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終於還是任命了李清照為尚宮女官,他現在需要一個人來幫助自己控製商部。


    李清照和趙明誠生活的時候,生活拮據到需要靠一個奸臣李擢去救濟。


    但是和趙明誠離婚以後,李清照斷斷幾個月,就有了足夠的資金,去逛觀瀾閣和宣明樓。


    觀瀾閣多為字畫,宣明樓多為古董,這兩樣都是典型的奢侈品,李清照卻可以逛這些地方,而且出手闊綽。


    這也符合曆史上的李清照在趙明誠離世之後,極短的時間,積累了足夠讓人覬覦的財產,張汝舟再娶李清照的目的,就是她的珍貴收藏的古董。


    李清照最後將她的財富捐給了宋廷,最後泛舟離世,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趙桓收到了李清照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回答。


    本來她就和朱璉關係要好,朱璉曾經求過趙桓一道聖旨,讓李清照可以出入宮闈。而李清照也在八門進京之時,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開。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趙桓撓頭!什麽意思啊!說話雲裏霧裏一大堆,根本看不明白!


    他一直不願意與李清照多交流的原因就是,他的詩詞水平其實極為有限。


    自己當初跟李清照的交際,就是那種夏日絕句。


    李清照早就寫好的詩詞,小圈裏品鑒過的詩詞,趙桓修改了幾個字,讓詩詞的意境更上一層樓。


    這也是李清照一直對官家青眼有加的原因之一,否則這個眼睛長在天靈蓋上,傲然的奇女子,不會因為趙桓的身份,就會多看他趙桓一眼。


    現在,趙桓任命了李清照為尚宮,正五品的內臣官位!


    李清照的劄子就寫的一首詩,趙桓看的不是很懂。


    “係統,出來幫忙。”趙桓自暴自棄,他研究了兩句,經典太多,根本無法解讀。


    【幫你泡妞嗎?】


    趙桓沉默了一下說道:“翻譯!”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趙桓不能算是個正經的讀書人,他對這些典籍,實在是無能為力。


    【五十年的功業風掣電掃,隻留下華清宮的衰柳成陽道上的野草。當年五坊供養了多少鬥雞兒,沉湎酒色不知道人會老。】


    【忽然胡兵從天降,叛逆的胡人也是奸雄梟將。勤政樓前跑胡馬,踏盡珠翠,塵土也變香。】


    【子儀、光弼同心德,不降災禍人心歡暢。典籍史冊現今都在,夏商朝的教訓應牢記。】


    趙桓歎氣,自己還是沒看明白。


    【此詩名為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分為上首和下首,此處為上首。】


    【說的是安史之亂,李清照客觀的總結了,唐朝之所以會發生安史之亂以及唐王朝軍隊一敗塗地的原因,詩詞將腐化昏聵的唐明皇和諸般諂媚誤國的佞臣,一同作了鞭撻。】


    【暗諷你的太上皇是個荒淫無能之主,臣僚盡是爾虞我詐欺世盜名之輩。借古諷今,告訴你典籍史冊都在,夏商的教訓應該牢記。】


    罵皇帝?趙桓仔細品了品這首詩的下首,果然如此。


    厲害了。


    為尊者諱,這可是讀書人默認的規則,皇帝不能有錯,錯也是臣子們的錯。


    趙構這樣的貨色,都能被稱為高宗,可想而知,李清照這首詩,多麽的叛逆。


    躁動的靈魂啊!


    趙桓總覺得自己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


    【囊錐露穎,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奇氣橫溢,嚐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注1)


    “係統你能說人話嗎!”趙桓看著係統的話,氣不打一處來!


    自己也算是正經的大學生,欺負自己沒文化嗎!


    係統沉默沒有應聲,趙桓與空氣鬥智鬥勇一番,最後還是放棄了。


    他二十多年接受的教育都是新式教育,對於古典文化裏的經典,他想要弄明白,至少要數年的功夫,這些吊書袋的人,哪個不是十年寒窗苦讀?


    自己幾個月的積累,在這方麵,絕對是被古人碾壓的存在。


    以史為鑒,還是得多讀書。


    “官家,韓將軍和王將軍的戰報。”趙英遞過來蠟封的書信,這是由臨潢和平州送來的兩封戰報。


    趙桓打開看了很久,這倆馬上將軍就沒那麽文縐縐的,說著人都看不懂的話。


    簡明扼要,金人在山海關吃了閉門羹,打不下來山海關,準備從雲中南下。


    趙桓嗤笑了一聲,從雲中路南下,必須要把王稟這個肉中刺眼中釘給拔下,在有了契丹人的幫助之後,完顏宗望和宗翰,能拔下這顆釘子嗎?


    孤城被圍,最害怕的是什麽?就是沒有補給。


    再沒有高爆火藥的情況下,想破城隻能靠圍,但是臨潢距離上京不足三十裏地!契丹人不會放棄臨潢,就不能放棄王稟的兩萬捷勝軍。


    一環扣一環達成的平衡,其實最根本就在耶律大石這個人身上。


    耶律大石掌控著契丹人最後的精銳,但是他並沒有救遼國皇帝,也沒有拯救黎民,反而一路西進,跑向了西域。


    耶律大石若是肯從西域歸來,契丹人不需要精兵,王稟才會變得危險。


    但是耶律大石肯回來嗎?他要是肯回來,就不會走了。


    趙桓清楚的記得,自己給了耶律大石一張精細的直搗黃龍府的地圖,如果耶律大石有膽,早就搞出直搗黃龍的把戲了,還能溜之大吉?


    草原的漢子,不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耶律大石是個怯懦的人。


    耶律大石就是這個環節裏的死結,隻有他回援,王稟才會變得危險。


    他不回來,金人就不能從雲中路南下。


    糧草線被人不斷襲擾,幾萬精兵,十數萬簽軍沒有了糧草,一觸即潰。


    即使打到了雲中路的附近,奉聖州的軍堡已經初具規模,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也會碰一鼻子的灰。


    金人的皇帝完顏晟是個蠢貨嗎?顯然不是。


    根據王稟和韓世忠的軍報和分析,完顏晟隻是在施壓。


    他真正的目的,是議和。


    “金人使者十日後到達汴京,這次不是宇文虛中假議和,是真的議和來了。”趙桓敲著桌子陷入了沉思。


    明年開始大降溫,是趙桓掌握的一個極為關鍵信息。


    大降溫對大宋來說,頂多大家勒緊褲腰帶,少吃點的事,南方頗具規模的糧倉恢複生產,調度糧食就是。


    但是對於關外的遼東地區,大降溫的後果,恐怕就要凍死不知道多少人了。


    金人用大兵施壓,目的就是議和。


    “不議和還是不議和呢?”趙桓喃喃自語,順便看了趙英一眼。


    趙英眼睛珠一轉,秒懂官家的意思,這話可以傳出去,防止官家的心腹有無妄之災。


    “臣領旨。”趙英轉身而去。


    趙桓點頭,非常滿意,趙英越來越容易理解自己話裏話外的意思。


    隻是讓趙桓沒有想到的是,即使趙桓已經讓趙英放出話了,官家絕不議和的態度已經釋放出去。


    朝堂依然為是否議和,吵成了一鍋粥。


    “景德元年,宋遼簽澶淵之盟,造福大宋遼國百年!有此先例在,官家!效澶淵之盟,仿祖宗之法,保大宋江山社稷!”戶部侍郎柳成卿痛心疾首的說道。


    他是個極為周正的官員,在第一次開封之戰中,此人是最強硬的主戰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