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的計劃,終於走到了今天,雖然有很多的變動,也有人算不算天算的時候,但是大體上,還是按著他的設想在走。


    他忍辱負重,他裝瘋賣傻,就是為了官家那句,讓他看好大宋,不要讓他亡了。


    那他覺得自己做的事,完全就是正確的!


    即使到了未來,官家歸京,把他五馬分屍,他也在所不惜。


    “將這封書信放在門外的石鼓之下,門當放好,自有人取。”李綱讓夫人去放信,他自己坐在燭燈下思索著自己的計劃。


    一環扣著一環,應當是沒有問題。


    “哎。”李綱沉重的歎息了一聲,將蠟燭吹滅。


    ……


    趙桓同樣忙碌,他本來以為自己用了李綱做左丞,用了孫博做右丞,自己就可以安心的摸魚了。


    沒成想,李綱遲遲未到河東路,而一個孫博和何栗,忙活均田的事都已經焦頭爛額,處理朝政的事,就隻有他自己親自上了。


    “官家,楊沂中想要見官家。”趙英俯身說道。


    趙桓正好批閱這紮子,也批閱的有點累了,索性聽聽楊沂中想說什麽。


    “末將楊沂中參見官家。官家安泰。”楊沂中行了個禮,然後說道:“謝官家帶領大宋軍民浴血奮戰,楊家得報血海深仇!”


    “哦?找到了那個害了你父親的凶手了?那個什麽蔣小鞠的?”趙桓問道。


    楊沂中點了點頭,略帶興奮的說道:“找到了。謝陛下隆恩。”


    “殺了沒?殺幹淨了嗎?”趙桓皺著眉問道。


    楊沂中略微猶豫了一下,說道:“滿門俱滅。未留有後患。”


    “那就好,那就好。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啊!殺得好。殺幹淨好。省的多一門人,天天盯著咱大宋。楊軍都,你的祖父得知此事了嗎?”趙桓繼續問道。


    關中啊!


    楊宗閔作為永定軍路大總管,如果能把此人穩住,那他的均田之事,再無後顧之憂。


    地主跑了,貧下中農超過八成的關中與河東路,一旦開始均田,則勢不可擋,誰攔在均田的路上,誰就得被這曆史洪流給衝成碎片。


    楊沂中點頭,說道:“末將祖父已然盡然知曉,興高采烈,吃了三張烙餅,心結已開。今天末將進宮,就是了為了祖父之事而來。”


    他從寬大的袖子裏,拿出了一個袋子,雙手呈上。


    “此乃祖父所獻右魚符。”楊沂中說道。


    魚符?


    【魚符:等同於虎符。因唐人諱虎,改用魚符。左右兩枚。左側放在“派出所”,也就是內廷之中,作為底根。右側官員將領隨身攜帶,作為身份證明,用於調兵,左符銘合,右文銘同。名曰合同。】


    趙桓大喜!這右魚符,其實是權力的象征,但是在永定路完全掌握財政大權之後,其實已然沒有了什麽實際的效力!


    但這是代表一種態度!


    楊家率先投誠!關中沃土千裏,足夠分封無數軍爵!


    楊宗閔交出了這個魚符,等同於告訴皇帝,他放下手中的權利,全部交給趙桓。


    嘖嘖,自己一頓忙活,又是親征又是後院失火,總算沒有白忙活。


    楊宗閔全力支持趙桓的結果,就是徹底阻攔了外三家,出潼關的路,那麽趙桓現在最主要的敵人,就是內八門啊!


    趙桓心中大定。隻要擺平了關中,自己在關中河東路苟兩年,出去就能把他們全殺了!


    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是有地的農民軍隊,是何等的戰鬥力彪悍!工農軍的恐怖爆發力啊!


    “祖父年歲已高,請老致仕,祖父已然七十多歲了。”楊沂中說道。


    “你的祖父可有推舉之人?”趙桓問道,自己這是要收攏楊家的權利,永定軍路大總管去官,乞骸骨歸鄉,總要參考一下他的意見。


    “種師中,種小經略相公。現在種太尉。”楊沂中說完,解釋道:“種太尉常年鎮守秦鳳路,種家也一直是官家爪牙,所以推薦了種小經略相公。”


    楊沂中一邊說一邊看著官家的臉色。


    官家臉色不悲不喜,看不出什麽異常。


    他隻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種家源於周代王室重臣仲山甫,後為避仇改為種。世代忠良。”


    “漢代有種皓三代殊死守衛邊疆。唐有種如願大將鎮守一方。宋有種世衡和他四代子弟血戰沙場,英雄輩出,代代忠烈。種世衡老國公,少有氣節,種少保風雨無阻,毀家紆難為國盡忠。”


    楊沂中說了個半截不說了,因為種師道搖著轉椅從外麵走了進來。


    “少保,楊宗閔楊總管建議種太尉進永定軍路大總管。我覺得可行。”趙桓看到了種師道說道。


    種師道一愣,隨即反應過來,這是楊宗閔看在官家得報血仇之後,交了權。


    而這個權力,還需要分配,而現在夠資格鎮守一方的隻有種師中了。


    “不妥。”種師道冷冰冰的回了一句,然後說道:“萬萬不可。”


    趙桓一愣,自己這給你弟弟加官進爵呢,你這個親哥哥怎麽反對呢?


    這不是給你們種家封賞嗎?


    “官家有所不知,我太行山西種家,由來已久,乃是山西巨室,若是官家給了舍弟這河東路大總管之位,怕是盤根交錯,與國不利。”


    “臣種師道無後,舍弟的兩個孩子都不願意入朝為官,也不願意參與軍陣之事。”


    “所以官家賞賜我多大的榮耀,給臣進了大元帥,臣沒有反對,畢竟死後無人恩蔭,這都是生前事。舍弟就是有了天大的軍功,隻要還是將官,自然無礙。也沒有人能恩蔭。”


    “若是舍弟得了這大總管之位,統領一路軍卒,左手鹽場,右手軍權,就是他不想,山西種姓之族人,也會逼著舍弟形成世家門閥,自然萬萬不可。”


    趙桓聽懂了種師道的意思,雖然軍功爵均田一定會出現世家。


    但是能來晚一些就晚一些。


    趙桓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分而治之,讓何栗去管理關中的政事,讓太尉去管關中之軍事。”


    “楊軍都,你派信使問問楊老總管意見。”趙桓對楊沂中說道。現在關中沃土還在楊宗閔的手裏,和平交接,是最好的結果。


    種師道點了點頭,說道:“官家燕雲十六州的外九州,全部收服。恭喜官家。”


    拿下了其他八州嗎?!趙桓大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