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點了點頭,正襟危坐的說道:“百姓有恐慌的心態,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畢竟金人打到了大宋的家門口,而大宋並沒有直搗黃龍,所以百姓們會認為大宋軍卒的勝利是極為僥幸的。”


    “他們離邊境很遠很遠,他們並不清楚大宋的軍卒兒郎,正在與金國持平的進行拉鋸。他們會下意識的認為金人隻是在休整,隨時有可能卷土重來。”


    “李太宰,你認為大宋對上金國,是大宋勝多負少,還是金國勝多負少呢?”趙桓的話頭突然轉了個彎,問道。


    李綱想了想回答道:“官家問臣,臣自然是認為大宋勝多負少,臣見過金人的軍卒。也見過大宋的軍卒,臣不認為金人就有必勝的局麵。精銳的戰鬥力都差不多。”


    趙桓搖了搖頭,這是個屁股的問題,李綱要是回答金國勝多負少,那他這個太宰還要不要做了?


    李綱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是他的政治才能是在是太過耀眼了,趙桓物盡其用,沒讓李綱接觸過軍事。


    他對著幾位大臣說道:“在局部的戰役之中,是大宋勝多負少,但是在戰略層麵上,是金國優勢。”


    “大宋無馬,缺少了長途奔襲的能力,而這個局麵短時間內很難改觀。我們缺少了足夠的機動力,在戰略上,到現在還在執行種少保的雲中燕京防守戰略。”


    “如果我們大宋是優勢的話,還需要依靠王稟犧牲自己部隊,駐紮在別人的咽喉位置嗎?”


    這就是現在雲中和燕京兩路的局麵,戰略防守的局麵,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不光是馬,還有精兵。


    事實上,現在十數萬精兵駐紮在漫長的防線上,處於戰略防守的大宋,處於極為被動的局麵。


    王稟舍生忘死,爭取時間,為得就是讓奉聖州的張家口軍堡建成。


    而這一係列的防守,正是大宋最為無奈的地方。


    “朕這麽說,你們是不是以為不光是朝臣百姓,甚至連朕這個皇帝,都沒有自信麵對金賊寇邊?”趙桓看著大臣們麵麵相覷的樣子,笑著說道。


    李綱站起來說道:“事實上不管是汴京城的馬廄還是雲中路的馬廄,都在快速的發展著,河間軍卒的日常訓練裏就有馬軍訓練。”


    “大宋的馬軍正在恢複,各地軍器監恢複生產,正在全力備戰,這樣的被動的局麵,不需要幾年就可以改變。”


    “時間站在了我們這邊。”


    官家,我們要解決的是百姓自信力的問題,你越說這六部侍郎們都要轉投議和了!


    不能讓官家再漲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了!


    趙桓顯然聽懂了李綱話裏的意思,點頭說道:“事實上,大宋百姓,朝臣們的擔心是正常的,甚至是符合事實的。”


    “陳規的守城論中,就說到,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正如李太宰所言,我們大宋雖然打不出去,但是現在邊境的局麵是完全守得住。在目前的局麵中,這就夠了。”


    “但是百姓們擔心大宋的軍卒無法保衛他們。”


    軍民互相信任,太難了。


    過去的禁軍都是一群酒囊飯袋!


    稍微惡劣點的渣滓,甚至還會冒充流匪打劫百姓,這讓百姓怎麽能信任他們?


    河間軍卒保衛汴京倉,每日的操練讓百姓對大宋軍卒有了稍微的改觀。


    但是還不夠啊。


    “把邸報和晨報的作用發揮出來吧。整頓下晨報,多找些筆者,寫一些軍務實錄的內容,加強下國防的宣傳,把民間的力量調動起來。”趙桓最終決定如此行事。


    邸報是由大宋官府發行的報紙,主要由進奏院發行刊印,多數都是政府的公文,皇帝的聖旨。


    而晨報,則由民間發行,僅僅汴京就有數家以賣報為生的小廝。


    而且這幫民間報刊,還有自己的專門的內探、省探、衙探之類,皆衷私小報。


    而皇城司的察子們很多眼線,也是這些內探,省探,衙探組成。大概類似於後世的記者、通訊員、報料人組成。


    民間熱衷於私人報紙,對朝堂的邸報其實不怎麽感冒,幹巴巴的連個句讀都沒有的公文,沒幾個人想看。


    而這些小報刊的情報來源或得之於省院之漏泄,或得之於街市之剽聞。


    秘聞啊,八卦啊,都是極為吸引人的地方,大家都會買來看個熱鬧。


    真正的機密又不可能在邸報上出現,而民間的私人報紙的種類很多,五花八門,刊載話本、喜劇、詩集、八卦、刑獄等諸多分類。


    當然在大宋進奏院的管理下,汴京市麵上還沒有三俗文學的報刊,但是在汴京之外,因為進奏院的權利有限,自然會有一些刺激的文章連載。


    種類繁多的小報裏,也有關於軍報的小報。


    不過因為大宋禁軍的疲軟和進奏院的管製,此類的報刊,多數都是月刊,甚至一些半年刊,年刊的都有。


    邸報十錢一張,印刷精美,刊印無遺漏,無錯誤,正能量,內容卻比較空洞。


    而晨報卻是百無禁忌,雖然印刷的錯字較多,甚至有些扭曲事實的存在,但是百姓喜聞樂見,皇帝怕留下個堵塞言路的惡名,也無力多管。


    晨報罵皇帝那更是司空見慣。


    大觀四年,宋徽宗第三次罷免的蔡京的時候,有晨報就把皇帝和宰相一起罵了,汴京人人拍手稱快。


    而這個人的手法極為老練,從過往邸報中總結了趙佶詔書的書寫習慣,在晨報裏搞了個大新聞。


    模仿趙佶的語氣,捏造了一份詔書!


    【前宰相蔡京目不明而強視,耳不聰而強聽,公行狡詐,行跡諂諛,內外不仁,上下無檢,所以起天下之議,四夷凶頑,百姓失業,遠竄忠良之臣,外擢暗昧之流,不察所為,朕之過也。】


    宋徽宗極為尷尬,親自寫了一份手書辟謠。


    【奸人乘間輒偽撰詔,撰造異端,鼓惑群心。可立賞錢,內外收捕。】


    懸賞五百貫大錢!捉拿寫假詔書的人!


    結果因為整個開封府的晨報裏,都有這個假詔書,查無可查,最後不了了之。


    事實上,大宋晨報搞偽詔是傳統技藝。


    從熙寧二年就有明確的史料記載,矯撰敕文,印賣都市。


    趙桓打算好好收拾下邸報和晨報這個攤子,讓晨報規範起來,讓邸報變得更加有活力,真正成為朝堂的喉舌,以便於輿情。


    民間朝臣有畏懼金人的心裏,敵在進奏院啊!


    輿論的高地你不去占領,就會被別人占領。


    趙桓明白這個道理,就決定整頓邸報以加強大宋朝堂對輿論的控製。


    這非常有必要,對於貫徹大宋的國政也有巨大的好處。


    趙桓準備把這個活兒交給李邦彥,這個人的文字功底很深,而且改過自新之後,政治覺悟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河東路之行,也對邊事較為熟悉。


    “官家的意思是單獨把邸報獨立出來,交給大宋書坊嗎?”李綱想了想,這個決定不錯。


    很多晨報的背後,站著的是金國的黑水司!黑水司掌控晨報還是宇文虛中歸來後,告訴他的。


    之前李綱忙於均田和商改,沒空收拾他們,也沒有把晨報放在心上,不登大雅之堂,完全不配做對手。


    但是這次的柳成卿這樣的重臣,都有了這樣的想法,大宋的輿情已經到了不得不控製的局麵!


    “官家,金人使者在驛站被人殺了!”沈從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大聲的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北宋當明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誰與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誰與歸並收藏回到北宋當明君最新章節