繡、刊印書籍、監書、內酒、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瓷、晉銅。


    來自北地的西馬、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


    又拉來了糧食、宣紙、浙漆、吳紙等等一應物件,供明年訂貨所需。


    最重要的事拉走汴京的新鑄的錢。


    南方的海貿極為發達,白銀不斷的流入江南,但是白銀數量遠遠不夠。


    大多數交易貨幣,還是銅錢,所以必須用糧食換取大量的銅錢,以供貿易之需。


    隻是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南方富商們,開始不斷的私自鑄造錢幣。


    本來私自鑄造銅錢乃是違法之事,但是富商們不得不如此行事,因為汴京銅錢,是真的越來越薄,一貫錢隻有一紮長。


    隨著方臘起事和平定,汴京對江南諸路的控製也越來越捉襟見肘。


    北方戰事吃緊,南方富商們做起事來,愈加為所欲為。


    即使如此,汴京依然是富商們必然要來了地方。


    天下之都,四十八座城門,周六十裏的百萬人口大城,有天下所有的貨物。


    就連高麗秘色都有,那是絲毫不遜於揚州瘦馬的奇貨。


    今年汴河一解凍,無數的富商雲集進京,戰亂讓他們唯恐自己去年下的定金都打了水漂。


    不過讓富商們沒有想到的是,汴京城早就做好了準備,連河道都寬了幾分,整個汴京,也如同換了個模樣一般,煥然一新。


    金玉其表,敗絮其內?


    富商們以為汴京城一冬天都是在做這表麵文章,結果到了地界,貨早就準備齊全,質量上乘不說,甚至貨的數量也增了不少,格外的大氣,沒有加價。


    這一切的變化,都是李綱廢寢忘食,孫博和何栗帶著工賑監們的民夫們,做出來的功績。


    平時看不顯山不漏水,結果富商猛一進京,這汴京居然比江南還要豔麗幾分。


    饒不了會和汴京的好友饒舌兩句。


    是個人都好麵子,汴京人也不例外。


    誇汴京變得更好的比比皆是。汴京人也心裏美的很。


    誰不願意自己這腳下的一畝三分地越來越好?


    可惜,現在的李綱,腳步匆匆,沒空欣賞汴京的改變,他需要盡快把所有的事宜安排停當。


    明日朝議,他需要自辯。


    其實就是走個流程,結果已定,他這個宰相之位,怕是要被罷黜了,如果不想被罷黜,就要答應將門讓朱璉皇後臨朝稱製的條件。


    所以轉移工賑監和軍器監匠作的事,他隻能在自己權力還在的時候進行。


    比如此時,他毫不費力的進入了大獄之中,見到了老何。


    就是他認識了多年的給鄧圭傳遞情報的老何,何三。


    “老何,這裏有錢五百貫,你出去後,把名單上,廣備攻城作的匠作家眷們,送出城,讓他們雇個車,到河東路太原府。”


    “都是商量好的。跟我這個家仆換衣服,動作快點。”


    李綱開門見山,直接說出了來意,他雖然在廣備攻城作幹了七年的時間,但是不是每個匠作的家裏都曉得在哪裏。


    這份名單是已經送走的廣備攻城作的匠作。他們的家眷還留在城中。


    “李少卿?這,這如何是好?”何三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李綱也是嚇了一跳。


    “廢話那麽多,趕緊的,換衣服。隨我出大獄。我隻能給你四天的時間,過了四天之後,還沒轉移走的匠作家眷們,就完了。”李綱把老何從牢裏撈了出來。


    不幾日,獄卒查點人數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何三犯人,已經被掉了包。


    到時候,李綱也是虱子多不癢了。


    反正自己已經是出錯了題,目無道德倫常之亂臣賊子了。


    也不缺這一條罪名了。


    他還是救下了老何,是個人都有私心,他也不例外,這些年,老何算是比較對眼緣的人了。


    而且現在廣備攻城作需要老何這樣的經年老狐狸,帶著家眷們逃離汴京。


    廣備攻城作是軍器監的軍器改良部門,也是各種新式武器設計的地方,李綱絕對不會把廣備攻城作留給將門的這群無膽匪類。


    李綱出了大獄就和老何分開,他還需要安排趙臣夫和宇文虛中的老母親出城。


    現在的皇城司,不在李綱的管轄範圍之內,萬一宇文虛中是細作察子的事實暴露,至少不會殃及家人。


    李綱馬不停蹄的安排了一天的時間,才算是將軍器監和工賑監轉移的事項安排好。


    官家的內帑還有四千萬貫的銅錢,無數的田契,商鋪,這些東西都拿不走了。


    那也是內廷的事。現在歸皇後娘娘一力掌管。


    他也無能為力。


    “李太宰,別來無恙。某是來和你告別的。”李邦彥站在太宰府前,身後是一輛大大的馬車,上麵摞得很高的行李。


    “哦?這是投奔太上皇嗎?”李綱饒有興趣的問道。


    官家都不在,甚至這皇位都有了變動的危險,這李邦彥安能不知危險?


    “某是蠢貨嗎?投奔太上皇?”李邦彥搖頭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