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倉、廣惠倉自春秋的時候就有了,這少說千年的不斷實踐,防火是重中之重,怎麽是天氣幹燥,還是什麽原因導致了失火嗎?”趙桓問道。


    常平倉失火而已,看著孫博的模樣,難道是以為老天爺在示警?


    以孫博迷信的性子,應該是以為老天爺在警告他不要做均田這種事。


    “河東路共四十五座常平倉、廣惠倉更是有上百之多。全著火了。官家。”孫博小心翼翼的說道。


    趙桓拿著劄子都滑落在了地上,全部失火?!


    “種少保噩耗傳出那天,當天失的火。河東路的察子們,馬不停蹄的徹查此事了。是很多地主逃難的時候,放的火。”孫博小聲的說道。


    “反了天了!”趙桓將劄子扔在了桌子上,有些生氣。


    不過他的軍功爵均田製度實施,動的就是河東路地主們的利益,這些地主有這種操作,雖然超出了趙桓的預料,但是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百姓種田主要是缺錢,還是缺糧?”趙桓問道。


    孫博立刻回答道:“錢。種子還好說點,大不了可以從關中那邊抽掉一點,就是這錢上捉襟見肘了。”


    “趙都知,咱們內帑還有多少錢?”


    趙桓最喜歡大臣們問他要錢了。


    自己抄家這些錢,除了撫恤軍卒,封賞軍卒購買糧食用掉一些,應該還剩很多才是。


    “官家,內帑撫恤封賞支出約一千五百萬貫,不過三七分賬,軍卒們交了三分大同府和燕雲七州的繳獲,約有三千多萬貫,打下燕雲,官家反而大賺了一筆。”


    “還有工賑監這三個月多結算了三百多萬貫,官家現在手裏可用的大錢,有一萬萬三千萬貫,官家。”趙英小聲的說著,生怕給外人聽見了。


    他這個入內內侍省的都知天天管著一萬萬多貫錢,說不擔驚受怕,那是假的。


    這內帑的錢,怎麽又漲了……


    “孫少宰,你需要多少錢?”趙桓瞬間底氣十足的說道。


    “一千萬貫。”孫博抹了一把腦門子上的汗,每年問戶部和計省要錢,都是老大難的事,這一千萬貫,實在是太多了些。


    “半年後,一貫兩分利,約有一千兩百萬貫回款。”孫博試著說道。


    這筆錢河東路急需,要是他問官家要不到,就真的無處去湊了。


    一貫兩分利,回款一千兩百萬,這掙百姓的錢,哪有砍大戶掙錢快啊!


    砍了燕雲十六州的大戶,淨得三千萬貫……


    “孫少宰,你說能不能免了百姓的利息?本來土裏刨食吃,就已經很為難了。朕再收利,於心不忍。”趙桓問道。


    政策,不能拍腦子決定,多問問人,總歸沒有壞處。


    孫博諫言道:“臣以為免了利息,自然讓天下百姓高呼萬歲,但是官家,免了利息,那些死賬就沒得填補。這是官家的錢,地方官肯定拚了命的把錢湊出來,去哪裏湊,就值得商榷了。”


    “還請官家三思,本是利國利民之策,要是弄成蔡太傅那種模樣……”


    毀家滅戶的青苗法,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就看怎麽用,在誰手裏用了。


    “按照王文公當初的方式辦吧。凡是能按時回款的農戶和百姓,都還利一分,朕不與民爭利,隻是不願酷吏把農戶的家毀了。”趙桓忽然想到了法子。


    即時還款免利。


    “官家仁義無雙啊!”孫博歎服。


    老趙家這是祖墳冒青煙嗎?出了這麽個愛民如子的皇帝。


    沒聽說宋太祖的永昌陵著火啊!也沒聽說宋太宗的永熙陵著火呀!


    這個官家的行事風格,怎麽跟太上皇的行為方式差距這麽多?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大宋出了個太上皇這樣的皇帝,已經是天大的禍事了,幸好現在否極泰來,迎來了新天子。


    “行了,別誇了。去辦事吧。”趙桓搖頭。這孫博也是有趣的很。


    “該回京了。”趙桓忽然說道,他悵然的看著勾注山的方向,那裏不僅僅葬著種師道,還有勇義塚中,數萬大宋兒郎。


    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啊。


    他之所以回汴京,不是為了回去收拾爛攤子。之所以不再禦駕親征,因為他知道自己到了也是白去。


    平州那邊自己就算是到了,也是無從下手,天時地利人和,大宋這邊一樣不占,自己去了除了士氣+1000以外,沒有任何作用。


    攻城戰不是靠著士氣就能硬來的。


    攻城能夠拿下來的方法不多。


    出其不意,就是完顏宗望那種打法,突然攻擊,有可能拿下。


    或者長期圍城,就是完顏宗翰那種打法,圍殺,圍到彈盡糧絕的那一天,破城。


    或者趙桓這種有內鬼的打法,這種打法隻有內鬼還不行,還得有契丹奴的配合,要不然哪裏那麽容易?


    再有就是石樂誌那種,皇帝出城投降……


    皇帝可以石樂誌,可是汴京城的守禦使張叔夜可沒石樂誌,原來的宋欽宗,出城議和了兩次。


    一次金人禮遇有加,還把欽宗送回去了。


    第二次,欽宗出城,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才合計著,好像能把皇帝俘虜了,威逼利誘開封府投降啊。


    結果呢,汴京城還是沒打下來。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也難受啊,皇帝都抓了,我手裏多大一條魚啊!


    你汴京城憑什麽不投降?


    事實上就是如此,到最後,金人都沒能破掉汴京城。


    也就是說靖康之難,金人十幾萬大軍,就抓了趙氏宗親數千人走了。


    太學一些的學子和軍器監的工匠們,是被師資禮遇甚厚給請走的。


    不幾日,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一合計,這汴京實在是打不下來,也打不下去了。


    勤王兵在逼近而且越來越多,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隻好索要了一堆財務和宗親,撤退了。【注1】


    真正把汴京丟了的不是張叔夜,也不是宗澤,而是杜充。


    掘開黃河口,以勤王之名,溜之大吉,汴京才徹底陷落。


    正因為如此,趙桓知道自己就是去平州,也沒有用,想拿下榆關太難了。


    還不如班師回朝,要是能造出十六磅青銅炮之類的東西來,那再談破榆關才行。


    “官家準備班師回朝了嗎!哎呀,這真是再好不過了!”趙英興高采烈的說道。


    “老臣設計了一輛餐車,可以在車上生火做飯,這次軍器監入河東路,把餐車帶過來了,這次官家回京,不會吃涼食了。”趙英非常高興的說道。


    “朕倒是想在這雲中路大同府待著,騎馬兜風,隻是還能呆的下去嗎?再不回去,指不定出其他幺蛾子呢。”趙桓是真的想在草原上玩幾個月再回去。


    他這個皇帝一輩子出京,能有幾趟?


    當皇帝有什麽好的,連出去旅遊都不能。


    “把楊沂中叫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