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事,既然已成定局。就不要多理會,安心做好河東路的事吧。這事,總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趙桓搖頭,他沒在京城,他也不是包拯,手下也沒有神探狄仁傑,這種斷案的事,總會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令種師中雁門關,全軍壓上,拿下朔州!嶽飛在前線,先出城偵查。”


    朔州是寧武關到大同上的一個小城。周不過十裏的小城一座。


    朔州真正的四戰之地,勾注山下,大同府南。


    不管是漢人出關,還是北夷南下的必經之路。


    但是地勢平坦,易攻難守,稍有差池,就是城毀人亡,這麽些年,朔州人丁不興,完顏宗翰不會死守朔州才對。


    這是趙桓的判斷,也是幾乎所有大宋將領的判斷。


    嶽飛也是這麽判斷,所以他放下了棧道,準備出雁門關。


    嶽飛的內心有一些不安,雖然決勝戰車屢建戰功,但是他不會認為這麽一輛楯車改裝的木頭車,能夠無敵於天下。


    兩戰捷勝的原因,他心裏更清楚,其實是地形的原因。


    狹窄的地形,自然可以發揮床子弩上車的最大威力,要是到了曠野呢?


    而雁門關外,勾注山下,就是這樣的平坦的地形。


    “此次出城,戰車不出,八百馬軍,輕裝出關,見機不妙,立刻轉回。”嶽飛對即將出城的傅選如此說道。


    隻是他想了又想,說道:“此次出關隻為偵查敵軍情勢,切不可輕易交戰。”


    傅選稱是離開,走了幾步,搖了搖頭,自語道:“嶽指揮升了中校尉,官做大了,膽子卻變小了。”


    “官家真是個妙人。此戰親事官人人升三級官銜,人人上士,俸祿翻了個,士氣正旺的時候,出雁門,拿朔州,決戰大同,何其痛快!”


    趙桓並沒有忘記雁門關的親事官,他們在邢州峽穀證明了自己忠貞,又在雁門關之戰中,拿下了雁門關之先登之功。


    與太原城之戰中的以血戍衛城邦的百姓一樣,親事官人均升了三級的官銜,人人來到了上士銜。


    與太原城的百姓不一樣的地方,太原城百姓連升三級,也就是個下士,可是親事官人人的之前的武功爵,換算成新銜,最少都是下士起步。俸祿翻倍,士氣正旺。


    而參與到了突破晉中馳援太原的軍卒人人升了一級。


    傅選領兵出雁門關,策馬揚鞭,沒有四十裏,就揮手讓眾人停下。


    他站在一個小山坡下,看到了讓他極為震驚的一幕!


    金人正在集結,光看規模都超過了五萬人之多!還有一眼望不到頭的契丹奴!


    這是連大同府的人都調出來了嗎?!


    傅選立即響箭為令,全員最快的速度返回雁門關!這是要出大事啊!


    “剛才還說嶽都尉小心謹慎過了頭,轉頭就看到了五萬金人,我這張嘴,真的是烏鴉嘴啊!”傅選快速的跑回了雁門關。


    “收棧道木料!收棧道木料!敵人雲集與四十裏外!精銳至少五萬之眾!”傅選進了關隘就大聲的喊著。


    嶽飛暗道果然啊!


    “速度通稟種少保和種太尉!”嶽飛馬上命令道。


    雁門關易守難攻,這幾十步的垂高,想攻進來,完全是癡心妄想,如果不是李嗣本投降,金人想進雁門關,那就是癡心妄想。


    這一座經營了近千年的城關,隻要不是內部崩解,想進關是癡人說夢。


    更何況現在官家就在太原城中,種樸就駐紮在身後,源源不斷的後勤和兵卒,守住雁門關,和玩沒有兩樣。


    得到軍報的種師道也是一臉訝然,咄咄怪事!


    種師道和種師中也是商量了很久,才找到了中軍大帳堪輿圖前的新帝。


    種師道也是開口說道:“官家雁門關軍報,我們想要出雁門,取朔州的決策落空了。”


    “完顏宗翰沒有踞城以守,而出選擇將軍卒雲集城外,看來是和想和大宋決戰啊。這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啊!”


    “好膽魄!”趙桓也是以為金人會守城,這是所有漢人的一貫想法。


    有城池不守,出城決戰是什麽路數?


    他也是想了好久,才想明白。


    金人宋人的本質是不同的,宋人擅於守城,而且給北地遊牧民族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以太行、燕山為核心的長城防禦體係,也多次阻攔了北夷進中原的想法,哪裏都是硬骨頭,哪裏都不好啃啊!


    但是金人善野外作戰,可是他們不擅長守城啊!


    說不定連最簡單的城牆上裝木欄的這種基本操作都不會。


    而且金人可是擅長馬戰啊!


    守城騎兵變步兵,待在城頭上射箭?


    金人才不會像宋太宗趙光義那樣,沒事就砍斷自己的手腳。


    頭疼砍腳這種騷操作,實在是世間罕有。


    金人守大同?


    還不如出城,決一死戰,贏家通吃。


    簡單,粗暴,卻行之有效。


    這是要決戰啊!


    “出天門關,繞道婁煩、寧武,再圖朔州。兵貴神速,四天時間裏。拿下朔州!”


    “雁門關險要,出城不易,進城亦是不易,未慮勝先慮敗。種少保,這是當初在汴京的時候,種少保告訴朕的。”趙桓忽然說道。


    種師道搖了搖頭,不管是太原之戰,還是雁門關之戰,亦或者是忻州之戰,都進展順利。


    讓種師道在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戰敗之情景。


    萬一雁門關外作戰失利,雁門關前狹窄的山道,就成了大宋軍卒的催命符。


    但是如果繞道婁煩、寧武,在圖謀朔州,絕對不會出現撤退不利的問題。


    趙桓作為戰場新嫩,自然不懂軍陣的道理,但是種師道作為經年老將,怎麽會犯這樣的錯誤?


    當然不是。


    因為婁煩、寧武現在都在大宋西軍折家的手裏。


    想要借道……


    要過晉寧軍、保德軍、火山軍、岢嵐軍的地盤,而這三處地盤正是楊家的地盤。


    種師道下意識的排除繞道,完全是為了避開和永定軍各將門的衝突,防止戰事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而趙桓現在能想到繞道,完全是因為他依然認為自己是大宋的皇帝!


    “種家所率的十萬定遠軍,乃是大宋精銳中的精銳,既然在永定軍路的時候,能夠震懾他們外三家!現在就不行了嗎?”


    “朕是大宋皇帝!他們西軍將門,有外三家現在舉旗謀逆,直接把他們滅了!汴京軍頭八門入京,是朕遠在河東路,離得遠,戰事吃緊回不去。”


    “這永定軍路可就在這附近!朕連繞個道,都要掣肘嗎?反了天了!”趙桓冷冰冰的說道。


    經此一事,他已經完全知曉,敵人,隻有死去的敵人才是好的敵人。


    “他們不敢!就是有點麻煩。”種師道歎氣的說道。


    將門有這個膽子,能躲一百六十年再做事?


    而且種師道分析西軍將門和內八門的目的根本不同。但是官家正在氣頭上,這事不說為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